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于市

来源 :今天·天下吉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ly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过一片林荫道,迎面就是一栋栋的教学楼,远望就是吉林警察学院的棕红色建筑,错落有致,初来乍到难免会以为自己产生了些许幻觉。这样庄严肃穆的教学楼,真的是大师所在之处?都说“大隐隐于市”,书法家就“隐于”最普通的学校中,可谓“大隐”吧!
  大师提笔 人字合一
  很早以前,就知道书法大师吴自然。也听说他常常出入高校。笔者来到吉林警察学院吴自然的工作室,这是一间宽敞的教室,窗外传来学生操练的口号,相邻房间还有机器的轰鸣,但是关上门,满目都是大师的书法作品,喧闹被抛到云外。在清静和喧闹中,更能看出大师淡定的性格。
  有幸,我来时刚好是大师提笔来练字的时候,我借近水楼台之便利,仔细欣赏了一番。
  看吴老先生的黄体书法,既有黄庭坚的雄奇壮美、纵横恣肆,又似乎多了一些大师本人的散淡自然。吴老先生的书法结合二王、唐、宋代诸家用笔,写时信手拈来,毫不费力,当完成一幅作品挂在墙上远观之时,便气象满纸,放逸生奇。就而察之,则点画精到,毫无虚发,寄精微于豪放之间,求妙理于自然当中。
  于吴老先生而言,此无意于佳乃佳,无意于书乃至于法书。当代学者罗继祖教授对吴自然的书法评论说:“其书法宋代黄山谷,得其神味。”
  笔者作为一个外行,每当看吴老先生提笔时,都能感觉行笔率性自然,韵格清雅脱俗而才华横溢,不愧为大师。
  笔者禁不住感叹:“吴老,我真的很喜欢你的字。”而吴先生却像个天真的孩童反问我:“是吗?我的字好吗?很多人都说喜欢我的字。”常常一句话说:“书法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为法,自然成章,无意于书法若能写到别人达不到,这才是最好的。
  追求变化 不拘一格
  吴老先生虽不以大师自称,但其书法水平之高,亦断非一般书法名家能望其项背。老先生醉心于书法之余,还常常研究历史。由于他从事研习黄庭坚书法的必需,他得经常接触并抄写宋朝的诗词。然而吴老先生临摹古文,不同于一般书法家之仅局限于认读古字,他总是在临摹的同时,用心于一点一画之形象语言所能传达出的精神层面上的上古文化信息。久而久之,这种喜好涵养,成就了他作为书法家所特有的对书写的敏感和对线条表现力的颖悟。再由两周金文而下,至小篆、至汉隶、至魏之八分、晋之二王行草和唐宋诸家,最终融汇百家而自成风格。观其书法,用笔散淡自然,线条高古含蕴,有商之简约、周之静穆和石鼓文之浑朴,似不经意而为之,却处处耐人寻味。
  应本栏笔者的要求, 吴老先生现场泼墨挥毫进行创作。毛笔在宣纸上时而凝重地慢速“蠕动”,时而像飞蛇游龙一般“疾驶”。他的字笔画或粗或细或曲或直,苍劲有力,结构独特,蕴含着坚韧、坚强的风骨,为本刊提下了“天下吉商”四个字,鼓励后辈。
  虽然已到晚年,但是吴老先生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丝毫没变,每天练习的时候,都寻求变化。逐渐形成了大师“结构严谨、笔力遒劲、潇洒出尘、不落俗套”的艺术风格。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现场临摹的黄庭坚的字,笔法纯熟,字体洒脱;方圆变化自然,圆转自如,该断笔时果断断笔,作品具有动感;通篇布局密而不雍,留有飞白,疏而不散,疏密锲合自然,富有变化。
  当代书黄体第一人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吴自然即以其突显时代气息,又极富个性的黄体书法斐声书坛。宋代以后,习学黄体书法的文人墨客趋之若鹜,书法家吴自然能够成为当代黄山谷书法艺术的优秀继承人之一,将大师的衣钵接下来,传下去,体现了一种传统艺术播种的历史主义和文化态度。著名书法评论家邢万升说,吴自然行书中宫收紧,长笔四舒,按笔不死,提笔不空,意随笔动,酣畅淋漓,于疾行之势中以程度不同的战栗而加以阻塞,使字势内蕴雄茂,重新沉稳,外现飘逸,纵横恣肆,平添了迂回起伏、雄奇壮美的情状。正如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所言,吴氏书法“字划舒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
  吴自然艺术成就和作品介绍在1984年《书法》、1991年《中国文艺家》、1998年《国际日报》、2004年《人民日报》等,被编入《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大成》、《中国人才库》等辞书,有《吴自然行书选集》出版。墨迹被北京大学、中南海等名胜地、博物馆收藏和刻石。被誉为“当代书黄体第一人”。
  天赋极高
  一笔好字贯通电影书法两个领域
  1934年9月,吴自然出生在山东省一个小村庄,距仙岛蓬莱只有二十公里的路程,初时家境优裕,但十几岁就有了衰落的迹象,所以,在他16岁的时候,就抛弃了村小教师的工作,毅然离家北上来到长春,在工厂做工,学习写标语。这是他最早对各种字体产生兴趣。后来,他对电影产生浓厚的兴趣,毅然放弃了工厂稳定的工作,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字幕美术研究和创作。这是他新生活的开始。多彩的艺术环境和强烈的艺术氛围,激活了他与生俱来的艺术天分,他埋头于电影字幕各种字体的研究和实践,扎实的基本功为他以后的书法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吴老先生说:“这一切都源于我对电影艺术的热爱。”在几十年的电影美术生涯中,吴先生创作了《少帅春秋》、《武当》等200多部影视剧字幕作品。
  他极富创新的一系列作品,就是将黄体字幕搬上电影屏幕,著名电影《兵临城下》就是吴老先生的黄体字幕作品。
  吴自然的艺术成就实际上横跨两个领域,影视剧字幕和书法创作。同是写字,吴老先生认为: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高品位艺术,但是创作时可以不拘一格,而电影字幕创作,是服从电影这门综合的艺术,技术含量要更多一些。无论是从事哪一种,都必须要有很好的传统文化修养,要博览群书,特别是那些浓缩历代思想精华的古典诗、词、歌、赋等,一定要认真研读。
  大师一生都在这两个领域中不断地追求,成就卓越。
  痴迷黄体40年不改初衷
  犹如和黄庭坚心有灵犀
  吴老先生是性情中人,他说自己喜欢 质朴、淳厚、诚恳、平易、不阿谀奉承,关键是一个“真”字。所谓字如其人,就像他痴迷一生的黄体字一样,黄庭坚在书法上也是个性独特,他的字字体奇诡、用笔波曲、结构开张、气势雄伟。观其作品,其字中宫紧密、向四周辐射;运笔激越、波曲洒脱;通篇潇洒跳荡、气势连贯、韵律感强,有很丰富的内涵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鲜明的特色,也是吴自然痴迷上了黄字,历40年而不改其衷的原因所在。
  吴老先生和黄庭坚心灵相通,性情相近,注定要成为黄体的继承人。他一生默记着大师的"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离"、"入则重规叠矩,出则奔轶绝尘"的座右铭,在学习黄体时不是机械地照搬,而是使其更加完美,更有时代精神和飘逸书风。
  吴自然最初开始学习黄字的时候,就和别人不同,他不是像一些人那样抱住临摹的手段不放,而是自成一法地先读帖,然后背临,再找黄字来比照,用心揣摩。遇有结构与点画不解其意,不得其法者,他便为其字“动手术”,解剖探查,研究字的结构用笔及其关系——常年累月,遍读名帖,刻苦研习,集腋成裘,终有所成。
  虽然是古人,笔者感觉他是深得了黄庭坚的书道真谛,心能转笔,笔亦传心。
  不追求名利
  大隐于市的"书法家"
  古人云:书者心正则笔正。其实,书为心画,从书法家的字就可看出他的内心世界,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练书法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身养性。一个有造诣的书法家,必须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带着一颗浮躁和追名逐利的心是绝对写不出好的书法作品的。
  慕名拜访吴老先生的人很多,但是他做人低调,不事张扬,也很少接受访问。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想利用自己的书法艺术去争名夺利,而是保持着一颗执着淡定的心。这也就是笔者认为大师所谓 “大隐”。
  书画界的名流 隐居交流之地
  能和吴老先生同桌聊天真是一件幸事,工作室里还有几名书法家,即使是不懂书法,和他们在一起,聊起来也如沐春风,吴老先生等书画家的谦虚和平易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
  真正的大师是大隐隐于市的,几年前,警察学院教学楼还在装修的时候,一个隐蔽的画室里已经悄悄聚集了一些书画界的名流。最早是学院的书记贺电喜爱书法,想寻觅知音,并希望为大师们觅一处较为安静的画室,就利用教学楼中一间屋子。而后来几年,来自全国各地、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几位书画名流都闻风而来,纷纷将此处作为一处隐居交流之地。书画家聚集之处,渐渐为庄严肃穆的警察学院带来文化气息。
  可谓是举世滔滔,知音者才能聚集一处。
其他文献
受到国际社会经济危机和国家政策调控的影响,目前,和全国各地一样,吉林省也出现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约有中小企业4200多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总额的60%,上缴的税收已经超过全国税收总额的一半,提供了全国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因此,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它们提供了大约
期刊
王殿生,吉林省公主岭市人,1987年进入金融系统工作,31岁当上了公主岭市行行长,在吉林省四平、通化、辽源、延边、长春等多地都担任过银行行长,曾光荣当选全国金融系统青年联合会委员,获得了“第七届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辽源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等多项省市级荣誉称号。现任浦发银行长春分行行长,吉林省上海商会第一常务副会长。  低调不张扬 企业文化就像他一样  与王行长的交流,由采访地所在的浦发银
期刊
我梦想有一天,全天下的智障都不再穿着破烂的衣服到处流浪;永远不再捡垃圾吃脏饭;永远不再漆黑着脸傻笑和哭泣;永远不再受人凌辱和打骂。我梦想有一天,全天下的智障人都能有家,和谐快乐地生活和工作,我梦想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容颜。  ——胡艳苹  20年前,17岁的胡艳苹怀揣着城里人生活的梦想,从农村进城开始创业。短短20年后,她却成了吉林省善满园工贸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超市
期刊
近日,记者专访了吉林省红堪娱乐事业集团董事长徐亮,感受他的创业历程、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品牌推广和心中坚守的那份行业操守和执着。  从12间包房 发展至连锁娱乐企业  初次创业顺风顺水,徐亮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利益,在得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后,他利用敏锐的经营嗅觉,捕捉到了新的商机。2000年5月份,他以双倍价格承包了伪满皇宫博物院的旅游纪念品经营项目,并成立了专门的旅游服务公司。这样到了2005年,他
期刊
她说她是一个商人,但是却将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她说她不是慈善家,但是她的慈善活动从未停止;她说她不是绿色环保人士,却带领大家将荒山变成了绿林。  她是谁?她就是拥有多家子公司,拥有员工千余人的吉林省龙兴集团董事长刘湃。  打破铁饭碗 借钱创业赚得第一桶金  1985年,土生土长的刘湃以几分之差与大学之梦失之交臂,但是不愿服输的她在同年年底,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桦甸市司法局公证处公证员,捧起了令许多人
期刊
1931年9月19日以前,他39年的人生和大多数商人一样。有贵人相助,才华被人发现,运气很好,做什么事都很成功;但1931年9月19日那个清晨之后,他的命运出现了转折……  一夜醒来成亡国奴 他发现政府是脓包  1931年9月19日清晨,长春城外枪炮声正急。长春益通银行总经理、长春市商会常委田芝年从家中小心翼翼地向长春市商会走去。在后来田芝年所写的回忆资料中他写到:“我从家东边那条较为僻静的胡同走
期刊
又是一年“8·15”,又是一年“9·18”。回想起这两个日子,很多国人都思绪万千。没有人喜欢战争,作为商人,更惧怕战争,几代人积累的财富可能随着一场战争就化为乌有。  但是有些战争却无法避免。在外敌入侵之时,吉林商人拿起了枪,或用血肉之躯,冲上战场,或在经济领域,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决战。  戴着一个瓜皮帽,穿着粗布马褂,留着两撇小胡。照片上这个人是19世纪末期东北大地最普通的农民形象。但这个人在1
期刊
22位酒店老板聚在一起,面对面地从应征者中挑选能继承他们衣钵的管理者。然而,像相亲速配这样的形式,真能帮他们找到合适的人选吗?  法国工商会在巴黎举行了一场“闪电式相亲”会,参与者不是单身青年,而是来自科雷兹省的22家酒店的老板,他们都面临着退休,想为自己的酒店寻找一位合适的下家。  整件事就跟一场快速配对的电视相亲会差不多。6月7号,22位酒店老板聚在一起,面对面地从应征者中挑选能继承他们衣钵的
期刊
回宝珍 “闯关东”路上赚经验  在东北民间有这样一句妇孺皆知的俗语:坐着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倘在半个世纪以前,如果有人来到长春,问一问大人小孩,哪儿的饺子最好吃,他们准会不约而同地回答道:回宝珍家的饺子。  回宝珍,回族,长春老字号“回宝珍饺子”的创始人,河北省青县新集镇人。1897年,回宝珍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回宝珍兄妹5人,9岁时丧母,靠父亲回长江种地为生。  1907年,回长江为摆脱贫困
期刊
一本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碧桂园的董事长杨国强喜欢张正隆写的《雪白血红》,他说这本书写出了人性,后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了中国房地产业的翘首。  企业家的成功有可能就来源于儿时的一段记忆。如今,不少人回忆起这段记忆的时候会发现,这记忆可能会和企业家的成功毫无逻辑关系,但这的的确确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如今我们重提《三国》,不少人会蓦然想起,儿时看完桃园三结义,会约来两三个好友,撮土为香拜把子;儿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