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小语教材文质兼美,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凭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想象,在想象后表达,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往往能在课堂上实现比翼双飞,和谐共进。
一、 在想象中刻画细节,让形象真切起来
一篇故事性强的课文叙述到高潮时突然收笔,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此时,抓住空白,指点学生循着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握人物的特点,进行合理想象,课文中简洁抽象的语言文字就会化为学生笔下形象可感、有血有肉的生命形象。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中,概括地交代了“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余字的辉煌巨著——《史记》”。在教学中,我点拨学生:“想一想司马迁当时所处的环境,看一看他的动作、神态,你能具体想一想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情景,并写下来吗?”望着悲壮动人的插图,听着如泣如诉的音乐,学生情动而辞发:“夜深人静,在简陋的牢房中,伴随着司马迁的是一张低矮的桌子,一盏微弱的油灯。衣衫单薄的司马迁一刻不停地写着一行行工整的隶字。他不分昼夜,奋笔疾书,一写就是好几个小时。他的木床上堆满了一捆捆的竹简。他的身子越来越虚弱,经常咳出血来,有时还会昏睡过去。每到这时,他仿佛又听到了古代英雄的故事,听到了朋友们的嘱咐,听到了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于是,他强忍着病痛,振作起来,继续写着。终于,他写成了鸿篇巨制——《史记》。”学生用真挚的文字刻画了司马迁写《史记》的动人细节,通过学生的想象创作,司马迁忍辱负重、不屈不挠的形象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二、 在想象中描绘情景,让意境美妙起来
有些课文语言韵味无穷,意境十分美妙,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精要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驰骋想象,以加深他们对课文意境的体会,使其灵感在对课文的大胆想象和描述中迸发出来。如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我请学生反复朗读品味,并深入思考:“读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呢?能具体进行描述吗?”学生兴味盎然,欣然动笔:“望着探出墙头的红杏,我仿佛看到了园内的满园春色。看,园内小草们争先恐后从土里钻出来,生机勃勃。柳树长出了绿油油的嫩芽,微风一吹,柳枝轻摆。园内不仅芳草遍地,杨柳依依,而且花团锦簇,芳香四溢。瞧,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金黄的迎春花……犹如一只只、一群群色彩缤纷的蝴蝶停在枝梢。红杏最是引人注目,密密层层的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缝隙。啊,春天真是无处不在!”通过这样的创作,学生不但领略了春天的景色之美,而且领略了文章的语言之美,课文的情境之美。
三、 在想象中丰富内容,让语言生动起来
有些课文不但内容引人入胜,令学生浮想联翩,而且语言工整规范,值得学生积累与运用。在教学此类课文时,不妨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拓展课文内容来进一步唤起学生头脑中的有关表象,并启发学生运用文中工整规范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其想象。如《水乡歌》一文,诗化的语言展示了水乡水多、船多、歌也多。学完课文,不妨启发学生道:“水乡风景美如画,水乡还有什么多呢?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联系生活,学生欣喜地发现水乡还有桥多、花多、鱼多……他们情不自禁地当起了小诗人,创作出了一首首自己的《水乡歌》。如:“水乡什么多?桥多。千座桥,万座桥,道道彩虹水上过。”“水乡什么多?花多。千朵花,万朵花,朵朵鲜花开满坡。”“水乡什么多?鱼多。千条鱼,万条鱼,条条鱼儿多快活。”……学生思绪纷飞,用富有儿童特色的语言创作了一首首富有童真、童心、童趣的《水乡歌》,儿歌可谓丰富多彩,绚丽缤纷。通过这一想象,学生真正内化并活化了课文中美妙的诗歌语言。
四、 在想象中拓宽思路,让中心深刻起来
教材不仅有着丰富的情节,动人的形象,优美的语言,也蕴含着真挚的情感,明晰的思路,深刻的哲理。教师要注意挖掘文章的内涵,适时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展开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想象。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执教《爱如茉莉》时,师生通过关注细节、感受语言,体会到了“爱如茉莉,平平淡淡却又真真切切”。这时,老师巧妙点拨:“同学们,爱还像什么?或许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体验不同,对爱的理解体会也各有不同,你能想一想,写一写吗?”学生稍加思索,文字溢于笔端:“爱如巧克力,丝丝缕缕,甜甜蜜蜜!”“爱如春风,轻轻柔柔,温暖人心。”“爱如桥梁,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一句句动人的话语,展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与独特的感受,学生真正理解了爱的真谛,获得了爱的启迪。
阅读、写作需要想象,缺乏想象的语文课堂是苍白无力的,就像庄稼缺了肥料长不壮,鸟儿折断了翅膀飞不起来一样。就让我们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他们的读写创作之花开得更鲜艳、更美丽!
(作者单位:无锡市华庄中心小学)
一、 在想象中刻画细节,让形象真切起来
一篇故事性强的课文叙述到高潮时突然收笔,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此时,抓住空白,指点学生循着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握人物的特点,进行合理想象,课文中简洁抽象的语言文字就会化为学生笔下形象可感、有血有肉的生命形象。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中,概括地交代了“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余字的辉煌巨著——《史记》”。在教学中,我点拨学生:“想一想司马迁当时所处的环境,看一看他的动作、神态,你能具体想一想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情景,并写下来吗?”望着悲壮动人的插图,听着如泣如诉的音乐,学生情动而辞发:“夜深人静,在简陋的牢房中,伴随着司马迁的是一张低矮的桌子,一盏微弱的油灯。衣衫单薄的司马迁一刻不停地写着一行行工整的隶字。他不分昼夜,奋笔疾书,一写就是好几个小时。他的木床上堆满了一捆捆的竹简。他的身子越来越虚弱,经常咳出血来,有时还会昏睡过去。每到这时,他仿佛又听到了古代英雄的故事,听到了朋友们的嘱咐,听到了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于是,他强忍着病痛,振作起来,继续写着。终于,他写成了鸿篇巨制——《史记》。”学生用真挚的文字刻画了司马迁写《史记》的动人细节,通过学生的想象创作,司马迁忍辱负重、不屈不挠的形象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二、 在想象中描绘情景,让意境美妙起来
有些课文语言韵味无穷,意境十分美妙,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精要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驰骋想象,以加深他们对课文意境的体会,使其灵感在对课文的大胆想象和描述中迸发出来。如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我请学生反复朗读品味,并深入思考:“读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呢?能具体进行描述吗?”学生兴味盎然,欣然动笔:“望着探出墙头的红杏,我仿佛看到了园内的满园春色。看,园内小草们争先恐后从土里钻出来,生机勃勃。柳树长出了绿油油的嫩芽,微风一吹,柳枝轻摆。园内不仅芳草遍地,杨柳依依,而且花团锦簇,芳香四溢。瞧,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金黄的迎春花……犹如一只只、一群群色彩缤纷的蝴蝶停在枝梢。红杏最是引人注目,密密层层的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缝隙。啊,春天真是无处不在!”通过这样的创作,学生不但领略了春天的景色之美,而且领略了文章的语言之美,课文的情境之美。
三、 在想象中丰富内容,让语言生动起来
有些课文不但内容引人入胜,令学生浮想联翩,而且语言工整规范,值得学生积累与运用。在教学此类课文时,不妨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拓展课文内容来进一步唤起学生头脑中的有关表象,并启发学生运用文中工整规范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其想象。如《水乡歌》一文,诗化的语言展示了水乡水多、船多、歌也多。学完课文,不妨启发学生道:“水乡风景美如画,水乡还有什么多呢?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联系生活,学生欣喜地发现水乡还有桥多、花多、鱼多……他们情不自禁地当起了小诗人,创作出了一首首自己的《水乡歌》。如:“水乡什么多?桥多。千座桥,万座桥,道道彩虹水上过。”“水乡什么多?花多。千朵花,万朵花,朵朵鲜花开满坡。”“水乡什么多?鱼多。千条鱼,万条鱼,条条鱼儿多快活。”……学生思绪纷飞,用富有儿童特色的语言创作了一首首富有童真、童心、童趣的《水乡歌》,儿歌可谓丰富多彩,绚丽缤纷。通过这一想象,学生真正内化并活化了课文中美妙的诗歌语言。
四、 在想象中拓宽思路,让中心深刻起来
教材不仅有着丰富的情节,动人的形象,优美的语言,也蕴含着真挚的情感,明晰的思路,深刻的哲理。教师要注意挖掘文章的内涵,适时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展开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想象。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执教《爱如茉莉》时,师生通过关注细节、感受语言,体会到了“爱如茉莉,平平淡淡却又真真切切”。这时,老师巧妙点拨:“同学们,爱还像什么?或许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体验不同,对爱的理解体会也各有不同,你能想一想,写一写吗?”学生稍加思索,文字溢于笔端:“爱如巧克力,丝丝缕缕,甜甜蜜蜜!”“爱如春风,轻轻柔柔,温暖人心。”“爱如桥梁,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一句句动人的话语,展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与独特的感受,学生真正理解了爱的真谛,获得了爱的启迪。
阅读、写作需要想象,缺乏想象的语文课堂是苍白无力的,就像庄稼缺了肥料长不壮,鸟儿折断了翅膀飞不起来一样。就让我们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他们的读写创作之花开得更鲜艳、更美丽!
(作者单位:无锡市华庄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