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问题教学;有效结合
数学教学,在教育领域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的数学教学是基础,对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生涯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计算能力,还要注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计算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相结合,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在问题的解决中得到巩固和提升,体会计算的作用,提高应用意识。
1 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
新课标指出,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对数学运算的理解,能够寻求合理的运算途径来解决问题。数学的计算以及用数学来解决问题将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成人以后的所需要用的数学知识在小学基本上就都会了。所以,小学时候的数学能力的培养,对于人的发展是终身受益的。
国家和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教学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核心问题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 怎样将小学数学教学的计算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相结合
2.1 设置问题情境,引入数学计算
设置问题情境,不仅能增加计算的趣味性和使用性,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学生刚开始学习加法,就可以先设出问题的情境,可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先有三个小朋友在玩耍,后来又来了四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玩耍?可以灵活变换情境。再如,学习除法时,可以用分总关系的问题情境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辅以点子进行解答,如,篮子里有30个鸡蛋,可以把这些鸡蛋平均放入几个篮子中?每个篮子中有几个鸡蛋?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计算
学生在学会数的计算之后,就要对数的计算进行运用和巩固。给学生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对计算的巩固和应用,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到商店买冰激凌吃,一共有5个孩子,每根冰激凌是3元,问需要多少钱才能让每个孩子都吃上冰激凌?或换一个角度,如果身上只有13元,够吗?够几个孩子吃?
2.3 采用课堂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活跃氣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注意力。在每学完一种形式的计算之后,教师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检验,可以采用适当的奖励制度。比如可以直接对计算提问,或者也可以通过简单的应用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这种竞赛的方式,不仅能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能。
2.4 注重学生的课后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后习题是对课堂知识的回顾和巩固,目的是让学生加深记忆,加强理解。到那时要注意习题的量。教师在布置课后习题中,不宜过多,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于习题的题目,也要进行适当的挑选,尽可能与问题结合起来,不能仅仅是给出计算题,计算题枯燥无味,若结合应用题,能减少学生的厌烦感。课后习题还要注意与知识的联系性,紧扣课本知识,难度要适宜,不能对学生造成打击。通过有效的课后练习,能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的学习效率。
3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数学的能力不仅要在计算能力中体现,还要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中体现。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但对小学生的发展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将这两种教学相结合,是目前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情境创设,将计算引入到问题的情境中来,在解决问题中对计算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可以灵活采用竞赛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适当的给学生布置课后练习,对知识进行温习和巩固。计算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的结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数学教学有深入的了解。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施教育方针、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必须将小学计算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进行结合。
参考文献
[1] 胡协华.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小作家选刊,2017(04).
[2] 高敏.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11).
[3] 黄喜胜.计算与解决问题整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5(04).
(作者单位:重庆市忠县善广乡中心小学校)
数学教学,在教育领域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的数学教学是基础,对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生涯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计算能力,还要注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计算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相结合,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在问题的解决中得到巩固和提升,体会计算的作用,提高应用意识。
1 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
新课标指出,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对数学运算的理解,能够寻求合理的运算途径来解决问题。数学的计算以及用数学来解决问题将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成人以后的所需要用的数学知识在小学基本上就都会了。所以,小学时候的数学能力的培养,对于人的发展是终身受益的。
国家和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教学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核心问题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 怎样将小学数学教学的计算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相结合
2.1 设置问题情境,引入数学计算
设置问题情境,不仅能增加计算的趣味性和使用性,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学生刚开始学习加法,就可以先设出问题的情境,可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先有三个小朋友在玩耍,后来又来了四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玩耍?可以灵活变换情境。再如,学习除法时,可以用分总关系的问题情境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辅以点子进行解答,如,篮子里有30个鸡蛋,可以把这些鸡蛋平均放入几个篮子中?每个篮子中有几个鸡蛋?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计算
学生在学会数的计算之后,就要对数的计算进行运用和巩固。给学生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对计算的巩固和应用,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到商店买冰激凌吃,一共有5个孩子,每根冰激凌是3元,问需要多少钱才能让每个孩子都吃上冰激凌?或换一个角度,如果身上只有13元,够吗?够几个孩子吃?
2.3 采用课堂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活跃氣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注意力。在每学完一种形式的计算之后,教师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检验,可以采用适当的奖励制度。比如可以直接对计算提问,或者也可以通过简单的应用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这种竞赛的方式,不仅能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能。
2.4 注重学生的课后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后习题是对课堂知识的回顾和巩固,目的是让学生加深记忆,加强理解。到那时要注意习题的量。教师在布置课后习题中,不宜过多,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于习题的题目,也要进行适当的挑选,尽可能与问题结合起来,不能仅仅是给出计算题,计算题枯燥无味,若结合应用题,能减少学生的厌烦感。课后习题还要注意与知识的联系性,紧扣课本知识,难度要适宜,不能对学生造成打击。通过有效的课后练习,能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的学习效率。
3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数学的能力不仅要在计算能力中体现,还要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中体现。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但对小学生的发展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将这两种教学相结合,是目前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情境创设,将计算引入到问题的情境中来,在解决问题中对计算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可以灵活采用竞赛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适当的给学生布置课后练习,对知识进行温习和巩固。计算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的结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数学教学有深入的了解。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施教育方针、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必须将小学计算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进行结合。
参考文献
[1] 胡协华.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小作家选刊,2017(04).
[2] 高敏.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11).
[3] 黄喜胜.计算与解决问题整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5(04).
(作者单位:重庆市忠县善广乡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