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在美育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古典诗词的作用更是毋庸置疑。古典诗词语言简洁精准、韵律十足,意境深邃幽远、回味无穷,情感或汹涌澎湃或细腻温婉,是高中语文美育教学中不可多得的素材。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掘古典诗词的美学教育价值,提升学生的美学欣赏水平。
一.反复诵读——体会古典诗词言辞之美
古典诗词有着鲜明的节奏性和韵律感,教师引领学生对诗词进行反复的诵读,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诗词言辞之美,并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与诗词的韵律感和节奏感相呼应,构建和完善诗词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以李白的《蜀道难》为例,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体会诗词的言辞之美和韵律节奏。
诗词以“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始了对蜀道的描述,开篇布局中就阐述了作者观蜀道时的心中感受:震撼与惊讶,以致于“上青天”与之相比仍不足。作者仅用“噫吁戏”三个字就将自身的强烈情感描述得淋漓尽致,为詩词定下了感情宣泄的基调。此句节奏感和韵律感丰富,教师在引领学生诵读的时候,可以用激扬的声调来表现作者心中的赞叹,以平缓的节奏将作者的情感层层推进,让学生细细品味诗词语言的韵味。紧接着作者用“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等诗句,在惊叹之余对蜀道之难的环境进一步描述说明,诗句对仗工整严谨,既有准确的描述,又有瑰丽的想象。教师在引领学生诵读的时候,可以一气呵成,以较快的语速应和作者想急切地诉说蜀道之难的心情,让学生的思维随之起伏跌宕,如身临其境。最后,作者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作为对蜀道之难的总结,气势雄浑,并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常咨嗟”与开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遥相呼应,将情感的表达推向极致。教师在引领学生诵读此句时,声音要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节奏平稳舒缓,将作者对蜀道之难不容置疑的感受传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作者的描述,对蜀道之难有了清楚的认识,并与作者感情产生共鸣。
诗词言辞大气磅礴,既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又体现其对友人的深情,以及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心。诗词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时而匀称整饬,时而精炼凝重,时而流畅轻快,学生在反复诵读的时候,可以深刻体会作者对蜀道之难一唱三叹的感受,也能更好地体会诗词言辞的灵活多变和奔放恣肆。
二.领会感悟——品味诗词意境之美
学生在欣赏古典诗词的时候,不仅要注重诗词言辞的节奏和韵律,更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通过对古典诗词意境的把握,做到与作者心意相通和情感上的共鸣,借此来细细品味诗词的意境之美。例如教师在讲解李清照的佳作《醉花阴》的时候,就可以引领学生感受作者诗词所透露出的心绪和体现的意境。
教师在讲解诗词前,要让学生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准确把握诗词中作者的感情基调。诗词作于作者与丈夫新婚不久即分别之后,独处深闺,因思念丈夫而倍感寂寞,适逢佳节,此时的心情自是五味杂陈,感慨万千。诗词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开篇,虽是描述室外的景物,但更多的是衬托作者天不遂人愿,心中愁绪无可诉说之情,勾勒出凄清冷淡的氛围,将作者在佳节思念亲人而百无聊赖的闲愁刻画的入木三分。教师这时应让学生体会作者在重阳佳节,与亲人不能团聚的心情。紧接着“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三句更是进一步渲染了作者孤枕难眠的孤苦情怀,一个“又”字既描绘出作者与亲人分开时间久远,又将作者心中肝肠寸断、无可奈何的心情尽情展现,所谓的“凉初透”不仅是作者对玉枕、纱橱等物的感觉,更是自己心情凄凉、满怀感伤的心理写照。学生既有对诗词中描述物品的感受,又可以通过“凉”字想象作者心中的失落之情。最后,作者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来描述自身憔悴的身影,其中“消魂”、“西风”更是将作者神情哀伤、心情萧瑟的感觉准确地表现出来。诗词以“瘦”字结尾,将作者因思念而生愁怨,进而身形消瘦的过程体现的集中形象,暗含了作者愁苦的心情。此时,教师在引领学生细细体会作者在重阳佳节的形单影只,自然能更深的想象出作者“瘦”的生动形象。
诗词的意境之美需要学生了解诗词的背景,准确把握诗词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并以其视角,去仔细揣摩作者的心理活动和感情起伏,这样才能感同身受,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品味出诗词的意境之美。
唐建,教师,现居江苏射阳。
一.反复诵读——体会古典诗词言辞之美
古典诗词有着鲜明的节奏性和韵律感,教师引领学生对诗词进行反复的诵读,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诗词言辞之美,并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与诗词的韵律感和节奏感相呼应,构建和完善诗词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以李白的《蜀道难》为例,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体会诗词的言辞之美和韵律节奏。
诗词以“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始了对蜀道的描述,开篇布局中就阐述了作者观蜀道时的心中感受:震撼与惊讶,以致于“上青天”与之相比仍不足。作者仅用“噫吁戏”三个字就将自身的强烈情感描述得淋漓尽致,为詩词定下了感情宣泄的基调。此句节奏感和韵律感丰富,教师在引领学生诵读的时候,可以用激扬的声调来表现作者心中的赞叹,以平缓的节奏将作者的情感层层推进,让学生细细品味诗词语言的韵味。紧接着作者用“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等诗句,在惊叹之余对蜀道之难的环境进一步描述说明,诗句对仗工整严谨,既有准确的描述,又有瑰丽的想象。教师在引领学生诵读的时候,可以一气呵成,以较快的语速应和作者想急切地诉说蜀道之难的心情,让学生的思维随之起伏跌宕,如身临其境。最后,作者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作为对蜀道之难的总结,气势雄浑,并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常咨嗟”与开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遥相呼应,将情感的表达推向极致。教师在引领学生诵读此句时,声音要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节奏平稳舒缓,将作者对蜀道之难不容置疑的感受传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作者的描述,对蜀道之难有了清楚的认识,并与作者感情产生共鸣。
诗词言辞大气磅礴,既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又体现其对友人的深情,以及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心。诗词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时而匀称整饬,时而精炼凝重,时而流畅轻快,学生在反复诵读的时候,可以深刻体会作者对蜀道之难一唱三叹的感受,也能更好地体会诗词言辞的灵活多变和奔放恣肆。
二.领会感悟——品味诗词意境之美
学生在欣赏古典诗词的时候,不仅要注重诗词言辞的节奏和韵律,更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通过对古典诗词意境的把握,做到与作者心意相通和情感上的共鸣,借此来细细品味诗词的意境之美。例如教师在讲解李清照的佳作《醉花阴》的时候,就可以引领学生感受作者诗词所透露出的心绪和体现的意境。
教师在讲解诗词前,要让学生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准确把握诗词中作者的感情基调。诗词作于作者与丈夫新婚不久即分别之后,独处深闺,因思念丈夫而倍感寂寞,适逢佳节,此时的心情自是五味杂陈,感慨万千。诗词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开篇,虽是描述室外的景物,但更多的是衬托作者天不遂人愿,心中愁绪无可诉说之情,勾勒出凄清冷淡的氛围,将作者在佳节思念亲人而百无聊赖的闲愁刻画的入木三分。教师这时应让学生体会作者在重阳佳节,与亲人不能团聚的心情。紧接着“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三句更是进一步渲染了作者孤枕难眠的孤苦情怀,一个“又”字既描绘出作者与亲人分开时间久远,又将作者心中肝肠寸断、无可奈何的心情尽情展现,所谓的“凉初透”不仅是作者对玉枕、纱橱等物的感觉,更是自己心情凄凉、满怀感伤的心理写照。学生既有对诗词中描述物品的感受,又可以通过“凉”字想象作者心中的失落之情。最后,作者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来描述自身憔悴的身影,其中“消魂”、“西风”更是将作者神情哀伤、心情萧瑟的感觉准确地表现出来。诗词以“瘦”字结尾,将作者因思念而生愁怨,进而身形消瘦的过程体现的集中形象,暗含了作者愁苦的心情。此时,教师在引领学生细细体会作者在重阳佳节的形单影只,自然能更深的想象出作者“瘦”的生动形象。
诗词的意境之美需要学生了解诗词的背景,准确把握诗词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并以其视角,去仔细揣摩作者的心理活动和感情起伏,这样才能感同身受,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品味出诗词的意境之美。
唐建,教师,现居江苏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