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困局:乍看很美的长尾

来源 :竞争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eixiahei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各项经济数据的稳定和回暖,人们普遍预期,最糟糕的局面已经过去了。但是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是否还会持续?即使这次危机真的彻底过去了,下次是否还会重来?回顾近百余年的经济发展历史,人们就是在“繁荣一危机一再繁荣一再危机”的过程中波浪式前进的。而学术界和经济学者,有责任和义务向时代提交自己的答卷,以痛定思痛,亡羊补牢,警惕未来,争取跳出经济周期律。
  从字面的意思看,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差别在于,是否涉及实体经济。事实上,急剧的金融风暴往往伴随着经济萧条,而基础产业的企业大量倒闭通常也会导致金融行业指标的迅速恶化。金融危机爆发,就像其中多米诺骨牌的倒下,不管噩运是不是从实体经济传来的,都将回到实体经济去。
  
  供求天平 从卖方到买方
  
  最近一百年来,实体经济最难解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相对的产能过剩。这个基本面不可逆转,而且还会伴随我们很长一段时期。
  在卖方市场条件下,商品供小于求,供给方占主导地位,消费者购买商品甚至需要票证,企业最大的任务就是增加产量,降低成本。而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产品供大于求,消费者占主导地位,顾客成为了上帝,企业如果继续盲目扩张生产,生产得越多,可能亏得越多。
  大量的、普遍的。微观的产能相对过剩,造成了宏观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反过来使得企业处于比较恶劣的外部环境中:市场需求疲软,订货不足,商品滞销,生产下降,资金周转不畅等。
  当然,危机也不完全是坏事,它让一些亏损的企业破产,退出市场;让一些困难的企业转换跑道,寻求蓝海出路;让一些健康的企业站稳脚跟,获得新的发展。这种优胜劣汰的机制,能够让经济体逐渐走出衰退,重返繁荣,直到新的产能过剩出现。人们把这种商业景气循环现象称之为经济周期,经济总是这样表现为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更迭、循环往复。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经济危机理论上也可能是一种常态。经济危机将变得程度一次比一次猛烈,范围一次比一次广泛,频度一次比一次密集。如果最终产能过剩到了接近绝对过剩的程度,我们也许将沉溺在经济危机之中无法自拔。
  
  长尾趋势 加剧产能过剩
  
  社会经济的基础环境已经过渡到产能过剩阶段,我们不能继续在短缺的条件下讨论经济事件,传统经济理论所勾勒的蓝图需要重新描绘。人们为此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其中包括长尾理论。
  长尾(The Long Tail)这一概念是由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2004年首先提出的。严格来说,长尾并不是一种崭新的理论体系,而是一种现象的客观总结,反映了生产营销模式的新趋势。长尾颠覆了传统的“二八定律”,不再局限于那些有80%客户去购买的20%的主流商品,或者购买其80%商品的20%的主流客户,而把精力放在过去所忽视的小众商品和小众需求。细分市场的结果,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被满足,非热门的商品也能够创造相当的利润。
  长尾得以舞动的前提,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在互联网上,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宽广得近乎无限,销售成本大大降低,生产工具日益简单和普及,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所以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加起来可以和主流产品相抗衡,甚至更多。例如,传统家具店的货架,出于效率的考虑,通常只摆放少数最热销的家具,而在互联网上的电子商铺里,你能找到任何你能想到的款式。
  当生产的门槛降低到如此程度,对资金、技术、设备、劳动力等生产资料的依赖性已经越来越少。除了少数高科技产品以外,绝大多数产业,都很难由某个企业垄断,几乎任何人都可以自如进出。不计其数的市场参与主体,使得经济都呈现长尾趋势,变得扁平化、小型化。
  一百多年前可不是这样。比如说,某个城市的家具产业还是一片空白,需要10个家具店。由于资金、渠道、专业知识等条件的限制,过去只有20个木匠发现商业机会,参与到市场中来。供过于求,自然家具价格会降低,最终成本较高的10个木匠将退出。如今可能需要100家家具店,其中lO家满足主流家居需求,另外90家满足非主流家具需求。可是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加快,生产门槛大大降低,可能有10000个商家同时进入市场,结果产能超级过剩,比过去的程度还要严重。
  产能超级过剩,意味着资源超级浪费。必须注意,产能过剩尽管让商品看上去丰富,却需要消耗一定成本。即使如软件、唱片等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商品,第一个商品的研发生产过程也需要大量消耗资源。而资源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家具一旦打成,如果最终没被卖掉,不可能还原成森林,只能浪费掉。这是供给的刚性和不可逆性。
  这一矛盾,令传统经济学的两大阵营(自由经济主义和政府干预主义)双双溃败。
  自由经济主义总是认为市场竞争可以有效地优胜劣汰,但是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市场参与者规模的扩大,盲目生产所导致的资源浪费规模同样惊人,虽然掌握过剩信息的时间也缩短了,但是木已成舟,做什么都晚了,停产倒闭的速度再快也没有意义。政府干预主义同样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最多可以掌控少数大企业,牺牲一部分效率,按照某种规划进行生产,但是对于众多小企业,不可能实现政府统一组织生产的模式。
  
  按需生产 反向配置资源
  
  为解决资源浪费的问题,传统经济理论通常只有两种办法,结局都不美好。一个办法是从供给端人手,“把牛奶倒进大海”,其弊端显而易见;另一个办法是从需求端人手,进行透支消费,以美国为代表,最终遭遇次贷危机。
  消化产能过剩唯一有效的办法是按需生产。先搜集和组织确定的需求,再反向配置给资源,这种“先需求、后资源”的“规模一前置”需求模式,将变传统的“生产、流通、消费”为“消费、流通、生产”。
  在信息越来越对称的条件下,长尾现象将传统供应链条做了补充和细化,并没有改变链条的方向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反而加剧了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仅仅具备扁平化、小型化、低成本的生产平台还不够,还必须同个性化、确定化的规模需求平台相对接,才能实现大规模的按需定制生产。
  未来的实业经营理念应该是这样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成本高低,只有获得了规模需求订单,才有生产的准入资格。这种准入资格不是行政审批的,完全是市场内在的商业逻辑。
  因为是买方市场,企业肯定有足够的动力接收规模需求订单,唯一的问题是本来就占据主导地位的消费者,是否愿意亮出藏在自己头脑中的需求。只要有足够的奖励条件,消费者一定会愿意。
  首先要有专门的、第三方的规模需求搜集者,为消费者提供一系列企业和产品的组合,这正是长尾的优势。
  凡是在生产之前就确定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折扣优惠。这样一来,消费者就愿意慎重地亮出规模需求。
  规模需求的确定性,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范围。可以非常具体,只要不同的确定性具有不同的优惠幅度,消费者和企业就都能够接受,从而在需求的确定性和自由选择权之间取得了适度平衡,规模需求理论称之为“有限选择”。
  “有限选择”绝不仅仅是微观的操作技巧,它还将改写现有金融体系格局。当然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敬请期待本专栏后续“三思经济危机”系列文章。
其他文献
在“猪流感”大暴发之前,不少名企和名人都还在打这一产业的主意,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曾经的中国首富,网易CEO丁磊。他不仅从最时尚的互联网一脚迈进最老套的养殖业,还顺手抄了九城一块肥肉,将对方的《魔兽世界》代理权横刀夺爱,这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在2009年4月最热闹的一件事。  本以为丁磊会激怒九城当家人朱骏,毕竟九城的年报显示,整个2008年九城实现的17.1亿元收入中,《魔兽世界》贡献接近90%。 
期刊
几乎所有晋江鞋商都在体育上做文章,但特步是个例外,从明星代言到活动赞助,特步一直打文艺牌,这使得当家人丁水波与安踏的丁志忠等人比起来,更像是一个艺人。  特步一直就这样追求着与众不同,至少从2001年,丁水波为特步选择那个与耐克相反的又作为品牌标识时,一切就都注定了。  也许这是丁水波的个性使然,但事实上,这更多迫于无奈。  丁水波也是晋江做鞋的先驱者之一,他1987年17岁时就凭借1500元创立
期刊
2009年6月,恒大再次传出上市的消息,虽然只是传言,但立即引起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这种关注,一部分源自恒大15个月那场闻名全国的上市折戟,另一部分则源于恒大上半年傲人的销售业绩:累计签约额112亿元,成为上半年唯一一家销售过百亿的非上市房地产公司。  其实这还不是恒大最受人关注之处。对于以前的恒大,人们主要关注其上市后的规模,能否超过碧桂园,挑战万科的地产老大地位。对如今的恒大,人们则更关注它是
期刊
在此次出事之前,陈建龙也是胡润和《福布斯》各类榜单上的常客。  2002年,他的公司登上《福布斯》“中国内地私营企业纳税50强排行榜”,名列第39位。  2005年,他登上胡润“IT富豪榜”,名列第33名。  2007年,他的公司入选全国民企500强。  在他的老家浙江富阳,陈建龙更是明星企业家,雄踞前三。  但如今一切都变了。  昔日的神秘富翁,今日正变成阶下囚。  而所有的变化,仅源于他恋上一
期刊
深夜进入雅典城,路灯疏落昏黄,只觉静寂。出租车穿行在高高低低狭窄紧逼的街道上,寻找藏身在城市中央Kolonaki区域里的那家古老酒店。垒不起眼的门面,内中布置却典雅精致,桌台上一排雪白馨香的百合凝立于高腰水晶花尊内,冉冉绽放。    轻盈之心    Kolonaki背靠雅典最高的Lykavittos山。山巅之上,是一座建于19世纪的圆拱形圣乔治教堂,雪白质朴,后衬清蓝若洗的天空。近旁有一株枝干茂盛
期刊
继丁磊之后,又一位亿万富翁走上“猪倌”之路。  2009年6月16日,上海复星集团宣布,出资1.6亿元与东方富海投资管理公司合作,入股江西国鸿集团,共同养猪。  江西国鸿于1 989年起家于养猪,目前注册资金1亿元,资产总额3.16亿元,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曾于2006年投资1.8亿元建成江西最大的生猪养殖项目。  据国鸿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已实施相关财务计划,预计两三年后在A股上市。自
期刊
股市正被视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晴雨表之一,2009年6月,中国政府决定对这张晴雨主动进行一次人工干预:重启搁置长达9个月之久的IPO。  在众多的IPO申请队伍中,以“西瓜霜”闻名的广西桂林三金药业拔得头筹。  根据三金药业此前的招股说明书,公司将发行4600万股A股,总筹资额只有6个多亿,恰恰显示了证监会对当前市场谨慎的乐观。  三金药业的大股东是桂林三金集团,后者持股68%,股票发行后,三金集团持
期刊
美国金融界最近丑闻百出,继大骗子麦道夫之后,又爆出惊人诈骗案。  拥有斯坦福国际银行(sIB)、斯坦福集团公司和斯坦福资本管理公司的亿万富翁艾伦·斯坦福(AllenStanford)于当地时间6月19日。被佛州首府里士满的一家联邦法院指控并拘留候审,原因是他以不切实际的高额回报为诱饵,从3万客户手中非法攫取80亿美元。  除金融欺诈外,他还面临电报诈骗、邮件诈骗、证券诈骗、洗钱、阻碍司法调查、作伪
期刊
在晋江的这帮鞋业中,丁建通家族绝对算得上老将,但也绝对是晋江走弯路最多的厂商之一。    品牌十八弯    早在1983年,丁建通就凭借他做家庭作坊积攒下来的一点积蓄,建起第一个鞋厂。  在丁建通的不懈努力下,厂子渐有起色。之后他又开始引进台湾的制鞋机,慢慢开始生产运动鞋。  丁建通是比较有品牌意识的,鞋厂盈利稳定之后,他很快就琢磨品牌之事,将华丰更名为“万事乐”,然后着力推广。  1994年,丁
期刊
来自法国的LV,本是在全球受到顶礼膜拜的顶级品牌,居然在中国市场一时大意,犯下极端低级的错误,陷入商标纠纷。  让LV头疼的是一个叫王军的中国商人。2002年,王军发现LV在中国仅申请服装、皮具、珠宝和贵重金属类的商标权,而且LV在中国的产品专利上完全空白。他赶紧注册了英文“LOUYIVEITEN”和中文“路易威登”商标,以及“LV”手袋、吊牌、面料、饰物、服饰口袋的外观图形专利。  外观专利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