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o0714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展开的。提问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好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活跃思维,使学生获得探索解决问题的灵感。以下是我从教学实践中对课堂提问收获的一些认识。
  
  一、一个有思考价值的提问应具备三个特征
  
  1.诱导的启发性。提出的问题必须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开启学生智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充分调动自己思维,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层次的渐进性。 课堂提问有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使学生在教师提问的诱导下,扎扎实实步入知识的殿堂。同时,以不同层次的提问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要把问题一下提高到较高的层次,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
  3.时机的选择性。课堂提问要选择恰当时机。以达到“投石激浪”的效果。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全等时,教师可设计下列几种证题思路加以提问:
  (1)如果有两边相等,还应寻找什么条件?学生答:寻找它们的夹角或者第三边对应相等。
  (2)如果有一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 ,还应寻找什么条件?学生答:还应寻找它们的一个角或相等角的另一边。
  (3)如果有两个角对应相等,还应寻找什么条件?学生答:还应寻找一条边对应相等。
  到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方法?学生就能比较全面的归纳出三角形全等的证法。
  
  二、提问要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1.提问要有目的
  课堂提问的目的必须清楚、明确。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目的性明确的提问。比如:复习型提问,包括对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和方法的回忆等等。
  2.提问要讲究新颖性,灵活性及调控性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吸引。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使问题的设置来点转换,使其具有新鲜感,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被大大调动起来。例如:学轴对称图形时,可以请个学生站起来,面对其他学生,让他们说出正面看这位同学时,左右是否对称?符合轴对称图形不?若是,说出他的对称轴?再如,一位教师让学生解答这样一道古老的题目:鸡兔同笼,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有几只?学生议论纷纷,有的笔算,有的心算,还是算不出来。此时,教师问学生:“这道题难在哪里?”学生回答说主要是鸡与兔的足数不同。教师又说:“那我就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只脚。”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个个睁大了惊奇的眼睛。“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这道题应如何解呢?”在老师的巧妙提示下,学生们找到了解题方法:如果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那么总足数应为90只,多出的(116-90)=26只足都被兔子提了起来,因此兔子只数应为13只。由此可见,教师新颖的提问往往会激起思维的波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围绕教学中心、重点难点而精心设计几个提问是十分必要的。但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因而不排除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出现一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一旦问题出现,这时就要灵活地根据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当场设计出一些提问,以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有错误是正常情况,教师应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从而灵活地提出针对性强的新问题。
  课堂提问应该是可调控的。当问题提出后,学生一声不吭时就要来点启发,点拨;当学生的回答文不对题,答非所问时就要拨乱反正;当学生回答得虽然没错,但与预想的答案还有一段距离时就要进一步诱导。
  3.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应置大多数学生而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只向少数几名学生发问。不要先提名后提问,也不要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他文献
语文教育的个别化或个体化,其内在含义是,学生作为个体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具有差异性,个体与个体之间具有差异性,所以,为了尽量开拓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必须给他们的个性以发挥的余地,在语文教育中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区别对待,个别对待,使我国传统的因材施教原则真正落到实处。“尊重个人、尊重个性这一思想的关键是在时间、空间这一纵横广阔的环境里,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存在着。”  古人设帐授徒,以个别传
期刊
当前的语文教学是较为死板的,缺少激情,缺少活力。制约语文课堂教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填鸭式”、“封闭式”、“接受式”和“分析式”教学,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教学的突破口在哪?语文教学的突破口在怎样激活语文课堂。    一、如果把语文学习与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联系起来,语文学习才可能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学习语文有什
期刊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的认识倾向。对数学知识的内容和对数学思维方法的兴趣越厚,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保持得越长久。数学教学实践证明,愈是抽象甜言蜜语味的教材,愈需要教师以数学的艺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对数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呢?    一、以数学发展的历史培
期刊
一、课堂教学中重视兴趣的培养    兴趣既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又是发展思维的矗佳催化剂。小学生活泼、好奇,注意力不稳定,易于被新异的刺激所吸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和培养,结合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尽量创造各种有趣的情景,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做到寓教学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轻松愉快的游戏之中,紧张有趣的比赛之中,以此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培养和
期刊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的一个部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包含两个意思:① 信息技术是“整合”起来的课程的有机构成要素。② 要用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去整合学科课程,即它同时也是“整合”的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进一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它的初始阶段,似乎看不出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多大区别,但实质上,它与过去大家所熟悉的
期刊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目前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教育目的之一。然而,从我国目前的计算教学过程和效果来看,我们的计算教学质量与我们期待的结果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为此,笔者谈谈计算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转变思想,加强指导,彻底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  计算器的使用有它的优越性,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复杂的计算都可以由计算机或计算器来完成,但是也要认识到,计算器不能代替计
期刊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地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运用迁移规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迁移是极其普遍的现象,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学习方法等都能迁移。例如,学习整数加减法对小数加减法的学
期刊
学生的学习只有发自内心,才能起到效果。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特点,不一定都擅长或喜欢某一科,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发自内心,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现在学生接触的事物知识非常广泛,有很强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必须让数学应用到生活当中,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并让
期刊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能读,培养语文能力,这是语文老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九年义务教育的这套初中语文教材,有不少老师认为难教,教时不够用,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并尝试运用“三结合”与“两利用”的教法,不但使教师感到易教、课时轻松,而且使学生感到易学、容易接受。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浅见。   
期刊
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中,教材不再是教学的“上帝”。我们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成了教材的“鉴赏者”和“开发者”,也就是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方面教材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它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结目标”。另一方面教材无论如何更新,总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教师教育智慧的发挥,知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