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四情法”,加强人文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lyda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毋须置疑,课堂是学生接受人文思想浸润并激扬起他们独立思想意识的场所。教学中,培养、发展学生素质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涵养、德行、人格;积淀他们的文化修养,抒发真情实感;通过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促进其全面发展,真正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旨归上。以“育人”为目的,不能仅有表面的光环,而无实质的精神内核,审美主体不能感受到,或能感受到却不能产生情感波动,就达不到熏陶、体验的效果,也就达不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我们倡导运用“四情法”。
  一、准确把握内容,以情融情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在传统的以知识本位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甚至直接扼杀了课程本身丰富的人文内涵,只醉心于数量化和标准化,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人文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从现行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来看,具有丰富情感的文学作品在教材里上升到60%的比重,这也昭示着编写者对语文人文性的重视。那么,怎样发挥这些作品丰富、独特的艺术魅力呢?着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一个老师,首先要熟悉所教的教材,即教学内容,教学艺术来自于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因为没有一节充满艺术魅力的课不是首先来自执教者对所教的内容的准确把握上。”要想使课堂充满魅力,我们教师首先要陶醉在文学大师们充满张力的作品中,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要使学生有所感受,教师首先要感受;要使学生有所体验,教师首先要体验;要使学生动情,教师首先要动情。文本作为作者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对它的价值和内涵的挖掘,是把握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想的前提。因而,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才能在教学中以情融情,游刃有余。
  二、巧设问题情境,以读悟情
  有些文本承载的内容已离我们很遥远,如何找好切入点,巧设情境便成为上好课的必要环节。执教《奴隶英雄》一课获得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组织的“全国中小学视频案例”比赛一等奖的王勇老师,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对文本所写的情感内容是陌生的,便选择了把奴隶的生活作为切入点,再让学生默读,进而学生的情绪被激发,枯燥的文字变成了可触可感的画面,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王老师也十分注重极富启发性问题的设置,侧重于引导学生置身于文本构建的环境、情境中,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激发探讨的兴趣,把文学和生活拉近到零距离,以读悟情,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以点带面。让学生真实的心动引发情动,进而触动心灵,产生信念,形成内驱力,达到入情、移情、陶情的境界。
  三、精批作文评语,以情激情
  语文教育是塑造人的艺术,写作不仅仅是训练语言的表达能力,更是与心灵的对话,所以写作教学渗透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中学生的作文往往是“文如其人”,是他们的思想与审美最自然的流露。因此,作为学生作文的主要读者——老师,就更不能疏于批阅,而要“观文者批文而入情”,一句由衷的赞许,一个务实的建议,一句期望的话语等,处处都会彰显对学生个体行为的人文关怀。往往教师不经意的一个字、一个词、一段话都可能铸就学生积极向上、健全的人生观,有的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千万不要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绝妙机会——精批作文评语,以情激情。
  四、利用课程资源,以情煽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教科书融规范化、多样化、民族化、多元化、现代化、生活化于一体,注重人文和科学的融会,无疑是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挖掘课外学习资源,以课外激活课内,以课内带动课外。“世事洞明皆学问”,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既丰富又宽广,适时地引进课外学习资源,如瞻仰烈士陵园,欣赏地域风景名胜,体验民俗风情等,再配以合理的“煽情”。学生将会超越表层的感动和欣赏,进入对人格、人生乃至人性的体悟。笔者曾在执教《最后一课》时,先调动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然后带领学生到集市上去纠正广告牌匾上的错别字。既增强了学生的用字规范意识,又加强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小弗朗士十分珍惜最后一节法语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纵观我国目前比较有影响的中学语文教材,在编写指导思想上无一例外地注重体现时代精神,重视思想品德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我们教师在落实人文教育时,要结合语文的三维结构,即课文本身所蕴含的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体味的美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的美,并注意在文学的学习与训练中适时地渗透情感、道德、价值观的培养,把二者融为一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真正做到“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其他文献
简介:  2013年7月8日,全国首个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在杭州正式开园。中国(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具备进出口双向业务,是全国首个进入实单运作且成功探索跨境小包出口模式的园区。目前,园区正通过跨境电商产业服务集成创新,初步形成了集大数据通关服务平台、一站式服务平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跨境智能物流平台、跨境电商孵化平台、快捷转关通关服务平台等各功能平台于一体的服务生态链。未来,园区将打造集
本文研究了淀粉微粒的发射光谱特性,发现淀粉微粒存在界面荧光效应,且荧光与共振散射存在相关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和其它课程相比,没有音乐课和美术课的悦耳熏陶以及栩栩如生的图画感染,没有地理课那样直观形象的挂图,没有语文课感人至深的小说情节……政治课相对来说内容比较乏味抽象,不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性,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所有思品课教师所面临的比较严重的问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从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
期刊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长辈们的溺爱、家长忽视子女的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与城镇学校的发展不均衡、留守儿童的不断增加、农民工进城的家庭增多、单亲家庭问题日益突出……使他们形成了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厌恶劳动、不讲卫生、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等坏毛病,甚至不少学生粗言秽语、举止粗野,满口脏话、恃强凌弱,以大欺小。因此,培养学生理解、宽容、谦让、诚实、诚恳的
期刊
礼仪是人们在相互交往时表示尊重和敬意的仪式。礼和仪组合到一起就是礼仪。“礼”是内容,是人的内在的思想和情感,是根本。“仪”是形式,是礼的外在表现形式,有什么样的礼,就有什么样的仪与之相对应,也就是说仪产生于礼。那么什么是文明的礼仪呢?我们认为所谓文明礼仪,是符合时代科技和文化进步要求,体现时代文化特点,表示相互真诚,尊敬,给人以美的愉悦的仪式,才能称之为文明礼仪。今天的中学生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接
期刊
【摘要】考核是整个德育课程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形式上要做到多样化,内容上要突出能力培养,评价主体要力求多元。  【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课考核方法改革    职业学校虽然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但课程考什么,怎么考,依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因此,考试不仅是手段,还是一个把学生引向何处的方向性问题。如何做到以考促学,以考促能呢?笔者结合自身对《哲学与人生》课
重视体验、重视感悟,彻底摒弃灌输式教学和形式主义教学条框,追求德育无痕。那么如何在生活德育的大背景下对品德教学实施无痕教育呢?教师必须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沟通,一种平等的探讨,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抓住契机,运用情境感受,强化实践体验,在不露痕迹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德行。  一、平等对话──春风化雨细无声  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首先,它强调对儿童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