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小觑的“隔代教育”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a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我的一位退休在家的朋友向我讲了他的一件十分伤脑筋的事:他孙子方方(化名)是四代单传的一根独苗,他和老伴都十分宠爱,经常背着儿子、儿媳给方方塞零用钱,而且交代孙子“不要告诉爸爸妈妈”。久而久之,方方不仅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而且还学会了撒谎。上大学的第二个学期,方方给家里来了一个电话,说自己是班干部,代全班保管的1000元班费被小偷偷了。方方父亲生怕方方出事,赶快汇去1000元钱。后来了解到,丢失班费的事纯属子虚乌有。我的那位朋友深有感触地说:“没想到疼爱过了头反倒是害了他,而且还惹来儿子、儿媳的满腹怨言。”
  类似的事情,我已经不止一次地听说过。现在,不知是人类的天性还是如今人们的生活更富裕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隔代的疼爱,似乎远远超过父母对子女的疼爱。笔者自己也有这种感受,当年对自己的儿女就没有像今天对孙子这样宠爱。我同一些离退休老人们交谈时发现,不少老人自己省吃俭用,却给孙辈大量零花钱,孙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老人想方设法满足孙辈的需求;孙辈做了什么错事,老人却千方百计包庇、护短甚至代其受过;孙辈按照其父母的要求做点家务事,或参加学校组织的军训、拉练、大扫除等一些较苦较累的活动,老人往往发出非议甚至阻挠;更有甚者,有的小孩犯了错,父母批评几句,祖辈就心痛得很,反倒训斥起自己的子女来。在不少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的家庭中,“隔代教育”的分歧常成为引发“代际”矛盾和家庭冲突的导火线,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家庭问题。
  隔代教育,就是祖辈对孙辈(包括曾孙辈)的教育。据报载,一项全国调查显示:我国有近50%的孩子在或多或少地受着隔代教育的影响。由于幼教失误,存在心理行为障碍或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占到总数的30%。另一项调查资料也显示,我国60%以上的失足少年与隔代教育的不当有关。当然,隔代教育的问题有其存在的现实因素。老人们离退休了,有充裕的时间,可以管管孙辈的生活和学习,同时,与孙辈在一起也是一种天伦之乐。年轻人有自己的事业,工作忙,也需要老人帮着照管孩子。但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却不能不引起我们这些离退休老同志的高度重视,并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
  我与一些离退休老同志聊天,谈论如何进行隔代教育的问题,他们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一是不做曹雪芹笔下的“贾奶奶”,千万不能对孙辈偏爱和溺爱。如果什么事情不管正确不正确,什么要求不管合理不合理,一切都迁就他们,惯着他们,这样就会无形中把他们培育成“小皇帝”、“小公主”,或者“小霸王”,这对他们的成长很不利。要学会严格,学会引导,学会拒绝,不要不好意思说“不”字。二是让孙辈们经受点挫折,只有好处。据说,某著名大学每年都有一个甚至几个学生自杀,原因就是他们的承受能力太差,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受了一点小小的委屈,就觉得天要塌下来,不可忍受。所以,当孙辈们有了什么错误,我们千万不能护短,严厉批评加循循善诱,才是可取之道。三是给孙辈们一点艰苦环境的“磨砺教育”,很有必要。有个离休干部的孙子在北京读大学,他和儿子、儿媳统一了意见,孙子放假回家和开学返校都不让他坐飞机,只让买硬座票。这种做法值得称道。四是让孩子们适当参加一些劳动。孩子小的时候,凡是自己能做的事让他们自己去做,如洗脸、刷牙、穿衣穿鞋、洗手帕等,让他们逐渐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一些后可以让他们参加适当的家务劳动,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五是我们老同志也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新的思想观念去对孙辈们进行教育。
  责编/海燕
其他文献
遂川县汤湖镇有三十多名退休干部,县老干部局为每位退休干部订了一份《老友》杂志。每月初,只要《老友》杂志一到汤湖镇老干部活动室,义务投递员退休教师罗宏辉,就会在逢圩日将《老友》杂志分送到每个老干部手里,他们每月都能及时看到自己喜爱的《老友》杂志。   每月农历十六,是汤湖镇退休老干部党支部集中学习活动的日子,学习空隙时间,大家就会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自己学习《老友》的体会,表达自己对《老友》的深厚感情
期刊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近一段时期以来,两岸关系形势喜人。5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北京举行会谈。这是国共两党领导人在新形势下的首次会谈,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达成了广泛共识;6月12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会晤,标志着中断9年的两会协商谈判重新开启,并就两岸周末包机、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达成了重要协议。      两岸交流结硕果      3年前
期刊
打印好的材料连同草稿堆起来,恐怕有几寸厚。这些材料的打印,绝大部分出自一个清清秀秀的小姑娘的双手。   说起和她的相识相交,还真有点戏剧性。   退休后,学校聘我搞“校史”,上班头一天,我就直奔信息处,求助老搭档信息处主任罗振海。小罗听后笑了笑,指着坐在门边电脑桌前的一位白白净净的小姑娘说:“就她吧!肯定没错。”   我定睛一看,这位小姑娘实在是太小了,若往高中学生中一站,你一定不会认为她竟是“老
期刊
我退休前有记日记的习惯,退休后虽不再记日记了,但有时会把过去的日记找出来翻翻,勾起对往事的回忆。   1994年4月12日至8月10日,我与厅机关一位处长、一位主任科员,响应省委关于抓基层的号召,到永丰县鹿冈乡蹲点调研。期间,我总共记下蹲点日记92篇。重读这些日记,使我对当时、当地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又记忆犹新。   鹿冈乡有耕地2.9万亩,人口1.2万人,11个行政村,93个自然村,散落在
期刊
祖母在世的时候,没有问过那把木甑置于何年何月。如今询问母亲,母亲说不晓得。在她解放初期嫁到陈家做媳妇的时候,那木甑就已经是旧木甑了。如此推来,现在闲散在废物筐里的木甑,起码也有70年以上的岁月了。   我家废物筐中的“废物”,其实都是一些有纪念意义或是能够教育后代的物件。就那把木甑而言,虽然已经散架了,但甑梆、甑担、甑筛、篾箍和草盖等零部件一样也没有少。我敬佩长辈们的心计,我相信他们把木甑之类的物
期刊
1964年下半年,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安福县24个公社都开展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社教”)。吉安地区13个县(市)都以县(市)为单位集中在安福县帮助公社开展“社教”运动,我被安排在平都公社参加“社教”。   当时平都公社共8个生产大队、52个生产队,有农业户1064户、农业人口4700人。参加平都公社开展“社教”工作的干部共70余人,公社“社教”工作队负责人为万安县委副书记耿芝茂,是一位年
期刊
在赣州市章贡区洪城巷社区,有一位义务居民小组长,同时又担任该社区的书画小组和诗词小组组长。他虽已逾古稀之年,却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了社区建设充分发挥自己的余热。在协助社区干部做好居委会工作的同时,他积极发动书画小组和诗词小组成员写诗作画,每年都在社区举办1至2次诗词、书法、绘画和根雕艺术展,每逢重大节日或纪念日,都在宣传橱窗展出会员们创作的新诗词作品。他就是戴启海老人。近日,笔者慕名对他进行了采
期刊
永修县委老干部局有个“董老”,年纪不大,今年才43岁,可从事老干部工作的时间却长得很,从毕业分配至今,在老干部工作战线上默默无闻地耕耘了廿二个春秋,这在全省老干部工作者队伍中也是不多见的。她叫董菊莲,凡是与她接触过的人,无不被她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以及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折服。她多次受到省、市老干部局的表彰,更受到全县老同志的爱戴。      愿当跑腿人      众所周知,
期刊
退休后,我在新浪网开通了自己的博客,每天早上我就像上班一样准时打开自己的电脑,撰写博客日志,阅读博友的最新评论,也积极参与到对博友文章的个人评论中来,既交了朋友,又开阔了视野,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心情愉快而充实。  博客给志趣相投的博友们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你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发表自己的言论;通过这个平台,你甚至可能认识许多过去你心仪已久的名人大家、社会名流等,链接上彼此的
期刊
我们的摄影要起到这样一个作用,让全人类都知道,江西的生态环境无限美;人人都有保护共同家园的责任。   ——摘自《叶学龄谈生态摄影》   1997年9月,北京展览馆,“辉煌五年成就展”江西厅。   江泽民总书记站在一张巨幅摄影图片《百鸟朝阳》前凝视许久,赞赏地说:“这不是鄱阳湖的候鸟么?保护得真好呵!”     这是一幅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百鸟翱翔图:在水天连接处,初升的太阳透过薄云照射在波光粼粼的水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