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群众对文学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批评文体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本文通过对批评文体的多元化和开放性、营造活泼而充满诗意的批评文体、批评文体保持审美经验的完整性、批评文体背后主体个性的彰显四个方面的探究,得到了一些关于建构当前批评文体的启示,希望对中国文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批评文体;文体建构
前言: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文学研究不断地被推进,出现了很多批评文体。在这个时期的文论,不仅仅汲取了秦汉的精华,更是推陈出新,形成自身独有的特征。在形式上,有排比、典故、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融合运用;在内容上,创作与批评相互贯通。不管是在形体上、音韵上,还是在内涵里,读者都能无比地享受在其中,愉快地遨游在这片文学知识的海洋中。
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这些“色、香、味”俱全的文论,对当前批评文体的建构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批评文体的多元化和开放性
(一)文学批评体式的总体风貌特征
魏晋南北朝批评文体的总体风貌有体现理性和感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特征,拥有这种风格的文论总是能让我们回味无穷,感受深刻。比如,我们可以从《文心雕龙·序志》中的“原始以表末……纲领明矣……以驭群篇”看出其严谨的逻辑思维。通过阅读和探究,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到文章中的理性和科学,还可以锻炼我们自身的逻辑思维[1] 。还有,郭绍虞的《中国历代文论选》中写道,“范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丘诗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这里连用两个比喻,句子简洁干净,却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唯美的画卷。
(二)批评文体的开放性、多元性特征
魏晋南北朝的批评家们并没有全盘否定前代的文学体式,而是既有继承,又懂得推陈出新,在继承中創新。而这也反映出这个朝代拥有与其他朝代不一般的包容性的开放性。比如,钟嵘的《诗品》不仅仅是诗话体,它又是专著体,这在在当时都十分具有代表性。其实,当今时代对文学的包容度和开放度并不比古代差,但是由于规范化的限制和阻碍,在整体上,批评文体还是稍显单一。所以,我们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积极地转变观念,处理好规范化和多样化之间的矛盾[2] 。在这个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要懂得如何去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比如,现在在很多通俗歌曲、流行文字中,我们也能看到批评文学的影子。这就很好地实现了批评文学的创新。
二、营造活泼而充满诗意的批评文体
(一)批评文体应诗思兼备
在谈到批评文学的审美上,批评家们总是争论不休。有的人说,批评文学应该是科学严谨的学术论文。但是有的人却觉得批评家应该是艺术家,批评文学应该是艺术的化身。其实,不论哪种说法,其中都有合理性。而魏晋南北朝的批评家们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过度争论,而是让批评文学“百花齐放”、诗思兼备,把两者的合理性相互融合,真正地把心思投入到文学创作当中去[3] 。反观现代社会,批评文学的发展更多的是被规范限制,这也导致许多批评家们不敢轻易去尝试和创新。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积极地向魏晋南北朝靠齐,实现批评文体的诗思兼备。
(二)批评文体的美化导向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批评家们在美文的创作上,大致有三种方法。首先,表达直观的感受。这样不仅可以让读者很容易地就产生画面感,而且还能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读者情感的抒发简洁明了,却深刻动人。其次,多用意象表达、少用抽象表达。比如,“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都是意象—譬喻批评的典范。最后,讲究对称。对称美是自古以来罕见的审美趋同,更是文人体现文体美感的重要形式。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对偶的运用从来都没有消减过。比如,在曹丕的《典论·论文》中写道: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如今是全新的时代,科学已经贯穿于世界的每个角落。当然,我们不是想回到魏晋南北朝,而是警醒世人要懂得汲取历代的精华,以便激发中国文论的活力。
三、批评文体保持审美经验的完整性
评论家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不仅需要有强大的知识储备,更要有很高的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使读者能够体会作品的魅力,抒发自己真挚的情感。
在保持批评文体审美经验完整性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的这个方面,魏晋南北朝的文论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比如,在陆机谈论几种文体的时候写道: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緜而悽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简简单单的几句,对仗工整,句句押韵,思路清晰[4] 。不仅让读者明白了几种文体的区别和美感,更使读者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审美体验。
四、批评文体背后主体个性的彰显
(一)批评文体淡化了个人情感,较难看出主体独特的个性与风格
就中国当前的批评文体来看,大多数都过度讲究逻辑和科学,却忽视了作品的个性与风格。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甚至是一些华丽辞藻的运用,没有了这些,文论自然而然地就失去了美感。文体虽然具有严谨的逻辑,但是却显得没有活力,读者阅读起来也觉得枯燥无聊。而在包括但不仅限于魏晋南北朝的古代,却能很好地处理这一点。比如,王充在《案书》中写道:“夫俗好珍古不贵今”,“不论善恶而徒贵古”。我们从中不仅仅能读出作者“易晓朴实”的主张,更能体会到鲜明的人物性格和所站立场。
(二)批评文体的术语、范畴过于讲究精准与规范化,被体制规训而显得较为单一
在“五四运动”过后,西方文化被引进中国。由于缺乏科学的思维方式,导致出现一些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全盘照搬的做法。在加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批评文学的发展举步维艰[5] 。今时今日,网络信息技术发达,我们不仅能接收到西方文化,还能鉴赏全世界的文化。对于批评家来说,这是极大地诱惑,更是巨大的挑战。不管是全盘照搬还是全盘否定,都是不可取的做法。所以,笔者认为,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的观念来对待这一现状是目前最好的做法。
结语:几百年来,中国批评文学发展迅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遇到的困难却是十分的多。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批评文学的研究发现,关于挑战和困难,我们也许会找到部分答案。激活传统可以古为今用,魏晋南北朝批评家在批评思维、批评意识、批评方法和批评智慧的运 以及美文体的建构上,有着很多宝贵的理论资源和话语经验可供今人学习和传承,当然,这还需要数代人坚忍不拔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邓心强.魏晋南北朝言说主体对中国当前批评的启示[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3,34(3):115-121.DOI:10.3969/j.issn.1003-5281.2013.03.024.
[2] 邓心强.魏晋南北朝言说主体对中国当前批评的启示[J].学术界,2013,(3):134-144.DOI:10.3969/j.issn.1002-1698.2 013.03.016.
[3] 赵学勇.於可训的“文学批评”与“治史”建树[J].长江学术,2019,(3):12-17.
[4] 李冉,季明举.通俗与经典———读者反应批评视角下的莫泊桑小说叙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35-140.DOI:10.3969/j.issn.1672-335X.2019.02.019.
[5] 孙文起.论宋代文章批评对高校中文师范专业古文教学的启示[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9(4):63-69.DOI:10.16729/j.cnki.jhnun.2019.04.011.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批评文体;文体建构
前言: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文学研究不断地被推进,出现了很多批评文体。在这个时期的文论,不仅仅汲取了秦汉的精华,更是推陈出新,形成自身独有的特征。在形式上,有排比、典故、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融合运用;在内容上,创作与批评相互贯通。不管是在形体上、音韵上,还是在内涵里,读者都能无比地享受在其中,愉快地遨游在这片文学知识的海洋中。
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这些“色、香、味”俱全的文论,对当前批评文体的建构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批评文体的多元化和开放性
(一)文学批评体式的总体风貌特征
魏晋南北朝批评文体的总体风貌有体现理性和感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特征,拥有这种风格的文论总是能让我们回味无穷,感受深刻。比如,我们可以从《文心雕龙·序志》中的“原始以表末……纲领明矣……以驭群篇”看出其严谨的逻辑思维。通过阅读和探究,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到文章中的理性和科学,还可以锻炼我们自身的逻辑思维[1] 。还有,郭绍虞的《中国历代文论选》中写道,“范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丘诗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这里连用两个比喻,句子简洁干净,却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唯美的画卷。
(二)批评文体的开放性、多元性特征
魏晋南北朝的批评家们并没有全盘否定前代的文学体式,而是既有继承,又懂得推陈出新,在继承中創新。而这也反映出这个朝代拥有与其他朝代不一般的包容性的开放性。比如,钟嵘的《诗品》不仅仅是诗话体,它又是专著体,这在在当时都十分具有代表性。其实,当今时代对文学的包容度和开放度并不比古代差,但是由于规范化的限制和阻碍,在整体上,批评文体还是稍显单一。所以,我们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积极地转变观念,处理好规范化和多样化之间的矛盾[2] 。在这个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要懂得如何去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比如,现在在很多通俗歌曲、流行文字中,我们也能看到批评文学的影子。这就很好地实现了批评文学的创新。
二、营造活泼而充满诗意的批评文体
(一)批评文体应诗思兼备
在谈到批评文学的审美上,批评家们总是争论不休。有的人说,批评文学应该是科学严谨的学术论文。但是有的人却觉得批评家应该是艺术家,批评文学应该是艺术的化身。其实,不论哪种说法,其中都有合理性。而魏晋南北朝的批评家们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过度争论,而是让批评文学“百花齐放”、诗思兼备,把两者的合理性相互融合,真正地把心思投入到文学创作当中去[3] 。反观现代社会,批评文学的发展更多的是被规范限制,这也导致许多批评家们不敢轻易去尝试和创新。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积极地向魏晋南北朝靠齐,实现批评文体的诗思兼备。
(二)批评文体的美化导向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批评家们在美文的创作上,大致有三种方法。首先,表达直观的感受。这样不仅可以让读者很容易地就产生画面感,而且还能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读者情感的抒发简洁明了,却深刻动人。其次,多用意象表达、少用抽象表达。比如,“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都是意象—譬喻批评的典范。最后,讲究对称。对称美是自古以来罕见的审美趋同,更是文人体现文体美感的重要形式。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对偶的运用从来都没有消减过。比如,在曹丕的《典论·论文》中写道: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如今是全新的时代,科学已经贯穿于世界的每个角落。当然,我们不是想回到魏晋南北朝,而是警醒世人要懂得汲取历代的精华,以便激发中国文论的活力。
三、批评文体保持审美经验的完整性
评论家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不仅需要有强大的知识储备,更要有很高的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使读者能够体会作品的魅力,抒发自己真挚的情感。
在保持批评文体审美经验完整性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的这个方面,魏晋南北朝的文论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比如,在陆机谈论几种文体的时候写道: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緜而悽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简简单单的几句,对仗工整,句句押韵,思路清晰[4] 。不仅让读者明白了几种文体的区别和美感,更使读者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审美体验。
四、批评文体背后主体个性的彰显
(一)批评文体淡化了个人情感,较难看出主体独特的个性与风格
就中国当前的批评文体来看,大多数都过度讲究逻辑和科学,却忽视了作品的个性与风格。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甚至是一些华丽辞藻的运用,没有了这些,文论自然而然地就失去了美感。文体虽然具有严谨的逻辑,但是却显得没有活力,读者阅读起来也觉得枯燥无聊。而在包括但不仅限于魏晋南北朝的古代,却能很好地处理这一点。比如,王充在《案书》中写道:“夫俗好珍古不贵今”,“不论善恶而徒贵古”。我们从中不仅仅能读出作者“易晓朴实”的主张,更能体会到鲜明的人物性格和所站立场。
(二)批评文体的术语、范畴过于讲究精准与规范化,被体制规训而显得较为单一
在“五四运动”过后,西方文化被引进中国。由于缺乏科学的思维方式,导致出现一些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全盘照搬的做法。在加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批评文学的发展举步维艰[5] 。今时今日,网络信息技术发达,我们不仅能接收到西方文化,还能鉴赏全世界的文化。对于批评家来说,这是极大地诱惑,更是巨大的挑战。不管是全盘照搬还是全盘否定,都是不可取的做法。所以,笔者认为,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的观念来对待这一现状是目前最好的做法。
结语:几百年来,中国批评文学发展迅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遇到的困难却是十分的多。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批评文学的研究发现,关于挑战和困难,我们也许会找到部分答案。激活传统可以古为今用,魏晋南北朝批评家在批评思维、批评意识、批评方法和批评智慧的运 以及美文体的建构上,有着很多宝贵的理论资源和话语经验可供今人学习和传承,当然,这还需要数代人坚忍不拔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邓心强.魏晋南北朝言说主体对中国当前批评的启示[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3,34(3):115-121.DOI:10.3969/j.issn.1003-5281.2013.03.024.
[2] 邓心强.魏晋南北朝言说主体对中国当前批评的启示[J].学术界,2013,(3):134-144.DOI:10.3969/j.issn.1002-1698.2 013.03.016.
[3] 赵学勇.於可训的“文学批评”与“治史”建树[J].长江学术,2019,(3):12-17.
[4] 李冉,季明举.通俗与经典———读者反应批评视角下的莫泊桑小说叙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35-140.DOI:10.3969/j.issn.1672-335X.2019.02.019.
[5] 孙文起.论宋代文章批评对高校中文师范专业古文教学的启示[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9(4):63-69.DOI:10.16729/j.cnki.jhnun.2019.04.011.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