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下的教学已经不是以教师灌输为主,其教学评价也不再单一地依赖教学成绩,而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作为一门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课程,其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极为关键的检验标准就是要看其是否实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
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科学而先进的理念是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取得成效的催化剂。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1.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
在课时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教师往往是一味地讲授知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教学活动单一乏味,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严重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违背了教学规律,导致教学效果较差。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必须用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有创造性的活动,需要由单一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交朋友,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伙伴,师生之间通过交往、沟通、合作,建立一种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统一包办,学生无法成为真正的主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出最大的潜能,达到教学相长。新课程的教材中有大量的探究活动,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积极的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必修2《政治生活》“民主决策”,教材有一个“教育收费社会听证制度”的探究活动,可以事先让学生收集各种资料,在课堂中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按照听证会的流程,进行模拟听证,这样学生积极的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理由,教师再适时的引导,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启迪思维,创造一个“百家争鸣”的探究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在探究题的作答中获得较高的得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成为小老师,在板书设计上、在练习和试卷的讲评上、在课件的制作上,让学生适当的参与,在这种参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提高了分析、归纳、运用知识的能力。
2.教师学生观的转变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添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活动中,作为政治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流主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等待装满知识的容器”。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热爱每一个学生;我们必须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都是具有开放性的自我创造者;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人的个性是多样的,因此,我们不能用统一的尺度衡量每一个学生,用统一的模式规范每一个学生;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本身就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学生思想、行为中的闪光点更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资源。
3.教师教学过程观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不可以统治学,也不可以代替学,教师的教要启发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的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应从教出发,必须从学生的学出发。教师作用于全班所有的学生,学生既向教师反馈,又与同学交流,形成了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流的网络。此过程是师生展开对话、理解而达成“你一我”师生关系的过程,是一个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在体验中共生共长的过程。
二、营造民主的学习气氛
民主的学习气氛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没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就不可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好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发挥作用。试想,在课堂上如果老师讲什么,学生便听什么,机械地记什么,也就没有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就不能培养学生的个性,更谈不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人云亦云、机械模仿、照本宣科、僵化保守的人。
1.教师要尊重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智慧、情感和志趣,更要尊重他们各自不重复的个性,可爱的单纯和浪漫的天真;不但要尊重他们与自己和谐的求同思维,更要尊重其敏锐有余而成熟不足的求异思维。
2.要加强师生互动
互动,就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教学中,一堂成功的、充满生机的课应该是师生互动的结果。在这里互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主要是指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原有的教学常规,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师生共同活动。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互动主要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学贵有疑,这是常理。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学习才有兴趣,才会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学生敢于创新。为学生质疑问难提供宽松环境。自由、宽松的外在环境对于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很重要。学生的大胆设疑、质疑需要教师的鼓励,因为多数学生想质疑而疑虑重重,既怕老师瞧不起,又怕同学讥笑。这时,教师要对学生即使是看起来幼稚可笑的问题给予充分恰当的鼓励、肯定。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基础教育的创新。知识经济对发达国家来说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对处于实现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则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在教学中,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个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对知识尤其是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的开拓与应用。政治教师要主动迎接这一新形势的挑战,大胆改革,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以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高昂的姿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
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科学而先进的理念是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取得成效的催化剂。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1.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
在课时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教师往往是一味地讲授知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教学活动单一乏味,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严重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违背了教学规律,导致教学效果较差。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必须用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有创造性的活动,需要由单一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交朋友,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伙伴,师生之间通过交往、沟通、合作,建立一种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统一包办,学生无法成为真正的主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出最大的潜能,达到教学相长。新课程的教材中有大量的探究活动,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积极的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必修2《政治生活》“民主决策”,教材有一个“教育收费社会听证制度”的探究活动,可以事先让学生收集各种资料,在课堂中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按照听证会的流程,进行模拟听证,这样学生积极的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理由,教师再适时的引导,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启迪思维,创造一个“百家争鸣”的探究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在探究题的作答中获得较高的得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成为小老师,在板书设计上、在练习和试卷的讲评上、在课件的制作上,让学生适当的参与,在这种参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提高了分析、归纳、运用知识的能力。
2.教师学生观的转变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添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活动中,作为政治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流主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等待装满知识的容器”。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热爱每一个学生;我们必须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都是具有开放性的自我创造者;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人的个性是多样的,因此,我们不能用统一的尺度衡量每一个学生,用统一的模式规范每一个学生;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本身就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学生思想、行为中的闪光点更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资源。
3.教师教学过程观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不可以统治学,也不可以代替学,教师的教要启发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的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应从教出发,必须从学生的学出发。教师作用于全班所有的学生,学生既向教师反馈,又与同学交流,形成了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流的网络。此过程是师生展开对话、理解而达成“你一我”师生关系的过程,是一个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在体验中共生共长的过程。
二、营造民主的学习气氛
民主的学习气氛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没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就不可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好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发挥作用。试想,在课堂上如果老师讲什么,学生便听什么,机械地记什么,也就没有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就不能培养学生的个性,更谈不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人云亦云、机械模仿、照本宣科、僵化保守的人。
1.教师要尊重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智慧、情感和志趣,更要尊重他们各自不重复的个性,可爱的单纯和浪漫的天真;不但要尊重他们与自己和谐的求同思维,更要尊重其敏锐有余而成熟不足的求异思维。
2.要加强师生互动
互动,就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教学中,一堂成功的、充满生机的课应该是师生互动的结果。在这里互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主要是指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原有的教学常规,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师生共同活动。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互动主要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学贵有疑,这是常理。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学习才有兴趣,才会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学生敢于创新。为学生质疑问难提供宽松环境。自由、宽松的外在环境对于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很重要。学生的大胆设疑、质疑需要教师的鼓励,因为多数学生想质疑而疑虑重重,既怕老师瞧不起,又怕同学讥笑。这时,教师要对学生即使是看起来幼稚可笑的问题给予充分恰当的鼓励、肯定。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基础教育的创新。知识经济对发达国家来说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对处于实现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则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在教学中,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个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对知识尤其是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的开拓与应用。政治教师要主动迎接这一新形势的挑战,大胆改革,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以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高昂的姿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