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援汉医疗队长的一天“我会拼了命让你活着”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lservermaintena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医疗队首批医护人员进入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隔离病房,接诊“新冠肺炎”患者。额头上顶着“有事找我”4个大字的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世纪坛医院援助武汉医疗队队长丁新民备受瞩目。记者采访了他,电话那头,丁新民不停地喝着水。忙碌一整天,晚上把自己扔回一个“密闭”的宿舍内,才有了喝水时间。
  工作时心无旁骛
  作为北京世纪坛医院援助武汉医疗队队长,抵达武汉后,丁新民不断调快工作生活指针。“每天有那么多新增病例,医护人员若慢一点,病人命就没了。”
  分秒必争的关头,丁新民建议他的12名队员,工作时必须“心无旁骛”,少喝水、少上卫生间,减少被感染的概率,把时间留给病人。
  从早上9点踏入武汉协和医院西院隔离病房那一刻,丁新民在猴服、隔离服、口罩、护目镜及鞋套等的重重“包裹”下,不足5个小时,全身上下无不湿透。下午2点出来,整个人几乎虚脱。
  “我是军人出身,身体素质尚可,但5个小时对40名病人的查房亦会疲惫,何况有比我年龄更长的医务人员。”接受记者电话专访时,丁新民的声音干涩疲倦。
  压力最大的日子
  在武汉这些天,丁新民称或是他从医20多年心理压力最大的日子。过去在军队医院,参加过不少突发事件救治,唯独这次,遇到这场瞬间暴发的疫情,体力透支交织着心理压力,有时会将人推向精神崩溃边缘。
  “其实对于多数医护人员来讲,体力问题算不得什么,重要的是如何缓解心中的压抑。面對一个传染性极强的病,不担心被传染有点不切实际,但治病救人又是你的天职。”
  50岁的丁新民说,他不认同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是‘天使逆行’,关键时刻迎难而上是职业属性,你干的就是跟病魔抢病人的工作。“如果有一天扛不住,倒下了,也不辱这件白大褂。”
  这段时间以来,媒体披露有患者辱骂、殴打医护人员的消息。在丁新民看来,对于这个新出现的疾病,能不能治愈,很多病人心里没底。一时的害怕、恐慌都属普通人的正常反应。
  “病人的压抑、恐惧、无助,在他们顶不住时,很可能会发泄在医生护士身上,甚至有病人向我们吐口水、撕扯我们的防护服。当时也很生气,但回头想想,你能怪他吗?”
  丁新民回忆,这几天遇到一个30多岁女性患者,自己本身病情很重被隔离治疗,可还想着父母怎么样。可她并不知道,父母已相继去世了。
  “在这种心理创伤下,可以想见病人的心理状态,你再怎么安慰,也缓不过劲来。就像这位女患者得知父母离世,情绪瞬间爆发。哭着喊着要去重症监护室,连续好几天不睡觉,甚至不想活了。”
  忆及这件事,电话里的丁新民,情绪有些激动。“在患者非理性状态下,如果不批评她可能是无效的。我对她讲,不管如何,只要还有1%的希望,我就会全力救你,你不配合,连一点希望都没了。我瞒着老人孩子从北京来,冒着危险,不就是为了救你吗?你也要给我个机会。你把命交给我,我拼了命也会让你活着走出医院!”说完这句话,电话里的丁新民,沉默了。过了许久,他对记者说,“无论如何,我不想让病人就这样在恐惧中死去。”
  给予心理宽慰和疏导
  在他看来,对于病人治疗是一方面,但更多时候要在心理层面给予宽慰和疏导,要让患者逐渐从恐慌中平静下来。告诉他们,这个病怎么一回事,只要积极治疗,康复总是有希望的,重拾求生欲太重要了。
  到武汉这几天,丁新民几乎睡不了一个安稳觉。夜深人静,电话里的他时不时打着哈欠。“采访完,我马上要写工作日志了。”
  “您和队员还要在武汉待多久?”
  对于记者的问题,丁新民想了想说:“两周,也可能更久。我们都做好了心理准备。”
  据他形容,这几天,他下班后喜欢上了骑单车,特别是在武汉空旷的街头,可以思考很多问题。比如说,“平日里,你经常会看到医患矛盾,百姓经常不解,甚至抱怨为何看病这么难,更恶劣的还会有人伤害医护人员。”
  “可到了危难关头,每个医护人员都争先恐后跑到武汉,他们也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不怕吗?怕!可担心过后,又无怨无悔上了‘战场’,没人给他的身份丢脸。”
  缓了片刻,丁新民补了一句:“让我们彼此理解吧。”
  此时,已是零点零二分,丁新民放下电话,开始整理他一天的工作日志。
  据中新网整理
其他文献
2020年注定是不凡的一年,许多事情,无论好坏,都发生得出人意料,好像连老天都刻意在为新世代写新篇章。对于影迷来说,北京时间2月10日,发生得最出人意料的一件事,就是第92届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在这届奥斯卡上,韩国电影《寄生虫》以绝对优势,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国际电影4项含金量极高的大奖,成为了本届奥斯卡的大赢家。也就是说,2020年第92届奥斯卡,是属于韩国人的!这在奥斯卡
期刊
中国古代出了不少巾帼不让须眉的大才女。  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位名叫朱淑真的古代大才女。她比李清照要小几十岁,但基本上算同时代的人。她是唐宋以来,今存诗词数最多的一位女诗人、女词人,留下来的诗、词加在一起有近400首,比李清照还多。清著名词人陈廷焯在他的《白雨斋词话·卷二》中有说:“朱淑真词,才力不逮易安(李清照),然规模唐、五代,不失分寸。”《卷五》又说:“朱淑真词,风致之佳,情词之妙,真可亚
期刊
坐在四川阿坝州阿坝县“特果”唐卡艺术传习基地二楼的画室里,“00后”唐卡画师更姐左手端碗,右手执笔,小心翼翼地在身前画布上勾勒,一条绿色橄榄枝的轮廓逐渐显现。  和严格按照《度量经》创作的唐卡不同,更姐用古拉·班智达唐卡画派的传统画技绘制的,是一只嘴含橄榄枝飞过蓝色地球的白鸽。  “除了这幅象征着世界和平的唐卡,下学期我还准备画一幅行驶中的高铁。”更姐将羊脂笔随手插在耳畔,抱来了她和同学这学期期末
期刊
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很多过去以为是的事情,就会发生改变。比如:我过去总以为在和平年代,一个人若是碰不到諸如自然灾害、暴徒行凶、坏分子搞破坏之类,有机会不顾个人的安危、挺身而出,是很难成为英雄的。但是现在,我已经不那样以为了。  唐代的时候,凤翔(今陕西省宝鸡市)法门寺护国真身塔中,藏有一节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的佛塔。该塔每三十年会被打开一次,“开则岁丰民泰”。  公元819年,又到了
期刊
据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官网今日发表的讣告,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专家孙立群教授,于2020年2月10日病逝,享年70岁。孙立群在1950年4月15日出生。1975年,孙立群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并获博士学位。后孙立群历任南开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工会主席、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等,兼任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也是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工作。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讲授中国古代史30余
期刊
这个春节有些艰难,即便宅在家中也算是为国家做贡献,但自己总得找点儿事情去做吧。  在追剧、画画、做饭等流行程序被轮番操作了N次后,猛然想起搁下了好几年的“创意木工小制作”。于是翻出半年多前停留在速写本上纸上谈兵的“车载挪车电话牌”设计图,决定先拿它热热身,恢复一下小木工制作的功力。  近些年,看到不少房地产名人都心甘情愿当一名“小木匠”,当然人家的做工条件是咱比不上的,一水儿的现代化进口木工设备,
期刊
每当穿上防护服,牛景就又开始了一次和时间的赛跑。寻找确诊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24小时是每一场“病毒追踪战”的时限,无论黑白,无论远近,无论是排查数十人,还是追踪上百人,都不能打折扣。因为,每追踪到一个密切接触者,就最大可能地保护了一个人乃至一群人的生命健康。  牛景是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疾控中心艾防科副科长,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就一直以一个流行病学调查员的身份,奔跑在抗疫的第一线。148万人的
期刊
2月9日22点,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的盈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一间厂房内,灯火通明。不同于以往都是多名员工协同作业,如今在这偌大的厂房里,就只有一个人在忙碌着。  细密的汗珠在灯光下跳动,企业生产负责人袁传伟脚步不停,桌上的饭盒甚至来不及打开。傍晚,刚把最新一批完成生产的过氧化氢消毒器零部件送到无锡的组装工厂,袁传伟又忙着在赶下一批工了。“这批消毒器是送往湖北抗疫一线的,早一天完成,就能早一
期刊
她是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为中国培养了大量外语人才,荣获中国国家对外最高荣誉勋章———“友谊勋章”;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生命历程中,有90多年都在中国度过,见证了中国革命从艰难走向胜利,一家六代都有着深厚的中国情缘。她就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伊莎白教授。  不解情缘  伊莎白-柯鲁克,1915出生于中国成都,1 943年加入英国共产党,1948年参加中国革命工作,并留在中国终生从事外语教学。
期刊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退休教师孔雯不能去社区义务讲“国学”了。  他都没跟老伴儿商量,自己向社区报了名,要做一名志愿者,跟著去排查,或去守大门。人家社区当场给他回复:您老只要管好自己及全家不被感染就好了,“闷”着,就是对社区最大的贡献了。  哪儿都去不成,孔老郁闷至极。好在他手机玩得挺利索,便将讲稿一磨再磨、精益求精,一张张拍成照片,顺利发布于“国学学子群”里了,一天天就这么“耗”过来了。  在《诗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