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有转变教育理念,不停地探索求新,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得到高效能的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就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课程本身的特点和现代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实践探索;任务驱动;展示作品;课外小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8-0042-02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精神、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及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课程本身的特点同时体现现代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众多信息技术课教师努力思考和探索的新问题。以下就是笔者多年来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上机实践操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中学的信息技术课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软件的使用、网络知识等几部分。是一门集知识性、实用性、操作性为一体的学科。其中操作性是区别于其它学科的重要特点。在我看来,“计算机是一种工具”,作为工具我们主要是教授学生如何更好地去使用它为学习服务。比如在讲应用软件的使用和网络知识时,我只讲解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常出现的问题,没有长篇大论,我主要是增加学生的上机时间,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探索体会,可是当我了解了他们所发现的一些问题以及他们处理某些问题的一些奇思妙想和实践感受时,他们大胆探索的精神令我大吃一惊,因为许多技巧和认识我可能从来也不会想到。适时地抓住这一契机,在学生经过一番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主要问题进行汇总交流,适时分类予以引导启发。这样不仅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所有学生都有所进步,同时当我充分肯定他们在实践中得出的一些技巧和在探索中得出的对计算机更新的认识体会时,我可以感觉到,这对所有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索精神是多么大的激励,从一些学生的眼神里你都似乎可以看到他们对人生迸发出的憧憬和信心。
二、“任务驱动”教学能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总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模仿,因为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自然也就不可能提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蕴涵在任务之中,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必须学会发现问题,同时设想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并自己探究解决。因此,教学就应该是创设这种磨难与喜悦的过程,使学生在这种磨难与喜悦的过程中锻炼意志、感受成功,磨练学生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才能使学生们健康成长。
三、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劳动者应具有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在上机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这样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帮助、互相取长补短,学生的思维过程得以展现,学生之间的观点、方法得以交流,大家利用集体的智慧一起去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团队协作的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多展示学生作品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多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表扬鼓励,会使学生有成就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而对计算机学习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比如,在课堂上,我会经常选一些学生,让他们示范计算机的操作环节,或者演示自己的作品,伴随着教师和同学们的赞美,这些学生都会沉浸在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之中。同学们在交流作品时,彼此之间也会相互启发和激励,使自己的制作水平得到提高。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育也越来越重要,只有转变教育理念,不断地探索求新,反思出现的新问题,才能够更好地把握课堂,得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实验教材)高中二年级上册[M].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
[2]学生素质“十个学会”培养手册(上卷)[M].九洲图书出版社.
[3]信息技术课程范例教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5.
(编辑:刘轩)
关键词:信息技术;实践探索;任务驱动;展示作品;课外小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8-0042-02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精神、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及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课程本身的特点同时体现现代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众多信息技术课教师努力思考和探索的新问题。以下就是笔者多年来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上机实践操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中学的信息技术课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软件的使用、网络知识等几部分。是一门集知识性、实用性、操作性为一体的学科。其中操作性是区别于其它学科的重要特点。在我看来,“计算机是一种工具”,作为工具我们主要是教授学生如何更好地去使用它为学习服务。比如在讲应用软件的使用和网络知识时,我只讲解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常出现的问题,没有长篇大论,我主要是增加学生的上机时间,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探索体会,可是当我了解了他们所发现的一些问题以及他们处理某些问题的一些奇思妙想和实践感受时,他们大胆探索的精神令我大吃一惊,因为许多技巧和认识我可能从来也不会想到。适时地抓住这一契机,在学生经过一番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主要问题进行汇总交流,适时分类予以引导启发。这样不仅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所有学生都有所进步,同时当我充分肯定他们在实践中得出的一些技巧和在探索中得出的对计算机更新的认识体会时,我可以感觉到,这对所有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索精神是多么大的激励,从一些学生的眼神里你都似乎可以看到他们对人生迸发出的憧憬和信心。
二、“任务驱动”教学能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总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模仿,因为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自然也就不可能提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蕴涵在任务之中,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必须学会发现问题,同时设想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并自己探究解决。因此,教学就应该是创设这种磨难与喜悦的过程,使学生在这种磨难与喜悦的过程中锻炼意志、感受成功,磨练学生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才能使学生们健康成长。
三、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劳动者应具有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在上机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这样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帮助、互相取长补短,学生的思维过程得以展现,学生之间的观点、方法得以交流,大家利用集体的智慧一起去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团队协作的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多展示学生作品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多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表扬鼓励,会使学生有成就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而对计算机学习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比如,在课堂上,我会经常选一些学生,让他们示范计算机的操作环节,或者演示自己的作品,伴随着教师和同学们的赞美,这些学生都会沉浸在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之中。同学们在交流作品时,彼此之间也会相互启发和激励,使自己的制作水平得到提高。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育也越来越重要,只有转变教育理念,不断地探索求新,反思出现的新问题,才能够更好地把握课堂,得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实验教材)高中二年级上册[M].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
[2]学生素质“十个学会”培养手册(上卷)[M].九洲图书出版社.
[3]信息技术课程范例教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5.
(编辑:刘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