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ef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对生物学科提出的重要要求,是教师实施生物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在本文中,笔者就结合生物学科特点,简单谈了几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举措。
  【关键词】生物学科;创新能力;学习兴趣
  创新是立国之本,是否拥有创新型的人才直接影响国家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应当时刻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生物学科是一门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生物学科也有很多的学科优势。然而,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的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并没能很好的体现出来。为此,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们要大胆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把创新教育融入生物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努力通过有效的生物教学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一切动力之首,有了兴趣的学习活动比起任何心理状态下的学习活动都要积极主动。创新能力作为一种思维能力,是建立在主观能动性积极发挥的基础之上,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环境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活动才能得以有效展现出来。由此可见,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在生物课堂上,能够调动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像是运用一些设计巧妙的导入,恰当运用多媒体工具,善于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等等,这些小技巧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都具有显著的效果。例如,在做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前,笔者就在实验前给学生介绍了当代基因工程在实践中的大量运用,以及所取得的一系列的前沿成果,这些课本上所没有的却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课外资料不出意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吸引了过来,进而使得学生对与之相关的实验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到了课下,有的学生还主动地去查了更多的相关资料,使得学习活动不但突破了课本限制,也突破了课堂环境限制,这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总之,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以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感受为依据,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设计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为接下来创新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二、创新生物实验教学
  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实验活动在生物学科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实验教学构成了生物教学活动的有机部分,然而,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生物实验活动却没能发挥出实验教学形式本身的优势,传统的实验教学理念和手段始终制约着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因此,对传统的实验教学进行创新势在必行。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对传统的实验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例如,笔者在开展植物的向性运动的实验教学时,就鼓励学生不要局限于课本上给出的实验材料和实验用品,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认为合适的实验材料,自己设计或者与同学合作设计各种实验方法,这样一来,实验过程不再是统一化的过程,而变成了五花八门的实验方法探究过程。除了课本上的实验,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实验活动,例如,利用植物的向性运动原理,制作一些形状各异的幼苗主根,利用光合作用,把头像印上荷叶等等。这些趣味性的实验活动往往可以让学生废寝忘食地投入到实验活动中,对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显著的作用。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一切创新的发明创造都来源于问题的发现和问题的解决,可以说,疑问是创新的源泉,如果牛顿被苹果砸中后没有多问一个“为什么”,可能就不会诞生“万有引力定律”。质疑能力是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如今多以“灌输”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中常常忽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的过程中,很少会留出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提出疑问,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提的问题甚至会被教师打断或忽略。这些做法对于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都是极大的抹杀。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改变观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尊重学生的任何创新想法,对于学生的质疑行为,无论科学与否,教师都要积极挖掘学生质疑行为背后的创新因子,对学生的大胆质疑的精神给予肯定,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才真正拥有思考的动力和权力,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思维条件。
  四、积极开辟第二课堂
  课堂是当前高中阶段生物学科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承担了大部分的教学任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课堂以外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发展就不重要。事实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大多以理论性的知识为主,对学生扎实理论非常有必要,但课堂教学形式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尤其是创新能力,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模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积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进各种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田等等,让学生在课堂以外更为广阔的空间增长见识、拓展思维,在这种开放的形式各异的大课堂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会得到有效的强化,创新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有效提升。
  创新能力事实上是一种综合素质体现,因此它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断的渗透,通过潜移默化的各个教学环节缓慢实现,并且其中还要讲求很多的教学技巧。因此,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们要敢于应对挑战,要用坚强的意志和扎实的技巧,努力实现生物学科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刘丽平.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5年第12期
  [2]孙战垄.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3期
  [3]李奋生.生物学实验开展探究性教学的研究[J].生物学教学,2003年04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公道中学)
其他文献
针对跨流域引水式水电站对引出流域下游地区的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及水电开发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程度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提出具体的
建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富春江水库建德市境内的梅城防护工程和库区农田防护工程,由于是在"保古城,多围田,少移民"的原则下实施的,不但防护标准低,且目前存在堤坝渗漏、坝基松
【摘 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注重外在环境对学习者学习情感及认知的影响,借此丰富学习者的认知思维,拓宽知识视野。围绕英语交际性特征,通过创设生动情境、任务互动和角色扮演等模式,为学生建构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氛围,有助于促进知识技能的内化生成。探讨建构主义灵活运用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综合运用技能起到积极促进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小学英语;互动;交流  关注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需求,从他们感
"产学研用"全链条、全开放式人才培养机制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河北金融学院探索出一条"以产促研、以研带学、学以致用、以用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课堂环境中的两大要素,如何组织教与学的教学模式,以达到 有效的教学效果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低,要 培养大
【摘 要】常态课堂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形式,教学质量的高效与否与常态课堂的效率密不可分。在自然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下,教师想尽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从课堂构成的要素教材、课堂、作业等几个方面阐述上好高三化学复习常态课的途径。  【关键词】课堂构成;化学复习;常态课  常态课是教学活动中主要形式,上好常态课可以提升教师的素质,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常态课教学是指在现有常规的、自然状态的教学
通过观摩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绿色建筑"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从教师授课角色、学生参与程度、班容量、课程作业与测验以及实践教学比重等5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中美建筑类课程课堂教学差
【摘 要】重视小学生英语语篇整体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是其形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石。依据语篇表达主题大意,突出阅读环节指导,利于学生在自主阅读与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探讨小学生英语语篇阅读能力培养对促进语言表达运用技能内化生成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价值。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篇;阅读;指导  阅读是学生接受语言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能使得他们在自主尝试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鲜语
目前许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瓶颈,转型之路成为继续教育学院必然之路。以台湾地区最大的终身教育机构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推广教育部作为个案,结合帕森斯结构功能分析(AGIL)框架,分
水电站厂房是复杂的空间结构,在水轮发电机组振动作用下,其薄弱部位和构件的反应敏感,受到设计和运行方面的关注。其中,机墩组合结构是主要的机组支承体系,其刚度和强度对机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