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体会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jyl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人为本”,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要学数学、会学数学、学会数学、学好数学、会用数学”。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几年来,新课程改革已走进学校、走向课堂,以其独特的风采展现在我们每一位师生面前:提倡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提供多元化课程,适应个性选择;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重视基础,着眼创新,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新课改后课程的基本理念更加贴近素质教育,更加人性化、信息化、多元化。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认为数学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们会发现课堂中学生的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的发现大多是一致的、封闭的,是教师预先所期望的发现,这样学生也就不会获得创新的体验,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养成一种思维的惰性和依赖性,当遇到一个新问题时,就不会主动地思考,根本没有体现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领悟知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知识经验的进一步丰富,对于一些规律性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逐步通过适当的有利于学生深入观察、思考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逐步“数学化”的过程;当学生明确了所要解决的问题后及时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认为必须运用哪些已学的知识和方法,你准备怎样去解决?为探索发现、理解知识、解决问题做好准备。不应当过于追求统一,应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去探索和发现,在自己的基础上创新。
  2.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真谛。教师应开展观察、猜想、操作、比较、交流、制作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体验探索成功带来的欢乐,而不能走传统教学的方式,只重知识不重能力。
  3.要重视讨论和合作,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概念教学中要展示概念形成过程,使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在例题教学中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思路方法是怎样得到的。这样学生在经历中逐渐学会如何思考,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公式、法则的得出不能重结论而轻过程,组织学生讨论时不能流于形式搞花架子,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不能草草收场,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参与到小组中进行讨论,并做好巡视指导,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以便及时点拨和调控。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率。
  1.真实的才是最美的。新课程倡导的方法应有意识的运用,但没有必要每节课都把所有的方法面面俱到。比如,对于不易创设情景教学内容,完全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入新课,没有必要煞费苦心地去创设一个无实效的牵强的情景。又如,对某些内容没必要进行讨论完成的,就不要组织讨论,否则,既可能浪费教学时间且无实效。
  2.新课程下不要怕讲。如果一堂课全由学生探索完成,不仅不现实,而且教学进度可能没法完成,其实“讲也是新课程下不可或缺的,只是要研究讲什么,如何讲。
  3.教学要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观能动意识的社会人,是学习的主人,就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与学生愉悦交往,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敢做、敢思、敢说,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4.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将数学中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对启迪学生思维,扩大信息量,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有很大的作用。当然,多媒体要用在点子上,要注重实效,应做到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5.练习要处理好重难点。练习的题目要有选择性,不能盲目地选题。
  三、要创设教学民主环境,关注个体发展。
  1.在教学中注重合作。“一帮一”或小组讨论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优生在帮助他人学习的过程中能得到自我发展。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合作中以不同的方式自主参与,成为参与知识获得的主人。
  2.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在设计问题情境、展开教学过程、安排练习时,教师要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课堂上让学生独立思考时,不能让优生的回答影响后进生的思考,对成绩好的学生可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应尽量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教师选取的教学素材也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例如,两辆汽车都用过4年,一辆标价3000美元,1升油可行驶37千米;另一辆车标价4500美元,1升油可行驶65千米。你打算用2年,买哪辆车更好?本题不仅能评价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刻性,而且能使数学问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诸如环境保护、煤矿安全、节约资源、投资、彩票、存(贷)款等问题。必要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本,进入生产生活实际,譬如:利用所学知识测量旗杆高度、动手画跑道等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总之,新课改下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的数学知识的罗列,而是生动活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新知识的场所,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用结合,着眼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叶立军著.《数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周孟波.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沉默”,数学教学通讯,2007(7)
  [3]陈中峰.《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洪敏强.接受新理念,探索新课标,实践新课堂——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建议,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9)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养成审题的习惯,帮助学生未掌握审题的步骤,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 语文教学 审题意识 步骤  在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让学生更加顺畅的写出需要的文章。作文成败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这是写作之前必须要准备的部分。  一、利用口头作文
个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才培养的客观依据。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创造精神与健全个性的人才,这是对时代教育的需求。小学阶段成为一个人健康个性的重要形成期,这一阶段的个性化教育日益重要。如何才能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好地开展个性化的教学,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全面发展呢7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做了进一步的探索  一、把握学科特点,明确教学理念  教学要成功,理念需先行。在信息技术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许多教师做了有益的尝试,我结合本校条件及学生年龄特点、知规律,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和改进:  一、打破单一授课形式,开展多样化课堂。  传统的教室授课,无法提高学生的兴趣,课堂上索然无味,学生死气沉沉。我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工厂、街道、名胜古迹。通过参观,使学生亲眼目睹家乡所发生的巨大变
【摘要】初中语文的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近年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逐渐应用情感教学的方式。将情感教学融入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够改善师生关系。本文就情感教育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应用,以期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感教育 对策  1.前言  初中语文主要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发展智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的大改革,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月重视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效率。本文分析了问题导向式教学,研究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问题导向式教学 小学数学 研究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工具,而问题导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将实际与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爱好,能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