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强化训练治疗脑卒中上肢瘫患者62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1.012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远比下肢功能的恢复困难和缓慢,许多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病情稳定出院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严重地影响患者回归。本研究根据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规律,通过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强化训练,并采用上肢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法、简易手功能检查(simple testfor evauating hand function,STEF)对其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3月~2007年12月第1次发病,经颅脑CT或MRI确诊,并在发病当天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入选的所有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上肢无骨关节疾患,认知功能正常并能正确反映训练的疲劳程度。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25例,女7例;平均年龄37±8.5岁;病程5~26天;左侧偏瘫18例,右侧偏瘫14例;脑出血20例,脑梗死12例。对照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平均年龄43±6.5岁;病程7~29天;左侧偏瘫16例,右侧偏瘫14例;脑出血20例;脑梗死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情况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对照组:①训练⑴:限制对侧肢体活动诱发患侧活动能力:夹板固定对侧肘关节,并用塞有填充材料的手套限制对侧手使用。刺激患侧:在治疗师协助下双手共同做各方向运动。②训练⑵:用PNF技术训练偏瘫侧上肢。③训练⑶:运动再学习训练:限制对侧活动,治疗师将患者认为最需要的日常生活活动分成最单一方向的运动,让患者逐一训练并给予正确的反馈和鼓励,40分钟/日。20次为1个疗程。
  治疗组:除采用对照组的训练方法,同时增加强化训练,每天给患者制定的训练时间由原来的40分钟/日增加至6~8小时。训练强度:鼓励患者不间断地训练。治疗师根据患者的体能制定运动的频率。患者心率控制:不高出170-年龄(岁)的10%为准。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发现异常即休息,总训练强度以经过一晚休息后,第2天早上不疲劳及无其他不适为原则。时期不同,治疗的原则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也不同。训练在弛缓期、痉挛期、相对恢复期进行。软瘫期:训练时间为:训练⑴占总训练时间(6小时)的30%,训练⑵占总训练时间的50%,训练⑶占总训练时间的20%。痉挛期:训练⑴占训练总时间(6~8小时)15%,训练⑵占总训练时间20%,训练⑶占总训练时间70%。注意:严格培训家属参与康复训练。以家属作业的形式布置患者训练,让家属做好患者训练记录,以确保强化训练的顺利实施。
  评定方法:治疗前后由专人进行评定。采用FMA法评定上肢运动功能(上肢运动总积分为66分);简易手功能检查STEF(总积分为100分)。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10.0统计软件包处理。
  
  结 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4个疗程治疗后,2组FMA及STEF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所提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的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1)。
  治疗前后比较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 论
  
  脑卒中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恢复很困难,据报道脑卒中存活者75%的患者有上肢功能障碍。早期偏瘫侧肢体缺乏有效刺激可使偏瘫肢体失用倾向获得强化,导致习得性失用、误用形成并长期存在,严重地影响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人类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发达的大脑及众多的脑内联络系统,使得各种功能"程序"化,活动变得随意而自然。脑卒中后中枢性运动抑制系统的作用消弱或丧失,随时间推移和环境的各种刺激使皮质下中枢的功能释放,造成脑卒中患者从软瘫到异常姿势模式的形成,因此,患者必须集中经过反复的实践,实习获得运动指令下传到脑干、脊髓,引起相应的运动。功能训练是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极为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以神经促进技术为主,首先促进患者上肢粗大运动的恢复,再促进精细运动的恢复,让患者用患肢做一项刚刚超过现有运动能力的动作或接近这一行为的目标,患者在这一训练过程中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和无数次的重复才能完成。当完成这一项活动后继续增加活动的难度,循序渐进地提高运动能力。实验证明重复使用和强化训练引起控制患肢对侧皮质代表区扩大和同侧皮质的募集,导致功能依赖性皮质重组。本研究表明,治疗组的强化训练使上肢功能及手部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治疗师有针对性地根据患者的病情设计出符合神经促进技术并适合患者能力的任务,即对患者上肢的运动强度及运动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可显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及手功能恢复。同时,指导家属参与康复训练,保证了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安全性、长期性和实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
  


  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侧上肢强化训练能最大限度地克服患者的习得性失用、误用,提高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强化训练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本研究观察的病例数较少且观察例中排除了昏迷、失语及认知障碍的患者,因此,强化训练对这些病例的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高血压 高血糖 高尿酸血症 体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愈来愈高,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高血脂、高血压及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极为密切。高尿酸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一样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疾病已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健康人定期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标对了解人们的健康水平
期刊
关键词 B超检查人性化护理    资料与方法    B超室在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期间开展人性化护理,共接待患者11 234例,年龄3个月~85岁,其中腹部脏器肝、胆、胰、脾、肾同时检查4860例,妇产科3860例,腹腔2100例,膀胱、前列腺等若干例。  积极营造“人性化”环境:护理人员在B超室门口设置B超检查的宣传版面,使患者了解检查前的准备、检查程序,并将与此有关的健康教育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将2007年住院分娩的新生儿3832例,在出生后24~72小时应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测试。结果:通过3042例,未通过790例。结论:出生后24~72小时内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听力筛查假阳性率高的问题给家长带来了心理压力,因此检测结果受测试环境、被检测的婴儿不配合、检测者对仪器操作熟练程度、家长的重视程度及医患沟通不畅等因素影响较大。  关键
期刊
摘 要 对不同人群艾滋病病毒(HIV)自愿性咨询和检测的需求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帮助他们做出是否接受检测的决定,并提供检测后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 不同人群 HIV咨询和检测 需求    自愿性艾滋病病毒(HIV)咨询和检测(VCT)是指人们在经过咨询后能够使他们对于HIV检测做出明智的选择的过程。由于不同人群生活背景的不同,所以所需求的求询内容也不一样,所以,咨询必须是灵活的,且着重求询者
期刊
儿童眼保健是妇幼卫生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而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便是弱视问题,儿童的视力发育约在6岁全部完成,若能在此之前发现儿童的弱视问题,便可及时进行治疗,并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否则,一旦过了这个年龄段,弱视便很难治疗,儿童屈光度筛查正是基于这一目的,通过测试儿童眼睛的屈光度,了解眼睛的发育状况。我院去年进行了一次学龄儿童眼屈光度筛查工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扬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提高儿科带教工作质量的方法。方法:依据PDCA循环管理程序,将儿科带教工作分为4个阶段进行管理,即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及总结处理阶段。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使学生的理论、操作和综合素质水平都得到了提高。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既调动了带教人员的积极性,又使护生学有所获,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PDCA 教学 管理 应用    计划阶段(P)    根据
期刊
患儿,男,13岁,于2007年1月某日11∶00时许被狗咬伤颌面部。患儿神志清、精神差,痛苦面容。查体:右侧面部有约5cm×8cm的全层皮肤缺损,深及腮腺浅叶,其周有长短不等的抓痕,创缘不齐,污染严重。患儿来院时距狗咬伤12小时余,基层医院给予肌注破伤风,创面未给特殊处理。  处理:①因距狗咬伤时间已2小时,且污染严重,入院后立即给予20%肥皂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约半小时,不留死角,如有盲端
期刊
关键词 X线机头 真空抽注 研制应用    研制背景    医用X线设备在各级医院已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检查设备,由于其使用广泛,使用频率高,电路复杂,专业性强,故障率与其他医疗设备相比相对较高,而X线机头内的X线管又是产生X线的核心部件。由于X线机头的特殊性和结构所致,在非专业维修行业无法完成X线机头维修、更换X线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研制了X线机头抽真空装置。  X线管损坏的原因:①X线管靶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结果:涉及ADR药品62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92例(73.02%);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应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抗感染药物 中药制剂 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N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结论:临床路径用于NICU的护理管理中,使NICU内护理工作规范化、具体化、程序化,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感及积极主动性,能使患儿家属满意率明显升高,院内感染及差错显著减少。  关键词 NICU 临床路径 护理管理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治患者为出生28日内的各种重症患儿,室内物品均采用一人一用一消毒。拒绝陪护及探视,室内医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