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h1978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教师应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但是,要注意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个辅助手段,要与教学整合在一起。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并不是非要使用多媒体技术不可,也不是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效果就会比使用传统媒体好。多媒体只能作为教学媒体中的一种工具来使用,以它的新颖性、丰富性、形象性、现代化为人们所青睐,也因为滥用而造成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借此,我主要谈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来优化教学环境,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教学要化繁为简
  一篇文章可讲的内容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全面,更丰富,头脑这个容器装得更多,就借用多媒体大容量的特点,面面俱到,拼命讲,拼命塞。这是从教师的角度考虑教学,并不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衡量。一节课,学生有效注意力维持的时间通常不超过15分钟,教师满堂问,讲得唾沫满天飞,学生的思维大门却紧闭着。教师只是做无用功,吃力不讨好;学生只是像小和尚念经一般有口无心,心不在焉,谈何收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活动起来,教学问题设计要化繁为简,少教多学,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现其主体地位,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要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使用多媒体,不能滥用,喧宾夺主,只有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时才用。
  化繁为简体现在提的问题上。一堂课提十几个问题,学生势必在紧张状态下学习,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我们要研究学生心理,联系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理解能力,设计的问题既要符合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又要符合学生实际;提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趣味性,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尽情思考,要有价值,而不是越细越好,脱离思维实际,没有思考价值。教师的作用在于引领,学生知道的不讲,即使是精彩段落,学生能理解的也不要多讲。
  多媒体具有容量大、密度高的特点。然而在教学问题设计上不能多多益善,并非提的问题越多越好、越细越好,这样会大大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变得平淡无味,也是对课文的肢解。教师需要做的是讲求质量,追求有效性,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设计的问题能带动学生整体性阅读,深层次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一问能抵许多问,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品味、鉴赏。
  有位教师这样设计《桃花源记》:首先读一读课文,要求:(1)字音要读准;(2)句读要分明;(3)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然后显示七幅画,说一说这七幅画各对应文章哪些句子。再理一理文言文词语:(1)从“一词多义”角度归纳;(2)从“同义词或近义词”角度探寻;(3)从“古今异义”角度区别。接着品一品:“从中感受到。”(提示:前面横线上的内容可以是文中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几句话或一段话;后面感受到的内容可以是景象、风气,人物的心情、情态、性格,或者是文章的结构、手法、情感等)。最后写一写:这篇课文有很多地方可以发挥想象,比如桃花源里的人劳动场面是怎样的?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时,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渔人回到郡里时会怎样跟太守禀报?……请“添枝加叶”加以描绘。这样的设计简约,问题精练,内容丰富。这些教学内容都是通过多媒体显示出来的,如看画面找内容,把多媒体与文本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将这些问题在多媒体上显示出来,既节省教学时间,也便于学生弄懂文章的思考点是什么。少而精的问题,既能使学生活动时间充分,又涉及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多媒体教学要重视语言品味
  对文本的阅读,主要通过语言文字。品味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袁荣生说过,教给学生言语智慧,是语文教师的独特任务。对语言的品味,不能用直观的多媒体画面来代替,语言文字能让人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产生属于自己的画面。这个画面因人而异,在描绘者心目中是最美的,是学生经过头脑思考,自己感受出来,创造出来的,包含自己独特的理解,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如果直接用图片展示出来,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能力却无法得到培养。
  有的时候,生活中没有见过的现象,就需要利用多媒体,配上与文本一致的画面,变抽象为形象,增长学生见识,扩大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比如,一位教师教学《安塞腰鼓》时,用多媒体显示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狂舞、如旋风一样飞扬的流苏及后生蹦跳如蛙的画面,要求分别用文中的语句来描述这些画面,再对其中的词语进行赏析。安塞腰鼓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学生没见过那种击鼓场面,借用多媒体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直观感受,再结合文本语句去体会内容及思想感情,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三、多媒体教学要重视思维培养
  语文能力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是语文教育新观念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借助多媒体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看到的记得更牢固,理解起来更轻松,便于学生举一反三,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如教学《那树》,问学生“那树”的一生有怎样的经历?请学生速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在“那树”身上发生的故事。然后在多媒体上显示:“概括的方法:通过把握事件的关键语句,并联系文章的标题、主题来概括。概括的形式:谁在何种情况下如何做某事(或怎样),结果怎样。要求简洁、到位、完整。”语文能力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思维能力,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教给学生思维方法,促进知识迁移,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
  普罗塔戈说过:大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这个火把需要点燃的是学生的思维。语文学科具有形象思维的特征,想象力是形象思维的源泉。可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春》这篇课文时,选择了“春花图”“荷塘月色”“夕阳无限好”“好大一场雪”这几幅图,要求学生在总结文章写景特色的基础上用一段话描述图片的景色,并且请其他学生评价。学生激情难抑,纷纷举手,展示自己的描写才能。利用好多媒体,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多媒体时如果把画面弄得与文本不符或一味求美,色彩、图像和声音搞得太多,就会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上,缺少对文本的关注、思考与想象,就必然熄灭学生思维的火花。
  参考文献
  [1]陈建源.语文课堂特征和教学策略[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0.
  [2]孙春成.语文教育随笔[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一个有强烈交往意识、信息万变的时代,交往活动是当今社会人最基本、最经常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口语交际是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交往方式,了解别人、推销自己、商业洽谈、主持集会等很多场合都必须有较高的口语交际能力。著名科学家高士其说得好:“人类社会的一切智慧和经验,只有诉诸语言,才能广泛传播,只有形之于文字,才能代代相传。”所以,语言的交流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口语交际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因此,口语交
大学教育中存在的六种文化“异化”现象。从六个视角论述了大学教育文化的整体理解、动态理解和深度理解:从文化构成要素间的关系,从人的全面主体规定出发来整体理解大学教育文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芜湖市60岁以上的1006名老年人健身现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芜湖市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动机明显,都是
一、反思性教学概论所谓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认真仔细思考之后,选择一个更适合学生的高效率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对自己的选择承担一定的责任,说白了就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因此,反思性教学又可称为反思性实践或者反思想教学,这其中,“反思”是最重要的步骤,是教师在进行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只有经过不断的反思,才能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逐一解决,最终促进整个教学的发展。
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要求,规范办学行为,从过去的教育质量“完全依赖延长劳动时间”向“在劳动时间一定的条件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方面转变;教师由过去“拼命式”或“短期极限使用式”的工作方式向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方式转变。改革课堂教学,减轻师生负担,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建构高效课堂,成为新课改的必然趋势。今天,高效课堂可谓遍地开花。许多教师把自己的课堂冠之为高效课堂,意欲表现出与时俱进、积极参与新课改的姿
不管到哪所学校,一说到做班主任,教师没有不皱眉的。为什么?不言而喻:班主任工作太难做了,工作辛苦不说,还处处吃力不讨好!是啊,班主任的工作太辛苦了,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在学校,这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作,怎么办呢?下面我想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自身形象,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  首先,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刚带一个新的班级时,我们对学生一点都不了解,学生对班主任也感到很陌生。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即时性新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即时性新闻的传播媒介也经历了多次转型,即时性新闻传播从单向线形传播模式到双向循环传播模式,再到整体互动传播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