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殊教育学校是由聋哑、盲人、智残、肢残学生组成的学校。教育工作繁重、复杂。为了抓好特殊学校的教育,就得搞好家庭、社会和学校三大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必须把学生的家庭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要‘志同道合’”。而我们面临的现实如何呢?部分学校、班级的教师与家长互相指责。苏霍姆林斯基教导的办法是开办“家长学校”,办起了“家长学校”确实能解决很多问题,但处在文化素质普遍低的农村来说,让家长来学校上课是不现实的问题,根据我的经验能取代它的最好方式就是家访。
家访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和学习情况,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和态度,发现家庭教育的经验和问题,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同时,也给家长介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争取家庭和学校采取一致的态度和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我对智残学生教育实践来看,家访工作对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家长应该清楚知道智残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差,进取心不够,自制力较差,他们在生活中表现得畏缩、压抑、自甘落后,为此,家校结合,了解赞许他们,共同教育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我任教的班就是个培智班。班上有个女同学叫苟xx,口吃,以前很听话,智商在班上稍高一点。最近变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打瞌睡,整天没精打采的,还常违纪,作业让别人帮着做,成绩越来越差。通过几次家访才知道是家长的问题。原来苟xx的姐姐也是智残,并且生了个小孩,小孩白天、晚上都是苟xx的妈妈带。苟xx见小孩乖巧,也很喜欢。于是就帮着带,晚上半夜还起来帮着妈妈调奶粉喂小孩,这样睡眠不好,第二天就出现一系列问题。成绩差了家长没有找自己的原因,一味的谩骂,她越来越沉默寡言。
针对以上情况,我反复找家长谈话,教他们怎样安排好时间,教育子女做家务是应该,但是晚上带孩子的事情就别让她做了,她都还是孩子。经过一段时间老师与家长的接触,苟xx的精神面貌大有好转,成绩也慢慢上升了。最近总是在老师的周围转来转去,帮这帮那的,上课也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后来,她妈妈见到我激动的说:“感谢老师,还是老师说得对,女儿真的变化不小。“
教育的改革,有很多家长,社会人士不理解、不能接受,一些家长又过于急躁,不懂教育规律瞎教育,结果反害了自己的子女。为避免以上现象,这还是要我们的老师做耐心细致、不厌其烦的家访。
本班有个学生叫张x,年龄17了,是个住校生。但是他经常不来上课,一点小病就请假,请假最少也是半个月。他妈妈对别人说:“我们是农村人,忙,没有时间接送他,他这样的人学不学都一样,反正他在学校老师不是也让他天天下午玩吗?回家也一样。他自己也想回家。”经过家访又发现是家长教子无方造成的。
原来张x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不一样。觉得是父母的罪过,特别溺爱他。怕他冷了、饿了、病了。在学校,张x常常哭着要回家,学校的生管老师没有办法,只好打電话给他父母,他父母一来,不问什么,马上就接走。这样,他习惯了,哭闹就是常事。于是,我多次找家长谈话,现在的孩子要全面发展,注重个性特长培养,好为今后找条生路。所以,下午不是在玩,是在上兴趣课,你的理解不对。于是拿出同学们画的画,剪的纸花,刺绣作品给他父母看,我向家长做了很多工作,给家长讲要尊重教育规律,要根据子女的兴趣爱好来发展特长,不能凭自己的想象说话,教育子女要勇敢,不怕困难。否则家长的错误意识会误孩子的一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家长反映效果很好,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也没有哭闹的现象了。
我们班还有个刘xx同学,自理能力很强,但性格孤僻,不爱说话,喜欢打人并弄坏别人的东西。我就到她家去了解。原来她父母离异了以后,她一直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婆每天要去给舅舅、舅妈做饭,舅舅、舅妈不喜欢她,不要她跟外婆一起去,她就只好在家自己弄简单的饭来吃。妈妈很难和她在一起,就是在一起说不上几句话就打她,她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能不孤僻、能不打人吗?她觉得没有谁会喜欢她。我了解后通过电话和她妈妈反复交谈,告诉她刘xx是个好孩子,学习比较努力,生活自理能力强,要她多关心女儿,多陪陪她、鼓励她。在我的耐心劝说下,她妈妈开始关心她了。常常忙中偷闲回来陪她,给她买好吃的、好玩的,给她讲简单的故事,带她到处看看玩玩。现在看见她变化很大,开始喜欢和同学交谈,见着老师要打招呼了,老师提问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特别是脸上常常带上笑容,在拼图比赛上她最厉害,我很佩服她。
智残学生虽然智商有各种不同的问题,但是生理上和正常人是一样的,他们也有青春期,也知道喜欢异性,在这个问题上光靠老师的引导是不行的,还是要家长的参与。譬如:有个女同学,在学校里爱劳动,爱帮助同学,学习也努力,生活自理能力也强,就是喜欢和男同学偷偷呆在一起,喜欢表现自己,她还到处说她喜欢***了,我是天天担心,怕出问题,我平时有意无意的找她谈,从侧面告诉她怎样保护自己,怎样和男同学交往才是正确的。接着就和家长联系,了解家庭情况。原来她父母是养父母,家里还有个妹妹,养父母不知道怎样和她沟通,养母说在家她根本就不听话,大人管不了她。看着这样的情况,我耐心的给他父母讲,怎样去关怀智残的孩子。他们不是只知道吃、穿、玩,他们有思想,一样知道谁关心他们,谁不关心他们,在思考问题上只是比正常人想的简单。她养父母听我说以后,开始试着去了解她,关心她,常和老师联系,学着做女儿的朋友,这样下来,她什么都和父母说,和老师说,以前的那种偏激的现象不见了,和男同学相处也正常了。
看着这一个个孩子的变化,一件件事情从复杂变得简单,我心情舒畅了。原来家访有这样神奇的力量。
当然,家访不要过于频繁,不要“告状”式家访,否则会使家长、学生造成逆反心理,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不利的因素。
综上所述,我认为家访是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志同道合”的纽带,是改变问题学生不可缺少的法宝。
家访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和学习情况,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和态度,发现家庭教育的经验和问题,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同时,也给家长介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争取家庭和学校采取一致的态度和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我对智残学生教育实践来看,家访工作对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家长应该清楚知道智残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差,进取心不够,自制力较差,他们在生活中表现得畏缩、压抑、自甘落后,为此,家校结合,了解赞许他们,共同教育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我任教的班就是个培智班。班上有个女同学叫苟xx,口吃,以前很听话,智商在班上稍高一点。最近变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打瞌睡,整天没精打采的,还常违纪,作业让别人帮着做,成绩越来越差。通过几次家访才知道是家长的问题。原来苟xx的姐姐也是智残,并且生了个小孩,小孩白天、晚上都是苟xx的妈妈带。苟xx见小孩乖巧,也很喜欢。于是就帮着带,晚上半夜还起来帮着妈妈调奶粉喂小孩,这样睡眠不好,第二天就出现一系列问题。成绩差了家长没有找自己的原因,一味的谩骂,她越来越沉默寡言。
针对以上情况,我反复找家长谈话,教他们怎样安排好时间,教育子女做家务是应该,但是晚上带孩子的事情就别让她做了,她都还是孩子。经过一段时间老师与家长的接触,苟xx的精神面貌大有好转,成绩也慢慢上升了。最近总是在老师的周围转来转去,帮这帮那的,上课也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后来,她妈妈见到我激动的说:“感谢老师,还是老师说得对,女儿真的变化不小。“
教育的改革,有很多家长,社会人士不理解、不能接受,一些家长又过于急躁,不懂教育规律瞎教育,结果反害了自己的子女。为避免以上现象,这还是要我们的老师做耐心细致、不厌其烦的家访。
本班有个学生叫张x,年龄17了,是个住校生。但是他经常不来上课,一点小病就请假,请假最少也是半个月。他妈妈对别人说:“我们是农村人,忙,没有时间接送他,他这样的人学不学都一样,反正他在学校老师不是也让他天天下午玩吗?回家也一样。他自己也想回家。”经过家访又发现是家长教子无方造成的。
原来张x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不一样。觉得是父母的罪过,特别溺爱他。怕他冷了、饿了、病了。在学校,张x常常哭着要回家,学校的生管老师没有办法,只好打電话给他父母,他父母一来,不问什么,马上就接走。这样,他习惯了,哭闹就是常事。于是,我多次找家长谈话,现在的孩子要全面发展,注重个性特长培养,好为今后找条生路。所以,下午不是在玩,是在上兴趣课,你的理解不对。于是拿出同学们画的画,剪的纸花,刺绣作品给他父母看,我向家长做了很多工作,给家长讲要尊重教育规律,要根据子女的兴趣爱好来发展特长,不能凭自己的想象说话,教育子女要勇敢,不怕困难。否则家长的错误意识会误孩子的一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家长反映效果很好,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也没有哭闹的现象了。
我们班还有个刘xx同学,自理能力很强,但性格孤僻,不爱说话,喜欢打人并弄坏别人的东西。我就到她家去了解。原来她父母离异了以后,她一直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婆每天要去给舅舅、舅妈做饭,舅舅、舅妈不喜欢她,不要她跟外婆一起去,她就只好在家自己弄简单的饭来吃。妈妈很难和她在一起,就是在一起说不上几句话就打她,她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能不孤僻、能不打人吗?她觉得没有谁会喜欢她。我了解后通过电话和她妈妈反复交谈,告诉她刘xx是个好孩子,学习比较努力,生活自理能力强,要她多关心女儿,多陪陪她、鼓励她。在我的耐心劝说下,她妈妈开始关心她了。常常忙中偷闲回来陪她,给她买好吃的、好玩的,给她讲简单的故事,带她到处看看玩玩。现在看见她变化很大,开始喜欢和同学交谈,见着老师要打招呼了,老师提问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特别是脸上常常带上笑容,在拼图比赛上她最厉害,我很佩服她。
智残学生虽然智商有各种不同的问题,但是生理上和正常人是一样的,他们也有青春期,也知道喜欢异性,在这个问题上光靠老师的引导是不行的,还是要家长的参与。譬如:有个女同学,在学校里爱劳动,爱帮助同学,学习也努力,生活自理能力也强,就是喜欢和男同学偷偷呆在一起,喜欢表现自己,她还到处说她喜欢***了,我是天天担心,怕出问题,我平时有意无意的找她谈,从侧面告诉她怎样保护自己,怎样和男同学交往才是正确的。接着就和家长联系,了解家庭情况。原来她父母是养父母,家里还有个妹妹,养父母不知道怎样和她沟通,养母说在家她根本就不听话,大人管不了她。看着这样的情况,我耐心的给他父母讲,怎样去关怀智残的孩子。他们不是只知道吃、穿、玩,他们有思想,一样知道谁关心他们,谁不关心他们,在思考问题上只是比正常人想的简单。她养父母听我说以后,开始试着去了解她,关心她,常和老师联系,学着做女儿的朋友,这样下来,她什么都和父母说,和老师说,以前的那种偏激的现象不见了,和男同学相处也正常了。
看着这一个个孩子的变化,一件件事情从复杂变得简单,我心情舒畅了。原来家访有这样神奇的力量。
当然,家访不要过于频繁,不要“告状”式家访,否则会使家长、学生造成逆反心理,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不利的因素。
综上所述,我认为家访是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志同道合”的纽带,是改变问题学生不可缺少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