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对话”与“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rn_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152-01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平等对话”、“探究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已得到普遍贯彻落实。可是我发现,由于我们一些语文教师对“新课标”中的“平等对话”、“探究性学习”理解出现了一些偏差,导致课堂教学耗时多,效率低。因此,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语文新课标精神,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准确把握“对话”实质,实现“对话”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把阅读教学界定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程实施以来,“对话”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越来越多地运用在阅读教学中。但是,从目前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大多语文教师并没有准确把握对话的实质。为此,在实施课程改革实践中,应该搞清楚以下三个问题:
  1.“对话”是不是“问答”的代名词
  许多教师以为师生之间一问一答的过程就构成了对话,从而没有关注到多向的互动状态,于是,对话就变成了把学生的回答牵引到预设的答案之中的一种形式。这样的“对话”指向单一,没有智慧的交锋和价值的提升。教师虽然不再独霸语言的舞台,却还是思想的霸主。“对话”从专家的理论层面走向教师的实践层面时出现了偏差。其根源还在于教师存在认识上的不足。
  那么,“对话”的特征到底是怎样的呢? “对话”就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对话强调的是师生双方思想的敞开与接纳,是一种在相互倾听、相互接受和相互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精神互通,共同去创造意义的活动。
  2.“对话”可以脱离文本架空交流吗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现在有些语文课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后半程的学习中安排一个拓展性环节。有的设计脱离文本的价值取向,甚至离开教材与学生进行空对空的交流。这样不仅没有提升课文的意义,反而冲淡了研读课文时形成的价值主题。在这样的拓展性环节中,学生往往把课外的许多东西搬进课内。这样的对话不是阅读教学中成功的对话。我认为,阅读教学的对话要凭借教材内容来组织话题,即教师和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和升华“意义”。
  3.“对话”中教师要不要及时处理信息
  新课堂是民主的,更是开放的。但问题一开放,学生喷涌而出的独特感受、体验、理解就肯定是五花八门的。现在有些语文教师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和感受,错误的信息不予否定,只是以“请坐”等含糊的语言搪塞过去,造成学生思想的混乱。有些语文课一次次闪现创新火花的信息,教师却只是简单地肯定,而没有对这些转瞬即逝的信息进行重组,引发学生的二次思考,造成了宝贵的课程资源的浪费。
  面对纷至沓来、良莠不一的信息,大多数教师还不具备瞬间处理的能力。更不用说用重组信息来提升“对话”的意义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在课前与文本充分对话,使自己既对文本精神充分把握,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课堂中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敏捷的反应,做到游刃有余,调控得当。其次,在课堂上遇到一时难以处理的信息时,应该把评价机会先让给学生,他们往往会带来智慧,给课堂带来“柳暗花明”的效果,同时也给教师自己的思维腾出时间,想出处理的办法,以调整后面的教学。
  二、准确把握“探究”实质,实现“探究”的有效性
  语文学科里的探究性学习到底应该怎样实施,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许多教师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心里存在着许多困惑。当前,针对探究性学习出现的偏差,也要搞清楚以下三個问题:
  1.语文学科的探究性学习等于科学课程的探究吗
  如有位教师教《庐山云雾》,就让学生做实验探究云雾形成的原因。学生做完实验终于明白了庐山云雾的成因,但这就是语文学科的探究性学习吗?学生在课中得到实验技能是语文课的任务吗?如果实验只是为了理解课文,那么,这样的探究是低效的。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探究性学习与科学课程中的探究划上等号。
  首先,语文学科的探究性学习要探究语言的表达形式和构成规律。如有位教师上《秦始皇兵马俑》一课,让学生探究兵俑的神态,结果学生由文本内容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联想。但后来让学生看投影描写一个兵俑时,他们却不知从何下手。是探究性学习错了吗?不是,关键是课中的探究只让学生关注了文章内容,而忽略了对作者语言表达形式和构成规律的探讨。细读课文,作者描绘兵俑的句子是由兵俑的外貌、神态、自己的联想三部分构成的。如果教师设计的探究过程兼顾了这一语言规律的发现,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时就会得心应手。
  其次语文学科的探究性学习还要关注情感体验。语文教学的探究性学习不是推理性的,而应该是体验性的。我们的语文课不应该让学生进行推理,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我们的课文都是理智和情感的结合,所以,理解课文也一定要情感与思维相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语文课实施探究性学习,千万不能把情感、情趣去掉。我们在让学生汇报交流时,既要让学生谈独特的感受,还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体验读出来。这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独特体验的关注,定会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效率。
  2.倡导探究性学习,我们是否就要丢弃传统教学中的成功经验
  探究性学习是值得提倡的学习方式.但如果只是盲目推崇,而把传统教学中积淀下来的成功经验给丢了,那只能是得不偿失。
  比如,探究性学习使板块功能更突出,那么文本的内在脉络还要不要理出来?现在的语文课强调探究性学习,强调读中感悟,但往往忽略了对文章结构、行文线索的领会,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长久下去,学生写起文章来势必会结构不清、思路模糊。因此,语文学科中的探究性学习还要“把根留住”,不妨增加一些理清文章结构,认识行文线索.感悟前后呼应等独具语文个性的东西。另外,朗读、吟诵、涵咏、背诵等这些传统教学经验都应继承,并发扬光大。
  3.倡导探究性学习,我们是否要抛弃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分依赖于接受性学习。新课程对于探究性学习的倡导是一次大局性改革,但又让许多教师不敢直面接受性学习,课文背景不敢揭示,必要的知识不敢讲授,词语都靠感悟,不敢正面解释,示范朗读又怕影响学生的个性化读书等等。其实,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不存在优劣之分,各有其适用的知识类型,各有其存在的必要,关键是要照顾到学科性质与内容深浅。生动的、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在教学中仍然是十分有效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的高效,无论在现在和将来都有存在的价值。因此,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并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取代的关系,而是优势互补,有机结合在一起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不同的对象和教学内容,在尊重学生、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各得其所、各显其能,以便协同配合实现最佳的整体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的同时,应该大胆运用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两种学习方式互相结合,互相补充,最终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他文献
  在国内,速冻食品冷链物流还处于发展阶段,冷链物流中的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严重,主要体现在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作业运作效率低下、中间环节繁多,物流渠道复杂
【摘要】当今社会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出了一种很常见的症状,教师依赖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并不是很高。而小学数学新课改则提出了数学教学应该去注重学生的尝试和体验,要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避免了数学教学的低效率。新课改鼓励了学生进行自学、充分发挥出自己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导作用。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高新课改背景下有效性的策略。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
一、学会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我们常会看到许多学生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或言之无物。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要攻破作文难题,首先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重视观察,学会观察,并通过观察体验与感悟生活,积累素材。  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用心去体会,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比如,我在教习作《美丽的校园》时,我不是让学生急着去写,而是先让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针对这些情况,我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遵循作文教学本身的规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训练,夯实学生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功。我在作文教学中认真探讨、研究,并在实践中获得可喜的成绩,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一、解决思想问题  学生想学习,是能学好的关键。为了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白学好语文、写好作文的重要性,我特意设计了一个主题班会 “为什么要写好作文”。我
期刊
【摘要】英语学习的根基在于课堂,课堂唯有高效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因时制宜,不断变化创新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优化英语教学的目标、内容、过程、方法与手段,教学中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在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 ; 创新模式 ; 课堂教学 ; 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
人在生活中、工作中需要随时表达自己的思想。说话是一种交流,但有时受时空限制,人们常常要用书面语言交流,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所以,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那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就需要我们老师认真对待。作为语文老师,应把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看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每周两节作文课是集中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我们指导学生审题、立意,指导学生选择材料,有条理地组织材料,指导学生遣词造句,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