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同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上法。有些教学设计是共性的,也有些教学设计极有个性,本期我们编选了三位老师《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可以说各有特色,相信老师们读后会有这样的感受:一篇课文要上得有个性,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那就要根据教学实际,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设计。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的话,我们的课堂一定会精彩纷呈。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下的一篇课文,在教学时,我运用减法思维,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每一段只突出一个重点训练项目,不面面俱到,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化难为易,以简驭博,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抓住数字,学习“扬帆启航”
师:1405年7月11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郑和率领船队正准备扬帆启航。请你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画出有关的数字,你能否从这些数字中读出什么?
(学生边读书边圈画,然后交流)
生:我从“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这句话中感受到这次随船出使的人真多啊!真是一支庞大的队伍,由此可以想象出船队的规模是多么宏大。
生:“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我从“两百多艘船只”体会到出使的船只很多。这么多船只排列起来肯定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特别壮观。
生:“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约148米,宽约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我从这句话中的数字读出了宝船实在是雄伟壮观。它大约有我们三幢教学楼叠起来那么高,也有三幢教学楼那么长,船上可以容纳我校的一千多名师生,太惊人了!
师:同学们,课文运用一个个具体的数字,让我们仿佛亲眼目睹到了那规模宏大的船队。现在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船队的规模宏大吗?尤其要注意把数字读好。
(学生练习朗读第1~3自然段,读出了惊叹和自豪之情)
师: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也可以恰当地列举数字,这样可以使读者对你所描写的对象有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评析】“扬帆启航”这一部分,大量运用列数字的方法详尽描写船队的规模宏大,宝船的气势雄伟,这一点需要让学生领会,而且这种领会应该是学生自己获得的,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印象深刻,才可能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习运用。所以本段的学习方式采取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最后通过感情朗读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促进了对这种写作方法的领悟。纵观本段的教学,目标明确,过程干净利落,不在细枝末节上纠缠,学生学到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理解了课文内容,颇有收获。
二、 想象画面,体会“友好交往”
师:前面我们说到郑和的这次出使是一次“友好之旅”,友好在哪儿呢?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都描写了哪些画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然后说给大家听,说时注意描述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
(学生默读想象)
师:你看到了哪个画面,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吗?
生1:我仿佛看到了各国君臣欢迎郑和船队的场面。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穿着节日的盛装站在码头边等候。岸上锣鼓喧天,彩旗飘飘,还张贴了欢迎标语,气氛非常热烈。
生2: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惊叹的场面。老百姓听说郑和的船队来自遥远神秘的东方,都扶老携幼到海边观看。当他们看到郑和的船队规模如此宏大,一个个都惊讶得张大了嘴巴,惊呼:“太漂亮了!太神奇了!中国人真了不起!”
生3:我好像看到了郑和向国王赠送礼品的场面。郑和每到一个国家,先把国书恭恭敬敬地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政府向他们赠送礼物。各国君臣见他们态度如此谦卑,没有一点炫耀武力的意思,都非常感动。
生4:我好像看到了各地的商人同中国人做生意的场面。他们拿香料、珊瑚、珠宝去换取中国的茶叶、丝绸等,交换成功后,一个个喜笑颜开。
师:同学们想象力真是丰富,居然看到了这么多精彩好看的画面。郑和远航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就是一次友好之旅,其目的就是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他和西方航海家探险有本质的不同。
【评析】课文第4自然段介绍了郑和的船队是如何和其他国家进行友好交往的。因为课文叙述得不是特别具体,学生对船队与他国进行友好交往的感受不是非常真切,所以我就让学生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发挥想象,不断去充实、丰富画面的内容。这样既积累了课文中的语言,如“扶老携幼”“惊叹不已”“名扬海外”等成语,又对课文内容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效果很好。
三、 感情朗读,亲历“战胜凶险”
师:但是,郑和远航并非只有彩旗和欢呼、欢迎和赞叹,也充满了危险,甚至可以说是一次“凶险之旅”,请大家快速读第5自然段,找一找这次远航都遇到了哪些凶险?
(学生轻声读课文,圈画词句)
生: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师板书:风浪险恶)
师:如果你是一名船员,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又会有什么感受?
生:我仿佛看到小山似的巨浪一次又一次地扑向船只,狂风怒吼着,仿佛要把船只掀翻,船身剧烈地摇晃着。见此情景我惊恐地闭上了眼睛,心想:完了,这下我们肯定要葬身海底了。
师:带着你的感受,你能读出风浪的险恶吗?
(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然后评议)
师:此时的郑和又是怎么表现的?
生: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
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郑和?
生:我看到了一个镇定自若、勇敢机智的郑和。
生:我看到了一个大智大勇的郑和。
(师板书:勇敢、镇定自若)
师: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赞一赞郑和。
(学生齐读这句话)
师:除了自然环境的险恶,船队还遇到了哪些危险?
生: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袭击。
(师板书:海盗夜袭)
师:郑和又是怎样做的?
生: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把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师: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郑和?
生:郑和既有智慧,又有胆识,不管遇上多少凶险,多少风浪,都能够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航海英雄!
师:这样的郑和怎能不让我们敬佩呢?带着这样的感情,你能读好这段话吗?
(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读出了对郑和的敬佩和崇敬之情)
师:在漫漫航途中,这样的凶险只是万分之一。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一次次化险为夷,将中国的美名顺利地传播到了亚非各国。他代表的仅仅是自己吗?让我们拿起书,再来感受一下这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吧!
(学生齐声朗读这一自然段,把对郑和的钦佩、赞美都融入到了朗读中)
【评析】“海上遇险”这一部分,对海上险恶的风浪描写,对郑和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描写都非常具体、生动,所以教学时主要是通过以读代讲的方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学到了语言,走近了人物,受到了感染。
四、 练习写话,提升课文内涵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中国人眼中的郑和——梁启超的评价: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外国人眼中的郑和——英国学者李约瑟的评价: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师:(课件出示郑和的塑像)感受着郑和每一次下西洋的智慧和胆识,此刻面对郑和的塑像,你想说什么?
(学生写话)
师:同学们,千言万语怎能写完我们心中的崇敬,千言万语怎能道尽我们满腔的自豪与骄傲?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位航海英雄的名字——郑和,永远铭记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郑和远航。
【评析】总结课文时,先出示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对郑和的评价,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然后让他们也来写一写想对郑和说的话。这一点既顺应了学生情感表达的需要,也锻炼了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作者单位:镇江市高资中心小学)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下的一篇课文,在教学时,我运用减法思维,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每一段只突出一个重点训练项目,不面面俱到,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化难为易,以简驭博,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抓住数字,学习“扬帆启航”
师:1405年7月11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郑和率领船队正准备扬帆启航。请你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画出有关的数字,你能否从这些数字中读出什么?
(学生边读书边圈画,然后交流)
生:我从“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这句话中感受到这次随船出使的人真多啊!真是一支庞大的队伍,由此可以想象出船队的规模是多么宏大。
生:“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我从“两百多艘船只”体会到出使的船只很多。这么多船只排列起来肯定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特别壮观。
生:“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约148米,宽约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我从这句话中的数字读出了宝船实在是雄伟壮观。它大约有我们三幢教学楼叠起来那么高,也有三幢教学楼那么长,船上可以容纳我校的一千多名师生,太惊人了!
师:同学们,课文运用一个个具体的数字,让我们仿佛亲眼目睹到了那规模宏大的船队。现在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船队的规模宏大吗?尤其要注意把数字读好。
(学生练习朗读第1~3自然段,读出了惊叹和自豪之情)
师: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也可以恰当地列举数字,这样可以使读者对你所描写的对象有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评析】“扬帆启航”这一部分,大量运用列数字的方法详尽描写船队的规模宏大,宝船的气势雄伟,这一点需要让学生领会,而且这种领会应该是学生自己获得的,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印象深刻,才可能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习运用。所以本段的学习方式采取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最后通过感情朗读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促进了对这种写作方法的领悟。纵观本段的教学,目标明确,过程干净利落,不在细枝末节上纠缠,学生学到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理解了课文内容,颇有收获。
二、 想象画面,体会“友好交往”
师:前面我们说到郑和的这次出使是一次“友好之旅”,友好在哪儿呢?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都描写了哪些画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然后说给大家听,说时注意描述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
(学生默读想象)
师:你看到了哪个画面,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吗?
生1:我仿佛看到了各国君臣欢迎郑和船队的场面。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穿着节日的盛装站在码头边等候。岸上锣鼓喧天,彩旗飘飘,还张贴了欢迎标语,气氛非常热烈。
生2: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惊叹的场面。老百姓听说郑和的船队来自遥远神秘的东方,都扶老携幼到海边观看。当他们看到郑和的船队规模如此宏大,一个个都惊讶得张大了嘴巴,惊呼:“太漂亮了!太神奇了!中国人真了不起!”
生3:我好像看到了郑和向国王赠送礼品的场面。郑和每到一个国家,先把国书恭恭敬敬地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政府向他们赠送礼物。各国君臣见他们态度如此谦卑,没有一点炫耀武力的意思,都非常感动。
生4:我好像看到了各地的商人同中国人做生意的场面。他们拿香料、珊瑚、珠宝去换取中国的茶叶、丝绸等,交换成功后,一个个喜笑颜开。
师:同学们想象力真是丰富,居然看到了这么多精彩好看的画面。郑和远航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就是一次友好之旅,其目的就是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他和西方航海家探险有本质的不同。
【评析】课文第4自然段介绍了郑和的船队是如何和其他国家进行友好交往的。因为课文叙述得不是特别具体,学生对船队与他国进行友好交往的感受不是非常真切,所以我就让学生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发挥想象,不断去充实、丰富画面的内容。这样既积累了课文中的语言,如“扶老携幼”“惊叹不已”“名扬海外”等成语,又对课文内容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效果很好。
三、 感情朗读,亲历“战胜凶险”
师:但是,郑和远航并非只有彩旗和欢呼、欢迎和赞叹,也充满了危险,甚至可以说是一次“凶险之旅”,请大家快速读第5自然段,找一找这次远航都遇到了哪些凶险?
(学生轻声读课文,圈画词句)
生: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师板书:风浪险恶)
师:如果你是一名船员,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又会有什么感受?
生:我仿佛看到小山似的巨浪一次又一次地扑向船只,狂风怒吼着,仿佛要把船只掀翻,船身剧烈地摇晃着。见此情景我惊恐地闭上了眼睛,心想:完了,这下我们肯定要葬身海底了。
师:带着你的感受,你能读出风浪的险恶吗?
(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然后评议)
师:此时的郑和又是怎么表现的?
生: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
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郑和?
生:我看到了一个镇定自若、勇敢机智的郑和。
生:我看到了一个大智大勇的郑和。
(师板书:勇敢、镇定自若)
师: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赞一赞郑和。
(学生齐读这句话)
师:除了自然环境的险恶,船队还遇到了哪些危险?
生: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袭击。
(师板书:海盗夜袭)
师:郑和又是怎样做的?
生: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把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师: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郑和?
生:郑和既有智慧,又有胆识,不管遇上多少凶险,多少风浪,都能够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航海英雄!
师:这样的郑和怎能不让我们敬佩呢?带着这样的感情,你能读好这段话吗?
(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读出了对郑和的敬佩和崇敬之情)
师:在漫漫航途中,这样的凶险只是万分之一。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一次次化险为夷,将中国的美名顺利地传播到了亚非各国。他代表的仅仅是自己吗?让我们拿起书,再来感受一下这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吧!
(学生齐声朗读这一自然段,把对郑和的钦佩、赞美都融入到了朗读中)
【评析】“海上遇险”这一部分,对海上险恶的风浪描写,对郑和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描写都非常具体、生动,所以教学时主要是通过以读代讲的方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学到了语言,走近了人物,受到了感染。
四、 练习写话,提升课文内涵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中国人眼中的郑和——梁启超的评价: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外国人眼中的郑和——英国学者李约瑟的评价: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师:(课件出示郑和的塑像)感受着郑和每一次下西洋的智慧和胆识,此刻面对郑和的塑像,你想说什么?
(学生写话)
师:同学们,千言万语怎能写完我们心中的崇敬,千言万语怎能道尽我们满腔的自豪与骄傲?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位航海英雄的名字——郑和,永远铭记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郑和远航。
【评析】总结课文时,先出示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对郑和的评价,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然后让他们也来写一写想对郑和说的话。这一点既顺应了学生情感表达的需要,也锻炼了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作者单位:镇江市高资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