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松果体钟基因Per1和Cry1表达的变化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linqi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松果体中Per1 mRNA、Cry1 mRNA表达水平及PER1和CRY1蛋白合成水平的变化,探讨钟基因表达异常在HIBD导致的昼夜节律紊乱中可能扮演的重要角色.方法将7日龄新生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2组(HIBD组36只,对照组36只).HIBD模型按改良Levine法建立.用半定量反转录(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HIBD模型制备后0、2、12、24、36、48 h2组新生大鼠松果体中Per1 mRNA和Cry1 mRNA以及PER1、CRY1蛋白合成水平,并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1.HIBD组Per1 mRNA的表达水平在HIBD模型制备后24、36、48 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0、2、12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IBD模型制备后24 h Per1 mRNA水平开始升高,36 h到达高峰,持续至48 h.2.HIBD组Cry1 mRNA的表达水平在HIBD模型制备后12、24、36 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0、2、48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IBD模型制备后12 h Cry1 mRNA水平开始升高,24h到达高峰,持续至36 h.3.HIBD组PER1蛋白水平在HIBD模型制备后36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2、12、24、48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HIBD组CRY1蛋白水平在HIBD模型制备后2、12、24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0、36、48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IBD模型制备后2 h CRY1蛋白水平开始升高,24 h到达高峰,36 h降至正常.结论 HIBD对新生大鼠松果体细胞中Per1 mRNA、Cry1 mRNA和PER1、CRY1蛋白水平均有显著影响,生物钟系统的紊乱可能与HIBD的发病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SNAP)对预测BPD发生风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2例胎龄<35周早产儿(分为BPD组及非BPD组)
目的 探讨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在新生儿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珠海市人民
目的 通过对深圳地区城市医院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临床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探讨深圳地区RDS的发病特点、救治现状和结局.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8家深圳市二、
目的 探索小分子干扰RNA(SiRNA)沉默A549细胞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基因后高体积分数氧(高氧)对其的影响,探讨SP-A蛋白在高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传代培养A549细胞,将细
目的 通过检测母血与脐血胎盘生长因子(PLGF)、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及Vit B12水平,探讨其与胎儿生长受限(FGR)的相关性及相互作用.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11月内蒙古医
目的 比较并分析近10年来1型糖尿病(T1DM)儿童血糖控制管理状况.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横断面调查在北京儿童医院糖尿病门诊复诊的病程1年以上、年龄18岁以下158例T1 DM
目的 对临床诊断为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的患儿进行基因检测,分析抗肌萎缩蛋白基因(DMD基因)突变类型及变异大小,探讨DMD分子遗传学诊断策略.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DMD的28
重度新生儿HIE可以导致新生儿死亡及儿童脑性瘫痪、智力落后、癫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目前尚无根治性措施.干细胞移植疗法为其带来了新的希望.其中,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来源
目的 探讨儿童植物性气管支气管异物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将196例植物性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分成2组:一组在全麻硬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非灌洗组),另一组在
目的 评价鼻黏膜免疫耐受预防性双类似物Lys262-Ala207给药对重症肌无力被动转移(PTMG)幼鼠的临床疗效,探讨Foxp3对PTMG幼鼠发病的免疫干预作用和调节机制.方法 应用乙酰胆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