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人的养生思想很丰富,概括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养德养性,养体。前二者养德,养性多指养心,是以增强和提高精神素养为中心内容的养生方法;养体则涵盖了饮食、锻炼身体、生活习惯等方面。古人尤其重视养心长寿的思想。“养心”是求得长寿的关键,那么,“心”又如何养呢?古代养生学著作及养生学家对此有精辟的论述。
仁者寿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提出“仁者寿”。在孔子看来,养生之道大莫在于养德、养性。养德、养性即养心,主要内容是培养“仁”的品德和陶冶性情。“仁”就是爱人。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若能按“仁”的具体要求去行事做人,就能够长寿。
对于孔子的“仁者寿”,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仁者”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结交更多的朋友,因而心情舒畅快乐,易于长寿。二是“仁者”追求高尚的心灵境界,不被物欲金钱所左右,因而有利于安度天年。三是“仁者”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样就能心宽,心宽则神安。四是由于“仁者”的德行、业绩有益于社会和他人,能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尊重,因而能够心情舒畅地生活和工作,达到长寿。
不动心孟子曾提出不动心——寡欲——收心,最后达到“养浩然之气”。孟子所说的“不动心”,即指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不受外界事物的诱惑,做到既“不以一得为喜”,也“不以一失为忧”,这样就可以使内心保持清静。古代养生学家庄子、孔子对于保持内心的清静也尤为重视。庄子说:“清静为天下正。”又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孔子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做到不动心。在陈蔡被围时,“七日不单火食弟子面有饥色”,而孔子仍能保持良好心境,做到弦歇不衰,精神矍铄。这种清静不被外界环境所左右影响,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不动心”。
凝神聚气 《医钞类编》一书中说:“养心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凝神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收心”,即专心致志,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点上,这样可使精神静谧,驱散烦忧,排除杂念,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而且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孔子认为,养心必须养性,即陶冶性情。孔子本人就是如此,他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他会弹琴、善吟唱,尤其精于音乐评论。孔子整理诗乐,使其“各得其所”,孔子正是在这以学为乐中,达到了修身养心、陶冶性情的目的,使他每学到一点知识,精神便为之一振,保证了《医钞类编》所说的“气聚则神全”。
总之,古人的养生观,对我们现代人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古人所倡导的“养心”思想,与我们今天提倡的“心灵美”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都很值得追求长寿的人们去思考和实践。
仁者寿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提出“仁者寿”。在孔子看来,养生之道大莫在于养德、养性。养德、养性即养心,主要内容是培养“仁”的品德和陶冶性情。“仁”就是爱人。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若能按“仁”的具体要求去行事做人,就能够长寿。
对于孔子的“仁者寿”,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仁者”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结交更多的朋友,因而心情舒畅快乐,易于长寿。二是“仁者”追求高尚的心灵境界,不被物欲金钱所左右,因而有利于安度天年。三是“仁者”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样就能心宽,心宽则神安。四是由于“仁者”的德行、业绩有益于社会和他人,能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尊重,因而能够心情舒畅地生活和工作,达到长寿。
不动心孟子曾提出不动心——寡欲——收心,最后达到“养浩然之气”。孟子所说的“不动心”,即指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不受外界事物的诱惑,做到既“不以一得为喜”,也“不以一失为忧”,这样就可以使内心保持清静。古代养生学家庄子、孔子对于保持内心的清静也尤为重视。庄子说:“清静为天下正。”又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孔子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做到不动心。在陈蔡被围时,“七日不单火食弟子面有饥色”,而孔子仍能保持良好心境,做到弦歇不衰,精神矍铄。这种清静不被外界环境所左右影响,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不动心”。
凝神聚气 《医钞类编》一书中说:“养心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凝神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收心”,即专心致志,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点上,这样可使精神静谧,驱散烦忧,排除杂念,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而且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孔子认为,养心必须养性,即陶冶性情。孔子本人就是如此,他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他会弹琴、善吟唱,尤其精于音乐评论。孔子整理诗乐,使其“各得其所”,孔子正是在这以学为乐中,达到了修身养心、陶冶性情的目的,使他每学到一点知识,精神便为之一振,保证了《医钞类编》所说的“气聚则神全”。
总之,古人的养生观,对我们现代人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古人所倡导的“养心”思想,与我们今天提倡的“心灵美”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都很值得追求长寿的人们去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