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客昵称:胡列列
博客属性:自由人
圣诞节前夕,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名校或科研单位的十位哲学或教育学博士,联合署名在网上发表倡议书,呼吁中国网民慎对圣诞节。倡议书说,“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圣诞节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日趋流行”,这“表明我们正在逐渐演变成一个西洋文化主导的社会”。博士们认为,“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文化问题和宗教问题,也是西方国家“软力量”在中国的渗透与扩张。博士们呼吁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立挺中国文化主体性。
呼吁人们慎对圣诞节,是想让人们反思自己该不该过圣诞节,其出发点也许不错,但未免有点小题大做。
圣诞节就是耶稣的生日。由于耶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和中心人物,不是一般群众,给他过生日就格外讲究,除了每年12月25日的耶稣降生日,还要有圣诞之前的平安夜及其后来的多种活动形式,反正大多与娱乐自己有关。娱乐自己大概是全世界所有节日的主要内容。但凡经济条件允许,人们不搞点吃喝玩乐就好像对不起任何节日。老话说,穷没生日富没年。人在穷的时候连一碗长寿面都吃不起,而在温饱不成问题后,日日如过年,连过年也少了乐趣。我认为,包括圣诞节在内的各种洋节日对中国人很有新鲜感,所以才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对中国的非基督徒来说,圣诞节重要的是多了一个可以娱乐自己的项目,而人们娱乐自己的基本形式又多离不开种种消费行为,任何商家都不会放过这样的商机,少不了兴风作浪,也就造成了圣诞节在中国迅速升温的表象。
圣诞节对现代年轻人有多么重要?很难说,反正要让他们在春节和圣诞节做出唯一的选择,我相信,多数人还是会选择春节。要说圣诞节会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冲击,我看未必。
抛开宗教层面的东西不说,圣诞节就是一种文化。单从商业意义上讲,圣诞节就是西方商业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既然圣诞节是西方各国一年一度的消费主题,也当然可以成为中国商业的赢利机会。反过来讲,如果西方人愿意在中国人过春节的时候吃点饺子、包点汤圆,顺便也学着给他们的孩子一点压岁钱,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只是我们的文化还没有达到那样大的影响力,西方的商人至少目前还不会把迎合中国式的节日消费当做商机。
历史上,中国曾是一个强大国家,只是近现代落后了。落后的很大原因就是坐井观天、盲目自大。相反,在一个叫唐玄奘和尚可以带着徒弟到印度引进佛教的年代,中国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我们至今还把那个年代称为盛唐。唐代人对外来文化的有意吸收,至少说明,中国的文化既不是经不起交流的文化,也不是固步自封的文化。如今,我们与国际间交往会越来越多,按照那十位博士的观点,我们是不是要用一种“慎对”的态度把东西方文化对立起来呢?
也许,对于外来的思想文化,我们必须保持某种“慎对”的态度,但如果这样的“慎对”连一种大众化的民俗活动和经营性的商业行为也包括进来,恐怕中国现在使用的公元纪年法也有问题了。据说,耶稣的生日与公元纪年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是否在慎对圣诞节的同时,也要慎对我们使用的公历?我们就用农历或取个什么年号来替代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那才叫纯粹的中国文化呢!
博客属性:自由人
圣诞节前夕,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名校或科研单位的十位哲学或教育学博士,联合署名在网上发表倡议书,呼吁中国网民慎对圣诞节。倡议书说,“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圣诞节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日趋流行”,这“表明我们正在逐渐演变成一个西洋文化主导的社会”。博士们认为,“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文化问题和宗教问题,也是西方国家“软力量”在中国的渗透与扩张。博士们呼吁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立挺中国文化主体性。
呼吁人们慎对圣诞节,是想让人们反思自己该不该过圣诞节,其出发点也许不错,但未免有点小题大做。
圣诞节就是耶稣的生日。由于耶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和中心人物,不是一般群众,给他过生日就格外讲究,除了每年12月25日的耶稣降生日,还要有圣诞之前的平安夜及其后来的多种活动形式,反正大多与娱乐自己有关。娱乐自己大概是全世界所有节日的主要内容。但凡经济条件允许,人们不搞点吃喝玩乐就好像对不起任何节日。老话说,穷没生日富没年。人在穷的时候连一碗长寿面都吃不起,而在温饱不成问题后,日日如过年,连过年也少了乐趣。我认为,包括圣诞节在内的各种洋节日对中国人很有新鲜感,所以才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对中国的非基督徒来说,圣诞节重要的是多了一个可以娱乐自己的项目,而人们娱乐自己的基本形式又多离不开种种消费行为,任何商家都不会放过这样的商机,少不了兴风作浪,也就造成了圣诞节在中国迅速升温的表象。
圣诞节对现代年轻人有多么重要?很难说,反正要让他们在春节和圣诞节做出唯一的选择,我相信,多数人还是会选择春节。要说圣诞节会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冲击,我看未必。
抛开宗教层面的东西不说,圣诞节就是一种文化。单从商业意义上讲,圣诞节就是西方商业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既然圣诞节是西方各国一年一度的消费主题,也当然可以成为中国商业的赢利机会。反过来讲,如果西方人愿意在中国人过春节的时候吃点饺子、包点汤圆,顺便也学着给他们的孩子一点压岁钱,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只是我们的文化还没有达到那样大的影响力,西方的商人至少目前还不会把迎合中国式的节日消费当做商机。
历史上,中国曾是一个强大国家,只是近现代落后了。落后的很大原因就是坐井观天、盲目自大。相反,在一个叫唐玄奘和尚可以带着徒弟到印度引进佛教的年代,中国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我们至今还把那个年代称为盛唐。唐代人对外来文化的有意吸收,至少说明,中国的文化既不是经不起交流的文化,也不是固步自封的文化。如今,我们与国际间交往会越来越多,按照那十位博士的观点,我们是不是要用一种“慎对”的态度把东西方文化对立起来呢?
也许,对于外来的思想文化,我们必须保持某种“慎对”的态度,但如果这样的“慎对”连一种大众化的民俗活动和经营性的商业行为也包括进来,恐怕中国现在使用的公元纪年法也有问题了。据说,耶稣的生日与公元纪年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是否在慎对圣诞节的同时,也要慎对我们使用的公历?我们就用农历或取个什么年号来替代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那才叫纯粹的中国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