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院子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过横贯的一脉山峦,车道线模糊的柏油路连着我和故乡,沿着路往下开去,我和那些院子离得越来越近了。
  约莫十几年前,那时我大概四岁,正是开始记事的年纪。相比于文字道理,小孩总是肯把记忆花在五彩斑斓的空间上,幸得院子使我过的并不无趣。
  头一个要说的院子,自然是自小长大住的地方。对当时四岁的我来说,已经足够成为各种游戏的合格后花园。院子里的楼一栋七层,不高,吃过晚饭想叫朋友出来玩,站在底下吼一嗓子就行。走到窗户对应的楼下,使劲叫一声朋友的名字,不过半分钟,你就能满意的看到那扇窗户的窗纱,摩擦吱呀着挪去另一侧,探出一个毛绒脑袋,应一声经常听不见后半音的话,闪回窗户里去了。前院有个大停车场,紧靠着的是一条葡萄藤走廊,那经常是我们的第一据点。小时候见了什么都觉得大,爷爷喝茶的玻璃杯拿在手里觉得又沉又烫,奶奶擦手的润肤油也觉得沉沉一罐,所以葡萄藤走廊里看到那些昆虫便觉得如同怪物一般奇异又庞大。每每看到此等庞然大物,又惊又喜。两个毛脑袋凑在一块儿,新奇地看甲壳虫带刺的肢体插着土地行走,两个触角打探着前路。前院的一只尾部带白的甲虫是我们的常胜将军,我们经常用树枝引着它和其他昆虫碰面,“怪物”之间的争斗是小孩子最喜欢看到的,卷起的沙粒土石、在阳光照射下油光的外壳、仰倒过去的“败将”,都是院子里的我对这个世界最开始的探索。院子里还有个两层楼的活动中心,麻将室被大人们占据,隔壁的健身房就是我们的第二据点。摸爬滚打,倒属实是我们的“健身”房。楼底的负一层是锅炉房,那是我们恐惧的地方,由于里面烧热的锅炉太危险,大人是禁止我们这些孩子进去的。越是被禁止就越是好奇,因此常常在房门打开的缝隙向里窥探:铜棕色的锅炉卧在噼里啪啦的煤堆里,底部通红,周身被蒸汽环绕,活像地狱的撒旦。明显高于外界的温度使得门框中分明可见一股热浪,烧锅炉的叔叔抬起被煤渣染黑的手向我们示意禁止,看到这个手势我便高兴极了,窥探完缝隙后消失的好奇心转而被恐惧覆盖,正担心他要是叫我进去可怎么办才好。后院有很多小片的“田地”,种着青椒、番茄等蔬果。熟透的青椒和没熟的番茄是我们认为蔬果最好看的状态,经常猫着腰钻过主人家的窗户底下,哆嗦着伸出手,碰到蔬果的那一刻又小声惊叫,一来二去迟迟未能摘下,却听见窗户里隐隐透来两声主人的咳嗽声,那其实是一种警告,我想。后来在院子里碰见种菜的奶奶,她笑吟吟的看着我们路过,我们却真如做贼似的一下也不敢抬头。用胶水涂着昆虫粘在树叶上做成标本、围在树杈四周等着捉住停在树干下面的蝉,现在想想倒是颇有鲁迅先生的百草园之趣。后来趁着放假的时间回老家,再来这院子,多了许多陌生的面庞,我再也无法像儿时那样,见到谁都能张口就问好了。玩伴们也基于学业各奔东西,即便是见到,也不过打打招呼,寒暄两句。儿时的院子里那些欣喜,都被冠上了“以前那时候”的名号,方才明白越是那些丰盈的时日最是无情。
  另一个院子,是太姥爷太姥姥的院子,它就在名叫南街的巷子的最里面,就索性也叫它南街。父母工作忙的時候,加上放假,我白天的时日就在南街度过。一扇高高的双开铁门,得用门上的锁边敲边叫着老人家开门。但实际上叫开门的不是敲门声,而是一只名叫点点的小狗。它脖子上挂着太姥姥用毛线穿着铃铛打成的项圈,有四岁的我半个腿高,是我在南街最好的玩伴。我猜每每我靠近那扇门,它都能敏锐地察觉我的到来,不然怎么会在我敲门前就透过铁门欢快地向我摇着它的铃铛。确定是我在敲门之后,它急切地叫着,提醒太姥爷来给我开门。大概是因为半人高的我使得它更容易亲近,太姥姥总说只有见着我,它才是人走到哪跟到哪。吃饭的时候它蹲坐在我脚边,我悄悄给它丢一两块盘里的肉,它竟也懂事地悄悄吃着,当然,也许是为了更顺利地获得再一次的投喂。南街的房子前有个不大的前院,我在那踢键子,太姥姥搬着个小凳子打毛衣,太姥爷快活地点着烟锅锅砸吧砸吧嘴,点点绕着我直跑。这样岁月静好的画面,现在想起,便觉得无比珍贵了。今年在老家过年假的一个夜晚,回家的路上特地让父亲绕去南街看看。我知道那里早已面目全非了,拆迁和旧房屋的改造让以前的南街彻底被推翻。但令我意外的是,如今的南街竟如同从未是我的世界一般,我透过车窗望着父亲指着的那条路,他告诉我这就是南街,可它陌生的叫我无法与回忆相联系,哪怕是与以前一个模样的一棵树、一段台阶也没有。那天我失落极了,生命的消亡并不是真的消亡,真正的消亡是它曾经的存在再也未被任何人记起。
  离开求学再返回,这样的循环年复一年,南街和小时长大的家属院的面目已经消散在这十年里,但顺着那条车道线模糊的柏油路,我总会一次又一次觉得自己又正向着它们走。
其他文献
1  十九楼视野开阔  地面上的人,像匆忙的蝼蚁  往远处,能看到一些讳莫如深的云朵  随着风四处走动  然后,留下深不见底的沼泽  我收回犹疑的目光  闭目静卧,隐藏些微不知所措  同样不知所措的,还有体内如临大敌的   肿瘤君  他带着狰狞的面具  坦露的牙齿闪着寒光  这寒光,令我一度沮丧  甚至绝望,像蝗虫啃噬过的田野  只剩下白茫茫的过往  一生突然如此短促  而一天,又是如此漫长  2
期刊
盐  能让我耿耿于怀的  常是那些可以预见却又无法掌控的  比如,风湿发作之后的天气预报  降溫之后随之而来的  一场冻雨,夹藏在雨里的冰  肯定不会是清白的  熄灯之前,有人在给路撒盐  这提醒了我,要随时准备着  在摔倒之前,把自己扶起  不想再添新伤了  也要把旧的伤都好好安放  所有的伤口,都忌盐  我脚踏实地,我要远离  天生的危险  出山  晨雾都四散开了  且叫流云聚拢起来  一些雨
期刊
爱情海  想你的时候  我在海边  坐了很久很久  我的心里装满了海  我的爱情都是海的味道  我把注视过的南海  改名为爱情海  奶奶的照片  清明节放假了  我的亲人都在故里  我只能拿起旧照  这是奶奶唯一的照片  是我呼唤她时  她回头笑着我拍的  这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微笑  一个苦难的女人  一个女人不多的微笑  我不能交给清明节  前世今生  如果真有前世  那就太好了  我特别想要看看
期刊
龙山上孤独的树  每次走过花海  都会回望那棵树 形单影只  伴着夕阳 飞过倦鸟  经过风雨 沐过月光  有很多偶然 成为风景  就像人生被推上浪尖  你成了大地的点缀  成了那么多人的背景  被需要多么幸福啊  而你是智慧的  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而你最喜歡的是  朝阳 细雨以及大地上的虫鸣  在你脚下声声不息  你是明白的  背阴的房间  被嘲笑的还有房间的朝向  而你永远在阴影里面  把头埋
期刊
入冬日记  入冬的第一场雪,无论大与小  只要众人目光所及的天地  泛起比月光更皎洁的白  就能听到细语,是赞歌或许也是挽歌  对于万木,在初雪送来的静谧中慢慢安睡  对于秋菊,在初雪送来的葬礼中慢慢凋谢  对于人世间所有善良与罪恶  都一起放进这一场白,开始抱团取暖  在这下来的整个冬天的时间里  彼此保持着和雪一样纯洁的仁慈  對于整个旷野,理解荒芜其实也是一种美  只有雪的覆盖下,才能酝酿出
期刊
儿子和金鱼  首先是他想在不到五岁的年龄里拥有  两条金鱼,其次才是  他在不到五岁的记忆里拥有两条金鱼  乡场回来的路上,他双眼明亮  像一个野心勃勃的小水手,窥视着大海  至于那红色的妖艳,鳞尾和鳍  我想,他是有记忆的。反复摩挲的端详  又进行在书桌上。多年后,我也拥有一条  十块钱买下的记忆  我的孩子,他未满五岁的年龄  拥有过两条金鱼。怀抱鱼缸  像相拥着整个大海,而每次换水  我都想
期刊
一  宋雨荷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了单位,连早饭都没来得及吃。蒋局长这个人不讲情面,谁要是上班迟到铁定要被罚款的。“雨荷,你没听说吗?蒋局长出血了!”雨荷刚进单位,局里的司机赵楠就跑到走廊上大声嚷嚷起来。  “局长怎么啦?”雨荷很吃惊地问。  “局长昨晚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医院,咱们单位的赵局长、王局长他们一早都去看他了。”雨荷这才听明白赵楠那明显存在岐意的话。蒋局长的身体那叫一个胖,不得这个病才怪呢!
期刊
1  刘二爷把竹椅往太阳底下挪了挪。晒个太阳,挪了有两三回了。你个孬种,欺负我老怎的?移得也太快了。刘二爷在心里骂着。  一群鸡抖抖身上的毛,在他脚边东啄一口,西掏一口,和二爷一道追着太阳。  一阵风,院子里各种颜色的垃圾慢慢地聚拢成一个小旋涡,二爷的眼里落灰了,他眨巴眨巴眼,又骂了一句。他讨厌这里的天气,讨厌几十年了,他想安徽的老家,也是想了几十年了。  可是那个家,仿佛也不是他的家,父母早已作
期刊
看戏  在阳山古戏台我看见奶奶  从老屋一角的树梢钻出  透过青色瓦砾  她伸出手  说要搭建一个舞台  她把舞台抹得清清亮亮  音响有了  舞美灯光和器乐也有了  只是唱歌的人还没有来  我顺着舞台有光的方向  咕噜噜滚起了铁环  月亮被撞了一下腰  云层一团团压过  夜风被甩了又甩  报幕人说  表演现在开始  一株水稻  我从城里回到农村  父亲说,稻子熟了  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  声音很轻
期刊
在我十四岁那年或是更早一点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耳朵开始有了一些变化。懵懂无知的我逢人交谈便说一句:“昨天晚上你在枕头里听见了什么?”可是被问到的人总是垂着眼帘漫不经心地答一句:“没有。”  我开始意识到我的不同。  我不知道我听到的是什么。刚开始的那段时间里,我只能用抽象的语言或是蹩脚的手势以荒诞不经的方法描绘我听到的画面:每当夜晚临近十二点,我会突然从无边无际的黑暗中被人生拉硬拽出来。重重地从云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