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岁之前别结婚”,此语一出,就像是那个扑闪着眼睛的男孩儿在皇帝游行大典上喊出“可是他什么都没有穿呀!”一样,语惊四座:“是呀,皇帝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是呀,结婚并没有给我带来安全感呀,反而麻烦事更多了,还没有环球世界,就开始拉扯孩子了。” 陈愉的出现,为整日内心惶惶的剩女们按下休止符,告诉她们,剩,不仅不必沮丧,反而成为必须。为什么?因为人生除了结婚有更好玩的事情。
从羞怯女孩儿到自信女人
陈愉,毕业于知名的杜克大学,31岁当上美国洛杉矶副市长,做过十年最赚钱的房地产业,现在是国际精英猎头公司的老大和畅销书作家。而她描述童年的自己:沉默寡言、衣着寒酸、戴着瓶底厚的眼镜,因为说不好英文,被送到“特殊需求”的班级,跟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孩子们在一起,白皮肤的孩子会冲着她喊:“嗨,中国佬,滚回中国去!”
她在一个很保守的中国移民家庭长大,家里没有电视,很少接触到当时的美国电影和音乐,要么一天到晚待在家里,要么去看父母的朋友,当然他们都是中国人。
幼小的陈愉渴望自己能变成一个白人,只要变成白人,似乎一切都会改变。
陈愉就读的杜克大学,位于美国东海岸的北卡罗莱纳州,当时那里没有什么华人,她融入白人社会的方法也异常简单,那就是模仿,“慢慢地,我就能以白人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了。”无论是大学时遇到的靳羽西,还是在洛杉矶极为有影响力的女商人莫林?金德尔,陈愉不断地从那些天赋秉异的人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甚至在边被化妆师卷着头发,边回答我的问题时,她也会突然问:那个字(熟)是念shu还是念shou?你刚刚是这么说的,而她是那么说的。
改变社会是最好玩的事
最初,陈愉进名校、学金融、做地产,都是因为这是聪明人做的事,而
当时成功在她眼里,意味着金钱。当时在陈愉的众多朋友中,有人在政府做公益住房项目,陈愉得知后主动请缨,这个无意的决定,让陈愉发现了最好玩的事情,也使她踏入政坛。
做副市长时,陈愉负责的是洛杉矶的经济与教育发展。为了解当地的教育情况,她先请来南加州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来做调查,结果发现从中美洲、南美洲和东南亚来的移民的孩子上大学的比例非常低,而欧洲人和中国人的孩子基本都会上大学。之前很多人假想性地将此归因于是否对教育重视,而陈愉通过调查发现,这个差别其实是源于信息的不对称——那些未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对大学学费的估计超出实际值的三倍,而且他们不了解各种申请政府助学贷款的途径。于是,陈愉就开始弥补这些信息鸿沟,比如通过西班牙广播电台做宣传,比如找义工一对一地帮助他们申请学校……通过这个项目,有近十万人成了他们家庭中第一个走进大学校门的人,而陈愉创立的提高读写能力和上大学的课程计划,也被复制到加州所有城市,并最终被写进了加州的法律。
从政坛到猎头,再到畅销书作家,但实际上是在做同一件事——帮助身边人发现他们生活的potential(潜能)。做义工帮移民盖他们所需的房子,做副市长帮教育层次低的人达到所需的教育,建立Global Rencai的博客、做猎头帮年轻人成为全球化人才,写书帮女人实现自我……可能有些人觉得改变社会的事需要很大的能量,或者要等自己很有钱之后才能做,其实并非如此。改变社会的工作,是在用自己的能力做比自己更重要的事情,陈愉认为这是最好玩的事情,也让人有更多的成就。
“狩猎”Mr. Right
“曾几何时,我也想嫁个有钱人。”陈愉在书在写中这样写道。大学毕业后的她,约会过五花八门的男人,青年才俊,优雅绅士,摇滚愤青,统统不放过。她将彼时的自己形容为一只配合周围环境而不断改变造型的变色龙,衣柜里堆满了不属于自己的衣服。年轻时的她同样对感情手足无措,体验过社会、家庭、亲友团们令人窒息的轮番轰炸, 也曾面对“剩女”标签难过得低头盯紧脚尖。
多年的精英猎头工作,让她拥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优质男性,也更为深入清醒地思考了“婚姻的需求”,她提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理论——“用猎头的方式寻找你的白马王子”。更要命的是,她相当严肃地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了一个标准,“至少要跟一百个男人约会” 。
陈愉的理由很简单,成功的猎头会考虑合适规模的候选人范围,一家财富五百强企业寻找一名首席财政官,曾经评估了足足一千名候选人。作为女性一生中最重要的狩猎行为,在寻觅阶段,必须保证候选人数量,同时双管齐下地展开吸引和评估行为。而在得出结论之前,陈愉建议女性朋友们,务必保持猎头的客观性,高效及时地淘汰掉“绝不考虑者”,将优质的候选人资源维护到结婚前。
事实上,既能招蜂引蝶又不失城墙的办法很简单,在没有成为“正式的男女朋友”之前,别急着和男人们上床。因为绝大部分女性是很难就事论事地理解性与爱的区别,需要无性约会来观察和评估。
做个幸福的女王
如今的陈愉拥有两个天使一样的女儿和能令她觉得日子“快乐得像一首歌”的老公。四十多岁,一路在职场拼杀的陈愉开始品味生活的馨香,也迎来了最幸福的时光。
“以前,幸福对于我来说,是寄托在未来某件事情的发生上,比如我曾经觉得,如果我是个拥有白皮肤、金头发、蓝眼睛,家里有钱的女孩子,我就会幸福了。其实很多人都会这样,比如觉得当上了CEO,买了梦想的BMW跑车,或者结婚了,就会幸福。其实,这些东西都不是我们能控制的,这个宇宙不是为了让我们快乐而造的。”
听着有些沮丧,可陈愉有个说法:控制我们生活的不是事实,而是故事。所谓“事实”,是不能被否定并能被任何人客观证明的事情;而“故事”,是我们为了给周围的事实赋予意义而制造出来的东西。我们生活的样貌,取决于我们用怎样的“镜头”看待现实。原来,幸福感来源于你会不会PS自己的生活!
女人要像个女王一样!你要教别人怎样像对待女王一样对待你。她非常喜欢约翰·弥尔顿《失乐园》中的一句话:境由心生,心之所向,可是让天堂成为地狱,也可以把她变成天堂。 对话:
GRACE:在美国,25至30岁的女孩儿当中,有没有类似中国女生这种的“待嫁焦虑”?
“完全不像中国这么严重。也有一些压力,不过这个压力是‘诶,你也不难看,还没有结婚啊?’完全不是一个社会问题,特别是在像洛杉矶这样比较开放的城市。”
GRACE:我知道美国的离婚率是很高的,您觉得中美对待婚姻的态度有什么差异,是不是无论怎样的文化,婚姻都很难长久维持呢?
“美国的离婚问题大部分存在于教育程度比较低的人群当中,像没有上过大学的人,或者有些人离过一次,就会再离第二、三、四次。上过大学,尤其是上过硕士的人,离婚率低得多。我最近听一个朋友说,在美国结婚前比较乱,结婚后很忠诚;在中国结婚前很保守,结婚后很乱!我觉得有一点儿道理。美国人认为结婚,既然做了这个承诺,就不能再在婚外有什么。可是在中国,我觉得人们结婚太早,还没有什么机会发现自己,还没有尝试什么新东西,就迅速步入婚姻。我觉得,我们不应该跟第一个男朋友结婚。遇见第一个男朋友,你怎么知道他是你的一辈子的伴侣?那时你也不了解男人。”
GRACE:您在书中写到您有很多约会和恋爱的经验,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我觉得中文和英文在表达上有很大的差异。英文有个词叫flirt,调情,其实就是开玩笑,跟男人开玩笑,有那么一点点暧昧,但是完全没那么严重,跟女人也会这样子。可是翻译成中文,这个词的程度就很严重,有很强的性的暗示,好像还有道德的问题。还有约会,约会不一定要和这个男人上床。我在书里说要跟一百个男人约会,很多人很惊讶,说怎么可能?!其实约会就是比如和一个男生去打网球,你不要和他上床啊,我没有讲到sex!我觉得我的书在sex方面还是比较保守的,可是翻译成中文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讲的约会,就是婚姻前,大家出去玩儿,不是碰到一个男人,就要抱着他,强迫他跟你结婚。中国会把婚姻前这段关系搞得很紧张,一个中国女人如果和一个男人谈了半年恋爱,这个男人还没有向她求婚,她就开始怀疑这个人是不是真的爱她。周围的人看两个人谈了很久恋爱还没有结婚,就会觉得他们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可是在美国,恋爱就是自然而然的,两个人谈了很久恋爱,我们依然会觉得也许他们会结婚,也许不会。
可是这个阶段我们应该都在玩儿,我们在发现我们自己,在学新东西。我们通过约会发现我们未来需要什么东西,我们的Mr. Right需要具备什么东西,什么是OK,什么不OK。我们女生容易什么都OK。刚开始碰巧有个男人请我们吃了一顿饭,我就开始想要抓住他。其实我们女人应该学会做选择。”
GRACE:那怎样去做选择?
“第一,要扩大我们的圈子。很多女人下了班,就跟其他女人待在一起,然后她就来找我,说陈愉,我在事业上好成功,可我的生活里没有男人。我们要想为什么没有男人?所以,我们要让男人成为我们的朋友,要有一些爱好,比如打网球、爬山、谈论政治等等,让我们跟男人接触。我们要学习怎么跟男人打交道,学怎么和男人在一起时做我们自己。有些女人一和男人在一起,就开始改变自己,让自己变成以为男人会喜欢的样子。”
GRACE:有些年轻女性在面对恋爱的时候会恐惧,怕受伤,怕失恋,怕自己感情经历太多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看法。
“我觉得我们永远不要通过fear(恐惧)来面对我们的生活。很多女人告诉我她们选择婚姻是想获得安全感,可是你看看现在的婚姻的状况,我觉得如果我们不能自己发展出来安全感,永远不会安全。安全感不是别人能给我们的。”
GRACE:中国人通常会比较认同缘分,可你提出用猎头的方式选择自己的伴侣,这是不是目的性太强?
“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不是完全的fall in love(陷入爱河)。爱是一种能力,我们小的时候没有这种能力,所以要先学怎么爱自己,然后我们才有更多的能力,来真真正正地爱对方。一天到晚讲“缘分”,好像谁都可以有很成功的婚姻——只要“碰”到他就可以了。可是,爱真的是一个能力,女人要先学会爱自己,我爱我自己,所以我值得有真的爱,我爱我的梦想,所以我能实现我的梦想。”
从羞怯女孩儿到自信女人
陈愉,毕业于知名的杜克大学,31岁当上美国洛杉矶副市长,做过十年最赚钱的房地产业,现在是国际精英猎头公司的老大和畅销书作家。而她描述童年的自己:沉默寡言、衣着寒酸、戴着瓶底厚的眼镜,因为说不好英文,被送到“特殊需求”的班级,跟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孩子们在一起,白皮肤的孩子会冲着她喊:“嗨,中国佬,滚回中国去!”
她在一个很保守的中国移民家庭长大,家里没有电视,很少接触到当时的美国电影和音乐,要么一天到晚待在家里,要么去看父母的朋友,当然他们都是中国人。
幼小的陈愉渴望自己能变成一个白人,只要变成白人,似乎一切都会改变。
陈愉就读的杜克大学,位于美国东海岸的北卡罗莱纳州,当时那里没有什么华人,她融入白人社会的方法也异常简单,那就是模仿,“慢慢地,我就能以白人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了。”无论是大学时遇到的靳羽西,还是在洛杉矶极为有影响力的女商人莫林?金德尔,陈愉不断地从那些天赋秉异的人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甚至在边被化妆师卷着头发,边回答我的问题时,她也会突然问:那个字(熟)是念shu还是念shou?你刚刚是这么说的,而她是那么说的。
改变社会是最好玩的事
最初,陈愉进名校、学金融、做地产,都是因为这是聪明人做的事,而
当时成功在她眼里,意味着金钱。当时在陈愉的众多朋友中,有人在政府做公益住房项目,陈愉得知后主动请缨,这个无意的决定,让陈愉发现了最好玩的事情,也使她踏入政坛。
做副市长时,陈愉负责的是洛杉矶的经济与教育发展。为了解当地的教育情况,她先请来南加州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来做调查,结果发现从中美洲、南美洲和东南亚来的移民的孩子上大学的比例非常低,而欧洲人和中国人的孩子基本都会上大学。之前很多人假想性地将此归因于是否对教育重视,而陈愉通过调查发现,这个差别其实是源于信息的不对称——那些未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对大学学费的估计超出实际值的三倍,而且他们不了解各种申请政府助学贷款的途径。于是,陈愉就开始弥补这些信息鸿沟,比如通过西班牙广播电台做宣传,比如找义工一对一地帮助他们申请学校……通过这个项目,有近十万人成了他们家庭中第一个走进大学校门的人,而陈愉创立的提高读写能力和上大学的课程计划,也被复制到加州所有城市,并最终被写进了加州的法律。
从政坛到猎头,再到畅销书作家,但实际上是在做同一件事——帮助身边人发现他们生活的potential(潜能)。做义工帮移民盖他们所需的房子,做副市长帮教育层次低的人达到所需的教育,建立Global Rencai的博客、做猎头帮年轻人成为全球化人才,写书帮女人实现自我……可能有些人觉得改变社会的事需要很大的能量,或者要等自己很有钱之后才能做,其实并非如此。改变社会的工作,是在用自己的能力做比自己更重要的事情,陈愉认为这是最好玩的事情,也让人有更多的成就。
“狩猎”Mr. Right
“曾几何时,我也想嫁个有钱人。”陈愉在书在写中这样写道。大学毕业后的她,约会过五花八门的男人,青年才俊,优雅绅士,摇滚愤青,统统不放过。她将彼时的自己形容为一只配合周围环境而不断改变造型的变色龙,衣柜里堆满了不属于自己的衣服。年轻时的她同样对感情手足无措,体验过社会、家庭、亲友团们令人窒息的轮番轰炸, 也曾面对“剩女”标签难过得低头盯紧脚尖。
多年的精英猎头工作,让她拥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优质男性,也更为深入清醒地思考了“婚姻的需求”,她提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理论——“用猎头的方式寻找你的白马王子”。更要命的是,她相当严肃地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了一个标准,“至少要跟一百个男人约会” 。
陈愉的理由很简单,成功的猎头会考虑合适规模的候选人范围,一家财富五百强企业寻找一名首席财政官,曾经评估了足足一千名候选人。作为女性一生中最重要的狩猎行为,在寻觅阶段,必须保证候选人数量,同时双管齐下地展开吸引和评估行为。而在得出结论之前,陈愉建议女性朋友们,务必保持猎头的客观性,高效及时地淘汰掉“绝不考虑者”,将优质的候选人资源维护到结婚前。
事实上,既能招蜂引蝶又不失城墙的办法很简单,在没有成为“正式的男女朋友”之前,别急着和男人们上床。因为绝大部分女性是很难就事论事地理解性与爱的区别,需要无性约会来观察和评估。
做个幸福的女王
如今的陈愉拥有两个天使一样的女儿和能令她觉得日子“快乐得像一首歌”的老公。四十多岁,一路在职场拼杀的陈愉开始品味生活的馨香,也迎来了最幸福的时光。
“以前,幸福对于我来说,是寄托在未来某件事情的发生上,比如我曾经觉得,如果我是个拥有白皮肤、金头发、蓝眼睛,家里有钱的女孩子,我就会幸福了。其实很多人都会这样,比如觉得当上了CEO,买了梦想的BMW跑车,或者结婚了,就会幸福。其实,这些东西都不是我们能控制的,这个宇宙不是为了让我们快乐而造的。”
听着有些沮丧,可陈愉有个说法:控制我们生活的不是事实,而是故事。所谓“事实”,是不能被否定并能被任何人客观证明的事情;而“故事”,是我们为了给周围的事实赋予意义而制造出来的东西。我们生活的样貌,取决于我们用怎样的“镜头”看待现实。原来,幸福感来源于你会不会PS自己的生活!
女人要像个女王一样!你要教别人怎样像对待女王一样对待你。她非常喜欢约翰·弥尔顿《失乐园》中的一句话:境由心生,心之所向,可是让天堂成为地狱,也可以把她变成天堂。 对话:
GRACE:在美国,25至30岁的女孩儿当中,有没有类似中国女生这种的“待嫁焦虑”?
“完全不像中国这么严重。也有一些压力,不过这个压力是‘诶,你也不难看,还没有结婚啊?’完全不是一个社会问题,特别是在像洛杉矶这样比较开放的城市。”
GRACE:我知道美国的离婚率是很高的,您觉得中美对待婚姻的态度有什么差异,是不是无论怎样的文化,婚姻都很难长久维持呢?
“美国的离婚问题大部分存在于教育程度比较低的人群当中,像没有上过大学的人,或者有些人离过一次,就会再离第二、三、四次。上过大学,尤其是上过硕士的人,离婚率低得多。我最近听一个朋友说,在美国结婚前比较乱,结婚后很忠诚;在中国结婚前很保守,结婚后很乱!我觉得有一点儿道理。美国人认为结婚,既然做了这个承诺,就不能再在婚外有什么。可是在中国,我觉得人们结婚太早,还没有什么机会发现自己,还没有尝试什么新东西,就迅速步入婚姻。我觉得,我们不应该跟第一个男朋友结婚。遇见第一个男朋友,你怎么知道他是你的一辈子的伴侣?那时你也不了解男人。”
GRACE:您在书中写到您有很多约会和恋爱的经验,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我觉得中文和英文在表达上有很大的差异。英文有个词叫flirt,调情,其实就是开玩笑,跟男人开玩笑,有那么一点点暧昧,但是完全没那么严重,跟女人也会这样子。可是翻译成中文,这个词的程度就很严重,有很强的性的暗示,好像还有道德的问题。还有约会,约会不一定要和这个男人上床。我在书里说要跟一百个男人约会,很多人很惊讶,说怎么可能?!其实约会就是比如和一个男生去打网球,你不要和他上床啊,我没有讲到sex!我觉得我的书在sex方面还是比较保守的,可是翻译成中文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讲的约会,就是婚姻前,大家出去玩儿,不是碰到一个男人,就要抱着他,强迫他跟你结婚。中国会把婚姻前这段关系搞得很紧张,一个中国女人如果和一个男人谈了半年恋爱,这个男人还没有向她求婚,她就开始怀疑这个人是不是真的爱她。周围的人看两个人谈了很久恋爱还没有结婚,就会觉得他们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可是在美国,恋爱就是自然而然的,两个人谈了很久恋爱,我们依然会觉得也许他们会结婚,也许不会。
可是这个阶段我们应该都在玩儿,我们在发现我们自己,在学新东西。我们通过约会发现我们未来需要什么东西,我们的Mr. Right需要具备什么东西,什么是OK,什么不OK。我们女生容易什么都OK。刚开始碰巧有个男人请我们吃了一顿饭,我就开始想要抓住他。其实我们女人应该学会做选择。”
GRACE:那怎样去做选择?
“第一,要扩大我们的圈子。很多女人下了班,就跟其他女人待在一起,然后她就来找我,说陈愉,我在事业上好成功,可我的生活里没有男人。我们要想为什么没有男人?所以,我们要让男人成为我们的朋友,要有一些爱好,比如打网球、爬山、谈论政治等等,让我们跟男人接触。我们要学习怎么跟男人打交道,学怎么和男人在一起时做我们自己。有些女人一和男人在一起,就开始改变自己,让自己变成以为男人会喜欢的样子。”
GRACE:有些年轻女性在面对恋爱的时候会恐惧,怕受伤,怕失恋,怕自己感情经历太多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看法。
“我觉得我们永远不要通过fear(恐惧)来面对我们的生活。很多女人告诉我她们选择婚姻是想获得安全感,可是你看看现在的婚姻的状况,我觉得如果我们不能自己发展出来安全感,永远不会安全。安全感不是别人能给我们的。”
GRACE:中国人通常会比较认同缘分,可你提出用猎头的方式选择自己的伴侣,这是不是目的性太强?
“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不是完全的fall in love(陷入爱河)。爱是一种能力,我们小的时候没有这种能力,所以要先学怎么爱自己,然后我们才有更多的能力,来真真正正地爱对方。一天到晚讲“缘分”,好像谁都可以有很成功的婚姻——只要“碰”到他就可以了。可是,爱真的是一个能力,女人要先学会爱自己,我爱我自己,所以我值得有真的爱,我爱我的梦想,所以我能实现我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