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从“工匠精神”的提出背景及基本内涵、“工匠精神”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现状,提出相应的培养护理本科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模式,以期为护理教育者提供相关借鉴,促进护理学的发展及满足护士队伍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工匠精神;护理;本科院校;培养模式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初次提出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3月29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质量颁奖大会上再次强调“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性;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同样指明要弘扬工匠精神[1]。由此,“工匠精神”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并引起各行各业的重视。
1.“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给予当今工匠新的内涵界定:处在社会生产和服务一线,经过具体操作或依赖自身技能为他人提供服务的人[2]。工匠精神则指从业人员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一定人生观影响下的职业思维、职业态度、职业能力和职业操守[3]。护理学专业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与技术性,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传承以及提升护生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2.“工匠精神”在其他专业学生的应用现状
在田菊萍[4]对面点专业学生的培育研究中指出,以学生为本,通过合理化的教学理念将“工匠精神”灌输给每一位学生;以教师为先导,不仅要重视学生对技术的传承,同时强调应有独特的培养路径譬如开展技能大赛,用“大赛精神”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在王莉[5]的研究中指出对土建类专业学生关于“工匠精神”的培养,突出强调了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来彰显专业特色;同时通过共建校企合作平台,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宫科[6]的相关研究提到,“工匠精神”既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又是不可缺少职业精神,通过建立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榜样模范作用,使学生提高自身专业认同,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3.本科护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探究
护理专业具有其独特性,不仅要求理论知识扎实,更要求护生具有良好的临床操作能力,在大多数护理院校中,本科护生的培养模式都是三年理论学习加一年的临床实习,因此在培育护生“工匠精神”,尤其是在培育护生精湛的操作技能的时候面临一定的挑战[7]。
3.1 完善本科护生“工匠精神”教育方式
2018年3月16日,“工匠精神”已正式被《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18年版)》纳入,“工匠精神”的培育有了国家层面的制度保障[8]。对于本科护生教育方式也进一步应该改进完善,中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一脉相承,查阅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工匠精神”的教育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方式:加强专业实训、鼓励校企合作、完善现代学徒制等,而目前对本科护生的教育中,各个本科护理院校的实训环境及设备都比较先进,但是很少出现学校与医院联合培养的模式,护理学专业就业方向非常明确,可以通过学校与医院联合培养的方式,使医院参与到护理教学中,并且对明确就业方向的学生签订就业合同,可以使职业素养得到提升,同时医院的核心文化对于护生“工匠精神”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护理技能技巧和经验对于护生来说是需要不断累积的,而实习作为学校学习和社会工作的桥梁,实习中的领路人非常重要,在当今护理实习中主要是临床代教为主,但每都一个科室都要换一个老师,对于护生来说,都要经历一次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因此可以建立稳定的师徒关系,稳定的度过实习,通过师傅的传授,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
3.2 改革本科护生“工匠精神”培养方式
在张雪恒[9]的研究中指出,对本科护生的培养方式探究主要包括对本科护生实施案例教学法、角色体验教学法,不但能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在设定情境中理解病人的心情,从中提升护理工作中的服务质量,加强护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与认识;同时加强临床带教老师的带教队伍建设。最后要对护生进行职业情感教育,及采用同伴互助学习法,使护生在掌握精湛的临床操作技术外,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端正的职业态度。
3.3 加强校园“工匠精神”文化建设
在校园中要加大关于“工匠精神”的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宣传长廊、“工匠精神”讲座、典型先进讲座等形式,使护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以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
4.小结
本研究旨在为护理教育者针对本科护生培养提供新思路,提高本科护生的培养水平,提升本科护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从而为就业后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奠定基础,不断促进护理学的发展和护理队伍的稳定壮大。
参考文献
[1] 王金芙.“工匠精神”的當代价值与培育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8.
[2] 周建军,孙萍.“工匠精神”:厚植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职业道德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0):42-44
[3] 薛洞.中国工匠精神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25(37):8-12
[4] 田菊平.浅谈面点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OL].中国培训,20170614.176.
[5] 王莉.传承鲁班文化,弘扬工匠精神——高职土建类专业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培养途径研究[J/OL].中国培训,20170621.026.
[6] 宫科."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路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
院学报,2019,35(12):81-84.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12.018.
[7]裘俊,余文富,程方园.将工匠精神根植于高职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6):29-30.
[8]于文婧.我国中职教育“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9]张雪恒,邱会利.本科护生职业态度现状、影响因素及有效培养方式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综合版(上旬刊),2016(8):3-6.
作者简介:
杨书鉴(1996年—)男,汉族,籍贯:山东省烟台市,硕士研究生在读,延边大学护理学院,护理教育方向。
通讯作者:崔香淑(1967年—)女,朝鲜族,籍贯:吉林省珲春市,硕士生导师,延边大学护理学院,护理教育、社会护理方向。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 吉林 延吉)
关键词:工匠精神;护理;本科院校;培养模式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初次提出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3月29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质量颁奖大会上再次强调“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性;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同样指明要弘扬工匠精神[1]。由此,“工匠精神”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并引起各行各业的重视。
1.“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给予当今工匠新的内涵界定:处在社会生产和服务一线,经过具体操作或依赖自身技能为他人提供服务的人[2]。工匠精神则指从业人员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一定人生观影响下的职业思维、职业态度、职业能力和职业操守[3]。护理学专业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与技术性,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传承以及提升护生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2.“工匠精神”在其他专业学生的应用现状
在田菊萍[4]对面点专业学生的培育研究中指出,以学生为本,通过合理化的教学理念将“工匠精神”灌输给每一位学生;以教师为先导,不仅要重视学生对技术的传承,同时强调应有独特的培养路径譬如开展技能大赛,用“大赛精神”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在王莉[5]的研究中指出对土建类专业学生关于“工匠精神”的培养,突出强调了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来彰显专业特色;同时通过共建校企合作平台,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宫科[6]的相关研究提到,“工匠精神”既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又是不可缺少职业精神,通过建立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榜样模范作用,使学生提高自身专业认同,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3.本科护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探究
护理专业具有其独特性,不仅要求理论知识扎实,更要求护生具有良好的临床操作能力,在大多数护理院校中,本科护生的培养模式都是三年理论学习加一年的临床实习,因此在培育护生“工匠精神”,尤其是在培育护生精湛的操作技能的时候面临一定的挑战[7]。
3.1 完善本科护生“工匠精神”教育方式
2018年3月16日,“工匠精神”已正式被《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18年版)》纳入,“工匠精神”的培育有了国家层面的制度保障[8]。对于本科护生教育方式也进一步应该改进完善,中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一脉相承,查阅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工匠精神”的教育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方式:加强专业实训、鼓励校企合作、完善现代学徒制等,而目前对本科护生的教育中,各个本科护理院校的实训环境及设备都比较先进,但是很少出现学校与医院联合培养的模式,护理学专业就业方向非常明确,可以通过学校与医院联合培养的方式,使医院参与到护理教学中,并且对明确就业方向的学生签订就业合同,可以使职业素养得到提升,同时医院的核心文化对于护生“工匠精神”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护理技能技巧和经验对于护生来说是需要不断累积的,而实习作为学校学习和社会工作的桥梁,实习中的领路人非常重要,在当今护理实习中主要是临床代教为主,但每都一个科室都要换一个老师,对于护生来说,都要经历一次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因此可以建立稳定的师徒关系,稳定的度过实习,通过师傅的传授,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
3.2 改革本科护生“工匠精神”培养方式
在张雪恒[9]的研究中指出,对本科护生的培养方式探究主要包括对本科护生实施案例教学法、角色体验教学法,不但能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在设定情境中理解病人的心情,从中提升护理工作中的服务质量,加强护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与认识;同时加强临床带教老师的带教队伍建设。最后要对护生进行职业情感教育,及采用同伴互助学习法,使护生在掌握精湛的临床操作技术外,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端正的职业态度。
3.3 加强校园“工匠精神”文化建设
在校园中要加大关于“工匠精神”的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宣传长廊、“工匠精神”讲座、典型先进讲座等形式,使护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以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
4.小结
本研究旨在为护理教育者针对本科护生培养提供新思路,提高本科护生的培养水平,提升本科护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从而为就业后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奠定基础,不断促进护理学的发展和护理队伍的稳定壮大。
参考文献
[1] 王金芙.“工匠精神”的當代价值与培育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8.
[2] 周建军,孙萍.“工匠精神”:厚植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职业道德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0):42-44
[3] 薛洞.中国工匠精神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25(37):8-12
[4] 田菊平.浅谈面点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OL].中国培训,20170614.176.
[5] 王莉.传承鲁班文化,弘扬工匠精神——高职土建类专业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培养途径研究[J/OL].中国培训,20170621.026.
[6] 宫科."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路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
院学报,2019,35(12):81-84.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12.018.
[7]裘俊,余文富,程方园.将工匠精神根植于高职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6):29-30.
[8]于文婧.我国中职教育“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9]张雪恒,邱会利.本科护生职业态度现状、影响因素及有效培养方式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综合版(上旬刊),2016(8):3-6.
作者简介:
杨书鉴(1996年—)男,汉族,籍贯:山东省烟台市,硕士研究生在读,延边大学护理学院,护理教育方向。
通讯作者:崔香淑(1967年—)女,朝鲜族,籍贯:吉林省珲春市,硕士生导师,延边大学护理学院,护理教育、社会护理方向。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 吉林 延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