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性的基点、旨趣及路径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zf222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人文性在高等教育应用型转型以及诸多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挤压下日渐流失,背离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属性和本质,认为要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人文基点,阐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人文旨趣,提出坚持科技和人文并重、实施知识性教学向智慧性教学转化、进行全人教育等路径,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人文性。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人文性  人文基点  人文旨趣  路径  智慧性教学  知识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C-0049-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宣传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以及培育大学生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广泛应用以及应用型高等教育态势的迅猛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受到极大挤压,人文旨蕴日渐流失。这必然会导致大学校园充斥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衍生各类凶残现象以及丛林主义蔓延。因此,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旨蕴为镜鉴,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人文旨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应有之义和提升之道。
  一、人文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使命,决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理工农医等学科的教学存在截然的差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向大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紧紧围绕人的意识领域进行,始终将人意识的转变以及提升作为教学的基点。然而,人作为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存在物,其意识领域必然烙印或者残留人发展轨迹进程所形成的各种观念。因此,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然对教材内容以及讲授内容存在“理论污染观察”的现象,先在性的观念会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或显或隐地起着正向或负向的效应。大学生虽作为自然性的成年人,其思想道德、意识形态、人格素养、审美情趣等依然存在可塑性。这就需要高等教育在传授其应用性技能的同时,务必关注和培育其意识领域的人文性,而不能以应用型技能的培养和进步以漠视思想政治教育为代价,致使高等教育退化为追求获取物质而鄙贱人文培育的功利性行为,人的生命力量亦沦陷入愚钝的物质力量的泥潭。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直面应用型教育浪潮所形成的窘境,将饱满的人文性教育置为教学的基点,为人的本质力量发展拓展空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本质上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中国共产党在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伟大征程中的历史方位和作用,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但是,高校师生生存和发展时空的多元性以及复杂性,必然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多元性以及复杂性的异化思潮的挑战,其外显主要为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狭隘民族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宪政主义”、“普世价值”等,这种跟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截然对立的异化,腐蚀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客体以及评价标准。此类林林总总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或隐或显地阻抗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致使高校大学生在意识领域衍生诸多重分数轻德行、重技艺轻思想、重实用轻素养等异化现象。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一个民族要想在精神方面更自由地发展,就不应该再当自己的肉体需要的奴隶,不应该再当自己的肉体的奴仆。因此,他们首先必须有能够进行精神创造和精神享受的时间。”因此,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迫切需要审视应用型高等教育转型态势中教育的终极问题,即高等教育如何理顺培养劳动者的技艺与人文素养的逻辑次序。毋庸置疑,高等教育必须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但如果将技能或技艺的培养和训练置于首位,忽视对人的精神滋养、品格塑造以及德魂熏陶,那就背离了高等教育的初衷。因此,必须彰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人文旨趣,消除人异化的各种可能,方能培养出技艺或技能与德魂并驾齐驱的社会劳动者。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向社会输送合格劳动者的母机,因此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技能以适应社会工作需要,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恩格斯指出,“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人必然要依仗谋生技艺以满足人的自然性。但是,人作为社会成员,在本质上是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切社会关系的集结体,决定人的生存和发展绝不能仅凭借于谋生的技能或技艺,而是应该清醒地明确人为何存活于世、为何劳动于世、如何了却此生等涉及生命价值的旨趣,否则人就只是苟活于世的生物体。因为随着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人的择业亦随着呈现多元态势、人们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亦呈现多向性,以培养学生具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高等教育转向与此种多元性变化态势必然不相匹配。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务必秉持人文教育理念,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塑造学生崇高道德、养成学生良好行为、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属性和使命,始终坚持教育是促使人自由全面发展必经之路的理念,将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人文属性融汇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魅力,克服高等教育人文缺位的弊端。
  二、人文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学的旨趣
  教育的阶级性决定了教育务必要明确为什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高等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合格劳动者和建设者的重任,在维护国家和民族安全、促进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随着国家之间角逐日趋激烈,各国都竞相招猎能促进本国发展的专业人才,招猎人才的方式已经由传统的金钱、职位、房子、发展前景等传统性方式,转变为以完善制度、浓郁人文、先进意识、时尚和舒适生活等裹挟特定意识形态的时代性方式。大学生的着装、言行方式、消费观念、个人追求等映射这种裹挟特定意识形态的时代性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已经在大学生中发酵蔓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果轻人文,甚至随声附和,高等教育存在沦陷为某些国家培养人才的可能。这就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务必要牢记和秉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旨趣,担负起为高等教育领航和护航的职责与使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贯彻高等教育阶级性和彰显高等教育人文性的实践性活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体、介体、客体、目标等都赋有浓郁的阶级性,其旨趣就是确保客体能在掌握由各个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后,依然能清醒记得自身的社会归属和家国意识,不忘自身的文化底色,保持自身人文情怀,驱使自身成为振兴国家和民族的中坚力量。不可否认,人无技难立。应用型高等教育转向确实克服了往昔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应用的弊端,能促使大学生毕业后能较快适合工作岗位,对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起到立竿见影的功效。但是,如果因此而漠视和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认为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是虚化活动,玩嘴皮子功夫,于学生发展无关和无益的想法并就此因噎废食,则是对高等教育的严重伤害。社会发展趋快,致使技术替代以及知识更新周期趋短。大学永不可能授予大学生能一劳永逸的技能。这就意味着大学毕业后,很多人将面临知识的更新或者需要掌握新的谋生技艺。如果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因面临知识更新或技艺重习而遭遇挫折,其人文情怀的淡薄或缺稀,极有可能将挫折单纯地归因于社会或者返恨于大学阶段的教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秉持人文性旨趣,统摄各专业的人文知识,丰富和拓展教学的人文性,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人文作为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进程中的精神成果,隐蕴着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文明血脉、终极关怀、价值指向。任何一个民族的人文必须传承延续且不断光大,方能实现民族团结、自强不息以及欣欣向荣。历史发展的历程表明:忘记自己来路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积淀的厚重人文成果,需要每一代中华儿女生生不息地传承和光大。应用型高等教育轉向存在着重科技轻人文态势,亟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光大中华民族的人文底蕴和人文情怀,提升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毕竟以历史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视角审视,西方国家科学技术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将依然保持领先水平。西方国家凭借科学技术先进性所鼓噪的“科技自信”必然会趁应用型高等教育转型之机而兴风作浪,西方国家各种极富民族性、阶级性、渗透性、蛊惑性的价值观念也将随着“科技自信”的泛滥而追波逐浪。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务必要有“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阵地意识;唱响主旋律,以弘扬中华民族人文精神为己任;始终秉持增强大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教育旨趣,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促使他们树立“师夷长技以兴华”的使命,避免他们在应用型高等教育转向浪潮中因学西方先进科技而迷失方向,成为西方国家“科技自信观”的思想奴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杜绝应用型高等教育转向重科技应用轻人文熏陶的弊端,毫无疑问要将传承和光大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置于首位,但并不意味着将西方国家先进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隔绝于教学。西方国家作为世界先进科技的占有者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导者,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也创造了璀璨的人文成果,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财富,理应为全人类同力传承和光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应也将汲取、借鉴、光大西方国家先进人文成果,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人文内容,彰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性的包容力和适应力,避免陷入人文封闭主义泥潭。当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传承和光大西方国家先进人文旨趣,需要清醒的头脑和强大的自信心为保障。清醒的头脑,能明辨西方国家先进人文的适用度,减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阐释西方先进人文可能出现的水土不服症;强大的自信心,能克服患得患失的人文心理,预防“谈西色变”恐慌症而自乱阵脚。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秉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理念,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扩大大学生的人文视野。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性的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促使大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的复杂性实践。高校思想政治课性质决定教学活动并非能授予大学生实用性的技能或技艺,而是促使大学生意识领域发生变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立足大学生思想实际以及国内外发展态势,直面应用型高等教育转向重科技应用轻人文熏陶的本末倒置倾向,厘清科技和人文的辩证关系;阐明人是教育的基点,是教育发展的指向,是教育的归宿等旨蕴;把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应用型高等教育转向人文缺稀的诸多原因,切实将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筋骨”和“血肉”,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为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为此,就要积极探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性的路径,方能提振大学生的精气神,增强他们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性,要秉持科技与人文并重的理念。从科技起源看,人类科技起源于人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发展科技的旨意也是为了人能突破各种内在和外在的限制,提升人生存和发展的质量。因此,科技与人文是一对孪生儿。但随着科技发展趋快以及在社会实践中应用趋广而出现科技异化,进而衍生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对峙。这种对峙的根源就在于在教育中或者在社会发展中,将科技或人文置于首位的问题。但从终极目标看,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发展目标是殊途同归,二者都理应归结于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质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务必要顺应应用型高等教育转向的趋势,树立大思政课堂视阈,消解应用型专业技术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隔阂,在教学中力求统摄教学客体专业的科学技术成果,阐释科学技术成果所蕴含的真善美等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阐述专业学习必须有人文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促使大学生能在教学中领悟到所学专业并非纯粹的谋生技能或工作手段,逐渐摆脱专业应用的功利主义思想,树立专业人文性意识,学会品鉴专业的人文魅力。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性,要将知识性教学向智慧性教学转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明道知理的教育活动,直接涉及教育对象思想、人格、道德、信仰等意识领域的诸要素,其终极目标就是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共产主义接班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其他自然科学或应用型学科存在明显之别,即非直接地授予大学生有用的技能。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将知识性教学向智慧性教学转化,即转识成智教学,方能在确保大学生掌握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此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决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绝不能授予大学生一劳永逸的知识、观点或结论。将知识性教学向智慧性教学转化,则能授予大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提高自身社会实践能力。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性,要将单向度人教育的教育方式向全人教育的教育范式转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思想、人格、道德、思维等全方位覆盖,理应按照全人教育的教育范式实施。但是,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队伍、教学考评等,都存在单向度人教育的弊端,即教学内容、教学队伍、教学考评等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情怀。应将单向度人教育的教育方式向全人教育的教育范式转化,摈弃畸形、狭隘、孤立、片面的教育理念,树立全面、系统、整体、协调、均衡的全人教育理念,促使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因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性,就要直面高等教育应用型转型态势所引发的窘境,明确人自由充分全面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和应然趋势的融合体,关注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注重培育他们的理智、荣耻感、创造力等人文精神潜能,使之能形成具有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情怀,成为既能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又能引领世界潮流的先驱;避免他们在高等教育应用型转型态势裹挟下,异化为只谋一粥一饭、只求一丝一缕的高等教育毕业者。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42
  【作者简介】王 萍(1978— ),女,甘肃酒泉人,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教学秘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黎 原)
其他文献
【摘 要】招商引资一直是地方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去年下半年以来,受美联储决定退出QE和美元加息预期影响,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改变,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有所增加。如何适应产业专移的大浪潮,积极应对可能面临的外商直接投资减少,甚至是通过不同渠道的撤资或变相撤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运用计量实证分析,从定量的角度抓取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最主要因素,以期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变
尽管在21世纪中.大西洋盆地飓风的总数会下降.但风力强至4和5级的风暴数则预计会增加,这是对全球暖化的反应。研究人员在现有的飓风和气候预测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建了一个可
2009年10月31日是个悲痛难忘的日子,钱学森老师走了。次日凌晨,京城已是银装素裹,吾次子驱车,一路缓行至先生居所,在灵堂和先生告别,从此天上人间。时仅隔二日,人民日报文化
期刊
13岁时愤而当众撕碎侵略者的旗子  安徽省怀宁县白麟坂镇的铁砚山房是邓稼先出生的地方。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邓稼先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带着他来到当时在北大任教的父亲身边。在父亲的熏陶和影响下,邓稼先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读四书五经,此外,他还对世界名著感兴趣,并且早早地接触了英文、数学等科目。可以说,邓稼先的童年生活,充满着书本香气。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响起
【摘 要】近年来,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在市场中立足并获得长远的发展,就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分析了现阶段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帮助房地产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不足;对策  一、引言  目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都给房地产行业
【摘 要】随着我国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样,对科技企业扶持、优惠的政策不断出台、实施,科技企业对产品研发的投入也竭尽所能,科技创新、科研开发的数量不断增长,经费的投入金额也是逐年递增,目前企业科研经费管理方法难以跟上形势发展的步伐,经费预算管理弱化、课题执行过程中相关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协调、经费核算乏力、相关人员对经费管理的规定不熟悉等问题凸显出来。优化科技型企业科研经费管理与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就业和再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的重要问题。党和国家对于国内就业和再就业高度重视,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下岗失业人员人数仍然很多。为了确保我国下岗人员的良好再就业水平,需要通过对我国再就业培训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提升我国国内下岗人员的再就业水平。通过对我国目前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培训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其中仍旧存在一些相应的问题和缺陷,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针
徐德民,西北工业大学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航海工程学界一颗璀璨的明星。1937年11月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的徐德民,在母校西北工业大学顺利攻下硕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至今。他曾
期刊
作为教师,你不能把学生看死了,不能把他们看的一无是处。他们的身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闪光点,如果我们每个老师在教学中都能学会欣赏,相信那将是我们教育成功的开始。
【摘 要】随着EPC总承包在国内的推广,水利工程中也广泛使用。因水利工程施工工期长、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设计、施工等各阶段的成本管控对EPC总承包项目参与各方的共赢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合同签订、设计、分包方及物资采购、施工过程、成品交付前管护、交付后质保维护等阶段的成本管控进行了描述,有助于企业通过全员参与、全过程、动态的成本管理实现参与各方合作共赢。  【关键词】EPC;成本管控;全过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