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
关键字语文教学;高效;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63-02
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构建开放、高效的初中语文好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迫切需要。希望广大教师们高度重视,并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新课程语文课堂。
1激发兴趣,增强学生乐学的欲望
兴趣就是人们的意识对一定客体内在的倾向性和内在性的选择,是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强调“兴趣”的重要性,可见,兴趣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持久性,兴趣是学生乐学、愿学的动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的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因为对语文的兴趣而喜欢语文课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师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方法其实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用语文的重要性唤醒学生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营造一个让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合作讨论的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情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2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要通过课前的预习、课堂内容讲解、作业训练以及课堂评价的有效与否体现。
2.1注重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发端,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时间紧,任务重,没有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就不可能跟上课堂的快节奏,也就无法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所以,授课前,教师要先了解学生们的预习情况,尤其是要理解他们不懂的问题,然后再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一起重点解决这些问题。注意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着重解决问题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找准内容切入点。语文教学涉及字音、字形、篇章结构等,内容庞杂,在时间有限的情形下,不可以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因此,在讲解时,内容要讲到点子上,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如果教师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
在教《范进中举》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预习中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课堂上以“范进中举前后的家境、丈人胡屠户的态度、众乡邻的态度、张乡绅的态度都发生哪些变化”为题,启发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以填表形式解答,然后与学生一起赏析课文中的几个精彩片段:“范进中秀才,丈人奚落范进”;“范进借盘缠,丈人大骂范进”;“范进的疯态”;“范进给银两,胡屠户假意退让”等。再让学生思考“范进处在怎样的一个社会里?”“为什么范进中举前后会有这么截然不同的变化?”两个问题,最后以“变化之中不变的是什么?”启发学生归纳课文。这样教,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4怎样提高课堂效率
4.1转变教师课堂角色。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况,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学生思维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統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变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鼓励不断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本学期前两周,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由学生回答和补充,最后由老师小结。结果是学生发言踊跃,可是提的问题太多,有些问题根本不着边际,但学生往往兴趣很浓,占用了课堂大量的时间,却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经过教学反思,目前我采用的方法是:对班级学生,根据座位划分板块,每四个或六个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每篇课文进入新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并通过预习,由每个学习小组提问,组长在课前(至少提前十分钟)将问题交上来,老师根据学习小组所提的十多份问题单,几十个问题进行筛选,选出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在课堂上讨论每个问题时,先公布问题的提出者,这样,对提问者是一种鼓励,也能提高其他同学提问的兴趣。学习小组讨论问题后,每个小组可答问,也可补充。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只要一个同学回答了,课代表对整个小组都作记载,并把记载情况作为对学生课堂表现考核的依据。学生回答不够好,老师再做小结和补充。而在学生回答和补充的过程中,老师主要是引导和鼓励,以保证不偏离教学方向,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努力,促成课堂教学的热烈气氛,让课堂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同经验与认识的对话、交锋、碰撞和协商中进行。
4.3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4.3.1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4.3.2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引导学生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讨论或辩论,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4.3.3挖掘难点,训练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突破一篇文章的教学难点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怎样准确理解问题,怎样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怎样在文中找到与问题对应的信息,怎样组织语言。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总之,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况,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学生思维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营造一个让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合作讨论的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情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字语文教学;高效;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63-02
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构建开放、高效的初中语文好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迫切需要。希望广大教师们高度重视,并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新课程语文课堂。
1激发兴趣,增强学生乐学的欲望
兴趣就是人们的意识对一定客体内在的倾向性和内在性的选择,是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强调“兴趣”的重要性,可见,兴趣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持久性,兴趣是学生乐学、愿学的动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的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因为对语文的兴趣而喜欢语文课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师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方法其实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用语文的重要性唤醒学生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营造一个让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合作讨论的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情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2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要通过课前的预习、课堂内容讲解、作业训练以及课堂评价的有效与否体现。
2.1注重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发端,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时间紧,任务重,没有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就不可能跟上课堂的快节奏,也就无法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所以,授课前,教师要先了解学生们的预习情况,尤其是要理解他们不懂的问题,然后再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一起重点解决这些问题。注意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着重解决问题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找准内容切入点。语文教学涉及字音、字形、篇章结构等,内容庞杂,在时间有限的情形下,不可以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因此,在讲解时,内容要讲到点子上,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如果教师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
在教《范进中举》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预习中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课堂上以“范进中举前后的家境、丈人胡屠户的态度、众乡邻的态度、张乡绅的态度都发生哪些变化”为题,启发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以填表形式解答,然后与学生一起赏析课文中的几个精彩片段:“范进中秀才,丈人奚落范进”;“范进借盘缠,丈人大骂范进”;“范进的疯态”;“范进给银两,胡屠户假意退让”等。再让学生思考“范进处在怎样的一个社会里?”“为什么范进中举前后会有这么截然不同的变化?”两个问题,最后以“变化之中不变的是什么?”启发学生归纳课文。这样教,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4怎样提高课堂效率
4.1转变教师课堂角色。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况,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学生思维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統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变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鼓励不断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本学期前两周,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由学生回答和补充,最后由老师小结。结果是学生发言踊跃,可是提的问题太多,有些问题根本不着边际,但学生往往兴趣很浓,占用了课堂大量的时间,却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经过教学反思,目前我采用的方法是:对班级学生,根据座位划分板块,每四个或六个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每篇课文进入新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并通过预习,由每个学习小组提问,组长在课前(至少提前十分钟)将问题交上来,老师根据学习小组所提的十多份问题单,几十个问题进行筛选,选出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在课堂上讨论每个问题时,先公布问题的提出者,这样,对提问者是一种鼓励,也能提高其他同学提问的兴趣。学习小组讨论问题后,每个小组可答问,也可补充。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只要一个同学回答了,课代表对整个小组都作记载,并把记载情况作为对学生课堂表现考核的依据。学生回答不够好,老师再做小结和补充。而在学生回答和补充的过程中,老师主要是引导和鼓励,以保证不偏离教学方向,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努力,促成课堂教学的热烈气氛,让课堂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同经验与认识的对话、交锋、碰撞和协商中进行。
4.3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4.3.1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4.3.2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引导学生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讨论或辩论,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4.3.3挖掘难点,训练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突破一篇文章的教学难点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怎样准确理解问题,怎样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怎样在文中找到与问题对应的信息,怎样组织语言。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总之,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况,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学生思维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营造一个让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合作讨论的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情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