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瀑上的舞蹈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攀冰由攀岩运动发展而来,是攀登高山、雪山的必备技能之一。随着人们不断地改进装备和提高技巧,攀冰已经逐渐成为一项独立且成熟的户外运动。
  根据形成原因,人们将可以攀登的自然冰分为水冰和冰川冰。水冰主要由瀑布形成,因为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所以同质量的情况下,水在零摄氏度结冰后体积会变大。这也是冰瀑的面积往往比夏天的瀑布面积更大的原因。水冰的形成条件较低,也更容易接触,国际上对它的攀登定级标准以WI(Water Ice)开头。与水冰不同,冰川冰由积雪自身的挤压形成,比水冰更加牢固、坚硬,但大多存在于高海拔的雪线以上或是极其严寒之地,接触难度较高,国际上对它的攀登定级标准以Al(Alpine Ice)开头。

1启程|进山的美与惊


  翻上巴郎山,公路右侧是覆盖着白雪的针叶林和高山灌木,寒风掠过,落雪簌簌,如同大片的棉花一样漫天飘扬。
  形成冰瀑,气温和海拔是关键要素。我生活在成都,在成都方圆200公里左右,有许多稳定的攀冰地点,比如彭州的龙门山脉、理县的孟屯和畢棚沟、四姑娘山的长坪沟和双桥沟等。其中位于四川阿坝州,距离成都220公里左右的双桥沟声名最盛,是国内最顶级的攀冰胜地之一。
  双桥沟地区整体海拔3800米左右,在连绵超过30公里的谷地两侧,有数座海拔超过5000米的山峰矗立。每一座险峰,攀登难度都很高。其中最难的几座,即使是攀登过珠峰的人也一样无能为力。双桥沟我来过无数次,也有幸在这里安全地完成了六座山峰的攀登,所以对这里的每一片土地、每一个老乡都亲切无比。每年冬季,在双桥沟连绵的群峰谷底,都会形成数百条壮观的冰瀑、冰挂和冰壁。其中既有冰面角度较小、难度较低的线路,适合初学者;也有冰面角度较大、难度较高的线路,能满足专业和大神级的挑战需求。加上景区修建了超过30公里的柏油公路,交通方便,因此每年都有很多国内外的攀冰爱好者慕名前来。
  这个冬天,我和队友们开车进沟。到卧龙镇时,路上积雪已有五厘米厚,路边有兜售防滑链的商家,许多人临时停车给车加上防滑,路况变得拥堵起来。安全起见,我们也只能下车去买些防滑链装上。
  “呼一”打开车门,寒风扑面而来,车里20°C以上的温度瞬间变为零下。无论穿得多厚,都能感到一股寒气从衣领口一直窜到脚底,随后在全身蔓延,令人不由得打了个哆嗦。我们戴着劳保手套,跪在泥泞的雪地里给轮胎上防滑,冲锋衣和裤子上沾满雪泥。随着一条条防滑链被装上,劳保手套早已湿透,手也冻得通红,全身反而热得冒汗,犹如冰火两重天。
  行至巴郎山脚下,路面已经结冰,车身偶尔会发生轻微侧滑,稍不小心就会出事,因此行驶得格外小心翼翼。翻上巴郎山,公路右侧是覆盖着白雪的针叶林和高山灌木,寒风掠过,落雪簌簌,如同大片的棉花一样漫天飘扬。而在我们的左手边,横跨着气势磅礴的大雪塘山脉,此刻也披上了洁白的盔甲,显得威武庄严。
  这样的美景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感叹,每个季节的巴朗山,带给人的感受都不一样,但都是如此的震撼。
位于四川阿坝州的双桥沟是国内有名的旅游胜地,雪山和湖泊是它的风景名片。图为双桥沟的秋冬季节,高山下是一汪平静的湖水,岸边游客往来,熙熙攘攘。
图为艳阳高照下的雪山脚底,五颜六色的经幡正随风飞舞。
每年冬天,双桥沟的谷地中都会形成数百条壮观的冰瀑、冰挂和冰壁。图为双桥沟景区的风景。
图为一名攀冰爱好者正在冰面攀登。

2开始|享受攀冰的自由


  在垂直的冰壁上,我不断挥动着冰镐。冰水浸湿了我的头盔至,滴落在脸上模糊了眼睛,也通过冰镐流进衣袖打湿了全身。但专注让我感受不到一丝寒意,我没有心思去考虑其他,只全身心地享受着攀冰的自由。
  于我而言,每年到双桥沟都有回家的感觉,充满着期待和兴奋。
  下午2点,我们到达双桥沟的好友家中。把行李放到位于三楼的房间后,我透过西侧的窗户,毫无遮拦地看到不远处的河流,一群高大的红杉林整齐地伫立于岸边。时值寒冬,红杉林的树叶都已凋零,衬托其身躯愈加笔直修长。另一边的稍远处,正是一条莹白璀璨的冰瀑,上面有一些五颜六色的小点,那是攀冰者们正在冰瀑上奋力攀爬的身影。在阳光的照射下,他们手中挥舞着的冰镐还会时不时反射出光芒,隔很远都能看见。
  这条冰瀑名为五色冰瀑。五色冰瀑是双桥沟最外围的一条冰瀑,是由岩壁上的大面积浸水所形成。它离我们的住所不远,徒步过去只需20分钟。这时其他队友们也都已经放好行李,一个个迫不及待地换好装备,打算立马前往五色冰瀑“热热身”。   五色冰瀑因位于五色山的正对面而得名,这座冰瀑位于半山腰处,我们走了一段山路后才来到它面前。在这里眺望对面的五色山,视线和角度绝佳,能一览这座山峰的美景。五色山最著名的,是在它的山体侧面,有一条赤、黄、青、蓝、白五色的半圆形岩层。远远看去,这些色彩环状排列、分布均匀,在阳光的反射下还能呈现出各色光环,在峰顶洁白积雪的映衬下,尤为美丽。我们是为攀冰而来,五色山虽然美丽,但它对我们的吸引力远不如面前这座冰瀑。五色冰瀑的高度在50米左右,难度在WI2 到Wl3 之间,攀爬线路的难度较低,因此我们准备接组进行攀登,完成后就下撤返回。走到冰瀑下方,发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互相打过招呼后,我们开始整理并检查装备。
  头盔、绳子、冰锥、冰爪、主锁、ATC、安全带、技术镐……互相查看,大家都“武装到了牙齿”。随着攀冰运动的日益成熟,装备也越来越齐全和精良,这对所有攀冰爱好者而言都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我们的安全也得到了更好的保证。
  一切就绪,随着清脆的破冰声响,我把冰镐敲在冰面上,深呼吸了一口气,总算开始正式的攀冰。前面的20米很简单,打入冰锥、挂绳、挥动冰镐、攀爬……虽然不算很快,但我稳定地上升着。20米后,前方迎来了一块凸起的冰壁,从下方仰视,呈现给我的是一个大面积的仰角。安全起见,我在这块凸出的最下端打入一根冰锥,稳定了一下身体后,再把手里的高地镐换成并行镐,然后挥镐、踢冰、站起来,并继续重复此动作。在垂直的冰壁上不断挥动着冰镐,我必须全神贯注,以确保每一次挥镐都足够牢固,以及每一次踢冰都达到最佳的位置。此刻除了自己的呼吸声,我什么都听不见。冰水浸湿了我的头盔,滴落在脸上模糊了眼睛,也通过冰镐流进衣袖打湿了全身。但专注让我感受不到一丝寒意,我没有心思去考虑其他,只全身心地享受着攀冰的自由。
  很快地,我越过了这个难点,继续向冰瀑顶端发起冲击。我手里的冰镐、脚上的冰爪此刻都是我肢体的延伸,通过它们我得以在光滑的冰瀑上轻巧地攀升和横切,如同飞檐走壁一般。当我到达冰瀑的顶端,身旁的队友们也陆续完成了这次攀爬,今天的热身到此结束。
  晚饭后,围着火炉坐成一圈。屋外分外寒冷,在温暖的火堆前,大家脱掉外套,一边喝酒一边聊天,欢声笑语间期待着明天的攀冰之旅。

3结束|挑战雪山老屋冰壁


  此刻我感觉到四肢开始乏力,手臂以及腿部随着乳酸的堆积变得肿胀。我在冰面上暂停了片刻,调整好自己急促的呼吸,交替甩动手臂以加强血液循环,以免突然的冲坠。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带着队员们陆续攀登了光纤2号(WI3)、木梯子(Wl3)、大石包(WI3 )白岩沟(W14)、神仙洞(W14)翅膀(W14 )等数条冰瀑,逐一完成了既定的攀爬目标,队员们也都陆续返回。在这次攀冰活动进行到尾声时,只剩下我们几个“老炮儿”还围在火炉前讨论着接下来的安排。
  我们打算进行最后一次攀登,给这次攀冰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经过商议,把目标定在300米长的雪山老屋冰壁。雪山老屋冰壁由WI3级和WI5级两段路线组成,难度较高,对我来说有一定挑战性。加上这次我们是结组攀登,所有队友分为两人一组,我的组员是女性队友Y。在我们这个小圈子中,Y是一个颇有名气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擅长攀登和越野跑,但我之前没有和她搭档过,因此心里不由得有些紧张。
  次日我们来到雪山老屋冰壁。这次我和Y负责领攀,其他组依次跟上,因此我们一直处于上游。前面的一段路程是WI3级别,相对比较轻松,也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我和Y很快就攀升到了一半左右的高度。当WI3级别的路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碰到了另一组攀冰队伍,在攀冰过程中需要节省体力和精力,大家相互寒暄了几句,就各自继续专注于攀登。
  我和Y状态很好,第一次配合也非常默契,我们超过了之前和我们寒暄的队伍,迅速结束了WI3段的攀爬,来到了WI5段的大面积冰壁下方。此刻我们处于整条路线200米左右的高处,下方是遥远的山脚,其他正在等待和刚起攀的队友看起来已经相当渺小。向上望是巍峨的雪峰,一条银白匹练从黢黑的山体间洒下,直挂在落差超过30米的断崖上。可以想象,夏季时气温升高,汹涌的冰雪融水从这里一泻千里的景象会有多么壮观。
攀冰运动需要通过专业训练.还需要借助专业的工具才能够实现。其中头盔、冰镇、冰爪、冰锥、缆绳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装备。不攀冰爱好者的攀冰瞬间。

  但接下来我们却发现了一个问题。在通常情况下,当冰壁的角度低于90度,在重力的作用下,未凝结的水会贴着冰壁内部流动,因此冰壁外部的表层会变得坚硬而干燥;但我们面前的这面冰壁的角度已经达到90度,那么未凝结的水流则会形成一股股水柱,水柱遇到已经凝固的冰,会飞溅出层层水花,这些水花在冰壁的外层形成密密麻麻的冰凌,非常脆弱且危险。因此,在攀爬这样的冰壁时,需要用冰镐和冰爪把表面那一层薄冰全部清除掉,才能使内层坚固的冰壁显露出来。但这样也意味着,踢下来的碎冰会成片地向下掉落,很容易砸中下方的队友。

  正当我们思考间,之前被我们超过的队伍追了上来。他们要攀登的话,势必会把那些冰凌清除掉,如果我们选择他们攀登后的路线,会轻松和安全许多。我询问Y,能否继续跟攀,她表示毫无压力。于是我们打算跟在这支队伍的后面继续攀登。但因为冰壁上的碎冰和冰凌实在太多,即使前面有一支队伍也不可能全部清除干净,为了防止伤到队友,我让Y绕到冰壁的侧面打保护。这样一来,虽然她不会被碎冰砸到,但视线会全被遮住,看不到我的身影,只能通过绳语和对讲机交流。
  我继续向上攀登。为了能将自己的身体稳定在牢固的冰面上,在攀爬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清除前方剩余的障碍。伴随着手中冰镐机械而重复的挥动,大量的冰凌和碎冰不停地砸下来,我只能埋着头,缩起颈部,用头盔去迎接这些被自己敲下来的破冰。头盔的重要性在这一刻发挥出来。小块的碎冰在接触到头盔的一瞬间就崩碎纷飞,而大块的碎冰会砸出沉闷的钝响,抵消了冰块的尖锐以及绝大部分冲击力之后,无法对我造成太大的影响。渐渐地,冰水顺着冰镐和衣领流遍全身,我几乎全身被冰水浸湿。抬头一看,发现自己距离这段冰壁的顶点已经不远。不妙的是,此刻我发觉四肢开始乏力,手臂以及腿部隨着乳酸的堆积变得肿胀。我在冰面上暂停了片刻,调整好自己急促的呼吸,交替甩动手臂以加强血液循环,以免突然的冲坠。
  我深知,如果因体力不支而冲坠,那么打入冰壁的冰锥可能会随之滑脱,之前放置的保护点也起不了任何作用,有生命危险。调整好状态后,我开始更加慎重而缓慢地攀爬,以确保每一个动作都足够稳定和安全。终于,在紧张和刺激中,我攀完了剩下的一段,登上终点的那一刻,我大喊了一声,释放挑战成功的喜悦。随后,我做好了上方的保护措施,在对讲机里通知Y可以开始攀登。
  如我所料,这条冰壁需要相当程度的手臂力量,对于Y来说难度太大,当她爬到一半时,已经无力继续向上。这种情况在攀冰中较少遇见,但在登山中却是必修课,所以我驾轻就熟地将上方保护转换为上方辅助下降,让Y安全地降落……
  攀登完雪山老屋,这次攀冰活动正式落下帷幕。回到城市后,好友小明画了一幅油画来记录这次攀冰,并当做生日礼物赠送给我。感谢攀冰和好友们,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如此多的喜悦和感动。
其他文献
奥米什小镇位于河流的入海口,河岸高峰夹峙,因此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左页大图,河流淌过河谷,流向前方的海洋;右页二图为奥米什街头的场景。  作为地中海的一部分,亚得里亚海风光旖旎,拥有数目繁多的风景名胜,例如举世闻名的水城威尼斯、《权力的游戏》中的“君临城”杜布罗夫尼克、黑山度假胜地科托尔……相比起来,克罗地亚的海滨小城奥米什似乎名气要小得多。然而,当你来到奥米什,才会发现,这座宁静优雅的古城,简直就
VAIO向来不缺乏关注点,从1997年第一款VAIO问世以来,几乎每个全新的产品系列都会让人为其创新的工业设计理念和前卫的技术成就感叹。但当装备蓝光技术的AR系列出现在世人面前时,我们还是第一次被技术和设计之外的内容所吸引。因为这款VAIO家族当之无愧的旗舰机型的主设计师是一位年仅26岁的中国女性—李琛夷。
只要不是大风大浪的天气,茵莱湖每天都会上演全球最精彩也是最另类的捕鱼场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夕阳下的琅勃拉邦沉静而动人。在琅勃拉邦这个香火鼎盛的佛都,一山一僧,一青一橘,无不带有禅意和诗意。图为清莱白庙中唯一的非白色建筑,其金碧辉煌的外观、精美绝伦的华丽造型,都让这栋建筑成为无数游客钟爱的打卡地。  一直以来,在世人眼里,金三角都是毒品、危险和暴力的代名词,人们避之唯恐不及,旅游观光更是
养马岛立于黄海之畔,北与山东烟台市牟平区隔海相望。其北侧石崖礁滩错落,海岸线如犬牙交错;南侧沙滩泥滩相间,风光旖旎秀美。  养马岛坐落在胶东半岛北岸的黄海之畔,与其隔海相望的是古称“牟平县”或“宁海州”的山东烟台市牟平区。小岛整体呈带状,东北至西南走向的狭长山脉横亘全岛。以此为界,养马岛北侧多石崖礁滩,地势陡峭,海岸线曲折;南侧相对平缓,沙滩、泥滩错落其间,养马岛的“一岛三滩”之誉由此而来。  养
從地图上看,吉尔吉斯斯坦恰恰坐落在欧亚大陆的腹心之地,不到2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在中亚五国中算是较小的国家。  然而,小并不意味着平淡无奇。这里风光绮丽,如万花筒般五彩缤纷,既有大气磅礴的山脉,又有静谧如镜的湖泊,还有浩瀚壮美的星空。  从“中亚明珠”伊塞克湖,到朝拜圣地苏莱曼山,再到闻名遐迩的比什凯克,一切都彰显着吉尔吉斯斯坦独特的魅力。而这些地方背后的人文历史,更令其风姿翩然,比如苏莱曼山
▲ 图为站在贝特夏街仰望钟琴楼,在视野中央,两栋房子的楼顶连接着的就是钟琴。琴声悠扬,阳光绚烂,穿过箍桶匠街,望着微波荡漾的威悉河,仿佛才会从中世纪的故事里回过神来。  来到一座城,走街串巷,无疑是了解当地文化、体验本土生活的最佳方式。若是走进德国北部城市不来梅,那一定不能错过贝特夏街。进入这里,映入眼帘的红砖建筑,会为你讲述这条街、这座城的过往。  贝特夏街位于不来梅集市广场和威悉河之间,是一条
雾凇,又称冰花、树挂,它非冰非雪,是由雾中无数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上不断积聚冻粘的产物,形态或为剔透凝冻的“硬凇”,或为洁白绒软的“软凇”。  中国不同地区,雾凇的美也不尽相同:在长城,万里雄关冰封,雾凇凝出一片莽莽雪林;高山之上,冰花妆点瑶林、琼枝倒映平湖;草原、河岸上,冰枝葱茏、皓白皎潔,冰雪仙境也不过如此……冬季长城,晓雾像轻纱笼罩山脉,满山枯树的枝柯开出雪白冰花;褐黄砖墙延绵至天际
来到潮州古城,走在熙熙攘攘的太平街上,或坐下来喝杯工夫茶,或为亲戚朋友带上几罐潮州“三宝”——老香黄、老药桔和黄皮豉,或钻入某家食店大饱口福,都是不错的选择。  古时,潮州交通不便,与内地处于近乎隔绝的状态。因此先民们从北方迁移带来的中原习俗和文化,很少受到朝代更迭的冲击,被较好地保留了下来,甚至有学者称这片土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冷冻库”。  潮州味道流传得低调质朴,当地人逐浪而生、靠海而食,总与
当白光通过三棱镜,我们看到了它在另一头所投下的七彩光线——生活中原本一点也不稀奇的光线,经过玻璃晶体的折射,竟有如此美丽的一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松下家电三剑客    现代人在电子时代的多元选择中养成了“美中择其尤”的好习惯,决意于出类拔萃的厂商们,在“精益求精”的同时无微不至地将人性化提升到首要位置。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