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中小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引领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能力进而获得全面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既有量的要求,也有质的要求;既要处理好多种关系,又要遵循必要的规范和原则。因此,布置和批改作业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关键词】作业 布置 批改
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许多不太为人们重视的环节在学生的成长中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环节。无论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通过适度的作业布置和批改不仅能巩固和积累知识,塑造学生的能力,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理性的觉醒与成长。但是,教师在运用这一重要的手段时,如果方法不当,就会事与愿违,有时甚至适得其反,不仅师生累。而且效果差。
一、作业布置和批改的意义
通常情况下,教师授课后会通过布置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等方式来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借此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正因为如此,许多老师都很重视这一工作,把它看作是课堂教学的延续,看作是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希望借助它查漏补缺,合理调节课堂教学的计划和安排。与布置作业紧密联系的是作业的批改。教师通过作业的批改,不仅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由此产生的认知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学生在学习中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懒散,是一丝不苟还是敷衍了事,是一知半解还是深透掌握,教师也都可以从作业中一览无余。教师可以通过批改作业和恰如其分的点评,给学生提供很多反馈信息,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认知态度和个性品质甚至智力上的优点与不足。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有效改进学习方法,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谦逊、耐心专一、踏实勤奋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师直接现实的教育行为,具有提醒、激励、规范、惩罚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它不仅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梯。可以说,它是教师和学生心灵的对话、是相互间认识对方的一扇窗口。
二、作业布置与批改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科学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教师对国家教育要求、自身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优缺点以及学科性质综合把握的结果。作业的量、度、频次和方向等也都体现了教师对科学性原则的把握。它要求“作业形式要多样化,既有书面的,又有口头的;既有动脑思考的,又有动手操作的”,并且将德智体美劳的要求融合为一体。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教师应选择科学的批改方式。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如果题题必改,题题必注,则教师的精力与时间不允许,效果也不一定就好。通常情况下,教师要先把学生的水平和要求他们完成的作业进行合理分类,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批改态度和方式:态度上,优等生的作业错误不多,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方式和谦逊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探索和进行独立思考;批改中,可以适当表扬但不要过多,多了他(她)本人没感觉,还打击、压制了其他学生。作业做得不理想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认真且错误不多的给予鼓励;认真且错误很多的不仅要精批还要和学生一道寻找原因;不认真且错误很多的学生,要严厉批评甚至惩罚。批改方式上,教师要像顾彬老师说的那样,将全面批、重点批、分层批和学生自批、同学互批等形式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批改方式增加学生新鲜感和好奇心,从而良好地实现批改作业的目的。
2 适度性原则。作业量的大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作业量过大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不堪重负,影响学习兴趣的形成,从而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业量过小,新的知识和技能得不到巩固,不能成为供学生享用和运用的重要精神财富,从而阻碍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不仅量要适度,难度的掌握也是如此。作业不是难为学生,也不是为了迁就差生。作业容易了学生没有相应的紧张度,太难了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常情况下,作业难度的确定标准应该是:认真听课的中等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独立正确地完成。“如果超越了学生的理解水平,随意提高难度,不仅达不到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的目的,还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
3 及时性原则。心理学早就证明,遗忘在认知活动结束后马上开始,而且先快后慢。因此,教师在授课后,如果不及时把一些能够整体反映教学要求、有利于巩固所学、形成技能的作业和活动方式布置或安排给学生做,就无法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重讲授,但不考虑及时布置和批改作业以巩固和深化;有的教师虽然布置了,但不及时批改甚至不批改,更谈不上及时和有针对性的订正和讲解。“久而久之,学生就对作业持‘无所谓’的态度,不利于养成良好习惯”,更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形成。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中必须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 与课堂教学关系。教师布置与批改作业和上课是一种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前者是巩固知识并形成技能,后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告诉学生是什么和怎么做。学生作业完成得怎么样,课堂教学是关键。如果一个老师重练习,但不注重课堂讲授的重要性,讲授昏昏却想练习昭昭,是无法实现教育目的的。钟魁老师说,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乘“悬”、“胜”、“兴”、“悱”、“机”而教,即教师要在学生想知道、兴致高、有成功欲、急于明确思路、时机成熟的时候施教,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话是很有道理的!课堂上讲深、讲透、讲精、讲巧,学生做起来就会思路明确,少犯错误。相反,教师上课没有讲清楚且满堂灌,学生感到学习生活如同嚼蜡,做起作业来就费劲,而且错误多。话又说回来,一个教师虽然讲得好。但学生是否懂得所学,懂得了是否会用,教师心中没有底,那依靠什么来检验授课质量和教学效果呢?布置和批改作业可以说是最好的抓手。在处理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的关系时,要以教学为核心,并辅之以必要的作业训练。
2 与休闲娱乐的关系。广大中小学生年龄都很小,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他们对未知世界充满无限期望与好奇,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如果他们的课余时间都是在作业中度过,没有释放和表达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害的。知识的学习与巩固,本意是为了增加他们追求理想的力量和信心,而不应该以牺牲学生的多方面兴趣和追求为代价。
3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中应该充分考虑各学科间的协调。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片面强调所任学科的重要性,在时间安排和作业量上缺乏协调,其结果,教师在学习要求和作业量上竞赛,弄得学生无所适从、苦不堪言。在课程安排既定的情况下,教师布置作业要考虑学科性质和学科在构建学生整个知识体系中的权重,考虑学生课下时间的科学利用,不可主观随意。当出现确实需要练,但学科叠加学生又太累的情况时,就需要 改变教学和练习的方式。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上的认识“误区”
1 越多越好。由于教学理念的差异,有的教师和家长总是以为知识越多智慧越大,作业越多越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不考虑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在教学和训练中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把自己的不太科学甚至不科学的主观想法强加到学生的身上。事实上,“作业的布置一定要能激发学生情绪,以促使他们自身更加努力地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效果。……要易、难、巧、妙搭配,把教师的作业布置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使学生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和完成作业。”
2 越少越好。与上面观点相反,有一些教师由于不正确认识或者不认真的工作态度,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不仅量少而且还强调批改评价的模糊性,把教师对孩子尊严的爱心保护变成了对其学习的缺点和错误的庇护。作业量过大会加大学生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但是作业量过少不仅不能有效巩固所学,而且不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师生互不了解的教育教学工作不可能是高效的。因此,这是比前一种做法更恶劣的做法。缺乏深化和巩固的知识教学,必然影响学生心智的发展。
3 越难越好。持有这种观念的教师认为,只有高难度的题目才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深化,更好地掌握知识,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能力。其结果是书中题目不够课外找,课内做不完课下做,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师生都累。那种迷信多做题、做难题、反复机械训练的老师是害学生害自己。
4 越易越好。有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只布置些比较容易的作业。理由是学生掌握多少知识不重要,关键是培养他们的自信。殊不知,过于容易的作业,学生大脑没有相应的紧张度,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等能力都没有充分的催化,这样的作业缺乏训练价值,不能够很好地凸显学生学习上的个别差异,相应地教师也无法进行因材施教。学生的成长不是一个时间的自然延伸过程,而是一个知识和能力储蓄的过程,而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都不可能是在十分轻松的状态下实现的。
综上所述,教师的作业布置、批改本身就是一门科学,里面有很多东西值得探求。把握这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不通过理论学习和反复实践是无法运用自如的。加之教师这样或那样不正确的动机和思想掺杂其中,使得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出现五花八门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每个教师都要怀着关爱学生健康成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心态,努力钻研这门学科,深入探究这门艺术,力争使自己的作业布置和批改在数量、难易、频次、方式等方面做到科学、适度、及时、多样,真正发挥它在学生知识掌握、技能和能力形成中的应有价值。
【关键词】作业 布置 批改
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许多不太为人们重视的环节在学生的成长中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环节。无论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通过适度的作业布置和批改不仅能巩固和积累知识,塑造学生的能力,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理性的觉醒与成长。但是,教师在运用这一重要的手段时,如果方法不当,就会事与愿违,有时甚至适得其反,不仅师生累。而且效果差。
一、作业布置和批改的意义
通常情况下,教师授课后会通过布置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等方式来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借此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正因为如此,许多老师都很重视这一工作,把它看作是课堂教学的延续,看作是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希望借助它查漏补缺,合理调节课堂教学的计划和安排。与布置作业紧密联系的是作业的批改。教师通过作业的批改,不仅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由此产生的认知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学生在学习中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懒散,是一丝不苟还是敷衍了事,是一知半解还是深透掌握,教师也都可以从作业中一览无余。教师可以通过批改作业和恰如其分的点评,给学生提供很多反馈信息,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认知态度和个性品质甚至智力上的优点与不足。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有效改进学习方法,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谦逊、耐心专一、踏实勤奋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师直接现实的教育行为,具有提醒、激励、规范、惩罚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它不仅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梯。可以说,它是教师和学生心灵的对话、是相互间认识对方的一扇窗口。
二、作业布置与批改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科学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教师对国家教育要求、自身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优缺点以及学科性质综合把握的结果。作业的量、度、频次和方向等也都体现了教师对科学性原则的把握。它要求“作业形式要多样化,既有书面的,又有口头的;既有动脑思考的,又有动手操作的”,并且将德智体美劳的要求融合为一体。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教师应选择科学的批改方式。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如果题题必改,题题必注,则教师的精力与时间不允许,效果也不一定就好。通常情况下,教师要先把学生的水平和要求他们完成的作业进行合理分类,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批改态度和方式:态度上,优等生的作业错误不多,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方式和谦逊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探索和进行独立思考;批改中,可以适当表扬但不要过多,多了他(她)本人没感觉,还打击、压制了其他学生。作业做得不理想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认真且错误不多的给予鼓励;认真且错误很多的不仅要精批还要和学生一道寻找原因;不认真且错误很多的学生,要严厉批评甚至惩罚。批改方式上,教师要像顾彬老师说的那样,将全面批、重点批、分层批和学生自批、同学互批等形式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批改方式增加学生新鲜感和好奇心,从而良好地实现批改作业的目的。
2 适度性原则。作业量的大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作业量过大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不堪重负,影响学习兴趣的形成,从而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业量过小,新的知识和技能得不到巩固,不能成为供学生享用和运用的重要精神财富,从而阻碍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不仅量要适度,难度的掌握也是如此。作业不是难为学生,也不是为了迁就差生。作业容易了学生没有相应的紧张度,太难了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常情况下,作业难度的确定标准应该是:认真听课的中等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独立正确地完成。“如果超越了学生的理解水平,随意提高难度,不仅达不到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的目的,还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
3 及时性原则。心理学早就证明,遗忘在认知活动结束后马上开始,而且先快后慢。因此,教师在授课后,如果不及时把一些能够整体反映教学要求、有利于巩固所学、形成技能的作业和活动方式布置或安排给学生做,就无法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重讲授,但不考虑及时布置和批改作业以巩固和深化;有的教师虽然布置了,但不及时批改甚至不批改,更谈不上及时和有针对性的订正和讲解。“久而久之,学生就对作业持‘无所谓’的态度,不利于养成良好习惯”,更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形成。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中必须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 与课堂教学关系。教师布置与批改作业和上课是一种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前者是巩固知识并形成技能,后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告诉学生是什么和怎么做。学生作业完成得怎么样,课堂教学是关键。如果一个老师重练习,但不注重课堂讲授的重要性,讲授昏昏却想练习昭昭,是无法实现教育目的的。钟魁老师说,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乘“悬”、“胜”、“兴”、“悱”、“机”而教,即教师要在学生想知道、兴致高、有成功欲、急于明确思路、时机成熟的时候施教,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话是很有道理的!课堂上讲深、讲透、讲精、讲巧,学生做起来就会思路明确,少犯错误。相反,教师上课没有讲清楚且满堂灌,学生感到学习生活如同嚼蜡,做起作业来就费劲,而且错误多。话又说回来,一个教师虽然讲得好。但学生是否懂得所学,懂得了是否会用,教师心中没有底,那依靠什么来检验授课质量和教学效果呢?布置和批改作业可以说是最好的抓手。在处理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的关系时,要以教学为核心,并辅之以必要的作业训练。
2 与休闲娱乐的关系。广大中小学生年龄都很小,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他们对未知世界充满无限期望与好奇,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如果他们的课余时间都是在作业中度过,没有释放和表达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害的。知识的学习与巩固,本意是为了增加他们追求理想的力量和信心,而不应该以牺牲学生的多方面兴趣和追求为代价。
3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中应该充分考虑各学科间的协调。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片面强调所任学科的重要性,在时间安排和作业量上缺乏协调,其结果,教师在学习要求和作业量上竞赛,弄得学生无所适从、苦不堪言。在课程安排既定的情况下,教师布置作业要考虑学科性质和学科在构建学生整个知识体系中的权重,考虑学生课下时间的科学利用,不可主观随意。当出现确实需要练,但学科叠加学生又太累的情况时,就需要 改变教学和练习的方式。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上的认识“误区”
1 越多越好。由于教学理念的差异,有的教师和家长总是以为知识越多智慧越大,作业越多越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不考虑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在教学和训练中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把自己的不太科学甚至不科学的主观想法强加到学生的身上。事实上,“作业的布置一定要能激发学生情绪,以促使他们自身更加努力地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效果。……要易、难、巧、妙搭配,把教师的作业布置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使学生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和完成作业。”
2 越少越好。与上面观点相反,有一些教师由于不正确认识或者不认真的工作态度,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不仅量少而且还强调批改评价的模糊性,把教师对孩子尊严的爱心保护变成了对其学习的缺点和错误的庇护。作业量过大会加大学生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但是作业量过少不仅不能有效巩固所学,而且不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师生互不了解的教育教学工作不可能是高效的。因此,这是比前一种做法更恶劣的做法。缺乏深化和巩固的知识教学,必然影响学生心智的发展。
3 越难越好。持有这种观念的教师认为,只有高难度的题目才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深化,更好地掌握知识,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能力。其结果是书中题目不够课外找,课内做不完课下做,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师生都累。那种迷信多做题、做难题、反复机械训练的老师是害学生害自己。
4 越易越好。有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只布置些比较容易的作业。理由是学生掌握多少知识不重要,关键是培养他们的自信。殊不知,过于容易的作业,学生大脑没有相应的紧张度,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等能力都没有充分的催化,这样的作业缺乏训练价值,不能够很好地凸显学生学习上的个别差异,相应地教师也无法进行因材施教。学生的成长不是一个时间的自然延伸过程,而是一个知识和能力储蓄的过程,而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都不可能是在十分轻松的状态下实现的。
综上所述,教师的作业布置、批改本身就是一门科学,里面有很多东西值得探求。把握这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不通过理论学习和反复实践是无法运用自如的。加之教师这样或那样不正确的动机和思想掺杂其中,使得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出现五花八门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每个教师都要怀着关爱学生健康成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心态,努力钻研这门学科,深入探究这门艺术,力争使自己的作业布置和批改在数量、难易、频次、方式等方面做到科学、适度、及时、多样,真正发挥它在学生知识掌握、技能和能力形成中的应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