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一年一度的高考,对我们广大考生是一次极其严峻的考验,它不仅是知识、智力、技能的角逐,更是意志、心理、情感、习惯等非智力品质的竞赛。高考实践表明,考生一旦进入考场,知识与能力等智力水平其实已定型,此时考生的应考心理如何及临考发挥的好坏,将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考的结果。
【关键词】 考试;紧张;心理
【中图号】 G630 【文献标示码】 A 【文章编号】 1005-1074(2008)12-0211-01
人们普遍认为,发挥失常是由于心理紧张(也有些同学自认为“紧张不起来”“不紧张”)造成的,那为什么考试时有人心理会过度紧张呢?据笔者多年带高三毕业班经验和对参加高考的考生的调查了解,发现这种“发挥失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考试过度紧张与“考试”这一形式有直接关系
考试是一种高度集中、大负荷量的思维活动,它要求在严格限定的时间内解答所给出的问题。时间是考试中最重要的限定条件,几乎所有“发挥失常”的同学都抱怨时间不够用。平时成绩非常优秀的考生,有时会在某次考试中考出不可思议的低分,失常的原因都是由于在选择、填空中某些题上耗费了过多时间,导致做后面题时方寸大乱:因为时间不够,所以做后面的简单题时就过于加快速度,导致运算或审题错误,失去了本该得到的高分,陷入“越慌越忙,越忙越慌”的困境,考试成绩也就自然失常了。可见,导致考试中心理过度紧张的主要客观因素是考试时间。但考试紧张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说的是过度紧张不好,但是一定程度的紧张还是必要的。所以,我们不能一听说紧张,就紧张!
2 过分看重考试与个人前途的因果关系
把考试看作实现理想的唯一出路。由于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一心想着“一定要考好!”。许多考试紧张的学生经常对自己或别人说:“我在重要考试中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证成功。”“如果在考试中失败,别人就会看不起我,我会很没面子。”“如果考不好,我的前程算是毁了。”这样,参加考试,特别是数学及理综考试,看到题量大,若再碰到难题,马上感到大事不妙,惊慌失措,越急越慌,越慌便越答不上来,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其实,你只要记住:"你应当成为你自己。"对于家庭、理想等,你完全可以暂时遗忘,专心投入到学习中去,积蓄力量,今后再加倍回报。要将人们的期望变成学习的动力,万万不可成为负担。要将一切不必要的压力置之度外,以最轻松的姿态迎接考试,必能取得最佳成绩。
3 对考试持厌烦态度
许多同学希望取消高考。我国国情是人口众多,现行高考制度的确有弊端,要改革,但如何改?用哪种方式能把众多人群中的优秀者选拔出来呢?这是许多教育家正在探索的问题。换一个角度看,高考也有它合理的一面,毕竟大家有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应该看到,考试是古往今来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竞争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考试是一次高水平的复习,通过考试,我们不只是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而且从中可以得到新的启发,甚至获得新的知识。考试也是一次有效的练习,它比一般练习的目的性更强,积极性更高,独立性更大。它能更有效地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考试是一次高水平的检验活动,它既检验了学生的学习,也检验了教师的教学,有利于教育改革,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考试是督促我们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学习与成人学习不尽相同,学生的"学"缺少"紧迫感",容易出现被动,而考试,因我们怕丢面子,所以说,从某种角度上可以促进学习。
4 考前过度疲劳
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体质不好的考生,见到戒备严肃的考场就怕,若考前又因复习而过度疲劳,考试时更容易心理紧张。尤其是大脑,脑神经经过过度兴奋后,便会产生一种抑制力,呈现出疲软状态。有的考生感到考试中“紧张不起来”或许就源于此。其实,高考既是智能的竞争,也是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的较量。如何才能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呢?
4.1 摒弃心中的非理性观念 对考生强调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放下你的目标。即:多注意过程,少注意结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活在当下”。对考试紧张采取“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态度。“顺其自然”——接受你的情绪。考生可以试着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方法,每天用第一人称对自己说:“我已经做好准备了,我能行,考试真好”,对自己微笑一下,并对自己说:“我真是好样的。”等积极的暗示语言增强自信,减少紧张情绪,保持自信果断和从容怡然的心态去迎战考试。请记住:“心态平,道路自然就平了。”
4.2加强综合训练,提高考试策略 平时小考针对的是部分知识,大考往往着眼于前后知识乃至各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学生需要加强对各种知识的整合理解和灵活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应对综合问题的策略。此外,还需要对以往大考表现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寻找对策。
4.3 考前要学会自我放松 对待考试,适度的紧张和有一定的心理压力是必然的,这有利于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智力潜能,考出好成绩。而在考前三五天,大局已定,“临时抱佛脚”已无用处。这时可适当参加点体育娱乐活动,尽量不想考试的事。考试的前晚,可洗洗澡,看看电视或听段轻音乐、或和家人聊聊天,说说笑话。第二天可提前到场,一来可好好休息一下,检查笔、直尺、橡皮、准考证等带齐否,二来可观察了解考场情况,使心情及早稳定下来。这样充分做好考试前的准备,使自己成竹在胸,考试期间做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信心十足,就定能稳操胜券。
4.4 家长保持平常心 对于家长和教师来说,期望过高也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我其实孩子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而不仅仅是“你一定要考上重点大学”等诸如此类的话。除此之外,家长和教师还应以平常心态去对待正式考试,否则势必增加考生的心理压力,因为他们觉得如果考不好,会对不起家长和老师。人生道路上有风有雨,有阴有晴。对此消极对待,则是苦是怨,愁煞人也;而积极相对,就可视之是情是趣,能给人一种澹泊宁静的情趣而回归到依然故我的纯真境界。宋代周密《酹江月》中的“如此江山,依然风月”,纵然世态冷暖炎凉,可那只不过是一时的风雨与晴空,归根结底,还要回复到“依然风月”的本真去。
【关键词】 考试;紧张;心理
【中图号】 G630 【文献标示码】 A 【文章编号】 1005-1074(2008)12-0211-01
人们普遍认为,发挥失常是由于心理紧张(也有些同学自认为“紧张不起来”“不紧张”)造成的,那为什么考试时有人心理会过度紧张呢?据笔者多年带高三毕业班经验和对参加高考的考生的调查了解,发现这种“发挥失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考试过度紧张与“考试”这一形式有直接关系
考试是一种高度集中、大负荷量的思维活动,它要求在严格限定的时间内解答所给出的问题。时间是考试中最重要的限定条件,几乎所有“发挥失常”的同学都抱怨时间不够用。平时成绩非常优秀的考生,有时会在某次考试中考出不可思议的低分,失常的原因都是由于在选择、填空中某些题上耗费了过多时间,导致做后面题时方寸大乱:因为时间不够,所以做后面的简单题时就过于加快速度,导致运算或审题错误,失去了本该得到的高分,陷入“越慌越忙,越忙越慌”的困境,考试成绩也就自然失常了。可见,导致考试中心理过度紧张的主要客观因素是考试时间。但考试紧张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说的是过度紧张不好,但是一定程度的紧张还是必要的。所以,我们不能一听说紧张,就紧张!
2 过分看重考试与个人前途的因果关系
把考试看作实现理想的唯一出路。由于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一心想着“一定要考好!”。许多考试紧张的学生经常对自己或别人说:“我在重要考试中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证成功。”“如果在考试中失败,别人就会看不起我,我会很没面子。”“如果考不好,我的前程算是毁了。”这样,参加考试,特别是数学及理综考试,看到题量大,若再碰到难题,马上感到大事不妙,惊慌失措,越急越慌,越慌便越答不上来,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其实,你只要记住:"你应当成为你自己。"对于家庭、理想等,你完全可以暂时遗忘,专心投入到学习中去,积蓄力量,今后再加倍回报。要将人们的期望变成学习的动力,万万不可成为负担。要将一切不必要的压力置之度外,以最轻松的姿态迎接考试,必能取得最佳成绩。
3 对考试持厌烦态度
许多同学希望取消高考。我国国情是人口众多,现行高考制度的确有弊端,要改革,但如何改?用哪种方式能把众多人群中的优秀者选拔出来呢?这是许多教育家正在探索的问题。换一个角度看,高考也有它合理的一面,毕竟大家有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应该看到,考试是古往今来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竞争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考试是一次高水平的复习,通过考试,我们不只是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而且从中可以得到新的启发,甚至获得新的知识。考试也是一次有效的练习,它比一般练习的目的性更强,积极性更高,独立性更大。它能更有效地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考试是一次高水平的检验活动,它既检验了学生的学习,也检验了教师的教学,有利于教育改革,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考试是督促我们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学习与成人学习不尽相同,学生的"学"缺少"紧迫感",容易出现被动,而考试,因我们怕丢面子,所以说,从某种角度上可以促进学习。
4 考前过度疲劳
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体质不好的考生,见到戒备严肃的考场就怕,若考前又因复习而过度疲劳,考试时更容易心理紧张。尤其是大脑,脑神经经过过度兴奋后,便会产生一种抑制力,呈现出疲软状态。有的考生感到考试中“紧张不起来”或许就源于此。其实,高考既是智能的竞争,也是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的较量。如何才能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呢?
4.1 摒弃心中的非理性观念 对考生强调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放下你的目标。即:多注意过程,少注意结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活在当下”。对考试紧张采取“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态度。“顺其自然”——接受你的情绪。考生可以试着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方法,每天用第一人称对自己说:“我已经做好准备了,我能行,考试真好”,对自己微笑一下,并对自己说:“我真是好样的。”等积极的暗示语言增强自信,减少紧张情绪,保持自信果断和从容怡然的心态去迎战考试。请记住:“心态平,道路自然就平了。”
4.2加强综合训练,提高考试策略 平时小考针对的是部分知识,大考往往着眼于前后知识乃至各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学生需要加强对各种知识的整合理解和灵活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应对综合问题的策略。此外,还需要对以往大考表现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寻找对策。
4.3 考前要学会自我放松 对待考试,适度的紧张和有一定的心理压力是必然的,这有利于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智力潜能,考出好成绩。而在考前三五天,大局已定,“临时抱佛脚”已无用处。这时可适当参加点体育娱乐活动,尽量不想考试的事。考试的前晚,可洗洗澡,看看电视或听段轻音乐、或和家人聊聊天,说说笑话。第二天可提前到场,一来可好好休息一下,检查笔、直尺、橡皮、准考证等带齐否,二来可观察了解考场情况,使心情及早稳定下来。这样充分做好考试前的准备,使自己成竹在胸,考试期间做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信心十足,就定能稳操胜券。
4.4 家长保持平常心 对于家长和教师来说,期望过高也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我其实孩子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而不仅仅是“你一定要考上重点大学”等诸如此类的话。除此之外,家长和教师还应以平常心态去对待正式考试,否则势必增加考生的心理压力,因为他们觉得如果考不好,会对不起家长和老师。人生道路上有风有雨,有阴有晴。对此消极对待,则是苦是怨,愁煞人也;而积极相对,就可视之是情是趣,能给人一种澹泊宁静的情趣而回归到依然故我的纯真境界。宋代周密《酹江月》中的“如此江山,依然风月”,纵然世态冷暖炎凉,可那只不过是一时的风雨与晴空,归根结底,还要回复到“依然风月”的本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