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将计算机控制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引入体育教育领域并进行优化组合已成为我们当今教学改革的必然。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篮球理论知识,掌握篮球技能,并提高对篮球比赛的欣赏能力。多媒体技术辅助篮球教学意义重大,应得到广泛的普及和推广。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体育教学 校篮球
1、前言
体育教学是一项模仿性很强的教学 ,它要求直观、形象、生动具体。多媒体体育教育就是以现代化体育科学理论和教学原理为指导,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迅速提供直观、真实、准确合理的反馈信息。它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改进和丰富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尝试。
篮球是不同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学生以掌握动作技能为主。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拟练习的形式进行。长期以来,按照此种教学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得不到及时、明确的学习效果反馈,对自己的动作技能心里没底。教师仅仅用语言、口令所传达的信息,在动作技能教学中也很难即刻在学生头脑中转换为清晰的动作表象,同时由于教师受到身体素质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很多技术动作都难以做到标准示范。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较大。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本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体育教育的需要。体育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技术的进步,因此将多媒体引入体育教育领域是当代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
2、多媒体在篮球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2.1有利于记忆效果的提高
认知心理学指出,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器官开始的,人类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感受世界和获取各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在分析、综合和判断的基础上形成人类的记忆、思维、想象。青少年的认知过程更是以形象记忆和思 维为主要形式。多种感受器自身的协同作用是提高记忆成效的重要条件有例为证:让3组学生各记忆l0张图片,单用听觉,在3小时后能保持所获知识的 75%,2天后下降为 15%;单用视觉,能保持所获知识的78%,2天后下降为21%;如果视觉、听觉并用,3小时后能保持所获知识的85%,2天后可保持 65%。这一实验结果表明,为了提高记忆成效, 应当让学生的多种感觉分析同时进行,协同活动。而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就是因为它的传播方式符合人类这一一认知特点。多媒体技术把要传达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后以图、文、声、像等形式展现出来,能充分刺激学习者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在篮球理论课堂教学中,把图片、文字以及录像剪辑材料结合起来,对加强记忆效率效果明显。
2.2有利于篮球理论教学效果的增强
在篮球理论教学中,“黑板加粉笔”式的讲解往往令学生感到乏味;偶尔运用一些挂图或静止的模型也很难使学生认识人体活动复杂的动态过程。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其展现出来。如介绍篮球的发展史以及相关知识时,可以插入一些图片和文字并做成动画效果,学生一目了然。还可播放一些精彩比赛片断,使学生提高欣赏高水平比赛的能力,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此外多媒体的交互功能可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改善学习环境、增强学习效果大有帮助。
2.3有利于学生体会和掌握各环节技术动作的要领
在篮球教学中,技术动作的掌握是一个重要环节。篮球技术动作教学要求学生在技术动作展示的过程中进行大量的观察、模仿、反馈、修正,需要大量的除本体感觉外的感觉信息,特别是视觉信息,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是难以完全实现的。而多媒体技术能给教师强有力的帮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流选手的动作编成案例供学生反复观摩领会;可以将高难度的动作进行分解,从不同角度进行展示。些瞬时性动作,如跳投、抢篮板球、运球变向过人等,速度快,动作连贯,技术复杂,教师在授课时的示范动作只能连续完成,无法中途停顿,技术细节展示瞬间即逝,不便于学生看清和了解技术动作的各个环节。长期以来,这种瞬时性动作的时间、空间特点给动作环节和细节的直观展示带来极大的困难。多媒体教学不受时问和空问限制,一些较难动作可以通过反复播放、放慢或定格手段来展示,使同学们可以更快地建立动作表象和领会动作要领。
2.4有利于学生练习时出现错误的及时纠正
在体育教学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纠正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这一点在篮球教学中尤为突出。如投篮时的手形、传球时的手臂动作等,一旦学生养成错误的习惯,很难予以纠正。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一些常见的错误动作编成“警示集提醒学生注意,学生通过观看正确技术,同时结合教师的讲解,对自己掌握和记忆的动作进行自我调整改正错误动作。同时,由于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拥有良好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因此学生可以直接看到刚刚完成 的动作,从而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这对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大有益处。
3、篮球多媒体教学的资源采集、运用及效果
3.1运用思路
依据我校学生以往上篮球课时遇到的难点,以及根据篮球初、中级水平教学要求与我校实际情况而设定。
3.2多媒体教学资源的采集
通过购买与篮球教材相配套的光盘,网络上搜索并下载资源,以及同行间的交流,获取国内最新的教学及比赛资料、篮球技战术实例分析、篮球游戏等进行课堂教学。
3.3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理及应用方法
3.3.1影视演播
利用多媒体的摄像、声像结合功能,利用采集的有关篮球运动的概况、基础知识等材料,加强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在实地练习时,增加更直观的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
3.3.2练习设计
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效果非常之好。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被动为主动 ,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比如学习者在二维平面的黑板或战术板上来理解领会教师所要教授的技战术图解是有相当大困难的,通过多媒体技术三维画面的跑位体和慢动作实战应用的演示,使战术配合更直观更容易理解。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 白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 “减负提素”之目的。
3.3.3分层演示
利用多媒体的视频 、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演示,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提纲挈领 、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的效果,适宜学生自我复习。
3.4多媒体资源应用的效果
3.4.1促进学生心理契合的完成
大量的影视演播和动画模拟,使篮球的技战术在比赛过程中的应用更加清晰,学生从心理上进一步增加了对篮球运动的理解 ,对所学技战术在实战中如何运用有了更好的认识,增强了自信心。
3.4.2克服室外教学的不利影响
篮球技战术教学中,会因场地、天气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限制了教学的连续性 ,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学生轻松了解篮球技战术,同时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延续性。
4、结论与建议
4.1实验表明,在篮球课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能够丰富理论课的内容,提高技能课的教学效果,以此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4.2在篮球课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体现《纲要》精神,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不可或缺的桥梁。
4.3篮球是一项非常热门的运动,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地扩容,及时更新 ,与时俱进,保持教学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曹宇艳.多媒体 CAI对教育的影响及其应用[J].中国高 等教育研究,2001,(1):56—57.
[2]周星宇.多媒体实战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3]马成亮,体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交互性教学”之尝试[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308—309.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体育教学 校篮球
1、前言
体育教学是一项模仿性很强的教学 ,它要求直观、形象、生动具体。多媒体体育教育就是以现代化体育科学理论和教学原理为指导,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迅速提供直观、真实、准确合理的反馈信息。它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改进和丰富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尝试。
篮球是不同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学生以掌握动作技能为主。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拟练习的形式进行。长期以来,按照此种教学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得不到及时、明确的学习效果反馈,对自己的动作技能心里没底。教师仅仅用语言、口令所传达的信息,在动作技能教学中也很难即刻在学生头脑中转换为清晰的动作表象,同时由于教师受到身体素质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很多技术动作都难以做到标准示范。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较大。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本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体育教育的需要。体育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技术的进步,因此将多媒体引入体育教育领域是当代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
2、多媒体在篮球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2.1有利于记忆效果的提高
认知心理学指出,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器官开始的,人类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感受世界和获取各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在分析、综合和判断的基础上形成人类的记忆、思维、想象。青少年的认知过程更是以形象记忆和思 维为主要形式。多种感受器自身的协同作用是提高记忆成效的重要条件有例为证:让3组学生各记忆l0张图片,单用听觉,在3小时后能保持所获知识的 75%,2天后下降为 15%;单用视觉,能保持所获知识的78%,2天后下降为21%;如果视觉、听觉并用,3小时后能保持所获知识的85%,2天后可保持 65%。这一实验结果表明,为了提高记忆成效, 应当让学生的多种感觉分析同时进行,协同活动。而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就是因为它的传播方式符合人类这一一认知特点。多媒体技术把要传达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后以图、文、声、像等形式展现出来,能充分刺激学习者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在篮球理论课堂教学中,把图片、文字以及录像剪辑材料结合起来,对加强记忆效率效果明显。
2.2有利于篮球理论教学效果的增强
在篮球理论教学中,“黑板加粉笔”式的讲解往往令学生感到乏味;偶尔运用一些挂图或静止的模型也很难使学生认识人体活动复杂的动态过程。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其展现出来。如介绍篮球的发展史以及相关知识时,可以插入一些图片和文字并做成动画效果,学生一目了然。还可播放一些精彩比赛片断,使学生提高欣赏高水平比赛的能力,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此外多媒体的交互功能可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改善学习环境、增强学习效果大有帮助。
2.3有利于学生体会和掌握各环节技术动作的要领
在篮球教学中,技术动作的掌握是一个重要环节。篮球技术动作教学要求学生在技术动作展示的过程中进行大量的观察、模仿、反馈、修正,需要大量的除本体感觉外的感觉信息,特别是视觉信息,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是难以完全实现的。而多媒体技术能给教师强有力的帮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流选手的动作编成案例供学生反复观摩领会;可以将高难度的动作进行分解,从不同角度进行展示。些瞬时性动作,如跳投、抢篮板球、运球变向过人等,速度快,动作连贯,技术复杂,教师在授课时的示范动作只能连续完成,无法中途停顿,技术细节展示瞬间即逝,不便于学生看清和了解技术动作的各个环节。长期以来,这种瞬时性动作的时间、空间特点给动作环节和细节的直观展示带来极大的困难。多媒体教学不受时问和空问限制,一些较难动作可以通过反复播放、放慢或定格手段来展示,使同学们可以更快地建立动作表象和领会动作要领。
2.4有利于学生练习时出现错误的及时纠正
在体育教学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纠正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这一点在篮球教学中尤为突出。如投篮时的手形、传球时的手臂动作等,一旦学生养成错误的习惯,很难予以纠正。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一些常见的错误动作编成“警示集提醒学生注意,学生通过观看正确技术,同时结合教师的讲解,对自己掌握和记忆的动作进行自我调整改正错误动作。同时,由于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拥有良好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因此学生可以直接看到刚刚完成 的动作,从而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这对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大有益处。
3、篮球多媒体教学的资源采集、运用及效果
3.1运用思路
依据我校学生以往上篮球课时遇到的难点,以及根据篮球初、中级水平教学要求与我校实际情况而设定。
3.2多媒体教学资源的采集
通过购买与篮球教材相配套的光盘,网络上搜索并下载资源,以及同行间的交流,获取国内最新的教学及比赛资料、篮球技战术实例分析、篮球游戏等进行课堂教学。
3.3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理及应用方法
3.3.1影视演播
利用多媒体的摄像、声像结合功能,利用采集的有关篮球运动的概况、基础知识等材料,加强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在实地练习时,增加更直观的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
3.3.2练习设计
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效果非常之好。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被动为主动 ,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比如学习者在二维平面的黑板或战术板上来理解领会教师所要教授的技战术图解是有相当大困难的,通过多媒体技术三维画面的跑位体和慢动作实战应用的演示,使战术配合更直观更容易理解。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 白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 “减负提素”之目的。
3.3.3分层演示
利用多媒体的视频 、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演示,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提纲挈领 、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的效果,适宜学生自我复习。
3.4多媒体资源应用的效果
3.4.1促进学生心理契合的完成
大量的影视演播和动画模拟,使篮球的技战术在比赛过程中的应用更加清晰,学生从心理上进一步增加了对篮球运动的理解 ,对所学技战术在实战中如何运用有了更好的认识,增强了自信心。
3.4.2克服室外教学的不利影响
篮球技战术教学中,会因场地、天气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限制了教学的连续性 ,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学生轻松了解篮球技战术,同时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延续性。
4、结论与建议
4.1实验表明,在篮球课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能够丰富理论课的内容,提高技能课的教学效果,以此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4.2在篮球课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体现《纲要》精神,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不可或缺的桥梁。
4.3篮球是一项非常热门的运动,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地扩容,及时更新 ,与时俱进,保持教学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曹宇艳.多媒体 CAI对教育的影响及其应用[J].中国高 等教育研究,2001,(1):56—57.
[2]周星宇.多媒体实战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3]马成亮,体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交互性教学”之尝试[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3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