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影视艺术中的中国文化的继承与相融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c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影视艺术日益繁荣的当代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大众知识水平的提高使观众在欣赏影视时更多地去享受一顿文化盛宴,而拥有内涵的影视更能经得起观众和时间的考验,这个内涵就是源于影视中的文化底蕴和积淀,而影视与文化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影视艺术须以文化为基础才会历久弥新,流传的更远。
  一、影视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形
  象代表
  1.影视最大程度地扩大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和文化传统积淀了极其深厚的精神和物质资源,这种资源可以是体现智慧、信仰的精神与思想,也可以是体现创新意识与创造力的建筑与形色符号,这不仅是华夏民族也是全人类所共有的宝贵财富和文化资源。而影视艺术以独有的文化特性最直接地保留了这些最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并对其进行着开掘、整合及运用,从而呈现出一批内容丰厚、形式创新的艺术精品。人们在欣赏影视艺术、体验生活真实性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激发了人们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避免了传统文化的遗失,这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由此探索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文明的相融,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播的新途径。
  2.影视成为向全球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在视觉文化的背景下,影视艺术创作的商业化、国际化的趋势,更促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迅捷地走向世界,吸引着世界影视观众的视线。如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李安的《藏龙卧虎》等,在影视领域中华语电影的功夫片、新民俗电影、新生代电影、中西文化差异电影等都以不同于西方的众多方式走进了国际影视的视野,并以绚丽的画卷把悠久绵延、浩然大气、底蕴丰厚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尽善尽美,让国人重新树立起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和骄傲,由此影视艺术强大的文化传播功能无法否认,也向世界传递了一种中国特有的古老东方文化神韵。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影视文化的影响
  1.传统文化为影视艺术提供素材和精神支撑。首先,由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性及深厚性,华夏历史文化中的每一时期每一个视角都有丰富庞大的内容去揭示和挖掘,如《红楼梦》、《西游记》、《武则天》、《雍正王朝》等,这些影视作品向观众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盛宴。同时一大批经典古典名著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并不断翻拍,更是丰富了当下的影视文化市场,由此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大大增加了影视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内涵成为影视艺术的强大精神支撑,在精神层面上,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文化意识已渗透在人们的观念、行为、习俗、信仰、思维方式、情感状态之中,并深刻地影响到了影视艺术的创作。如电影《孔子》运用影像更形象、直观地传播了在中国影响深远的传统儒家文化,展现了“天下为仁”的思想和“礼之用,和为贵”的观念,从而完成了将传统文化理念转化为艺术审美内涵的实践;李安的《卧虎藏龙》更是蕴含着深邃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电影,表现出华夏传统道德中隐忍和克制的内涵;《闯关东》展示出普通人在命运面前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可贵品格;《北洋水师》、《八国联军》等影片展示了面对敌寇入侵,爱国将士、普通民众英勇抗敌、视死如归的强大爱国情怀,体现了对传统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认同;而这些正是华夏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数千年的重要精神支撑。
  2.传统文化符号在影视文化中的创新。首先,影视艺术创作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意蕴之美的影响,传递给观众一种“象外之象、言外之言”的传统性含蓄意境美,在现代审美层面表现出传统与现代文化审美的融合与创新。如《城南旧事》中江南水乡朦胧的诗情画意,表现出时代风云的变幻和人生无常的感叹;《卧虎藏龙》从影像到音乐无不诠释着中国诗画一体的内敛含蓄意境,表达出华夏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独有神韵;《我的父亲母亲》、《青春祭》、《巴山夜雨》、《乡情》等,这些作品在平缓无奇、散淡简约的叙事中偏重于情感抒发及心境氛围的营造,在有限的声画影像叙述语言中升华出无限高远而空灵的境界,展现了中国古典美学意蕴的特有叙事风格及镜语运用,由此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文化思想对当代影视创作的重要影响。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景观造型、色彩、意向指称等文化符号在影视创作中的投射,表现出特有的文化艺术审美风格。如电影《红高粱》中红色色彩运用、热烈高亢的音乐等无不流淌着生命的激情,独特的民俗民风与醒目浓烈的影像造型产生了令人震撼的视觉冲击,表现出民族历史的悲壮和沉重,带给人强烈非凡的艺术感染力。中国西部的广袤的黄土高原、雄浑的黄河、辽阔的大漠等独特的自然景观也成为影视创作的背景和现代表意实践的文化元素,如《天脉传奇》、《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等电影在境语表达上,更是将这些西部景观作为影视景物造型,在思想内涵上将荒漠、荒原、大河作为重要的文化意象的指称符号,折射出阳刚、强悍、悲壮的英雄主义情结。中国传统的民间建筑在影视创作中也成为重要的文化符号,如《四世同堂》中极具京味的四合院、胡同,四面房屋不仅围出了独居一处的鸟语花香的院内环境,更围出了中国传统大家庭中的和谐兴旺人气,这种镜语的运用在电视剧《大宅门》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境语中突出了四合院胡同的宅门气,用市井风俗化的叙述风格讲述着一个医药世家沉浮兴衰的故事,映照出华夏民族的历史沧桑和特定时代的中国社会影像。
  三、西方影视文化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在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影视创作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我们也发现越来越多的西方影视作品中融入了中国元素,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营养并对其进行重构,使其影视作品具有了普适性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也是西方电影跨越语境实现文化互动的成功之路。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西方影视中的表现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西方影视中被广泛成功性地运用,并成为其打开中国影视市场的敲门砖。比如从最初的《花木兰》,到最近几年的《木乃伊3》、《功夫之王》、《功夫熊猫》等,中国文化元素在西方影视作品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表达,西方影视创作中不仅聘请中国演员、武术指导参加影片拍摄,而且还频频到中国取景。另一方面好莱坞还将正式开拍《孙子兵法》、《天仙配》、《成吉思汗》、《西游记》等经典的中国传统故事,并表示中国影视的一些现代题材,如《苏州河》、《胭脂扣》等也将成为其重拍的对象。这些包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西方影片往往表现中国神秘的功夫、悠久的历史、奇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传统的儒家和道家文化,这些都说明西方正以理智和认同的眼光审视着中国和中国文化,而西方影视文化创作者也深深地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为西方影视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命,西方影视利用中国文化元素的价值性、故事性的美学效果通过艺术的再创造,从而获得市场的青睐和接受。   2.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在西方影视中的发展变化。西方影视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多是外表浅层次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并没有深入的体现。比如《花木兰》中典型的中国传统元素表现为万里长城、中国功夫和被喜剧化的木须龙,在花木兰生活的乡村里,人们练着神秘的功夫,崇拜着神秘的龙,这便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但是中国功夫历史悠久的深广及对人性的影响,传说中的龙与华夏民族文化精神内核的联系,在影片中并没有得到全面深刻的诠释。另一方面《花木兰》中的人物除了外在形象之外,我们看不到中国人的影子,主人公花木兰更完全就是一个现代美国女孩,电影只是借用了中国文化元素的外壳,其内核全是西方精神的诠释,《花木兰》并没有深入而成功地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核和意蕴。
  随着中国文化的源源输出,在以后的西方电影《功夫熊猫》中除了美丽的乡村、神秘的中国功夫,这些典型的华夏文化元素在电影中得以继续充分的体现,成功展现了符号化的古老中国形象之后,我们也欣喜地发现《功夫熊猫》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上显然要比《花木兰》要成功多了。熊猫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符号,影片中将熊猫的黑白与中国太极深度联系,而“神龙大侠”的称号也与中国人崇拜的龙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细节刻画上也处处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如大战前强调“内心的平静”,结尾特意加入水的元素,呈现道家的“心如止水”、“无为而无不为”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是华夏文明在其他文明的强劲冲击下依然连绵不绝,且不断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成为世界文化延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在于高于其他民族的生产力和对精神文化的不断追求。当代影视创作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路径和载体,中国传统文化代表并输出着民族和国家的形象,影响着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影响着中国的对外交流和发展。在另一方面我们也面对着以西方影视为代表的强势文化的冲击,由此我们不能一味去迎合西方的文化,也不能一概地拒绝。中国电影应该按自己的价值体系建立起属于华夏民族的文化模式,而不是成为西方好莱坞模式下的文化附庸,中国影视创作须以一种独特的民族性形象去引导国际观众需求和价值取向,由此中国影视文化在多元文化格局下,更应贯注民族自强意识,以多元思维方式和特有的思想意识成为当代审美文化中坚强一翼,在中华民族融入世界的同时,更为强势地传播古老的华夏文明文化,这必将成为当代中国影视艺术在国际市场赢得更大机会,从而走上蓬勃发展的重要途径。(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预科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由邹静之进行改编,经张艺谋拍成电影《归来》于2014年5月16日全国公映。张艺谋只选取了小说最后30页改编成冯婉瑜等待丈夫陆焉识回家的故事,并通过电影艺术的细节表现手段加以生动叙述,取得了十分感人的艺术效果。作家严歌苓曾说这是一部很抗拍的小说,而张艺谋能将跨越不同时代的《陆犯焉识》改编成《归来》,作为改编型导演,展现了其新的改编艺术和方向。  一、主题的调整  托马斯·
期刊
作为我国明清时期小说艺术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自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上至王公贵胄下至贫民百姓的广泛喜爱。在学术界,也不乏将《红》作为研究对象的专家学者。  关于红楼梦的主题,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文化语境下,主流观点往往流变不已、莫衷一是。这是什么力量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是这部作品的“真”。作者所记之事、之人大都是自己的真实经历,从繁华到低微,这部“字字看来皆是血”的奇书凝聚了作者全部的心血、经历、体察、
期刊
所谓动漫产业,指围绕“创意”,借助漫画、动画等表现形式,涉及舞台剧、音像制品、电视、电影、报刊等动漫产品,从事动漫直接产品销售、演出、出版、生产、开发,以及和动漫形象存在密切联系的电子产品、玩具、服装等衍生产品生产与经营的产业。因为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动漫产业被称为“新兴的朝阳产业”,世界上众多发达国家把动漫产业作为本国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动漫产业的优秀传统和当下困境  我国动漫已经走过了八十
期刊
3D效果图的兴起是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三维设计软件的大众化发展而开始兴起的,近几年的发展尤其迅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3D效果图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手绘效果图,成为室内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室内效果图表现是对设计师的设计创意方案,通过三维软件将创意构思进行虚拟形象化表现,对方案进行重要的补充,从而与甲方进行很好的沟通。它通过对物体的造型设计、结构关系、色彩搭配、质感表现等诸多因素的真实表现,实现设
期刊
一、导演的重要性与职责  一个优秀的导演是影视创作艺术中的灵魂,他在当中既充当组织者又是领导者,他是把文字剧本和影视文学变活出现在屏幕上的总指导和负责人。在导演的再创作中,运用蒙太奇思维结合自身思考去进行艺术构思,利用文学剧本编写分镜头剧本和“导演阐述”,包含影片的人物的刻画,场面的调度,主要内容跟中心思想等。根据以上内容去确定人员物色演员。以总体构思为基础,来要求摄影、设计、演员、录音等创作部门
期刊
实践教学是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並且又是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部分。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应用技术技能的能力,得以巩固和展现,掌握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的组织,编排、创作及表演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学习和掌握文艺演出各相关环节组织和编排的知识,从而,能够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与教学理论相结合,完善和巩固了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并重在提高了实践能力。本文将结合我系几年来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实践教学对
期刊
最近几年,中国山水画、花鸟画、特别是人物画,风格益发向着写实素描方向滑行,刻意繁复矮饰堆砌,精工巧匠式的所谓“写意画”充斥社会。个性作品和个性画家在“弘扬现实主义精神”的口号下,被排斥在所谓的“主流”之外,中国画已经被人为地压制在一个西方化模式和制作化的狭窄的甬路之中。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不正确的学习和借鉴之路。作为中国画的主流——水墨画,主张“以形写神”“重在写意”,文人画还要求“逸笔草草,不求形
期刊
现代展示设计早已不再单单局限于一个物体本身,而是注重环境与物体之间的联系,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是一个空间概念。任何一件作品都应在造型与环境的统一中给人视听全面的感受。线材一直在空间造型中占据着着举足轻重的份量,具有长度、方向、位置上的变化,结构也就是展示的骨骼。线材给人轻松、畅快的感觉,具有一种律动的美。不同特性、不同质地的线材会让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在设计过程中应当依据思维设
期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建设的加强,成年人更加注重其内在气质与艺术修养,并且深刻的意识到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孩子们往往缺乏锻炼,导致孩子形体不优美,运动不协调,在行为上存在孤僻、多动、依赖、缺乏自信、胆小等缺点。因此,人们需要重视孩子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艺术修养。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全面进步的今天,艺术修养能够展示人的精神面貌,这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集体活动,表现空间不足,并
期刊
随着高科技的加盟,以影像为基本叙事手段的电影,能更为生动、直观地表达主题和阐发思想。法国电影叙事学家弗朗索瓦·若斯特把电影的叙事角度分为视觉角度、听觉角度和所知角度。文学的叙事角度只有所知角度,而通过影像来叙事的电影,它更为丰富的叙事角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电影叙事对文学叙事的超越。然而考察“对比”这种修辞或叙事手段在两种文本当中的运用不难发现,在小说转向电影过程中,视听角度却不一定是完全超越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