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思共生”教语文——以《手指》一课教学为例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在语文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提出了“言思共生”的教学主张,旨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为主线,在语言与思维的双向通途上,实现言思互转,达到语言习得与思维提升的和谐相生.本文以《手指》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言思共生”语文教学的实践策略.
其他文献
在一次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中,笔者执教的一堂语文研究课,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新教材四下)的第一课时,现将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及感悟整理如下。【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祖国山川秀美,东西南北中,到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这是厦门的鼓浪屿(课件出示画面),看到这迷人的景色,老师想起了一句诗文:“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这是江西的庐山(课件出示画面),看到这迷人的景色,大家能像老师一样,
期刊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首次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与“碎片化”“快餐式”阅读相比,整本书阅读是一种深度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
期刊
《爱如茉莉》一文描述了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关爱,一如平淡无奇的茉莉,洁白纯洁,素雅温馨。本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细节的品味,领悟为什么妈妈说“真爱如茉莉”。一、巧抓细节“品”真爱  《爱如茉莉》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那简单、平淡的动作和话语,那淡淡的神情,都犹如一朵朵茉莉幽幽绽放,最终产生爱如茉莉、文如茉莉的艺术效果。于是我让大家默读课文的第6-17小节,找出使自己感动的细节,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期刊
散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板块,应该通过散文学习培养学生基本的理解与感悟能力,使学生形成善于从优秀作品中体会作者情感、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对现今初中散文教学产生了些许认识,即应该以创设有效课堂导入为主要抓手,在开课伊始就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散文时注重体会,以此求得对文章的深入理解。这是一个涉及散文教学实效性的问题,而这
期刊
“先学后教,融合式对话教学”即以先学后教为模式,以经典教材为媒介,在师生之间展开民主平等的课堂对话教学.“融合意识”首先体现在对教材文本的融合上,不同的文本应有不同
期刊
“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课堂教学的艺术灵魂就是课堂节奏。课堂教学在动静相生、张弛有度、疏密有致、收放有序的多节奏和谐转化中,会流淌出语文课的灵魂之美。一、以树为“标识”,以读代写,动静相生中课堂节奏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教学《城市的标识》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为达成教学目标“体会文中各种富有特色的树的描写方法,感受树为城市注入灵魂,成为独有‘标识’这一特点”,在教学时以读带写设计各种教学活动。 
期刊
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小,眼界较为狭隘,对语言文字知识掌握的程度不高。传统教学模式往往采用灌输式,让学生记忆文字内容,此教学模式与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符。随着素质教育下对人才的培养需求,情境教学模式进入教育领域。情境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改变人们对语文教学的错误认识。在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中采取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能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