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知识为基础和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其显著特征是知识爆炸、信息激增。要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必须掌握大量知识,这客观要求我们提高阅读速度。从应试角度看,语文加大考查阅读速度和阅读量是一个必然趋势,阅读速度和阅读量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指标。鉴于此,掌握科学的快速阅读方式就成为一种必然。
关键词: 现代文 快速阅读 阅读方法
一、快速阅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类面临三大挑战:无限增長的知识对有限时间的挑战;呈几何级数增长的信息对接受能力的挑战;大量新知识对人脑理解能力的挑战。在以知识为经济基础和经济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爆炸,信息激增已成为显著特征。当代中学生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更多的知识,这就要求中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适应时代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成为快速阅读的高手。
(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阅读速度对学生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偏重,若不能很好地掌握快速阅读技巧,学习负担就会加重。学生阅读速度慢,读得吃力,就会认为读书是一件苦事,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同时,书读得少,知识面就窄,其思维能力的敏捷性就会受到影响。同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生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三)应试的需要
莘莘学子十年寒窗,成功者必须越过无数考试关。未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唯有具备能力者方能从容应对。2016年3份全国新课标高考试卷,其试卷均为9500字左右。其中全国新课标高考Ⅰ卷为9615个字。论述类文本阅读含题目为1797字,文学类文本阅读含题目为2142字,实用类文本阅读含题目为2093字。学生要在短短的150分钟内读完整份试卷,还要书写近1200字(按考试中心给定的参考答案计算),没有快速阅读的能力是很难完成的,况且高考语文试卷的考查有逐年增加分量的趋势。
二、快速阅读原理
快速阅读是一种纯粹运用视觉的阅读,它更讲求效率,更符合人的思维特征,更节省视力和脑力,更有利于记忆。快速阅读将人们自身就具有的对图像的识别能力运用到文字的阅读中,从而改变人们多年来所养成的传统阅读习惯。
传统的阅读是目光在每一个字间跳跃的点式阅读,大脑对信息的反映受制于目光移动的速度。阅读时眼在字的停留时间为1/10秒~3/10秒,移在字间的跳跃仅占5%左右。而且从阅读到理解要经过视觉、语言、听觉三个中枢处理信息过程才能完成。
快速阅读是根本改变点式阅读为整行文字的线式阅读,这种方法使目光不在单字上停留,而是在整行的文字上停留,眼球接受文字信号的速度为10倍以上,达到与大脑的思维速度同步。
传统阅读模式图:眼睛——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听觉中枢——理解记忆。
快速阅读模式图:眼睛——视觉中枢——理解记忆。
快速阅读的理论基础如下:
(一)阅读现象
大脑中潜在的发音现象称“内部言语”,也可称“内部音读”,“内部音读”总是伴随着思维活动而出现,“内部音读”不能克服,把“突破音读”作为快速阅读的主导理论会使训练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困扰。因此,快速阅读训练应从改变视觉感知的方式入手,通过改变视觉感知的广度和节奏提高阅读速度。对于“音读”,我们要克服的是“逐字音读”,在阅读过程中自然产生的跳跃式的“音读”,我们应顺其自然,不宜采取抗拒的态度。
(二)阅读过程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阅读包括四个环节:
第一,信息感知。这是阅读的起始阶段,是人通过眼睛捕捉文字的过程。
第二,信息加工。信息被感知后被传输到大脑“加工器”中进行加工。只有通过“加工”,文字符号才能变为一定的意义,被我们理解。
第三,长时记忆。
第四,信息的输出。将信息用于思考或交流。
(三)阅读速度慢的原因
没有经过训练的阅读者阅读速度大都在每分钟300字左右,这些阅读者在阅读时存在感知范围小(逐字或逐词注视)、感知速度慢(在某一处注视时间过长,眼睛死盯一处)、视点回跳等习惯,这些习惯大大降低感知效率,形成制约阅读效率的“瓶颈”。
(四)提高阅读速度的基本策略
要提高阅读效率,必须改变以上习惯,扩大感知范围,加快感知节奏,杜绝回跳。
三、快速阅读训练方法
(一)心理素质训练
我国语文对阅读的传统观念是咬文嚼字、慢咀细嚼,这种观念是科学、合理的,但已不太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资料统计表明,人类文明发展的前5000年的文献资料,还不如如今一年出版得多:英国的《世界文学著作目录》,有754卷,577200页,两吨重,而人80%的知识是通过阅读获得的,传统的逐字阅读方式已无法适应知识量的增加。阅读的观念,应该更注重信息的获取与整理,还重效率。
要注重培养良好的速读心态。良好的“速读心态”,指的是两种意识(求快意识、竞争意识),三个设法(设法快读、设法理解一切、设法记住一切)。有了这种“心态”,快速阅读就能专心致志,全身心地投入,读得快、理解深、记忆牢。
(二)生理机能训练
生理机能训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注意力的集中、转移与分配的训练;(2)右脑图式认识功能与记忆功能的开掘;(3)视觉机能的训练。
(三)速读的基本功训练
基本功的训练主要是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速读的各种技能技巧:(1)养成默读的习惯,提高默读的速度。(2)扩大视读野,提高整体认读的能力。(3)减少回视、准确扫视,提高读速。(4)掌握理解技巧,尤其是文体阅读技巧,保证读速和理解率同步上升。(5)运用定势理论,形成阅读的固定程序,加快阅读速度。 (四)综合能力训练
训练的直接目标是培养“一目十行、双目识页”的速读综合能力。点式阅读,以字、词为认知单位;线式阅读,以句或句群为认知单位;面式阅读,以数行或整个页幅为认知单位,前两者的视线运行方向由左而右或由上而下沿着书页的中线作垂直运动。
(五)具体训练方法举隅:快速阅读三级训练法
1.第一级:调整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的调节是成功进行快速阅读的前提和必经之路。快速阅读需要放松性警觉的状态,即身心放松、注意力高度集中、准备接收信息的状态。
如何进入这种状态?以下是几种常用方法:
(1)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可以向大脑输送大量氧气,使大脑得以充电,提高大脑功率。另外,平和悠长的腹式呼吸还可以使我们排解心理压力、放松身心,使大脑脑波呈现最有利于学习的状态。
腹式呼吸的操作要领:端坐或平躺,像嗅花一样缓慢均匀地把新鲜的空气往下送,使其达到肚脐以下三寸左右的丹田部位;屏住气息三五秒,然后小腹微收,将气缓慢向外吐,呼吸的频率越慢越好,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比为1:2,比如,吸气用5秒,呼气就用10秒,用鼻子进行。
(2)增强信心。
在遇到困难与障碍时,不要产生畏难甚至退缩的念头,这是缺乏信心的表现。如果在日常训练中不断地进行自信心训练,就可以避免产生畏缩心理,切实提高快速阅读训练的成效,真正掌握并运用快速阅读。我们可以用积极暗示的方法增强信心。具体做法是平躺或端坐,全身放松,在放松的背景下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我能行……
我感觉一天比一天好
我一定能学会快速阅读
我的感知力、记忆力越来越强
(3)集中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是脑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注意力影响思维、想象、记忆的效率。注意力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在快速阅读训练中最常见的方法是定点凝视。操作要领:(1)直背端坐,两手持图,放在距离眼睛40cm左右的正前方。(2)注视图中黑点,暗示自己:黑点渐渐扩大了,且清晰入目。(3)维持1分钟~10分钟(尽量延长时间),尽量不眨眼。
(4)明确阅读目的。
阅读时要带着一定的问题读书,这样可以在人的神经系统中形成一种兴奋中心,从而提高阅读活动效率。
2.第二级:训练你的眼睛。
感知是阅读活动的发端,视觉感知的效率决定阅读活动的效率,要提高阅读效率,必须训练人的感知机能。感知机能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
(1)增强人的眼睛运动的靈活性,加快人眼感知文字信息的速度。原来1秒钟看几个字,现在要做到1秒钟最少看一行字(32开本)。
(2)扩大阅读的视野,即阅读时眼睛的感知范围。如,假如原来每一眼看两个字,训练后要扩大为最少五六个字。
视点左右移动训练:①两手持图,距眼睛40cm左右,让鼻尖对准图的中心。保持宽阔视野,面对图表的中心也能清晰地看到所有方框。②快速左右移动视点(由一个方框跳到另一个方框),当视点跳到某一方框时,要看清方框中的符号。③只许眼动,头部不要摆动,保持丹田呼吸,时间为一分钟。
视点上下移动训练:①两手持图,距眼睛40cm左右,让鼻尖对准图的中心。保持宽阔视野,面对图表的中心也能清晰地看到所有方框。②快速上下移动视点(由一个方框移到另一个方框),当视点移到某一方框时,要看清方框中的符号。③只许眼动,头部不要摆动,保持丹田呼吸,时间为一分钟。
视点对角线移动训练:①直背端坐,双手持图,眼图相距40厘米,鼻梁对准图中央。②从图的左上开始,按箭头所示的方向,飞快地移动视点,作对角线运动。③头部不要左右、上下摇动,训练时间为1分钟。
视点圆形移动训练:①直背端坐,双手持图,眼图相距40厘米,鼻梁对准图中央。②视点从图中的黑点开始,视点按顺时针方向移动,训练时间为10秒钟。③从黑点开始,逆时针方向移动视点。训练时间仍为10秒钟。④闭上双眼,让头脑中浮现图形,按上面的方法,闭目作视点移动训练。训练时间为30秒钟。
3.快速阅读训练第三级:阅读实战训练。
快读模式一(三目一行)训练程序:(1)方框图训练。方框图训练是快速阅读训练的关键,方框图训练和下文的记号训练的作用都在于矫正,都是为了改变长期养成的逐字“音读”、阅读视野狭小、眼睛死盯一处等不良习惯,同时引导训练者养成宽视野、快节奏阅读的习惯。具体方法是调整身心,眼睛注视第一个方框片刻,然后以一定的节奏(注意:节奏是快速阅读的生命)轻快地移动视点,由第一个方框跳到第二个方框,然后由第二个方框跳到第三个方框,以此类推。跳到某个方框时,要看清那里的符号。注意体会训练时视野的宽度、视点跳动的感觉和换行的角度,头部不要来回摆动。(2)记号训练。记号训练是进一步的快速阅读模拟,要求阅读者在没有方框的前提下把握视野的宽度和视点移动的节奏。
快读模式二:(一目一行)训练程序:视点沿着书面的中心线由上向下移动,移动时在感知中间文字的同时,要尽可能地感知两边的文字。这种阅读方法改变了横行阅读的习惯,使人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边缘视觉(即余光)接收信息。垂直阅读法是一种很有用的阅读法,特别适用于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为目的的阅读。训练初期,视线总是沿着书面的中心线由上向下移动,练习一定时间以后,视线会忽左忽右,以便清晰地感知关键词和基本概念。
四、不同文体的快速阅读方法
(一)论述类文本快速阅读方法
论述类文章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主要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表达目的。
论述类文本快速阅读,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1.阅读全文,勾画文中信息要点。
(1)勾画出文中重要词语。
①表述中心论点的词语,即往往在文中多次出现的词语。
②体现陈述对象转换的词语,即往往体现了论证的思路的词语。抓住这一点有助于理清文章的层次及整体思路。
a.因果。如:因为、因此、……原因在于、因而、由于、从而,等等。
b.转折。如: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等等。
c.并列或递进。如:也、又、不是……而是……、不仅……还……,等等。
d.分类分层。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等。阅读时抓住这样一些表示层次结构的语言标志词,对我们梳理文章思路会有帮助。
e.举例子。如:例如、如,等等。
③修饰、限制性词语。
a.年代(时间多次依序出现)。
b.程度。如:最、基本、根本、十分、非常,等等。
c.范围。如:部分、全部、总共、所有、都、全、少量、多数、几乎、仅仅,等等。
d.数量(具体数据、比例等)。
e.已然未然。如:目前为止、迄今为止、假如、可能、如果、一定、必然、将、正在、或,等等。
f.代词。如:这、那、它、其、此,等等。
④表情态的词语。如:可能、也许、必须、绝对,等等。
(2)勾画出文中重要句子。
①统摄全篇的句子——论点句、中心句、总结句。高考选文,一般一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文本都围绕这个论点展开议论。论点的提出,有的在开头,有的在结尾,有的是文章标题。
②作论据的句子——论述类文章作论据的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事例论据,即征引的文献资料、事实材料;另一种是事理论据,即人们公认的或权威的道理、名言、法则、定律等。阅读时勾画出这些事例论据和事理论据,并且找出它们与论点的关系,这样可迅速把握文章内容。
③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论证的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开的。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明显的逻辑关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递进关系,还有的是纵横结合的逻辑关系。这些逻辑关系往往有一些标志性的语句,如“首先、其次”等引出的语句。如果没有这样的语句,就可标记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句或结尾句,然后提取每一段的主要信息,把握文脉。
(3)简短批注。
对重要词语,对表因果关系的句子,起表明中心、理清结构、区分层次、暗含材料与观点关系等作用的句子,做简短批注,为下一步操作起提示作用。
在實际操作中,可将重要词语、重要句子的勾画和简短批注结合起来操作。
2.提取要点,整体把握。
勾画诸多要点是为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作铺垫。
(1)梳思路,明结构。
对勾画内容进行提取、整合,梳理出文章思路。
(2)会文意,释观点。
依据勾画的重点词、句及文章结构,弄清文章论述了什么问题,主要观点和看法是什么,涉及什么内容。
(3)理材料,定意图。
梳理文章中的事例、事理材料,将材料与作者的评述性文字相参照,明确作者引用材料的意图。
(二)实用类文本快速阅读方法
阅读传记,主要是梳理传主的人生经历、事迹贡献、价值地位和个性品质、社会评价等,并分析传主人生、事业等各个方面取得成就或遭遇失败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以及家庭和个人原因。从命题特点看,传记的命题均牵涉全篇。因此,读懂传记的基本要求是从整体把握,按以下步骤梳理、筛选、整合出文本的有关内容:
1.明确写作对象。
明确传记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及其相互关系。
2.理清文本思路。
理清传记的行文思路和线索,梳理出传主的人生经历、人生轨迹。按照传主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依照或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依次将时间、事迹、背景等内容梳理出来,整理出行文思路。
3.梳理传主事迹。
要筛选出“事”,即传主有哪些“事迹”、“行为”、“贡献”、“成就”、“经验”等。记述传主时,典型事件(事迹)是关键,能够反映传主的主要功过,并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梳理事迹事件,可以理清其人生发展轨迹。
4.概析人物特点。
要清楚文本传达了传主什么样的思想、观点、人格等,就要抓住文本中作者或他人的评论性语句,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其对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作用,从而明确传主是怎样一个人,具有哪些特点,进一步把握文本的写作意图。
5.把握表现手法。
人物传记以记人为主,通过富有特点的细节描写,更好地把握传主的形象特征,了解其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等,并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从中获得更多更好的人生教益。另外,传记文本和写人记事类记叙文一样,在结构安排、修辞运用等方面都有特色。因此,结合文本内容,了解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能更好地理解文本。
(三)文学类文本快速阅读方法
小说具有艺术作品间接、隐晦、曲折地反映生活的共性,要快速、准确地获取小说文本的信息,必须有“入”和“出”的过程,完成这一“入”“出”过程的有效、直接有力的方式就是抓文体特征。分五步进行:
1.划分层次,理清情节。
相对于把握小说的典型人物、作品主题这些内在的、隐含的要素,情节是外显的,因而,理清作品的脉络层次,由外而内是从易到难阅读小说的最好突破口。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先概括自然段段意,将概括的内容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切分,这样小说的构架就出来了。 2.依据情节,把握形象(意义)。
塑造人物是在小说的叙述和环境描写中完成的,把握人物形象要依据小说情节(小说中发生的一件件事)概括分析。
3.分析环境,明确作用。
在作品中,环境对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有着特殊意义。分析环境,就是要理解环境描写与塑造人物的关系,与表现主题的关系,明确它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4.提炼整合,概括主题。
把握住小说的主题是读懂小说的主要标志,但小说的主题表达不像论述类文本那样直白,也不似散文用抒情议论表达,它往往通过象征、暗示、比拟等手法,让读者借助情节、环境等感悟出来。这就是阅读小说“入”和“出”的过程,是“悟”的过程,要下综合归纳的功夫,除联系小说的三要素看主题外,还可联系小说的标题、题材、有意蕴的段落和语句,这样多方联系综合,才能准确概括小说主题。
5.把握技巧,鉴赏艺术特色。
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手法有肖像、心理、动作(细节)、语言描写。小说中刻画人物时表现手法是灵活多变的,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实写和虚写,人物间的对比、映衬等。
鉴赏艺术特色时,要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赏析,才能获得综合审美效果。
五、快速阅读容易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保持注意力集中
快速阅读不只是求速度,还要求达到理解的程度,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难保证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够理解内容,更谈不上对内容的记忆和掌握。因此,阅读的速度越快,就越需要读者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這对于保证快速阅读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二)提高整体识读的能力
阅读速度的提高与阅读者的整体识读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逐字逐句读书的习惯使注视点增多,眼跳次数增多,势必影响阅读的速度。如果将许多字词、一句或数句甚至一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识读,就会大大减少注视点和眼跳次数,使每次眼停的阅读视野扩大,阅读速度也会成倍提高。因此,在阅读中注意养成整体识读的习惯,是提高快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正确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记忆的关系
快速阅读,是在理解、记忆基础上的阅读。如果抛开了对所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而单纯追求速度,那么速度即使再快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提高阅读的速度,一定要处理好速度与理解、记忆之间的关系。快速阅读必须以一定的理解水平、记忆掌握能力为前提。一般来说,快速阅读的理解率应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
六、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对高中生进行现代文快速阅读基本技能训练,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培养学生阅读专注性品质;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反应的敏捷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快速阅读训练,对处在成长期的高中生智力、思维的开发具有现实而深远的影响。在“应试教育”仍占高中教育主流的今天,“快速阅读训练”不失为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克里斯蒂安·格吕宁,著.郝湉,译.快速阅读(新版)[Visual Reading][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5.7.
[2]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3]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 现代文 快速阅读 阅读方法
一、快速阅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类面临三大挑战:无限增長的知识对有限时间的挑战;呈几何级数增长的信息对接受能力的挑战;大量新知识对人脑理解能力的挑战。在以知识为经济基础和经济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爆炸,信息激增已成为显著特征。当代中学生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更多的知识,这就要求中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适应时代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成为快速阅读的高手。
(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阅读速度对学生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偏重,若不能很好地掌握快速阅读技巧,学习负担就会加重。学生阅读速度慢,读得吃力,就会认为读书是一件苦事,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同时,书读得少,知识面就窄,其思维能力的敏捷性就会受到影响。同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生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三)应试的需要
莘莘学子十年寒窗,成功者必须越过无数考试关。未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唯有具备能力者方能从容应对。2016年3份全国新课标高考试卷,其试卷均为9500字左右。其中全国新课标高考Ⅰ卷为9615个字。论述类文本阅读含题目为1797字,文学类文本阅读含题目为2142字,实用类文本阅读含题目为2093字。学生要在短短的150分钟内读完整份试卷,还要书写近1200字(按考试中心给定的参考答案计算),没有快速阅读的能力是很难完成的,况且高考语文试卷的考查有逐年增加分量的趋势。
二、快速阅读原理
快速阅读是一种纯粹运用视觉的阅读,它更讲求效率,更符合人的思维特征,更节省视力和脑力,更有利于记忆。快速阅读将人们自身就具有的对图像的识别能力运用到文字的阅读中,从而改变人们多年来所养成的传统阅读习惯。
传统的阅读是目光在每一个字间跳跃的点式阅读,大脑对信息的反映受制于目光移动的速度。阅读时眼在字的停留时间为1/10秒~3/10秒,移在字间的跳跃仅占5%左右。而且从阅读到理解要经过视觉、语言、听觉三个中枢处理信息过程才能完成。
快速阅读是根本改变点式阅读为整行文字的线式阅读,这种方法使目光不在单字上停留,而是在整行的文字上停留,眼球接受文字信号的速度为10倍以上,达到与大脑的思维速度同步。
传统阅读模式图:眼睛——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听觉中枢——理解记忆。
快速阅读模式图:眼睛——视觉中枢——理解记忆。
快速阅读的理论基础如下:
(一)阅读现象
大脑中潜在的发音现象称“内部言语”,也可称“内部音读”,“内部音读”总是伴随着思维活动而出现,“内部音读”不能克服,把“突破音读”作为快速阅读的主导理论会使训练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困扰。因此,快速阅读训练应从改变视觉感知的方式入手,通过改变视觉感知的广度和节奏提高阅读速度。对于“音读”,我们要克服的是“逐字音读”,在阅读过程中自然产生的跳跃式的“音读”,我们应顺其自然,不宜采取抗拒的态度。
(二)阅读过程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阅读包括四个环节:
第一,信息感知。这是阅读的起始阶段,是人通过眼睛捕捉文字的过程。
第二,信息加工。信息被感知后被传输到大脑“加工器”中进行加工。只有通过“加工”,文字符号才能变为一定的意义,被我们理解。
第三,长时记忆。
第四,信息的输出。将信息用于思考或交流。
(三)阅读速度慢的原因
没有经过训练的阅读者阅读速度大都在每分钟300字左右,这些阅读者在阅读时存在感知范围小(逐字或逐词注视)、感知速度慢(在某一处注视时间过长,眼睛死盯一处)、视点回跳等习惯,这些习惯大大降低感知效率,形成制约阅读效率的“瓶颈”。
(四)提高阅读速度的基本策略
要提高阅读效率,必须改变以上习惯,扩大感知范围,加快感知节奏,杜绝回跳。
三、快速阅读训练方法
(一)心理素质训练
我国语文对阅读的传统观念是咬文嚼字、慢咀细嚼,这种观念是科学、合理的,但已不太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资料统计表明,人类文明发展的前5000年的文献资料,还不如如今一年出版得多:英国的《世界文学著作目录》,有754卷,577200页,两吨重,而人80%的知识是通过阅读获得的,传统的逐字阅读方式已无法适应知识量的增加。阅读的观念,应该更注重信息的获取与整理,还重效率。
要注重培养良好的速读心态。良好的“速读心态”,指的是两种意识(求快意识、竞争意识),三个设法(设法快读、设法理解一切、设法记住一切)。有了这种“心态”,快速阅读就能专心致志,全身心地投入,读得快、理解深、记忆牢。
(二)生理机能训练
生理机能训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注意力的集中、转移与分配的训练;(2)右脑图式认识功能与记忆功能的开掘;(3)视觉机能的训练。
(三)速读的基本功训练
基本功的训练主要是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速读的各种技能技巧:(1)养成默读的习惯,提高默读的速度。(2)扩大视读野,提高整体认读的能力。(3)减少回视、准确扫视,提高读速。(4)掌握理解技巧,尤其是文体阅读技巧,保证读速和理解率同步上升。(5)运用定势理论,形成阅读的固定程序,加快阅读速度。 (四)综合能力训练
训练的直接目标是培养“一目十行、双目识页”的速读综合能力。点式阅读,以字、词为认知单位;线式阅读,以句或句群为认知单位;面式阅读,以数行或整个页幅为认知单位,前两者的视线运行方向由左而右或由上而下沿着书页的中线作垂直运动。
(五)具体训练方法举隅:快速阅读三级训练法
1.第一级:调整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的调节是成功进行快速阅读的前提和必经之路。快速阅读需要放松性警觉的状态,即身心放松、注意力高度集中、准备接收信息的状态。
如何进入这种状态?以下是几种常用方法:
(1)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可以向大脑输送大量氧气,使大脑得以充电,提高大脑功率。另外,平和悠长的腹式呼吸还可以使我们排解心理压力、放松身心,使大脑脑波呈现最有利于学习的状态。
腹式呼吸的操作要领:端坐或平躺,像嗅花一样缓慢均匀地把新鲜的空气往下送,使其达到肚脐以下三寸左右的丹田部位;屏住气息三五秒,然后小腹微收,将气缓慢向外吐,呼吸的频率越慢越好,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比为1:2,比如,吸气用5秒,呼气就用10秒,用鼻子进行。
(2)增强信心。
在遇到困难与障碍时,不要产生畏难甚至退缩的念头,这是缺乏信心的表现。如果在日常训练中不断地进行自信心训练,就可以避免产生畏缩心理,切实提高快速阅读训练的成效,真正掌握并运用快速阅读。我们可以用积极暗示的方法增强信心。具体做法是平躺或端坐,全身放松,在放松的背景下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我能行……
我感觉一天比一天好
我一定能学会快速阅读
我的感知力、记忆力越来越强
(3)集中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是脑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注意力影响思维、想象、记忆的效率。注意力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在快速阅读训练中最常见的方法是定点凝视。操作要领:(1)直背端坐,两手持图,放在距离眼睛40cm左右的正前方。(2)注视图中黑点,暗示自己:黑点渐渐扩大了,且清晰入目。(3)维持1分钟~10分钟(尽量延长时间),尽量不眨眼。
(4)明确阅读目的。
阅读时要带着一定的问题读书,这样可以在人的神经系统中形成一种兴奋中心,从而提高阅读活动效率。
2.第二级:训练你的眼睛。
感知是阅读活动的发端,视觉感知的效率决定阅读活动的效率,要提高阅读效率,必须训练人的感知机能。感知机能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
(1)增强人的眼睛运动的靈活性,加快人眼感知文字信息的速度。原来1秒钟看几个字,现在要做到1秒钟最少看一行字(32开本)。
(2)扩大阅读的视野,即阅读时眼睛的感知范围。如,假如原来每一眼看两个字,训练后要扩大为最少五六个字。
视点左右移动训练:①两手持图,距眼睛40cm左右,让鼻尖对准图的中心。保持宽阔视野,面对图表的中心也能清晰地看到所有方框。②快速左右移动视点(由一个方框跳到另一个方框),当视点跳到某一方框时,要看清方框中的符号。③只许眼动,头部不要摆动,保持丹田呼吸,时间为一分钟。
视点上下移动训练:①两手持图,距眼睛40cm左右,让鼻尖对准图的中心。保持宽阔视野,面对图表的中心也能清晰地看到所有方框。②快速上下移动视点(由一个方框移到另一个方框),当视点移到某一方框时,要看清方框中的符号。③只许眼动,头部不要摆动,保持丹田呼吸,时间为一分钟。
视点对角线移动训练:①直背端坐,双手持图,眼图相距40厘米,鼻梁对准图中央。②从图的左上开始,按箭头所示的方向,飞快地移动视点,作对角线运动。③头部不要左右、上下摇动,训练时间为1分钟。
视点圆形移动训练:①直背端坐,双手持图,眼图相距40厘米,鼻梁对准图中央。②视点从图中的黑点开始,视点按顺时针方向移动,训练时间为10秒钟。③从黑点开始,逆时针方向移动视点。训练时间仍为10秒钟。④闭上双眼,让头脑中浮现图形,按上面的方法,闭目作视点移动训练。训练时间为30秒钟。
3.快速阅读训练第三级:阅读实战训练。
快读模式一(三目一行)训练程序:(1)方框图训练。方框图训练是快速阅读训练的关键,方框图训练和下文的记号训练的作用都在于矫正,都是为了改变长期养成的逐字“音读”、阅读视野狭小、眼睛死盯一处等不良习惯,同时引导训练者养成宽视野、快节奏阅读的习惯。具体方法是调整身心,眼睛注视第一个方框片刻,然后以一定的节奏(注意:节奏是快速阅读的生命)轻快地移动视点,由第一个方框跳到第二个方框,然后由第二个方框跳到第三个方框,以此类推。跳到某个方框时,要看清那里的符号。注意体会训练时视野的宽度、视点跳动的感觉和换行的角度,头部不要来回摆动。(2)记号训练。记号训练是进一步的快速阅读模拟,要求阅读者在没有方框的前提下把握视野的宽度和视点移动的节奏。
快读模式二:(一目一行)训练程序:视点沿着书面的中心线由上向下移动,移动时在感知中间文字的同时,要尽可能地感知两边的文字。这种阅读方法改变了横行阅读的习惯,使人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边缘视觉(即余光)接收信息。垂直阅读法是一种很有用的阅读法,特别适用于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为目的的阅读。训练初期,视线总是沿着书面的中心线由上向下移动,练习一定时间以后,视线会忽左忽右,以便清晰地感知关键词和基本概念。
四、不同文体的快速阅读方法
(一)论述类文本快速阅读方法
论述类文章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主要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表达目的。
论述类文本快速阅读,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1.阅读全文,勾画文中信息要点。
(1)勾画出文中重要词语。
①表述中心论点的词语,即往往在文中多次出现的词语。
②体现陈述对象转换的词语,即往往体现了论证的思路的词语。抓住这一点有助于理清文章的层次及整体思路。
a.因果。如:因为、因此、……原因在于、因而、由于、从而,等等。
b.转折。如: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等等。
c.并列或递进。如:也、又、不是……而是……、不仅……还……,等等。
d.分类分层。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等。阅读时抓住这样一些表示层次结构的语言标志词,对我们梳理文章思路会有帮助。
e.举例子。如:例如、如,等等。
③修饰、限制性词语。
a.年代(时间多次依序出现)。
b.程度。如:最、基本、根本、十分、非常,等等。
c.范围。如:部分、全部、总共、所有、都、全、少量、多数、几乎、仅仅,等等。
d.数量(具体数据、比例等)。
e.已然未然。如:目前为止、迄今为止、假如、可能、如果、一定、必然、将、正在、或,等等。
f.代词。如:这、那、它、其、此,等等。
④表情态的词语。如:可能、也许、必须、绝对,等等。
(2)勾画出文中重要句子。
①统摄全篇的句子——论点句、中心句、总结句。高考选文,一般一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文本都围绕这个论点展开议论。论点的提出,有的在开头,有的在结尾,有的是文章标题。
②作论据的句子——论述类文章作论据的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事例论据,即征引的文献资料、事实材料;另一种是事理论据,即人们公认的或权威的道理、名言、法则、定律等。阅读时勾画出这些事例论据和事理论据,并且找出它们与论点的关系,这样可迅速把握文章内容。
③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论证的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开的。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明显的逻辑关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递进关系,还有的是纵横结合的逻辑关系。这些逻辑关系往往有一些标志性的语句,如“首先、其次”等引出的语句。如果没有这样的语句,就可标记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句或结尾句,然后提取每一段的主要信息,把握文脉。
(3)简短批注。
对重要词语,对表因果关系的句子,起表明中心、理清结构、区分层次、暗含材料与观点关系等作用的句子,做简短批注,为下一步操作起提示作用。
在實际操作中,可将重要词语、重要句子的勾画和简短批注结合起来操作。
2.提取要点,整体把握。
勾画诸多要点是为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作铺垫。
(1)梳思路,明结构。
对勾画内容进行提取、整合,梳理出文章思路。
(2)会文意,释观点。
依据勾画的重点词、句及文章结构,弄清文章论述了什么问题,主要观点和看法是什么,涉及什么内容。
(3)理材料,定意图。
梳理文章中的事例、事理材料,将材料与作者的评述性文字相参照,明确作者引用材料的意图。
(二)实用类文本快速阅读方法
阅读传记,主要是梳理传主的人生经历、事迹贡献、价值地位和个性品质、社会评价等,并分析传主人生、事业等各个方面取得成就或遭遇失败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以及家庭和个人原因。从命题特点看,传记的命题均牵涉全篇。因此,读懂传记的基本要求是从整体把握,按以下步骤梳理、筛选、整合出文本的有关内容:
1.明确写作对象。
明确传记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及其相互关系。
2.理清文本思路。
理清传记的行文思路和线索,梳理出传主的人生经历、人生轨迹。按照传主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依照或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依次将时间、事迹、背景等内容梳理出来,整理出行文思路。
3.梳理传主事迹。
要筛选出“事”,即传主有哪些“事迹”、“行为”、“贡献”、“成就”、“经验”等。记述传主时,典型事件(事迹)是关键,能够反映传主的主要功过,并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梳理事迹事件,可以理清其人生发展轨迹。
4.概析人物特点。
要清楚文本传达了传主什么样的思想、观点、人格等,就要抓住文本中作者或他人的评论性语句,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其对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作用,从而明确传主是怎样一个人,具有哪些特点,进一步把握文本的写作意图。
5.把握表现手法。
人物传记以记人为主,通过富有特点的细节描写,更好地把握传主的形象特征,了解其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等,并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从中获得更多更好的人生教益。另外,传记文本和写人记事类记叙文一样,在结构安排、修辞运用等方面都有特色。因此,结合文本内容,了解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能更好地理解文本。
(三)文学类文本快速阅读方法
小说具有艺术作品间接、隐晦、曲折地反映生活的共性,要快速、准确地获取小说文本的信息,必须有“入”和“出”的过程,完成这一“入”“出”过程的有效、直接有力的方式就是抓文体特征。分五步进行:
1.划分层次,理清情节。
相对于把握小说的典型人物、作品主题这些内在的、隐含的要素,情节是外显的,因而,理清作品的脉络层次,由外而内是从易到难阅读小说的最好突破口。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先概括自然段段意,将概括的内容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切分,这样小说的构架就出来了。 2.依据情节,把握形象(意义)。
塑造人物是在小说的叙述和环境描写中完成的,把握人物形象要依据小说情节(小说中发生的一件件事)概括分析。
3.分析环境,明确作用。
在作品中,环境对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有着特殊意义。分析环境,就是要理解环境描写与塑造人物的关系,与表现主题的关系,明确它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4.提炼整合,概括主题。
把握住小说的主题是读懂小说的主要标志,但小说的主题表达不像论述类文本那样直白,也不似散文用抒情议论表达,它往往通过象征、暗示、比拟等手法,让读者借助情节、环境等感悟出来。这就是阅读小说“入”和“出”的过程,是“悟”的过程,要下综合归纳的功夫,除联系小说的三要素看主题外,还可联系小说的标题、题材、有意蕴的段落和语句,这样多方联系综合,才能准确概括小说主题。
5.把握技巧,鉴赏艺术特色。
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手法有肖像、心理、动作(细节)、语言描写。小说中刻画人物时表现手法是灵活多变的,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实写和虚写,人物间的对比、映衬等。
鉴赏艺术特色时,要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赏析,才能获得综合审美效果。
五、快速阅读容易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保持注意力集中
快速阅读不只是求速度,还要求达到理解的程度,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难保证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够理解内容,更谈不上对内容的记忆和掌握。因此,阅读的速度越快,就越需要读者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這对于保证快速阅读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二)提高整体识读的能力
阅读速度的提高与阅读者的整体识读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逐字逐句读书的习惯使注视点增多,眼跳次数增多,势必影响阅读的速度。如果将许多字词、一句或数句甚至一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识读,就会大大减少注视点和眼跳次数,使每次眼停的阅读视野扩大,阅读速度也会成倍提高。因此,在阅读中注意养成整体识读的习惯,是提高快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正确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记忆的关系
快速阅读,是在理解、记忆基础上的阅读。如果抛开了对所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而单纯追求速度,那么速度即使再快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提高阅读的速度,一定要处理好速度与理解、记忆之间的关系。快速阅读必须以一定的理解水平、记忆掌握能力为前提。一般来说,快速阅读的理解率应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
六、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对高中生进行现代文快速阅读基本技能训练,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培养学生阅读专注性品质;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反应的敏捷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快速阅读训练,对处在成长期的高中生智力、思维的开发具有现实而深远的影响。在“应试教育”仍占高中教育主流的今天,“快速阅读训练”不失为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克里斯蒂安·格吕宁,著.郝湉,译.快速阅读(新版)[Visual Reading][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5.7.
[2]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3]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