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梅兰芳及其艺术成就并考虑到京剧风格的专业特点,研讨了伟大的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作品。对新方法给出了综合评价,梅兰芳大师把新方法引入梅派,形成独特的东方戏剧表演体系,该学派和俄罗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派,乌克兰库尔巴斯学派和德国布莱希特体系一起被列入主要世界戏剧体系中。
【关键词】梅兰芳;戏剧体系;京剧;《东-西方》文化对话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1894-1961)出生于京剧和昆剧演员家庭,从童年开始学习舞台艺术在四大花旦演员中享有最高声誉。他曾多次组织京剧团巡演,以便熟悉演员和中国文化。1949年前他曾在日本,美国和前苏联演出,有他参与的戏剧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成绩。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1935)伟大的戏剧和电影活动家们:梅也尔赫利德,塔伊洛夫,特列吉雅科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涅米洛维奇达切科,埃捷什捷因,科列格,布莱希特等观看了梅兰芳戏剧并且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梅兰芳还成为南加洲大学名誉校长。美国媒体在报道中肯定道:“梅兰芳打破了东西方的文化界限”。
在最近几十年中,由于戏剧时代的交替,梅兰芳的名字已经成为过去,不常在科学文献中出现。1950年曾在中国居住过的著名前苏联艺术大师尤特吉维奇·奥布拉兹左夫从其民族性观点说明了中国传统戏剧的特点情况,这种情况前苏联思想体系基本上亦如此。根据科学价值援引了1930年前苏联演员们对梅兰芳剧组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巡演的意见。
2008年中国导演陈凯歌拍摄了电影《梅兰芳》,但在相对广泛的国内没能找到感兴趣的观众。2014年庆祝中国艺术大师梅兰芳诞辰120周年对新提法给出了理由。在此之际,在莫斯科(巴赫鲁申博物馆)举行了“梅兰芳和苏联戏剧”展览会,也出现在了俄罗斯媒体回顾出版。在乌克兰近几年未发现有积极研究梅兰芳的创作情况。但许多戏剧研究人员认为梅兰芳体系和乌克兰导演库尔巴斯体系类似,因此库尔巴斯还推出了富有想象力的改造体系。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梅兰芳艺术成就的观察并结合到京剧的独特表演特点,分析中国戏剧大师和戏剧活动家梅兰芳的创作,这些京剧独特的表演特点对乌克兰艺术和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和艺术的变化显露出来。激进派团体明显转向西方文化并拒绝传统戏剧。梅兰芳则坚持致力于戏剧本源。
1915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剧团,并于1918年迁至上海。这期间是艺术家梅兰芳的创作顶峰。他锤炼技能,创造新形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京剧方向。1919年4月21日梅兰芳戏班赴日本进行首次巡演。在那里,他们熟悉了日本的舞台艺术和歌舞伎。从而发现日本和中国的传统戏剧之间的一些分歧和一些相似之处。1930年京剧首次在美国展现给西方观众,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表演。此次巡演主要针对美国人,因为美国人被认为是最敏锐的,美国观众对其它文化也比欧洲观众更开放。
需要注意的是京剧与欧洲歌剧流派是有根本区别的。它从秦朝和汉朝时代马戏团表演走向自己的民族特点,发展并补充了新的要素。因此,京剧最初萌芽在当代。中国学者鲁田在文章《京剧的象征性语言》中坚持“现代剧整体上是在三个不同学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确认为现实主义学派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戏剧应根本展示真实世界的伟大的中国演员梅兰芳,和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现实主义原则与梅兰芳象征性演出原则相结合的布莱希特。
魯田解释说,京剧作为戏剧艺术的一种形式,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京剧中表演情节,人物,动作和舞台设计是由表演者的表演和歌唱艺术决定的。这种独特性具有比小歌剧,芭蕾或话剧表演更全面的舞台艺术形式。唱歌、演戏,朗诵,杂技技巧和舞斗,背景音乐和布景设计的巧妙组合的目的不单是重新创造,还象征性地展示了真实的生活。
京剧传播两类舞台习俗。“首先,转喻,严格遵守一定的固定的方式运动。比如,演员手里拿着桨跳舞,同时表明,坐船漂游,虽然在舞台上没有船,而观众能马上明白此意。第二类没有道具。演员的特征通常通过假定妆素展现。观众很容易根据其妆素识别其扮演的角色。京剧表演中的服装,实质是根据表演的审美要求,模式化的古代典型服装风格。因此,人物角色,他们的内心体验,故事情节,整体表演氛围都是靠已经形成的严格标准来体现的。
其中之一是男性扮演女性角色。这正是梅兰芳令人折服和擅长的表演。他的表演不是普通的对女性角色的重新塑造,是世界戏剧中常见的针对女性的特异性的精确的重新塑造。表达方式通过京剧的传统特点体现,通过专业特点的造型,面部表情,假声演唱等方法及象征性装束重新塑造。将女性角色塑造到高艺术水平。
因此,1930年在美国巡演中,男性扮演女性角色并没有引起预期的心理排斥。评论体现了对其不同寻常的异性扮演特点给予了女性角色以最热烈的好评。观众看到了“女性柔美气质的精髓”,一个剧评和评论家们把梅的表演和展示与当时的美剧表演进行了比较。把中国戏剧的象征性和美国戏剧的“现实主义”相提并论,表现出对中国戏剧的象征性有更大兴趣。
梅兰芳会见了美国戏剧和电影中不少演员,其中之一就是查理·卓别林。他们对自己的创作交换了意见。梅说,观看卓别林参与的无声电影“,学会了如何通过动作表达演员的真挚情感。卓别林,同样,对滑稽演员的演技很有兴趣并询问梅。后来,梅兰芳和卓别林作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香港见面。
在美国的整个巡演期间,中国人的形象在美国公民的印象中发生了很大改变。类似巡演也在前苏联举行,但是在完全不同的社会和政治原则下。 京剧团和梅兰芳的剧团做为友善大使出面演出。斯大林参加了其中的一场演出,证明了国家级访问的重要性。就像在美国巡演期间一样,担心苏联观众不能接受男性扮演女性角色。然而,在1935年整个巡演期间好评如潮。但京剧的最大流行是在文化活动家-电影和戏剧工作者之间,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更容易理解。另外,对于很多艺术家来说此演出是怀旧。 梅兰芳戏剧舞台风格的特点目前还包括丰富的舞台场景表达方式。对于任何戏剧—由于其要求多—戏剧贫乏。梅兰芳戏剧以更丰富的表达方式、语调等来展现。其主要的表现力—梅兰芳用高超的技艺展现的哑劇。其袖子里的双手自由挥动,用几乎难以察觉的手指动作传递细腻的情感差别。
显然,梅兰芳戏剧在许多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的,古老的中国戏剧。“许多情节,形象,心理冲突都被尖锐、细致的呈现出来,从而证明了现代心理对戏剧的影响。复古风格的封建戏剧,剑,决斗,面具,鬼神,头上有7个标志的将军等古剧风格—在梅兰芳创作中以更新的形式展现。这证实了梅兰芳艺术的活力和真实,可以说梅兰芳艺术仅形式上是旧的。
中国演员和剧团领导者描述的前苏联巡演的目的,“一方面,想在国外介绍中国传统戏曲,另一方面利用这个机会学习外国戏剧艺术和丰富我们的传统”。在巡演过程中,梅兰芳观看了大量话剧,歌剧演出和电影放映。所以此行实际上变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交流,有助于东西方艺术的发展。
演出结束后梅兰芳与前苏联及国外戏剧和电影的代表们举行了会谈。在会谈中对观看演出的印象进行了交流,并对欧洲戏剧中应用东方演出和表演技艺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这次会谈直到现在还被认为是戏剧艺术史上有代表性的事件,显著改变了世界戏剧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梅耶荷德指出,“梅兰芳戏剧在我们这里的出现就其成果而言大大超出我们的假设。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新的戏剧,将看到它非凡的影响力。很多人都表示愿意模仿此戏剧,由其承担用具,超出了无法想象的门槛,在一个地毯上演“外景”和“内景”。说起这些戏剧的想象力,梅耶荷德回忆起普希金的话,他坚持认为话剧艺术就其自身的基础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普希金努力达到的形式,梅耶荷德在梅兰芳戏剧中看到了。此戏剧提醒他关于视觉文化,面部表情表演和身体表演文化,言语和动作协调,主要是手。梅耶荷德说 “我们有很多的女演员,但我还没有看到任何一位演员能达到梅兰芳扮演女性的艺术。在把自己的工作和这些伟大的艺术家相比较后我们还找到了许多瑕疵。但是,现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梅兰芳的到来对苏联戏剧的未来命运有巨大意义,我们必须一次一次提醒自己普希金的最后遗嘱,因为这些遗嘱和梅兰芳戏剧中的体现有紧密联系。
中国艺术家梅兰芳非常认真地批评了苏联影院中看到的那些负面的特征。梅兰芳说,我对苏联艺术家的严肃性和奉献精神感到震惊。但往往他们的野心有太多的证据显现出来。不管他们使用的是否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生物力学的方法,或任何其他学派的支持者,他们有时会屈服于诱惑,在舞台上只展现他们支持的动作和情感。
我们称之为“惟愿”,被认为是不恰当的,至少在传统表演艺术方面是这样。这与我所感兴趣的布莱希特的观察没有任何共同,而且是无可争议的:他说,“定位”,必须首先把动作和情感相融合。不管所谓的学派或风格特点,这正是技术性高和针对性强的俄罗斯演员所缺乏的。
这可能是他们试图快速达到您现在所说的“动作”,尚未获得可以采取行动的阻力点。此阻力点无法通过思考或理论研究来实现,它只能通过对艺术大师的经验的长期和认真研究取得。只是从老师到学生,由父亲传给儿子是走向实际的知识和真正的艺术之路。可以向他人学习,但只有当已经掌握了艺术本身之后再来研究。
梅兰芳在莫斯科的演出,著名的德国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也参加了。鉴于他自己的“间离效果”的理论,他对广大观众的同情反应持怀疑态度。在他的作品《中国舞台艺术的间离效果》中布莱希特比较西方和东方学派的演技:“在西方,演员正在千方百计尽可能接近带给观众描绘的事件和所刻画的人物。为此,他让观众在情感上要深入它,深入艺术家,以及将针对整个艺术,以保证更充分的再现其所塑造的人物特点。如果演员这样一个完整的转型失败,那么这个严格来说,演员的整个演技结束。
中国演员不知道这些困难,因为他拒绝完全转变成另一形象。没有一个过去学派的西方演员(有一个或两个喜剧演员除外)能象中国演员梅兰芳这样展示其高超的演技要素。因此,中国大师的表演影响了许多导演和演员的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其中一些后人称梅兰芳是自己的老师。在战后期间还有类似重复,在1950年,艺术家还多次前往苏联。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梅兰芳对中国传统戏剧的命运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能够说服领袖毛泽东认为京剧对中国人民和中国的文化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正是得益于梅兰芳的努力,中国戏剧传统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的典范在二十世纪中期是最引人注目的并且延续至今。
结论
中国艺术大师和戏剧活动家梅兰芳的创作和社会活动实例中,表现出回到古典中国艺术传统是卓有成效的方式。在地域上表现出中国南方和北方戏剧的综合过程,那就是—音乐和声乐开始和塑造的演员演技相融合。从广泛的人生观来看,我们谈论全球化的开始,特别是在经验交流和民间传统发展方面国际各戏剧学派已经表现出浓厚兴趣。因此对新方法的综合评价在当前研究中是很重要的,艺术家将新方法引入梅学派—独特的东方戏剧表演体系,从而与俄罗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派,德国布莱希特体系和典型改造理论的库尔巴斯一起列入世界主要戏剧体系中。
这项研究有助于作为历史性的回忆当时全世界都熟悉的伟大的中国艺术大师的名字,了解梅兰芳的创作,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戏剧更客观的创新工作,投身研究世界戏剧发展过程的迫切问题。
参考文献
[1]梅兰芳.1935年4月14日在莫斯科会议上的总结,全苏对外文化关系协会.出版拉尔斯克列别尔卡.
[2]鲁田.京剧,网络信息http://waking-up.org/mystectvo/simvolichna-mova-pekinskoyi-operi/.
[3]梅兰芳.舞台四十年//梅兰芳自述[M].北京:中国艺术出版社,1963:499.
【关键词】梅兰芳;戏剧体系;京剧;《东-西方》文化对话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1894-1961)出生于京剧和昆剧演员家庭,从童年开始学习舞台艺术在四大花旦演员中享有最高声誉。他曾多次组织京剧团巡演,以便熟悉演员和中国文化。1949年前他曾在日本,美国和前苏联演出,有他参与的戏剧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成绩。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1935)伟大的戏剧和电影活动家们:梅也尔赫利德,塔伊洛夫,特列吉雅科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涅米洛维奇达切科,埃捷什捷因,科列格,布莱希特等观看了梅兰芳戏剧并且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梅兰芳还成为南加洲大学名誉校长。美国媒体在报道中肯定道:“梅兰芳打破了东西方的文化界限”。
在最近几十年中,由于戏剧时代的交替,梅兰芳的名字已经成为过去,不常在科学文献中出现。1950年曾在中国居住过的著名前苏联艺术大师尤特吉维奇·奥布拉兹左夫从其民族性观点说明了中国传统戏剧的特点情况,这种情况前苏联思想体系基本上亦如此。根据科学价值援引了1930年前苏联演员们对梅兰芳剧组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巡演的意见。
2008年中国导演陈凯歌拍摄了电影《梅兰芳》,但在相对广泛的国内没能找到感兴趣的观众。2014年庆祝中国艺术大师梅兰芳诞辰120周年对新提法给出了理由。在此之际,在莫斯科(巴赫鲁申博物馆)举行了“梅兰芳和苏联戏剧”展览会,也出现在了俄罗斯媒体回顾出版。在乌克兰近几年未发现有积极研究梅兰芳的创作情况。但许多戏剧研究人员认为梅兰芳体系和乌克兰导演库尔巴斯体系类似,因此库尔巴斯还推出了富有想象力的改造体系。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梅兰芳艺术成就的观察并结合到京剧的独特表演特点,分析中国戏剧大师和戏剧活动家梅兰芳的创作,这些京剧独特的表演特点对乌克兰艺术和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和艺术的变化显露出来。激进派团体明显转向西方文化并拒绝传统戏剧。梅兰芳则坚持致力于戏剧本源。
1915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剧团,并于1918年迁至上海。这期间是艺术家梅兰芳的创作顶峰。他锤炼技能,创造新形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京剧方向。1919年4月21日梅兰芳戏班赴日本进行首次巡演。在那里,他们熟悉了日本的舞台艺术和歌舞伎。从而发现日本和中国的传统戏剧之间的一些分歧和一些相似之处。1930年京剧首次在美国展现给西方观众,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表演。此次巡演主要针对美国人,因为美国人被认为是最敏锐的,美国观众对其它文化也比欧洲观众更开放。
需要注意的是京剧与欧洲歌剧流派是有根本区别的。它从秦朝和汉朝时代马戏团表演走向自己的民族特点,发展并补充了新的要素。因此,京剧最初萌芽在当代。中国学者鲁田在文章《京剧的象征性语言》中坚持“现代剧整体上是在三个不同学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确认为现实主义学派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戏剧应根本展示真实世界的伟大的中国演员梅兰芳,和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现实主义原则与梅兰芳象征性演出原则相结合的布莱希特。
魯田解释说,京剧作为戏剧艺术的一种形式,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京剧中表演情节,人物,动作和舞台设计是由表演者的表演和歌唱艺术决定的。这种独特性具有比小歌剧,芭蕾或话剧表演更全面的舞台艺术形式。唱歌、演戏,朗诵,杂技技巧和舞斗,背景音乐和布景设计的巧妙组合的目的不单是重新创造,还象征性地展示了真实的生活。
京剧传播两类舞台习俗。“首先,转喻,严格遵守一定的固定的方式运动。比如,演员手里拿着桨跳舞,同时表明,坐船漂游,虽然在舞台上没有船,而观众能马上明白此意。第二类没有道具。演员的特征通常通过假定妆素展现。观众很容易根据其妆素识别其扮演的角色。京剧表演中的服装,实质是根据表演的审美要求,模式化的古代典型服装风格。因此,人物角色,他们的内心体验,故事情节,整体表演氛围都是靠已经形成的严格标准来体现的。
其中之一是男性扮演女性角色。这正是梅兰芳令人折服和擅长的表演。他的表演不是普通的对女性角色的重新塑造,是世界戏剧中常见的针对女性的特异性的精确的重新塑造。表达方式通过京剧的传统特点体现,通过专业特点的造型,面部表情,假声演唱等方法及象征性装束重新塑造。将女性角色塑造到高艺术水平。
因此,1930年在美国巡演中,男性扮演女性角色并没有引起预期的心理排斥。评论体现了对其不同寻常的异性扮演特点给予了女性角色以最热烈的好评。观众看到了“女性柔美气质的精髓”,一个剧评和评论家们把梅的表演和展示与当时的美剧表演进行了比较。把中国戏剧的象征性和美国戏剧的“现实主义”相提并论,表现出对中国戏剧的象征性有更大兴趣。
梅兰芳会见了美国戏剧和电影中不少演员,其中之一就是查理·卓别林。他们对自己的创作交换了意见。梅说,观看卓别林参与的无声电影“,学会了如何通过动作表达演员的真挚情感。卓别林,同样,对滑稽演员的演技很有兴趣并询问梅。后来,梅兰芳和卓别林作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香港见面。
在美国的整个巡演期间,中国人的形象在美国公民的印象中发生了很大改变。类似巡演也在前苏联举行,但是在完全不同的社会和政治原则下。 京剧团和梅兰芳的剧团做为友善大使出面演出。斯大林参加了其中的一场演出,证明了国家级访问的重要性。就像在美国巡演期间一样,担心苏联观众不能接受男性扮演女性角色。然而,在1935年整个巡演期间好评如潮。但京剧的最大流行是在文化活动家-电影和戏剧工作者之间,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更容易理解。另外,对于很多艺术家来说此演出是怀旧。 梅兰芳戏剧舞台风格的特点目前还包括丰富的舞台场景表达方式。对于任何戏剧—由于其要求多—戏剧贫乏。梅兰芳戏剧以更丰富的表达方式、语调等来展现。其主要的表现力—梅兰芳用高超的技艺展现的哑劇。其袖子里的双手自由挥动,用几乎难以察觉的手指动作传递细腻的情感差别。
显然,梅兰芳戏剧在许多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的,古老的中国戏剧。“许多情节,形象,心理冲突都被尖锐、细致的呈现出来,从而证明了现代心理对戏剧的影响。复古风格的封建戏剧,剑,决斗,面具,鬼神,头上有7个标志的将军等古剧风格—在梅兰芳创作中以更新的形式展现。这证实了梅兰芳艺术的活力和真实,可以说梅兰芳艺术仅形式上是旧的。
中国演员和剧团领导者描述的前苏联巡演的目的,“一方面,想在国外介绍中国传统戏曲,另一方面利用这个机会学习外国戏剧艺术和丰富我们的传统”。在巡演过程中,梅兰芳观看了大量话剧,歌剧演出和电影放映。所以此行实际上变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交流,有助于东西方艺术的发展。
演出结束后梅兰芳与前苏联及国外戏剧和电影的代表们举行了会谈。在会谈中对观看演出的印象进行了交流,并对欧洲戏剧中应用东方演出和表演技艺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这次会谈直到现在还被认为是戏剧艺术史上有代表性的事件,显著改变了世界戏剧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梅耶荷德指出,“梅兰芳戏剧在我们这里的出现就其成果而言大大超出我们的假设。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新的戏剧,将看到它非凡的影响力。很多人都表示愿意模仿此戏剧,由其承担用具,超出了无法想象的门槛,在一个地毯上演“外景”和“内景”。说起这些戏剧的想象力,梅耶荷德回忆起普希金的话,他坚持认为话剧艺术就其自身的基础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普希金努力达到的形式,梅耶荷德在梅兰芳戏剧中看到了。此戏剧提醒他关于视觉文化,面部表情表演和身体表演文化,言语和动作协调,主要是手。梅耶荷德说 “我们有很多的女演员,但我还没有看到任何一位演员能达到梅兰芳扮演女性的艺术。在把自己的工作和这些伟大的艺术家相比较后我们还找到了许多瑕疵。但是,现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梅兰芳的到来对苏联戏剧的未来命运有巨大意义,我们必须一次一次提醒自己普希金的最后遗嘱,因为这些遗嘱和梅兰芳戏剧中的体现有紧密联系。
中国艺术家梅兰芳非常认真地批评了苏联影院中看到的那些负面的特征。梅兰芳说,我对苏联艺术家的严肃性和奉献精神感到震惊。但往往他们的野心有太多的证据显现出来。不管他们使用的是否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生物力学的方法,或任何其他学派的支持者,他们有时会屈服于诱惑,在舞台上只展现他们支持的动作和情感。
我们称之为“惟愿”,被认为是不恰当的,至少在传统表演艺术方面是这样。这与我所感兴趣的布莱希特的观察没有任何共同,而且是无可争议的:他说,“定位”,必须首先把动作和情感相融合。不管所谓的学派或风格特点,这正是技术性高和针对性强的俄罗斯演员所缺乏的。
这可能是他们试图快速达到您现在所说的“动作”,尚未获得可以采取行动的阻力点。此阻力点无法通过思考或理论研究来实现,它只能通过对艺术大师的经验的长期和认真研究取得。只是从老师到学生,由父亲传给儿子是走向实际的知识和真正的艺术之路。可以向他人学习,但只有当已经掌握了艺术本身之后再来研究。
梅兰芳在莫斯科的演出,著名的德国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也参加了。鉴于他自己的“间离效果”的理论,他对广大观众的同情反应持怀疑态度。在他的作品《中国舞台艺术的间离效果》中布莱希特比较西方和东方学派的演技:“在西方,演员正在千方百计尽可能接近带给观众描绘的事件和所刻画的人物。为此,他让观众在情感上要深入它,深入艺术家,以及将针对整个艺术,以保证更充分的再现其所塑造的人物特点。如果演员这样一个完整的转型失败,那么这个严格来说,演员的整个演技结束。
中国演员不知道这些困难,因为他拒绝完全转变成另一形象。没有一个过去学派的西方演员(有一个或两个喜剧演员除外)能象中国演员梅兰芳这样展示其高超的演技要素。因此,中国大师的表演影响了许多导演和演员的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其中一些后人称梅兰芳是自己的老师。在战后期间还有类似重复,在1950年,艺术家还多次前往苏联。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梅兰芳对中国传统戏剧的命运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能够说服领袖毛泽东认为京剧对中国人民和中国的文化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正是得益于梅兰芳的努力,中国戏剧传统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的典范在二十世纪中期是最引人注目的并且延续至今。
结论
中国艺术大师和戏剧活动家梅兰芳的创作和社会活动实例中,表现出回到古典中国艺术传统是卓有成效的方式。在地域上表现出中国南方和北方戏剧的综合过程,那就是—音乐和声乐开始和塑造的演员演技相融合。从广泛的人生观来看,我们谈论全球化的开始,特别是在经验交流和民间传统发展方面国际各戏剧学派已经表现出浓厚兴趣。因此对新方法的综合评价在当前研究中是很重要的,艺术家将新方法引入梅学派—独特的东方戏剧表演体系,从而与俄罗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派,德国布莱希特体系和典型改造理论的库尔巴斯一起列入世界主要戏剧体系中。
这项研究有助于作为历史性的回忆当时全世界都熟悉的伟大的中国艺术大师的名字,了解梅兰芳的创作,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戏剧更客观的创新工作,投身研究世界戏剧发展过程的迫切问题。
参考文献
[1]梅兰芳.1935年4月14日在莫斯科会议上的总结,全苏对外文化关系协会.出版拉尔斯克列别尔卡.
[2]鲁田.京剧,网络信息http://waking-up.org/mystectvo/simvolichna-mova-pekinskoyi-operi/.
[3]梅兰芳.舞台四十年//梅兰芳自述[M].北京:中国艺术出版社,1963: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