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岗“儿女”陪伴有价

来源 :女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2441504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年前,父亲突发心脏病过世。忙于工作的我,每次回想起这件事,心里就一阵一阵地痛。后悔在父亲生前,自己没能陪他更久一些,聊更多他感兴趣的话题。为了弥补遗憾,我把这份未及释放的孝心,全部转移到了母亲身上,只要有时间就去看望母亲,说笑话给她解闷,逗她开心。
  有一次,母亲生病住院。我在陪床的时候,认识了临床的徐阿姨。徐阿姨是一位退休老教师,儿女都在外地,身边唯有一名保姆照顾她。徐阿姨平时喜欢看书读报。当时我趁母亲睡着,正用平板电脑看古装电影杨贵妃。徐阿姨饶有兴趣地凑过来,说道:“唐玄宗对她的感情,可以用3个词来概括。”我惊讶地回头看徐阿姨,问她:“是哪3个词呢?”她说:“喜欢、宠爱、诀别。喜欢,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宠爱,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诀别,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徐阿姨的语调平和舒缓,这些句子从她嘴里娓娓道来,听起来有一种很特别的美。我惊讶地看着她,给她叫好鼓掌。她不好意思地笑着。告诉我,保姆来自农村,性格宽厚,淳朴善良,虽然对徐阿姨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是在语言交流方面,两人还是有些差距的。儿女又不在身边,平时没有可以聊得来的人,今天有我愿意听,她自然就愿意讲。我明白,每位老人都有精神需求。徐阿姨需要的不仅有照顾,还有陪伴。这时,母亲醒了,听到我们的谈话,突然在旁边插话:“老徐啊,如果你不嫌弃,我可以把闺女借给你用。啥时候想找人说话了,就给咱闺女打电话。”徐阿姨很高兴。我也仰慕徐阿姨的学识。就这样,在母亲的提议下,我成为了她的替岗女儿。
  徐阿姨的家离母亲家不远,我每次去看母亲,都会顺道看看徐阿姨。听她讲讲历史,说说地理,谈谈政治。与其说是“女儿”,不如说是“学生”更准确一些。徐阿姨能歌善舞,经过她的点拨,我在单位组织的好几次职工文艺比赛中,都发挥超常,获了奖。为了让徐阿姨的儿女安心,我时常把徐阿姨的生活画面拍成照片或者视频,发给他们。看到徐阿姨的心情越来越好,她的儿女们都很感激我。春节回来和徐阿姨团聚,一下子就给我发了个2000元大红包,还问我有没有兄弟姐妹也愿意做替岗儿女的?他们有很多朋友在外地,家里的老人同样需要这样的陪伴。
  本来是机缘巧合做的一件小事,没想到拜了师,学了艺,还赚了钱。真是应了那句话:“我只猜到了开始,却没有猜到结局。”我到社区去咨询,工作人员答复说,目前针对空巢老人的居家服务,只有保姆和小时工这两种,替岗儿女有别于常规服务,更多的是给老人心灵上的慰藉,暂时还未普及。市场空白就是生财机会。据卫生部统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2.02亿,2030年将占到总人口的25%。随着老年人数的剧增,老年服务需求越来越大。除了物质层面上的保障,更多的趋向于伦理道德层面。一方面青年人想在大城市工作生活,另一方面小城市的父母不愿意离开故土。不能陪伴在父母身边并非儿女不孝。解开儿女和老人相隔异地无法触摸的结,替岗陪伴就是最好的润滑剂。
  陪伴式服务能解决儿女“力有余而心不足”的痛点,弥补了他们的缺憾。我想,只要参与的人越多,那么社会影响力就会越大,寻找客源也就更容易了。为此,我在网上挂贴,集结愿意做替岗儿女的小伙伴。经过仔细筛选,最终组织了70名替岗儿女,分布在全市20个社区,服务范围辐射近千个空巢老人家庭。所有人员档案信息全部挂靠在地方养老服务中心,缴纳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就可以了。替岗儿女经过专业培训,以每小时15元计费,推出上门陪同聊天、陪同洗浴、陪同就医、陪同旅游等多种陪伴式服务。
  这些替岗儿女大多都有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做陪伴式服务。由于我们并不是单打独斗,因此在被服务的老人有需求的时候,即使分身乏术,也会有别的小伙伴救急上岗。做得好的替岗儿女,还经常出现多家用户争抢的情况。替岗儿女中,文化层次高、懂得护理知识的人收入最高,其次是有耐心、幽默风趣的人。不管是谁,必须要热爱老年事业。有一位小琳姐心灵手巧,会改造家居布置,避免老人意外磕碰刮伤。她的收纳功夫也很了得,经过她打理的衣橱碗柜井井有条,连老人的亲生女儿都自叹弗如。还有一位大壮哥棋艺精湛,妙语连珠,老人们都爱找他下棋,不赢他不肯罢休。有位付姐,服务一位96岁老奶奶。老奶奶参加过革命,为了逗她开心,付姐学会了很多红歌,每天唱给老奶奶听。老奶奶弥留之际,拉着她的手说:“你真像我的女儿,我舍不得离开你。”老奶奶从国外赶回来的女儿十分感动,从此视付姐为亲人。我除了服务徐阿姨之外,又接了几单陪伴任务。一年下来,收入超万元。在陪伴其他老人的时候,我做到对母亲的孝心不减。在我的热心介绍下,有的老人成了母亲的朋友。他们有共同语言,共同记忆,一见面就聊得不亦乐乎。
  跟老人接触久了,我的思想境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少了一丝浮躁,多了一丝沉稳。仿佛走近他们,就穿越到了过去。听他们说话,宛如在夏日的傍晚,坐在小板凳上,看一场露天老电影。只要打开话匣子,那个年代不曾经历的片段,就在我眼前,慢悠悠地展开,一切栩栩如生。责编/张立平[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对于家庭主妇来说,一日三餐实在是很折磨人的活儿。这折磨是从买菜时就开始的,起个大早,到菜市场里转一圈,转来转去,每个摊位上的菜都大同小异,只要瞄一眼,就能想象到它端上桌的样子。到底吃什么呢?纠结来纠结去,再考虑到家庭每个成员的口味,最后,好不容易总算完成了任务。  做饭更折磨人,钻在厨房里,夏天热得汗流颊背,冬天手都不想碰凉水,更烦的是,那些家常菜都做了千百回了,跟流水线一样,实在很厌倦,简直没有
期刊
周三上午,女儿雯雯的班主任刘老师在家长群里发了一条消息:周末将在中山公园举办亲子活动,主题是让小朋友体验做寿司,请家长自备食材,准时参加。  我见状赶紧向几位经常做寿司的同事请教,还特意用小本子记录下来,争取帮雯雯得一朵小红花。晚上下班后,一位非常有经验的同事陪着我去超市采购食材,在她的指导下,我买了金枪鱼罐头、酸萝卜、海苔片、寿司醋、香肠等原材料,还特意买了价格昂贵的寿司米,当我把大包小包的原材
期刊
那一年父亲患尿毒症住院,时常我陪着做血液透析,看着那么粗的针头扎入父亲的身体,心中充满了恐惧。接着就是冗长的等待,看着仪器中血液往复循环,听着周遭医生病人的交流,更觉压抑难言。尽管父亲和他的病友们都很乐观,谈天说地一点都不在意,可我依旧感觉到死亡的气息在弥漫。虽然那时孩子还小,我还是狠心地将他托付给了保姆,守着父亲度过了一个个清晨夜晚,陪他检查透析,听他回忆往事,也坦然分享彼此的心路情感。那段日子
期刊
周日早上吃早餐的时候,我那8岁的儿子一边吃饭,一边打开电脑搜索《爸爸去哪儿》近期节目,很漫不经心的样子。不知说过他多少次了,干什么事都不能三心二意,可他知道自己在家里的地位,所以,每次他总是有恃无恐地让老毛病照旧。久而久之也就懒得管他了。  儿子一不小心,把筷子掉到了地上。我很火,对他妈妈说:“你看,该不该骂?”而且,在我们这儿有点小说法,那就是筷子掉地上,预示这天准会被人骂。所以我又加了句:“你
期刊
偏心的老太太  半梦半醒中,家里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过后,猛然听见婆婆“哎哟”一声惊叫,我和老公顿时睡意全消。爬起来一看,只见老太太已躺在门口的地面上,痛苦地呻吟着。  老公吓坏了,忙说:妈,摔哪儿了?要不要紧?——您也真是,大清早就跑出去干吗啊?还这么不小心,真不让人省心!  老太太没好气地说:不出去买菜中午吃什么?我没你们这样的好福气!  妈,您没见外面下着雨吗?咱大不了出去吃。拜托您以后别瞎跑
期刊
我加入了一个驴友群,大家经常相约骑自行车去山里玩。那次,我们打算到30里外的山里看红叶。大家兴致勃勃出发了,照样是群里的“带头大哥”在最前面带路。“带头大哥”是群主,熟悉各地路线。  山路曲折,我们在蜿蜒的山路间穿梭。骑了很久,突然有一个人说:“咱们这样走是在走弯路,其实有一条路也通向目的地,那条路比这条路近多了。”“带头大哥”停了下来,环顾了一下四周,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确实走错路了,刚才两个路
期刊
单位的已婚女子中,我最看不上的就是李小晶:结婚五六年了,还常常带着老公和孩子去父母家蹭饭吃。不但如此,几乎每次饭前还要给父母打电话,不是让母亲炖鱼,就是让父母包饺子。春天要喝大枣红豆粥,夏天要喝绿豆汤,秋天要吃冰糖雪梨羹,冬天则要煲鸡、煲老鸭……总之就是变着花样折腾父母。  这还不算,有几次她竟然很得意地和同事们说,她身上几千块钱的皮衣,她脚上上千元的靴子,都是她老妈给钱买的——结婚后仍然不能自立
期刊
结婚已好些年,日子渐渐过成了一条小溪,波澜不惊。她有时也会有点失落,甚至有些微不满。比如,他不经她同意,就毅然辞掉机关工作跑到云南去喂牛;喂了几年牛,挣了一些钱,他又开始和别人研究种花的事。他说话慢腾腾,行动起来却让人措手不及。  这不,他又开始折腾。在郊区租了块地,说要建带花园的房子。那块地整出来了,房子设计图也出来了,可他迟迟不建房。  他找来一块大木板,竖立在基脚某处,在木板上开了一个窗户样
期刊
女儿是个调皮好动的孩子,自然缺点也不少,比如不爱劳动,写作业总爱溜号,家里来了客人不会主动问好等等。为了帮助她纠正这些缺点,我总是用鼓励和夸赞的方法,哪怕是她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往往赞不绝口。这种方法的确是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女儿行为渐渐有了不小改善。为此我还沾沾自喜。但几个月前发生的一件小事,却给了我内心里极大的触动。  一天,一位好友到家里做客,饭后我们开心地聊了起来。女儿主动请缨去扫地
期刊
1  仍记得大三暑假后的返校。  火车晚点,搭公交转地铁把沉重的箱子拖到宿舍时,我疲累到极点。瘫坐片刻打开箱子,却在那瞬间疯掉——箱里凭空挤进一个铝制脸盆,当中挤挤挨挨码着四大袋2kg装的洗衣粉,还有一宗药品,以及一根手指粗的白色晾衣绳。想起启程时爸执意拖行李箱,想必是有意掩饰,若是我提早发现,必然免不了一场恶吵。  我又烦又气地丢出洗衣粉,动作过猛,最后一包在落地的一刹“扑”地碎掉,白白的粉末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