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都市——基督教青年会在近代中国的建造

来源 :新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mo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督教青年会进入中国。为贯彻"四育"(德育、智育、体育、群育)宗旨,青年会开展了有目的的建造:选址于中国城市的中心,引入既有的功能与空间模式,采用现代建筑设备,安排各种康乐设施及活动内容,采用有意涵的形式,营造时尚、现代的建筑形象,为城市青年及社会精英提供了日常的生活体验,进而塑造了他们对"现代人"的理解和青年会价值观。探讨了青年会建筑在中国近代历史背景下介入都市的方式,即在改造青年的宗旨下,如何通过选址、功能配置、空间、形式等有形的建筑要素来实现意义的传达。
其他文献
汉语属汉藏语系,英语属印欧语系,两者差异极大,但由于人们认知与思维的方式存在共性,因此两种语言之间的词汇并行现象十分普遍。而隐喻作为人类思考与认知、语义构建与扩展的
《印度之行》的表层结构所体现的是英、印两个种族的分离以及伊斯兰教、印度教和基督教这三个异质文化的碰撞与排斥,而其深层结构正如福斯特所言,这本书是关于为人类灵魂寻找
作为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集体"重塑了中国农村的社会单元,深刻影响了农民的认同与行为逻辑。从"集体"的内涵、功能、形成、变迁与遗产等方面,系统探讨了农村集体制的社会学
为了对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利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褐蘑菇多糖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褐蘑菇粗多糖和精制多糖对大豆油均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