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陈独秀在上海法租界被捕事件考析

来源 :史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2年8月9日陈独秀在上海法租界寓所被捕.巡捕搜获大量物证,起诉陈独秀违规经营出版事务,并指控陈独秀参与共产党,策划工人暴动.8月18日法租界会审公廨判定陈独秀违反印刷律,没有深究其他罪名.这一轻判表面源于舆论压力,实则是法租界当局既试图维护社会秩序,又力求在中国国内政争中保持中立,避免成为反帝运动攻击的对象.权衡之下,法方决定以退谋进,释放陈独秀后升级了对他和中共组织的监视,以期获取更多情报,蓄谋打击中共的革命活动.较之“一大”前后,1922年陈独秀案审结后法租界的政治环境一度非常严峻,危及中共的生存,成为1922年10月和1923年2月中共中央机构两度迁出上海法租界的背景.
其他文献
1937年11月华界地区沦陷后,上海难民救济经费逐渐陷入困境.虞洽卿发起成立上海难民救济协会,统筹难民救济工作.他提出“上海人救上海难民”的口号,建立三级劝募委员会,制定“普遍持久”的筹募方法,构建保障救难经费的长效机制,筹集善款千万元,保障了各收容所难民的给养和教育、医疗、资遣等经费.他提出难民救济必须唤醒其自立奋斗精神,恢复其生活能力,上海难民救济协会因此把难民救济与教育、生产培训相结合,把生产教育与资遣善后相结合,最终完成了八一三抗战爆发后的难民救济工作,对维护社会秩序与治安,积聚抗战力量起了积极作
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藏孙中山辛亥革命前后档案是研究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重要史料,目前尚有一部分未公开刊布.本文撷取未刊藏档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珍贵文献,结合具体事例,通过辛亥革命期间各色人等向孙中山呈递的各种信函、文书、作品,以窥其对于革命的反应和诉求,考察所反映的各种相异甚至相反的思想观念,及所呈现的中外人士交往联络的复杂状况,以展现革命过程中新与旧、公与私、趋附与利用并存的复杂社会面相.
方言短视频的类型日益多样化,成为展示地域文化的生动载体.本文认为,方言短视频既彰显出独具特色的创作特征及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化传播价值,也出现了内容低俗化和语言粗鄙化的问题.应引导创作者深耕地域文化内容,将短视频创作融入乡村振兴发展格局,与此同时,短视频平台也应优化内容审核方式,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妙复轩评石头记》抄本并非张新之的原稿或手批本,亦非孙桐生据原稿整理而成的改订本,而是某一整理改订本的过录本.因此,不能径直将这部抄本视同张新之原稿而加以利用.与卧云山馆刊本、《金玉缘》相比,这部抄本保存一些有关张新之的历史信息,对研究张新之生平及其《红楼梦》评点活动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同时,将此抄本与北京大学藏《妙复轩石头记评》抄本结合起来,有助于复原张新之评点的原始面貌,对全面、准确地把握张新之《红楼梦》评点蕴含的文学思想与艺术精髓亦有裨益.
1925至1926年关税特别会议期间,二五附加税的保管与使用成为会议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英国外交部提出了对华海关的“新政策”,即中国政府完全享有附加税的征收、保管与分配的权力.英国驻华公使麻克类与外交部的意见相左,并没有遵照外交部的指令行事.关税特别会议失败之后,英国驻华代理公使欧玛利发表《英国对华新政策备忘录》,这标志着英国对华海关政策的重大转变.英国政府对华海关的“新政策”,对南京国民政府收回关税保管权、彻底解决关余问题起到了促进作用.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进展,文化景观已不再被简单视作静止的遗产或文化他者的呈现,其象征性意义被认为是在复杂的关系博弈中曲折发展并演变的产物.因此,借鉴新文化史的方法,对文化景观进行考察有其意义.本文通过对位于南京的浦口火车站一百多年的演进历程的回顾,讨论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如何影响城市意象的形成与变迁,在不同时代建构出独特的文化符号,并最终成为重要的城市文化遗产,形塑城市记忆.
《红楼梦》“大旨言情”,其中贯穿全书、带有共性的是“爱而不得”,各种不同的表现构成多声部共奏.按照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书中人物大致可以分为世俗型、自然型、超越型三种.世俗型人物是主体,以荣宁两府第四代妯娌王熙凤、李纨、尤氏、薛宝钗为代表,她们行为方式不同,但都有着不幸的婚姻和命运;自然型人物以林黛玉为代表,追求诚挚的感情和人生的诗意,不谐于俗而青春早逝;超越型人物则以贾宝玉为代表,无视门第、财富等世俗差别,由色悟空,遁入空门.在所有人都“爱而不得”的背后,是末世所呈现的道德沦丧、社会失序、体系崩溃.
学界认为清朝刑部“部权特重”的三法司权力格局是顺治之后形成的现象.本文证明“部权特重”在顺治时期就已经形成.在明朝三法司中,“部权特重”的现象就已出现.清朝在学习明制过程中,进一步加重了刑部权力.顺治元年到三年,刑部垄断了京师现审案件的审判和直省重罪案件的复核,其审判权达到巅峰,而且此后刑部对非死罪案件的审判权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自顺治四年起,三法司开始核拟直省死罪案件.顺治十二年,三法司核拟京师和直省死罪案件的程序基本确定.至此,在审判权上,清朝三法司中刑部“部权特重”的格局基本定型.三法司审判权的变化表
清人韩菼《楝亭记》中有“自其先公董三服官来江宁”一句,胡适误将“董三”看作人名,始终未得确解.今据文献,可证“董三服官”即掌织造之意.
探究图甲制在基层社会的运行,精细的图甲个案分析不可或缺.清代萍乡安长一图有明确的地域范围,其中分布着身份、来源各异的人群,形成了更为扁平、流动性强的“大户—子户”结构.为应对赋役与社会失序,安长一图设立了多层次、复合性的会社组织,包括义图、保甲会、团练会、义仓等.其设置公共基金,以轮流负责、共同管理、公开透明的方式经营,通过合祀祖先的仪式塑造共同认同.由此,涣散的安长一图成为一个归属感强、整合性高的社区,足以应对图甲的日常运行及社会失序.图甲制的运行是在政府主导的社会结构下由民间社会组织维系,民间的力量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