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阅读策略 品析新闻亮点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32824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1997年7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中英两国政府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为了向世界报道这一盛事,新华社四位记者通力合作,以《别了,不列颠尼亚》为题,写下了真实准确记录这一难忘时刻的新闻稿件。这篇文章也作为典范文本收入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四单元《新闻两篇》。
  文章不仅具有独特新闻价值,也具有丰富的教学价值。作为新闻,本文不仅写作视角独特,而且标题、导语和主体都亮点频现;作为教学文本,文章时序结合的结构,精彩的细节描写以及独具特色的语言,堪为新闻写作和语言表达的范本。因此,教学这篇文章,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意识:一是文体意识,文章的体裁是新闻而非散文,无论是从日常阅读还是教学解读的视角,都需要以冷静的目光直面文本,把握这一事件的真实性及其意义;二是视角意识,这篇新闻由新华社发稿,而非面向国内的新闻报道,其受众是全球目光,作者是在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向世界传递中国立场,中国声音;三是文本意识,文章篇幅简短,内容翔实,结构上时序叙事与文学描写手法穿插交织,语言表达上精确庄重而又意味隽永,适合多角度品读和赏析;四是学情意识,学生初中学习过《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对新闻的文体特点和写作要求有初步的认识,对主体事件也有一定了解,但由于时空隔膜,无论是对事件的背景还是新闻的表现技巧都缺乏深度把握,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细读文本,体悟其价值。
  基于上述思考,这篇文章的教学必须着眼文体特点,借助与文体相匹配的阅读策略,在把握文章标题、导语和主体结构的同时,深度揣摩细节,品味语言,从而领悟主旨、写作技巧及语言表现力。

一、品读识标题


  新闻的标题不同于文学作品,需要明确、准确、简练。运用品读的方式,一个看似简明短小的标题,也能咂摸出其中的“真意”和“趣味”。本文的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其中“不列颠尼亚”是末任香港总督彭定康离任乘坐的英国皇家游轮名称,“别了”,既是与末任总督及其游轮告别,也是与英国统治香港的制度告别,与一个时代告别。这就赋予了“不列颠尼亚”号以象征意义,写实而又意味深刻,平和而又蕴含情感。这样的标题,既揭示了核心事件,又新颖别致。品读标题,还可以结合课前视频回放,让学生了解香港回归这一重大事件的写作视角,不仅帮助学生了解本文标题的匠心所在,还有助于学生体悟不同媒介转换的形式和特点。

二、比照析导语


  导语是新闻事件的提炼与概述,优秀的导语,总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人入胜。对导语的赏析,可以引导学生与标题和主体部分加以比照,从而理解其“提炼”“概括”之亮点。文章首段的导语突出了三个重点。一是概述事件,回应标题。香港回归是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表现。本文作者没有描写中英交接仪式的宏大场面,没有群众欢欣鼓舞的激情笔触,而是从大英帝国国旗降落之后,一艘游轮缓缓撤离香港这一视角落笔,真实而别致。二是揭示背景,明确主旨。在香港上空飘扬了156年的英国米字旗即将下降,交代了事件背景;香港即将回归祖国,是文章的核心事件。三是意味深长,引出下文。“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导语中两个“最后”,并以具体时间结束,引出了主体部分的时序叙事。整段导语简短明晰,富有韵味,语气庄重,表述客观,较好引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三、圈画明主体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文本研讨的重点。表面看去,只是这一历史事件的记载,但细细品味,却能发现文章的玄机。因此,可以通过圈点勾画,可以引导学生圈画出文章对主体事件的叙述文字,讨论这样一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三次降旗?作者是如何写这三次降旗的?三次降旗有什么不同?以此在把握主体事件的同时,归纳凸显主体部分写作的几个特点。
  第一,时空交错,史料厚重。文章主体部分以时序叙事的方式写了港督旗幟三次降落的过程和“不列颠尼亚”号离港,通过四个重大的时间点来讲述整个事件的始末:1.下午4时30分,降旗;4点40分,港督彭定康离开港督府。2.晚上6时15分,添马舰东广场告别仪式开始;7点45分,降旗。3.6月30日最后一分钟和7月1日第一分钟,交接仪式(降旗和升旗)。4.7月1日零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港。整个中英交接仪式的宏大场面,就这样被作者压缩成四个特殊的时间点。每一分每一秒好像都在感叹,都是在进行“文字直播”。这四个点又是四个典型场景的引头,以时间的发展带动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的渐次转换,使新闻具有清晰的可视性。在时序叙事的同时,主体部分每一个时间点又穿插事件的背景,第一次穿插港督府建筑资料,从建成到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昭示英国统治者曾经的风光和霸气;第二次穿插交接仪式地点资料,“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金花图案”背景,彰显交接仪式的主题;第三次穿插英国占领港岛的升旗和离开港岛的降旗资料,时隔156年,展现这一历史事件意义的巨大张力;第四次则交代英国入侵和离开路径,这既是文章的结尾,也点明事件背景,更揭示这一事件重大意义。这样时空纵横交错,制造出历史和现实的镜头,不断交错闪回,十分具有画面感。既不动声色地交代了背景,又在记叙交接仪式过程的同时,凸显出事件的历史感和厚重感。
  第二,细节植入,平中见奇。细节的描述,是这篇报道的又一亮点。文中多次出现描绘人物的细节和景物细节,所有的细节都努力做到不蔓不枝,紧扣文章主题——历史的终结与开始。如表现人物的细节,“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这些描写不仅细致可感,交代清楚了事情的始末因果,使整篇报道显得丰满、厚重。对景物的描摹,同样紧扣主旨,“在蒙蒙细雨中”离任港督告别港督庭院,一种气氛已经开始渲染;“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宣读誓赠言,大英帝国150多年的统治即将结束;“广场上灯火渐暗”广场灯光微暗,第二次降旗仪式开始;“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宣告了大英帝国统治的终结……以景衬情,其情更加浓重,更加动人。文章语意庄重,又隐隐透出大英帝国的不甘,悻悻然或者失意的这样一种意绪,在环境的衬托之下,渐渐清晰。   第三,巧用对比,凸显主旨。作为一则新华社向世界报道重大事件的新闻,必须理性客观,立场鲜明。对比手法的运用,不仅使文章在客观陈述中凸显主旨,也使事件的描述更具张力。主体部分多处可见作者巧妙运用对比手法,比如第一次背景穿插的是对港督府的描述,“多个港督曾多次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与“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已成为历史陈迹”形成对比,这就意味着,一方面尽管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但香港还是回到中国怀抱,另一方面香港回归对英国统治者而言是何等无可奈何。第二次穿插的是“156年前”的升旗和“今天”的降旗,“一个”和“另一名”对比,既揭示作为民族屈辱史的事件背景,又含蓄地表达出对于英国殖民统治结束的欣喜之情。第三处对比是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一对比,回放历史,展现现实。有回味,有感叹,更有欣喜和快慰。
  第四,语言庄重,意味隽永。新闻真实客观的语体特点决定了其语言风格。本文的语言特色是精确、凝练和庄重。精确是文章语言最鲜明的特点,“4时30分……4时40分……晚6时15分……”“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一个个精确数词和基数词的运用,使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生动深刻,也很形象真实。凝练,是指语言既简洁又概括性表现力强。如“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中的“凝重”二字,细致地描绘出彭定康在降旗那一刻内心复杂的感情,是失意,是不甘,还是心悦诚服?令人遐想与回味。作为新华社代表中国声音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报道,其角度和风格上都必须做到既讽刺英方,又表达出殖民统治结束的意义。文章的语言就需要尽量做到客观庄重。而庄重的语言风格,贯穿了报道全过程。如文中不仅在导语部分两次出现“最后”一词,主体部分依然不止一次出现,如“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这样的表述既是客观陈述,又一次次强化了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开启;又如文章结尾“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行文至此,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这样通过圈点勾画梳理全文的主体部分,把握事件,细读文本,让学生在具体懂得了新闻的真实客观所在,了解了文章的态度立场的同时,也能明了优秀的新闻作品还同样需要在文本架构、表现手法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追求和文学造诣。
  新聞的文体特点决定了文本表达的特点,也决定了其与读者之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作为一种信息时代广泛运用的实用性文体,新闻的阅读尽管无需联想与想象,无需体验与代入,但却需要我们通过理性思考,客观分析,在提取信息的同时,还能读出字里行间的立场和态度,读懂文本背后的情感与意蕴。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阅读教学策略,从文本不同的结构功能感受新闻的特点,不仅有助于学生更真切地了解新闻的意义和价值,更有助于培养他们作为未来公民的“用事实说话”的媒介素养,而这,正是我们在新闻教学中追求的要义所在。
  ★作者通联:南昌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其他文献
遵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新理念,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将转型为以学习任务为导向来组织教学内容和推进教学活动。与传统课堂模式相比,文本地位在改变,学习中心任务是“主导”,子任务(包括文本个案鉴赏)起“辅助”作用,文本因需而入。一个大单元教学就是一个微课程,文体知识、鉴赏方法、个案鉴赏、群文联动将在此作体系化推进。教师作用在改变,教师是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组织者,学生是学习活动主体,
目前,网课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遍的教学形式。当教师从三尺讲台走上网课直播平台,成为主播;当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被直播课堂替代;当教师在上网课时已经不能和学生面对面相视教学时,上网课,教师如何织“网”,才能“网”活课堂,是值得每个教师深思的问题。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应该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有很强的直观性,教师可以很好地组织课堂,激活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但在网课教
在中国,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一样整个国家把经济发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也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尊重和认可人的权利。这种前无古人的尝试,已经激发出这个国家长久以来被压抑的巨大能量,现在这种能量正在寻找各种可能的出路。  一个公认的结果是,中国经济发展打破了一个个悲观的预言,从一个经济和社会皆曾经濒临崩溃的国家跃升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连美国财长保尔森也在公开的演讲中承认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领导者,其领
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日前称,今年是邢台地震40周年和唐山地震30周年,政府将举办一系列相关纪念活动,缅怀那些难忘的日子和因灾害而逝去的人们。铭记历史,展望未来,如何提高国家整体的防灾减灾能力,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直是中国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和重要职责。  30年前的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之后,灾难幸存者的感性述说先后呈
众多高校身陷债务危机、濒临破产,这已经不是新闻。    而在媒体报道和江湖热议之前,现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邬大光先生在过去的两年里,已默默对此进行了深入而踏实的调研。他率领他的博士弟子们调查了全国20多个省的上百家高校,随后完成的调研报告的结论是,“我国公办高校的贷款规模在2000亿到2500亿元。”这个数据高出中国社科院社会蓝皮书披露的“1500亿至2
美国纽约市长、亿万富翁彭博6月19日突然宣布退出共和党,而早在2001年,他同样毅然退出自己多年追随的民主党转而加人共和党,以取得被提名参选纽约市长的资格。彭博的又一次“跳槽”引发人们对他是否将以独立候选人身份角逐2008年总统大选的猜测。    白手起家的金融媒体大亨  迈克尔-彭博(Michael R.Bloomberg),1942年2月14日生于美国波士顿附近一个具有波兰血统的犹太家庭里。母
高速公路已经陷入投资陷阱了吗?  李云峥    3月25的《中国青年报》披露,前不久,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原局长杨志达因受贿等问题被判处无期徒刑,这是该省交通系统近年第三个副厅级于部锒铛入狱。据有关部门介绍,杨志达与先前落马的几名前领导早就有牵连,但他一度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职位越升越高。虽然他善于投机钻营,但最终也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交通部门出问题似乎已经让人见怪不怪了,仅从1997年以来
柯勃彦说:“摩天大楼如同美丽的烈焰”,单就这一点而言,重庆有很多烈焰了。直辖10年的发展,重庆一方面把坑洼的峡谷和山丘变成了一个巨大城市的骨架,另一方面,它又加速打通了自身的任督两脉,15年内,它将在崇山峻岭间建一个一小时经济圈,对于蜀道难的重庆,这当然是有革命意义的。因此,单就大楼和高速公路这些指标来看,重庆已经或者即将成为一座巨型城市。所谓“初长成”,也就是这个意思。利剑成型,只差淬火。  然
金价!铜价!钾价!油价!……国际商品市场上突如其来并近乎疯狂的繁荣景象让人目瞪口呆。高价时代俨然已经降临。理性的投资者都明白.即使供求基本面当中存在相当强大的需求因素,国际大宗商品和金融资产的价格也不会上涨如此之高,何况美联储刚刚进行了自2004年以来的第16次升息。  如果不是基本面决定的价格上涨,那么必然有偏离基本面的诱因。国际投机资本疯狂人市做多,即使不是全部,也可以认定是部分地炒高了大宗商
2007年2月到7月,猪肉价格持续高涨,引起国内国际广泛关注。在商务部7月份新闻发布会上,部发言人称各地并没有动用储备肉,市场猪肉供给稳定,以求平息市场疑虑。  但是,必须一提的是,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上半年的猪肉市场低迷、养殖户损失严重的情况,和当前肉价的高企是密切相关的。两年间,猪肉市场大起大落的震荡,对养殖户、对政府都提出了警戒。  然而,和全国今年上半年生猪出栏同比下降相反,湖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