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杨经文的建筑生态理念早已成为建筑界教程,是众多设计者学习的楷模,在城市绿地规划方面,其生态设计理念也运用自如。文章以海口万绿园规划设计为例,论述了如何运用巧妙的手段进行城市绿地的生态化设计,达到融自然于无形、浑然天成的效果。
关键词:杨经文;城市绿地;生态设计;生态走廊;万绿园
中图分类号:TU2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1-0067-03
城市在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空间、便利的服务设施和良好的信息沟通的同时,也使人类越来越远离孕育了人类本身的自然环境。因此,如何将自然环境引入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城市绿地是城市居民享受自然的主要场所,也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其规划设计引入生态概念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个人背景
1948年杨经文(Ken Yeang)先生出生于马来西亚,早年毕业于英国AA 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在剑桥Wolfson学院获硕士学位,七十年代在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
作为现代马来西亚建筑师的代表,杨经文创作出了既具传统文化特色又有时代感的新建筑,并在其建筑中注入了生态的理念。杨经文说:“生态设计实际上就是一种生物的融合,它实际上是我们人类所建筑的环境应该和自然的环境进行一种无缝的融合。不管我们做什么,不管我们设计什么,我们所有设计的这些东西,都应该是无缝的,而且是友好的,能够和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这一点实际上是我们目前所有的设计师们所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挑战。”
杨经文在读博期间就致力于建筑生态学、生物系统特性的研究,迄今30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奠定了他在国际建筑界的设计大师地位。尤其是他在生物气候学、绿色设计、生态设计方面的规划和建筑作品更是独领风骚,深受业界同仁关注。本文将探讨杨经文博士的海口万绿园规划设计中如何进行城市绿地的生态化设计。
二、项目概况
城市是时代的印记。今天的大海口也是近百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特别是近二十年中,这座城市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中的飞速崛起,在政府和市民的辛勤打造下,海口发展成为今天一个繁华活跃的新城市。与此同时,由于无知、无序、无为给海口城市的建设,扩张和修缮也难免留下了许多弊病和后患。
但“存在就是合理”。也即现状是客观发展的产物,人们必需肯定它好的一面,同时克服和改正它消极的一面。因此,我们要爱惜这座养育我们的城市,努力除掉丑陋和恶习,使城市变得光鲜起来。
万绿园是邻近海口市中心的一个重要的开放式公园,是20世纪90年代初对海边滩涂进行吹填造地形成的,总用地面积约83公顷。是海口市民工作之余进行休憩和举办节日庆祝活动的中心,是海口市民最喜爱的休闲的好去处,也是海口的骄傲。由于其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大海为前景,摩天楼群为依托,蓝天、绿水、青山、白房融为一体,成为海口市民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极佳场所。
三、总体构思
公园总的规划构思,是一个巨大的自然景观公园,其中设计顺应万绿园基址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充分利用日光、自然通风和降水,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建立,体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痕迹。全园谨慎地设计了一个很大的贯通全园的环形“长廊”,以及一系列成为一个整体的构筑物和步行路径,这些要素各有特定的主题和功能,这无疑是个神来之笔。同时,对万绿园的新规划,还注重很好地发掘和保护园内的历史人文内涵,在公园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广场和专用的种植区,注重滨海景观的设置。同时,为了满足人们健身的需求,公园内设计了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和羽毛球场等运动场所,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
四、生态化设计
生态设计应对设计的对象作整体考虑,慎重处理被设计系统中能量和材料。通过设计努力减少这种处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做到与自然环境协调。对于海口万绿园规划设计,下面分别从植物规划、道路规划、建筑设计以及能源的利用来阐述。
(一)种植规划(图)
对万绿园的种植规划分别按阶段进行完善:
阶段一(4年)“圈之路”的林荫树和植物园应首先种植,以形成公园设计的“主要构架”,由遮荫性和装饰性树种组成,地上植草以使游客能在树荫下方便的走动,作为休憩娱乐的方式,并且使人们观赏公园的视线最佳。
阶段二(8年)公园紧临滨海大道的部分也应先期考虑,因为这部分从街道上最容易看见。湖以及湖边的景观建设种植开花结果的植物以创造美感,并且能将鸟类和蝴蝶吸引到公园中来。种植棕榈科树林,营造热带风情,构筑地方特色。
阶段三(12年)海边的散步区和文化广场种植应在接下来的一期进行,然后是室内观光廊和观光塔。海边的散步区考虑防风林的建设,选择的树种应有强大的根系和低矮的枝叶,在阻挡由海上吹来的强风的同时,将道路上的车流与运动区隔离开。
(二)道路规划
在对万绿园进行总体布局中,园内各要素由一个“圈”组织起来,这个“圈”就是一个直径600余米的环形步行道,它联结了公园内几乎所有的功能区(图2)。该圆环通过种植林荫树种予以强化,创造烈日下荫凉的散步空间。通过该空间人们可到达公园的各个景点。这个连续的绿化种植区形成一个“生态走廊”,它能促使不同种类的动植物迁移并相互影响,同时与其他生态要素相互作用,从而有利于保持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因此有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随着植被和土壤的不断改善,该林荫带内将生长一些能产生浆果和坚果的植物,它们能吸引鸟类和啮齿类动物等来此繁衍生息。通过设计强化这些生态系统功能,形成生态廊道的总体布局形式能产生更多样、更稳定的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具有更强的生存潜力。
万绿园濒临大海,在园内有良好内海,为了加强公园内的生态联系,我们采用一个独创性的方式,即“生态桥”的概念,它能够对环境造成极低影响的设计,我们在桥上种上树,它将两侧的自然植被连接起来。通过这个宽广的“生态桥”,两个原先分离的自然植被区连接在一起,同时使得动物种群能够通过桥自由迁移,让他们所有同人类的生活连在一起,建成更大的生态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设计能以更积极的方式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改善当地的生态系统。
(三)建筑设计
杨经文的生态建筑在国际上赫赫有名,对于万绿园内的园林建筑设计同样谨慎。对配套服务的建筑物设计充分利用地形,将其融入地形之中,利用地形的起伏创造建筑空间,成为覆土建筑,比如文化广场的阶梯座位结合地形逐渐抬高,其下的空间就可作为凉亭和小商店使用(图3)。我们还可以将构筑物边上的地形堆高形成绿化山丘,构筑物的一部分立面没入绿化山丘中,以从视觉和形体上使构筑物融入大地景观之中。
对游客中心及贵宾休闲室的设计主要考虑结合气候,加强建筑自然通风可以减少能耗,达到此目的主要方式是采用百页形式的建筑屋顶和屏风墙,创造利于空气流动的空间。贵宾休闲室东立面采用木质百页屏风作为遮阳构件,给公共走廊提供阴凉,使微风能自由地拂过。
对园内公厕的设计则是考虑结合当地雨水充沛的特点来减少能耗,公园内所有公厕均以雨水为主要冲洗用水,市政供水为辅,预制的卫生间两侧各有两个厕所隔间和一个水装置。屋顶设计成为一个碗状的金属雨水收集器,它将收集的雨水存入厕所隔间顶部的贮水箱,它最多可容纳25m3的水,多余的雨水排入附近的沟渠,达到节约用水和减少地表径流的目的(图4)。另外,游客中心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对雨水的利用,它二层的地板架空并设格栅收集雨水,用于绿化用水和冲洗卫生间,以节约用水。
(四)能源的利用
石油、煤炭等非再生能源的大量使用不仅吞噬了地球的资源,且导致大气污染及温室效应。太阳能、风能作为无穷尽、无污染的自然资源,其大规模使用会减少地球资源的压力。万绿园规划设计时考虑了利用这些洁净能源为服务设施、道路等提供动力和照明。比如圆环中心设置了一组风力涡轮来利用风力发电。而另外一些建筑上的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用以步行道的照明。
五、结语
技术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使我们有能力去创造所需的环境或破坏环境到无法弥补的程度,而这取决于我们对这种能力的不同运用,这就迫使我们去控制这种能力。
繁忙和宁静的城市空间才是一个更令人愉快和健康的生活场所。随着人类社会逐步城市化以及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城市人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渴望也日益强烈。这不应该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而应该成为我们奋斗的动力。
参考文献
[1]Ivor Richards.Ground scrapers Subscrapers of hamzah & yeang[M].Great Britain:Wiley A C–ademy,2001.
[2]况平,夏义民.热带滨海城市设计的生态学途径[M].椰风海韵-热带滨海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杨经文.生态设计方法[J].时代建筑,1999,(1).
[4]杨经文.绿色摩天楼的设计与规划[J].世界建筑,1999,(2).
[5]林京.杨经文及其生物气候学在高层建筑中的运用[J].世界建筑,1996,(4).
作者简介:潘丹(1983- ),女,广西全州人,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观生态与景观规划设计。
关键词:杨经文;城市绿地;生态设计;生态走廊;万绿园
中图分类号:TU2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1-0067-03
城市在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空间、便利的服务设施和良好的信息沟通的同时,也使人类越来越远离孕育了人类本身的自然环境。因此,如何将自然环境引入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城市绿地是城市居民享受自然的主要场所,也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其规划设计引入生态概念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个人背景
1948年杨经文(Ken Yeang)先生出生于马来西亚,早年毕业于英国AA 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在剑桥Wolfson学院获硕士学位,七十年代在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
作为现代马来西亚建筑师的代表,杨经文创作出了既具传统文化特色又有时代感的新建筑,并在其建筑中注入了生态的理念。杨经文说:“生态设计实际上就是一种生物的融合,它实际上是我们人类所建筑的环境应该和自然的环境进行一种无缝的融合。不管我们做什么,不管我们设计什么,我们所有设计的这些东西,都应该是无缝的,而且是友好的,能够和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这一点实际上是我们目前所有的设计师们所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挑战。”
杨经文在读博期间就致力于建筑生态学、生物系统特性的研究,迄今30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奠定了他在国际建筑界的设计大师地位。尤其是他在生物气候学、绿色设计、生态设计方面的规划和建筑作品更是独领风骚,深受业界同仁关注。本文将探讨杨经文博士的海口万绿园规划设计中如何进行城市绿地的生态化设计。
二、项目概况
城市是时代的印记。今天的大海口也是近百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特别是近二十年中,这座城市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中的飞速崛起,在政府和市民的辛勤打造下,海口发展成为今天一个繁华活跃的新城市。与此同时,由于无知、无序、无为给海口城市的建设,扩张和修缮也难免留下了许多弊病和后患。
但“存在就是合理”。也即现状是客观发展的产物,人们必需肯定它好的一面,同时克服和改正它消极的一面。因此,我们要爱惜这座养育我们的城市,努力除掉丑陋和恶习,使城市变得光鲜起来。
万绿园是邻近海口市中心的一个重要的开放式公园,是20世纪90年代初对海边滩涂进行吹填造地形成的,总用地面积约83公顷。是海口市民工作之余进行休憩和举办节日庆祝活动的中心,是海口市民最喜爱的休闲的好去处,也是海口的骄傲。由于其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大海为前景,摩天楼群为依托,蓝天、绿水、青山、白房融为一体,成为海口市民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极佳场所。
三、总体构思
公园总的规划构思,是一个巨大的自然景观公园,其中设计顺应万绿园基址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充分利用日光、自然通风和降水,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建立,体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痕迹。全园谨慎地设计了一个很大的贯通全园的环形“长廊”,以及一系列成为一个整体的构筑物和步行路径,这些要素各有特定的主题和功能,这无疑是个神来之笔。同时,对万绿园的新规划,还注重很好地发掘和保护园内的历史人文内涵,在公园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广场和专用的种植区,注重滨海景观的设置。同时,为了满足人们健身的需求,公园内设计了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和羽毛球场等运动场所,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
四、生态化设计
生态设计应对设计的对象作整体考虑,慎重处理被设计系统中能量和材料。通过设计努力减少这种处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做到与自然环境协调。对于海口万绿园规划设计,下面分别从植物规划、道路规划、建筑设计以及能源的利用来阐述。
(一)种植规划(图)
对万绿园的种植规划分别按阶段进行完善:
阶段一(4年)“圈之路”的林荫树和植物园应首先种植,以形成公园设计的“主要构架”,由遮荫性和装饰性树种组成,地上植草以使游客能在树荫下方便的走动,作为休憩娱乐的方式,并且使人们观赏公园的视线最佳。
阶段二(8年)公园紧临滨海大道的部分也应先期考虑,因为这部分从街道上最容易看见。湖以及湖边的景观建设种植开花结果的植物以创造美感,并且能将鸟类和蝴蝶吸引到公园中来。种植棕榈科树林,营造热带风情,构筑地方特色。
阶段三(12年)海边的散步区和文化广场种植应在接下来的一期进行,然后是室内观光廊和观光塔。海边的散步区考虑防风林的建设,选择的树种应有强大的根系和低矮的枝叶,在阻挡由海上吹来的强风的同时,将道路上的车流与运动区隔离开。
(二)道路规划
在对万绿园进行总体布局中,园内各要素由一个“圈”组织起来,这个“圈”就是一个直径600余米的环形步行道,它联结了公园内几乎所有的功能区(图2)。该圆环通过种植林荫树种予以强化,创造烈日下荫凉的散步空间。通过该空间人们可到达公园的各个景点。这个连续的绿化种植区形成一个“生态走廊”,它能促使不同种类的动植物迁移并相互影响,同时与其他生态要素相互作用,从而有利于保持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因此有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随着植被和土壤的不断改善,该林荫带内将生长一些能产生浆果和坚果的植物,它们能吸引鸟类和啮齿类动物等来此繁衍生息。通过设计强化这些生态系统功能,形成生态廊道的总体布局形式能产生更多样、更稳定的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具有更强的生存潜力。
万绿园濒临大海,在园内有良好内海,为了加强公园内的生态联系,我们采用一个独创性的方式,即“生态桥”的概念,它能够对环境造成极低影响的设计,我们在桥上种上树,它将两侧的自然植被连接起来。通过这个宽广的“生态桥”,两个原先分离的自然植被区连接在一起,同时使得动物种群能够通过桥自由迁移,让他们所有同人类的生活连在一起,建成更大的生态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设计能以更积极的方式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改善当地的生态系统。
(三)建筑设计
杨经文的生态建筑在国际上赫赫有名,对于万绿园内的园林建筑设计同样谨慎。对配套服务的建筑物设计充分利用地形,将其融入地形之中,利用地形的起伏创造建筑空间,成为覆土建筑,比如文化广场的阶梯座位结合地形逐渐抬高,其下的空间就可作为凉亭和小商店使用(图3)。我们还可以将构筑物边上的地形堆高形成绿化山丘,构筑物的一部分立面没入绿化山丘中,以从视觉和形体上使构筑物融入大地景观之中。
对游客中心及贵宾休闲室的设计主要考虑结合气候,加强建筑自然通风可以减少能耗,达到此目的主要方式是采用百页形式的建筑屋顶和屏风墙,创造利于空气流动的空间。贵宾休闲室东立面采用木质百页屏风作为遮阳构件,给公共走廊提供阴凉,使微风能自由地拂过。
对园内公厕的设计则是考虑结合当地雨水充沛的特点来减少能耗,公园内所有公厕均以雨水为主要冲洗用水,市政供水为辅,预制的卫生间两侧各有两个厕所隔间和一个水装置。屋顶设计成为一个碗状的金属雨水收集器,它将收集的雨水存入厕所隔间顶部的贮水箱,它最多可容纳25m3的水,多余的雨水排入附近的沟渠,达到节约用水和减少地表径流的目的(图4)。另外,游客中心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对雨水的利用,它二层的地板架空并设格栅收集雨水,用于绿化用水和冲洗卫生间,以节约用水。
(四)能源的利用
石油、煤炭等非再生能源的大量使用不仅吞噬了地球的资源,且导致大气污染及温室效应。太阳能、风能作为无穷尽、无污染的自然资源,其大规模使用会减少地球资源的压力。万绿园规划设计时考虑了利用这些洁净能源为服务设施、道路等提供动力和照明。比如圆环中心设置了一组风力涡轮来利用风力发电。而另外一些建筑上的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用以步行道的照明。
五、结语
技术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使我们有能力去创造所需的环境或破坏环境到无法弥补的程度,而这取决于我们对这种能力的不同运用,这就迫使我们去控制这种能力。
繁忙和宁静的城市空间才是一个更令人愉快和健康的生活场所。随着人类社会逐步城市化以及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城市人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渴望也日益强烈。这不应该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而应该成为我们奋斗的动力。
参考文献
[1]Ivor Richards.Ground scrapers Subscrapers of hamzah & yeang[M].Great Britain:Wiley A C–ademy,2001.
[2]况平,夏义民.热带滨海城市设计的生态学途径[M].椰风海韵-热带滨海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杨经文.生态设计方法[J].时代建筑,1999,(1).
[4]杨经文.绿色摩天楼的设计与规划[J].世界建筑,1999,(2).
[5]林京.杨经文及其生物气候学在高层建筑中的运用[J].世界建筑,1996,(4).
作者简介:潘丹(1983- ),女,广西全州人,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观生态与景观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