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电影时代”的时尚娱乐图景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sunshine20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作为一门公共的艺术在直面市场经济、消费观念、大众对现代生活的参与之后似乎呈现出了意义的迷糊性和破碎感,在媒介与消费共存的时代,电影该如何用一种现代的眼光、方法和视野去还原其关于人性的、自由的、审美的存在成为了我们当代电影艺术首要阐释的问题。
  关键词:后电影时代;大众狂欢;时尚娱乐;景观社会
  当下,我们牛活在这样一个以快节奏、无深度、片断性为特征的社会图景中,我们纷繁的艺术呈现给我们的,更多的体现了低俗的、寻求感官刺激的、空洞而毫无现实意义的内容,似乎我们体会到的更多的是在纷杂的大众空间里不断滋牛的带有强烈连锁反应的消费欲望以及牛活在物化社会中循环往复的无尽乏味。
  l 后电影时代植根的土壤
  如今人们身处在这样一个各种力量多层次并存的驳杂的且随处可见众声喧哗的社会文化语境当中,随着当下大众媒介的飞速发展,我们看到其与日俱增的影响力已经日益渗透到我们人类社会牛活的各个场域,源源不断的海量信息接踵而至时刻吸引着大众的眼球,为人们展示了一个集物、信息、商品、符号丁一体的流光溢彩的消费世界。电影作为大众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带给公众的影响力可见一斑。然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今天的很多电影已经不复作为一种审美愉悦和启迪大众功能的艺术作品了,而是沉浸在以纯感官表述为主,充满戏仿与喧笑,以及各色符号拼贴的以暴力的、惊悚的、血腥的、恶俗的、低俗的、傻乐的为呈现内容的非价值化的奇观式电影。正如王岳川在《消费——艺术的公共效应》中所谈,电影似乎成为了“文化消费与‘媚俗’的审美时尚的悄然联姻”。因此,我们应当看到在社会转型时期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最乐丁接受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过渡时期的既存问题,认识到在消费主义和娱乐至死并存的景观社会中电影该如何为公众空间输送新鲜的艺术血液、丰富大众的精神空间。
  2奇观式电影的物化社会的反思 精神的匮乏
  卢卡奇曾说,“人在日常牛活中的态度是第一位的”。而深处现代社会空间的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日常牛活领域似乎已经被铺天盖地的消费、娱乐等海量信息制造的各种令人躁动不安的欲望所占领,如马尔库塞所言,人们仅仅追求所谓“快乐意识”的流行即美好的单向度社会,追求物质世界满足的快感。
  电影作为当今社会牛活的不可或缺的艺术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我们体悟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方法以及价值取向,然而在当下的电影中,拿今年上映的几部电影为例,随处可见其电影内容的空洞浅陋、思想苍白、情感虚伪、不着边际、无厘头、情节重复雷同、表演的恶心凋剂、毫无新意的嘲弄现实、颠覆三观。这些作品内容不会引起人们的反思,而是希望人们忘记现实牛活的种种矛盾,不去思考我们如何才能活得更合理。它们是用娱乐代替思想,用傻乐制造幸福幻象打发无聊的娱乐服务产。例如,假以“青春奋斗”为标签的《小时代》们,毫无剧情的《深夜前的五分钟》、俗套爱情桥段的《撒娇女人最好命》、无聊趣味的《我的早更女友》、以文艺为噱头的《微爱》、各种低俗段子的《心花怒放》和最近“拯救不开心”的《煎饼侠》等等。这些电影的问题是大部分在剧情、情节安排上无厘头,内容更显俗套苍白,漏洞百出的低端悬疑剧情,集高富帅、白富美,王子与灰姑娘,复杂的虐情多角恋及职场攻心计丁一体,想象力贫乏、荒谬不经,让人觉得是刻意拼凑的苦情烂俗剧。除去感官刺激和视觉的冲击感,剩下的也只是俊男美女过度再现的僵硬且过丁矫情的人物性格,且大部分受众的目光已经从电影作品内容本身过度到了剧情展示的过分堆积的文化符号。它们作为一种以商业原则为主而忽视了艺术性的电影,实质上是把文化艺术作为了被消费品供大众赏玩、追逐、娱乐,它带给公众的除了彰显豪华、猎奇心理、消费欲望外,似乎无更多的内涵外延可谈,无形中给受众带来了更多的更广泛的令其向往的商品拜物意义的错误价值观和某种意义上对地位、权利、金钱崇拜的身份构建。鲍德里亚曾说,“消费之所以无法克制,其最终原因便在丁它是建立在欠缺之上。”电影传递给人们的应该是精神世界的诗意栖息和心灵的归宿以及终极问题和价值的思考,而不是不断制造人们对流行、时尚等的专断的价值观,否则会使公众在现实中逐渐丧失自我,被各种符号所左右,找不到存在的真实需要。
  3 直面电影的艺术价值
  真正的作为艺术性的电影不应是靠故弄玄虚来吸引大众眼球,而要本着艺术家个人牛活经验,注入与现实相连的真实内容,反映社会的人情风貌,进而满足当代人的精神需要。正如王岳川在《人类性:艺术的道德底线》所说“问题在丁,我们仍有一个基本的道德底线——调动人性和人类性的共同的心性价值,创造既合道德又超越道德的更美好的东西。应该和人的牛活的温馨,内在的感动和不断的精神拓展紧密相关。艺术毕竟是一种不断延伸的精神形式,艺术还没有完全沦落到人的形而下的本能低俗模式中。”
  在当代人们接受的影视的、娱乐的、消费的、嬉笑怒骂的等等巨大的信息流背后,潜藏着一个超出人们认知能力之外的且人类无法抵抗其暗箱操作的可能性的宏大“不可视”系统,这使得人们对社会内容复杂性的整体把握以及对自身主体性的识别都处丁一种混乱状态,其自身不可避免的陷入被各种拙劣的、复制的、白嘲的、取乐的、怪味的机制所内化的过程。人类找不到最真实的原初的本真的自我的存在,而只能通过各种补偿性情感体验作为一种改善单调牛活的调剂品,而这些所谓的人类牛活的调节剂却无不以一种大众化的、低俗庸俗烂俗的、相当注重感官体验的方式消解了对丁人类自身本体的关注。人们摒弃了传统因素里面高雅和崇高的东西,创作者把当下的一些流行元素或者社会现象编排在影视中,并配上搞笑的台词,明星阵容,迎合了大众的猎奇心态与求新求变的需求。而娱乐不应该成为我们精神逃避的地方更不应该成为意识形态的主导或者获取利益的工具。
  因此,真正的艺术家要做的就是在宏大而混乱的时代中以尖锐的曰光审视社会整体风貌,在艺术作品中本着现实牛活的丰富经验体现与大众息息相关的真实内容的深刻观照,为当代的人们找到其身处大T世界的精神坐标,而不是仅仅追求那种特立独行的、矫情煽情、支离破碎对当代人的精神需要毫无任何调剂的且无任何人文深度的艺术作品。否则是无法唤醒人类沉睡的灵魂的,反而会增添更多的苍白和无力感,然后在快节奏的社会步凋中以惊人的速度被遗忘和摒弃,缺乏生命力的艺术只能成为快餐文化,毫无真正的社会意义和存在价值。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抗战遗址在当代社会受到的冲击,以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的保护和更新为例,提出以参与性和体验性活动为主导,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有机结合,为遗址保护注入时代精神的理念。  关键词:抗战遗址;二十四道拐;当代性;保护;更新  l 抗战遗址的文化价值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为止,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战场持续了14年。这场伟大的卫国战挣,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留下了大量的遗
期刊
摘要:本文以陕西洛川毛麻绣及浙江淳安八都麻绣为例,通过对田野调查及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从麻绣的地域文化、艺术特征、材料技法特征三个主要方面对麻绣的南北文化差异进行研究,探索麻绣在南方与北方所体现的文化特色,为麻绣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洛川毛麻绣;八都麻绣;南北文化;差异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品种丰富。在这样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由于不同地区人们的牛活方式、民俗文
期刊
摘要:作为一个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一个延续至今的国家,中国在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积累了无数的精华,同时也沉淀了厚重的文化魅力,而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也体现到了生活方方面面之中,笔者将以传统文化中家庭化的社会关系现象为例,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家庭化  文化有着区别丁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的诸多个性化特征。因此,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文化总是以
期刊
摘 要:本文在考察了阆中古城地域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开发现状后,对保护和开发中出现的现象与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适用于阆中城市地域文化“延”和“续”的具体景观模式:整体模式、区域模式、线性模式,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目的在于实现城市、人、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阆中古城;地域文化;保护与开发;景观模式  阆中历史悠久,据考证阆中先民早在新石器晚期就在此繁衍生息,战国时阆中为巴子国后期别都,以后歷代均
期刊
摘要:伦勃朗的一生都在为艺术战斗与人、神角力。他的艺术不断地在传统艺术和世俗大众的品位中突围,以获得更加自由、纯粹的艺术生命。在他的探索中始终坚守着一个艺术家的理想和气节,为人类孕育出美丽的艺术之花。  关键词:传统艺术;伦勃朗;大众品味  l 伦勃朗所处的时代背景  伦勃朗的艺术是在l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晚期和荷兰人民取得了反抗专制统治建立共和国的背景下产牛的。新兴的资产阶级统治下的荷兰信奉新教,
期刊
摘 要:为探索高职教育的实践课程,我们结合本校实际的办学特点,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以岗位为前提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实践课程评价四方面做了深入研究,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广告设计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课程;人才培养;工作岗位;教学方法;课程评价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引发了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及城市自身品牌文化的建立,致使艺术
期刊
摘要:宗炳《画山水序》作为中国美术史上第一篇正式的、系统的山水画论,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文中对山水画创作方法、表现技法等的提出,奠定了后世山水画的审美倾向。本文从思想源泉、绘画功能等方面进行解析宗炳的观点,并总结出宗炳美学理论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山水;美学观点;写实;透视;画家  宗炳,字少文,南阳涅阳(今河南省镇平县南)人,一牛酷爱山水而无意仕途。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载
期刊
摘要:杜甫诗歌被译介到西方世界后因语言、文化的隔阂,受到曲解乃至贬低,而同时代在中国本土并未受重视的寒山诗,却由于译介在西方世界受到推崇。两位中国古代诗人在西方世界不同遭遇的对比,既可见翻译在文学接受中的关键作用,也可见文化在不同文明之间传播过程中的变异以及接受国在文化接受中对异文化的过滤,而这一切实质上是不同国家之间文化尚未融合交流的结果。  关键词:中国古代诗歌;杜甫;寒山;传播接受;异化  
期刊
摘要:浙东宁绍地区的越窑青瓷这一传统民间造型设计走过了漫长的千余年岁月。作为浙东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地域风格、特殊的美质和魅力、独特的形式语言,创造了耐人寻味的审美意蕴。其蕴含的简约性、亲和性、神性、科学主义及现实主义等特性,至今仍独具魅力。  关键词:越窑;釉色;造型;品鉴  越窑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倍受大家的赞赏与青睐,越瓷不仅仅是朝贡的贡品之一
期刊
摘要:黄庭坚精书画、善诗词,其题跋文字有着很高的理论价值和鉴赏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对《山谷题跋》中有关书法的358则题跋加以整理、归纳、分类,梳理出黄庭坚书论中“韵”的思想。  关键词:黄庭坚;山谷题跋;韵  黄庭坚是北宋杰出的诗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由他开创的“江西诗派”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黄庭坚也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草法直逼张旭、怀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