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尤其是三年级的习作,它是整个小学写作的过渡、起步阶段。三年级的作文要求学生从说到写,从“段”到“篇”的过渡,决定了作文教学的难教和学生的难学。
【关键词】作文教学;三年级;过渡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个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的發展为本”的现代作文教学思想。作为三年级语文教师,深思着如何挖掘文本习作素材,引导学生既能走进文本,又可以走出文本联系生活,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三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我所任教的(农村)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抵触情绪,习作中存在的是:文章空洞乏味,语言平铺直述,句子不通顺,表达意思不清晰……
一、寻找习作的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的习作问题,我处处用心挖掘课文文本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时时渗透习作的说练,让学生把课文学到的知识为自己所用,立刻在堂上“扶”学生模仿课文的文段说一说,再让其动笔练写。这样降低写作的坡度,架设“梯”,牵引学生攀爬到习作上。
二、案例展示
(一)案例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片段
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的课文时,我围绕单元主题“课余生活”有侧重点进行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问:谁愿意把课文第三自然段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下课了,民族小学的孩子在做些什么活动?
生1: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师接着问:他们在下课做那些活动,而我们在下课时,又会做些什么活动呢?生2:下课了,我们来到操场上跳绳、唱歌、踢毽子、做游戏……
师:下课了,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会怎样来到操场呢?
生3:下课了,我们高兴地来到操场上、跳绳、唱歌、扔沙包、做游戏。
生4:下课了,我们连蹦带跳地来到操场上打球、丢手帕、踢毽子、做游戏。
师:这么热闹的场面,会招引谁来呢?
生5:招引来了家里的小猫,没有读书的小朋友和村里的一些老人……
师:谁能仿照第三自然段说一说:我们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和“下课的时候”的情景?
生6:上课了,不同年龄的小学生,在同一间学校里学习。大家的读书声,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蝉儿不鸣了,蜜蜂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小狗。这些家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连蹦带跳地来到操场上打球、丢手帕、踢毽子、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小猫、老人也赶来看热闹。
这让学生口头仿写了一段话,能联系实际,及时有效地训练学生说段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二)案例2《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片段
1.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第四自然段,边听边思考:鱼特别的好看,课文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写了几种鱼?抓住了鱼的什么来写具体?
鱼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2.小结:助于了鱼的种类、颜色、样子来写出鱼的美丽。在我们习作或写话的过程中,也可以围绕一句话,从几方面写具体,这是总分的写法。
3.出示小黑板进行训练(口答)
A、天上的云千奇百怪,形态各异:有的像________;有的像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__。
B、下课了 ,同学们有的在 ;有的在 ;有的在 ;还有的在 。
4.同学们,你觉得西沙群岛美吗?我们试着学课文围绕一句话来把内容写具体(小练笔)
(1)出示小黑版:以“青云公园里百花盛开,美丽极了。”为开头。
(2)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把花的美丽写具体?(指几名学生回答:花的颜色、品种、气味……)
学习了课文“总-分”的写作方法,随文逐步指导、迁移,让学生马上在习作上练习。这样做既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又反馈了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的情况,让教者有深刻的反思。
(三)案例3单元习作指导——“课余生活”
1.写作之前,我有目的地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一次课余活动,让学生参加自己喜爱的各项游戏、活动。
2.遵循先说后写的程序。先让学生读一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接着回忆一天玩的游戏,把那个场面说详细;或者在课余学会某一项技能,强调说的时候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来说:(1)说说课余自己喜欢做的事;(2)把爱玩的游戏过程说详细;(3)从这些事中,你明白了或收获了什么?然后我举例子说,再让学生小组交流,最后汇报。
3.指导学生如何动笔写。我先从习作字眼下功夫,教会学生审题。让学生明确“课余”的概念。根据口语交际的情况,我从中选取比较生动的内容,请学生分析好在哪里。
4.比较两个句子,哪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A、我们的课余生活可真是丰富多彩。同学们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写作业,有的在玩游戏,还有的在看课外书。
B、我们的课余生活可真是丰富多彩。瞧!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在打乒乓球,打得汗流夹背;有的在写作业,写得认认真真;有的在玩游戏,玩得兴高采烈;还有的在看课外书,看得津津有味。
5.出示“下水范文”——《我学会了滑滑板》,剖析范文的开头、过程、结尾各个环节,教学生可以仿照范文的开头和结尾;再指导学生“如何才能把文章的过程写具体?”的问题上,我重点地讲解“学滑滑板”过程,教学生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把过程写好……
6.全班学生的起稿都写好了。我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同桌交换起稿本阅读对方的习作,并修改错别字、标点符号或病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设计好习作的教学思路,教给学生的习作方法,让学生爱上习作,轻松畅游于习作的乐园里。
【关键词】作文教学;三年级;过渡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个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的發展为本”的现代作文教学思想。作为三年级语文教师,深思着如何挖掘文本习作素材,引导学生既能走进文本,又可以走出文本联系生活,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三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我所任教的(农村)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抵触情绪,习作中存在的是:文章空洞乏味,语言平铺直述,句子不通顺,表达意思不清晰……
一、寻找习作的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的习作问题,我处处用心挖掘课文文本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时时渗透习作的说练,让学生把课文学到的知识为自己所用,立刻在堂上“扶”学生模仿课文的文段说一说,再让其动笔练写。这样降低写作的坡度,架设“梯”,牵引学生攀爬到习作上。
二、案例展示
(一)案例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片段
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的课文时,我围绕单元主题“课余生活”有侧重点进行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问:谁愿意把课文第三自然段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下课了,民族小学的孩子在做些什么活动?
生1: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师接着问:他们在下课做那些活动,而我们在下课时,又会做些什么活动呢?生2:下课了,我们来到操场上跳绳、唱歌、踢毽子、做游戏……
师:下课了,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会怎样来到操场呢?
生3:下课了,我们高兴地来到操场上、跳绳、唱歌、扔沙包、做游戏。
生4:下课了,我们连蹦带跳地来到操场上打球、丢手帕、踢毽子、做游戏。
师:这么热闹的场面,会招引谁来呢?
生5:招引来了家里的小猫,没有读书的小朋友和村里的一些老人……
师:谁能仿照第三自然段说一说:我们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和“下课的时候”的情景?
生6:上课了,不同年龄的小学生,在同一间学校里学习。大家的读书声,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蝉儿不鸣了,蜜蜂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小狗。这些家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连蹦带跳地来到操场上打球、丢手帕、踢毽子、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小猫、老人也赶来看热闹。
这让学生口头仿写了一段话,能联系实际,及时有效地训练学生说段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二)案例2《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片段
1.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第四自然段,边听边思考:鱼特别的好看,课文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写了几种鱼?抓住了鱼的什么来写具体?
鱼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2.小结:助于了鱼的种类、颜色、样子来写出鱼的美丽。在我们习作或写话的过程中,也可以围绕一句话,从几方面写具体,这是总分的写法。
3.出示小黑板进行训练(口答)
A、天上的云千奇百怪,形态各异:有的像________;有的像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__。
B、下课了 ,同学们有的在 ;有的在 ;有的在 ;还有的在 。
4.同学们,你觉得西沙群岛美吗?我们试着学课文围绕一句话来把内容写具体(小练笔)
(1)出示小黑版:以“青云公园里百花盛开,美丽极了。”为开头。
(2)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把花的美丽写具体?(指几名学生回答:花的颜色、品种、气味……)
学习了课文“总-分”的写作方法,随文逐步指导、迁移,让学生马上在习作上练习。这样做既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又反馈了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的情况,让教者有深刻的反思。
(三)案例3单元习作指导——“课余生活”
1.写作之前,我有目的地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一次课余活动,让学生参加自己喜爱的各项游戏、活动。
2.遵循先说后写的程序。先让学生读一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接着回忆一天玩的游戏,把那个场面说详细;或者在课余学会某一项技能,强调说的时候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来说:(1)说说课余自己喜欢做的事;(2)把爱玩的游戏过程说详细;(3)从这些事中,你明白了或收获了什么?然后我举例子说,再让学生小组交流,最后汇报。
3.指导学生如何动笔写。我先从习作字眼下功夫,教会学生审题。让学生明确“课余”的概念。根据口语交际的情况,我从中选取比较生动的内容,请学生分析好在哪里。
4.比较两个句子,哪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A、我们的课余生活可真是丰富多彩。同学们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写作业,有的在玩游戏,还有的在看课外书。
B、我们的课余生活可真是丰富多彩。瞧!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在打乒乓球,打得汗流夹背;有的在写作业,写得认认真真;有的在玩游戏,玩得兴高采烈;还有的在看课外书,看得津津有味。
5.出示“下水范文”——《我学会了滑滑板》,剖析范文的开头、过程、结尾各个环节,教学生可以仿照范文的开头和结尾;再指导学生“如何才能把文章的过程写具体?”的问题上,我重点地讲解“学滑滑板”过程,教学生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把过程写好……
6.全班学生的起稿都写好了。我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同桌交换起稿本阅读对方的习作,并修改错别字、标点符号或病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设计好习作的教学思路,教给学生的习作方法,让学生爱上习作,轻松畅游于习作的乐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