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论证”是一种说理方式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p63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常有同学这样问:老师,写议论文时举例子为何非要对例子进行分析?
  因为“举例论证”也是一种说理方式。这涉及“好的论证和坏的论证”的问题。很多同学在写议论类文章时只是罗列事例,把需要论证的观点当成了无需论证的结论而仅在现象层面去说明“观点就是观点”,从而无法让读者明白“为何观点是正确的”,使文章的说服力变弱。
  我们经常说“摆事实,讲道理”,在这里,事实与道理应该是有机的联合的。把事实摆出来,表明其“论点”为“真”,即正确、合理,而后面的讲道理,则应该从“为何为‘真’”的层面来揭示出其事实现象背后隐藏着的实质,让读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唯有如此,“摆事实”才有存在的价值。有些同学误以为“摆事实”就是举例子,这样的误解源于对“论证”的理解有偏差。如果承认“摆事实”也是为了证明其“论点”为“真”,那么,你的“摆事实”就不能脱离“讲道理”而独立存在,因为“摆出来”的事实还是在事实的现象层面上,它不具有分析、揭示的功能。有同学可能会辩解——我摆的事实是“真”的,它可以说明我的观点也是“真”的。那么,我同样也可以摆出一个反例来反驳你认为“真”的观点是“假”的。所以,必须在摆出的事实后面附有揭示此事实与观点之间相对应、相一致的道理分析,即事实所内含的证明观点为“真”的逻辑必然性。这样的分析才能告诉读者该事例隐含了论点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它与论点在规律、本质层面具有一致性,所以它才可以论证观点。
  “最好的论证总是由一种被我们称为逻辑的缜密思维过程来规定的,我们通常把逻辑定义为‘进行正当推理的科学和过程’”,基于此,我们可以试着对议论类文章中的“举例论证”做点儿技术性探讨。
  
  首先,必须明确区分“叙述”与“议论”的标尺。
  “叙述”的存在离不开描写,自然也离不开细节,而“议论”是借助于概括而存在的。作为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概括关注的是事物、思想中的本质属性,也就是能推广到具有这些属性的一切事物,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概念的本质属性。因此,作为事物而存在的“事例”在被运用到议论类文章中的时候,写作者不是要还原这个事例的本来样态,而是要抽绎出此事例与他要证明的观点之间的逻辑上的一致性,这时最有效的手段便是“概括”。
  其次,在概括某一具体事例时,要具有把该事例具体的“因”与具体的“果”概述出来的能力。
  一个事例得以存在,一定是以因果方式组成的,而任何事例又都会是以一个具体的“因”而导致了一个具体的“果”的方式存在。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事例的具体的因果勾连,就把握住了该事例的现象核心。这样,我们在具体的“举例论证”中,就可以对此事例用因果概述的方式来保证所举事例能在现象层面说明观点的正确,达到与观点保持一致的目的,这样所举事例才是具有典型性的。
  例如,以“对话”为话题写作,有同学这样写道:
  对话是一种艺术,艺术的对话可以跨越年龄的代沟。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长李培根引用网络热词,贯穿本科生毕业典礼致词,被同学亲切地称为“根叔”。李校长与同学间风趣幽默的对话交流,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这种对话的艺术,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吗?
  这个“举例论证”片段是合理的论证。文段的首句构成了他对话题的理解;为了论证“艺术的对话可以跨越年龄的代沟”这一论断的“真”,作者采用了曾在《长江日报》发表而被网络广泛传播的“毕业典礼校长讲话串联热词 7700学子喊‘根叔’”的内容。请注意,作者剥离了报道中无法对应其观点的详尽叙述,只是从中抽绎出“引用网络热词,贯穿本科生毕业典礼致词”这一具体的“因”,并对应概述出“从而被同学亲切地称为‘根叔’”这一具体的“果”,再加上后面的具体剖析“李校长与同学间风趣幽默的对话交流,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论述模块,从而具有论证性。
  再如,以“双赢”为话题写作,有同学这样写:
  同心协力,双赢的背后是和谐互动。战国时期,赵国面对秦国的进攻,廉颇蔺相如二人和谐互动,大退秦军,二人美名也名扬青史。天堂和地狱各有一口大锅,人们需用长勺取食,天堂的人们和谐互动,自己吃得很饱的同时,也喂饱了其他的人,一片笑声朗朗。犀牛鸟与犀牛和谐互动,它为犀牛清理时也得到了犀牛的保护,而犀牛也能保持自身的清洁。由此可见,只有双方和谐互动,才会出现互利双赢的局面。
  这个“举例论证”片段看似合理,实际上是很“弱”的论证。为了排比而排比,重复事例中“因”部分的概述,这样看起来好像语言形式上流畅了,事例接二连三地顺接,似乎有了辩论的气势,可我们不知道廉颇蔺相如的和谐互动与天堂的人们、犀牛鸟与犀牛的和谐互动的区别或内在的相似性在哪里,那么此事例可供写作者和读者“可以直接模仿其实践行为”的示范性效应就没有了,自然论证的效果就是“弱”的了。如果我们把它改成“蔺相如以国先私后的理念包容廉颇,廉颇以‘负荆请罪’的坦诚回馈蔺相如”“天堂中的每个人把勺柄太长而无法送到自己嘴里的取汤勺子,快乐地送到别人的嘴里”“身形很小的犀牛鸟与庞大笨重的犀牛取长补短,犀牛鸟啄食犀牛皮缝间的寄生虫为其搔痒又借其身躯保护自己,犀牛保持自身清洁的同时也能依靠小鸟灵敏的反应来获知临近的危险”,就有了“因”“果”的解析,论证才会转弱为强。
  最后要说明的是,举例论证即使采用了具体的因果概述的方式,也不能缺少在此基础上对事例剖析性论述的说理。事例就是事例,它再典型,也是特殊的,你要说它是符合规律性的,那你就要揭示出它背后的那个与观点所揭示的规律、本质相一致的道理所在,做到这一点,才算真正地使事例与论述的观点达成一致。比如下面以“执著”为话题的作文中的片段:
  遇到困难时,有的人知难而退,最终以失败结尾;而有些人坚定信念,执著向前,取得成功。史铁生不幸瘫痪又患尿毒症,生活十分艰难,但是他执著地坚持写作,将其乐观的精神力量写入作品,终有《我与地坛》等优秀作品问世而打动了无数读者。2000年龚琳娜获得了青年歌手大奖赛银奖,却一直也没有在北京找到合适的舞台。但她执著于民歌演唱技巧的突破,在网上发表演唱视频,寂寞多年的龚琳娜最终在2010年9月创造了一曲窜红网络的《忐忑》,引发广泛关注。他们遇到坎坷不放弃,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并执著坚定地走下去,创造了人生的精彩。
  这个“举例论证”片段是有效的论证。作者把“执著”缩小为“遇到困难时”“有些人坚定信念,执著向前,取得成功”这样的论断,把它看成是“真”的,是普遍规律,然后用史铁生和龚琳娜的事例加以证明。在证明时,他采用把实例中的“因”具体概述为“不幸瘫痪又患尿毒症,生活十分艰难,但是他执著地坚持写作”“并没有在北京找到合适的舞台,但她执著于民歌演唱技巧的突破”来对应实例中的“具体的果”——“终有《我与地坛》等优秀作品问世而打动了无数读者”“寂寞多年的龚琳娜最终创造了一曲窜红网络的《忐忑》,引发广泛关注”,从而让所举实例与所论述的观点之间的一致性得以呈现,后面的“他们遇到坎坷不放弃,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并执著坚定地走下去,创造了人生的精彩”紧扣实例的道理剖析,既揭示出了史铁生和龚琳娜这样的特殊性的例证所具有的普遍意义而使举例具有了典型性、论证性,又因为它的存在而使举例论证紧紧扣住了论点。
其他文献
自从上了大学,我每次回家,都会回我的高中学校看看。除却故地重游的雅致,亦是希望看看教室里正在伏案疾书、紧张备考的身影,看他们的精神意气,是否已渐趋坦然无惧、从容笑对之境。这种光景,我实在太过熟悉:看着他们,便像看到了去年的自己,看到了去年那一群一起追梦的少年。  曾几何时,我们尚和他们一样,在行近排满的课表中振衣前行。或许所规划的未来各异,然而我们都知道迫在眉睫的高考需要我们相同的努力。彼时的我们
期刊
【导语】寒门出贵子,或是富家出贵子,这是时下被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其实贵子跟出身没有太大的关系,一个没有理想,没有奋斗精神的人,他无论出身何处都终将不能成为“贵子”。我们采撷了一些人物样本,试图解读这个命题,或许能从某种程度上帮助你正确地对待这个问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种选官制度,叫“九品中正制”。它品评的标准主要三个: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现在的品德
期刊
前几日看到一期江苏卫视的《非常了得》,这是一档依据叙述者所言判断真假的节目,竞猜者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逐步判断,我冲着该节目邀请全国各名校校花做竞猜嘉宾的噱头看的,却失望而归,缘何?不在校花的长相,而在她们的提问水平与判断能力——虽不至肤浅无知的地步,但不少被推荐上该节目的校花仅仅靠一张漂亮的脸蛋“压场”,对嘉宾的提问缺乏智慧和内涵,遇到问题缺乏主见和应变能力,完全依赖孟非和郭德纲两位主持人撑场。由
期刊
【编前语】当“剧二代”以“啃老”的姿态冲击市场时,有人赞其锦上添花,因为在技术的包装下,“剧二代”们抢夺了眼球,占据了市场份额;有人贬其画蛇添足,亵渎了经典,对白、字幕的语言文字欠规范,错漏百出,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语文习得……这些被指制作粗糙、缺乏创意的“剧毒”如何解?本期“特别关注”,我们一起来“数剧”。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剧二代”  近年,电视剧市场集合了“翻拍古典名著、乘胜追击谍战、偶
期刊
“相对论”妙解  有一次,群众包围了从德国移居美国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住宅,要他用“最简单的话”解释清楚他的“相对论”。当时,据说全世界只有几个高明的科学家看得懂他关于“相对论”的著作。   爱因斯坦走出住宅,对大家说:“比方说——你同你最亲的人坐在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了5分钟!反过来,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5分钟,但你却像坐了一个小时。”  “噢,这就是相
期刊
演讲(辩论)对话体,就是以演讲、辩论或对话的形式表达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兼具记叙文与议论文的文体特征。  与一般的议论文相比较,这种体例在考场中有其独特的优势,比如具有现场真实感。为了表达观点,考生可以虚拟辩论场景,可以古今对话,或正恶交锋,或人与自然对话,给人以真实及亲切感,拉近与读者(评卷教师)的距离,引起共鸣。但是,具体运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情景设置要合理。演讲(辩论)对话体是要
期刊
对于我而言,大学的第一个学年,可以毫不夸张地用无知与轻浮来形容:高中从来没有周末概念的我,将周末时间几乎都用在睡觉上了,上课偶尔迟到错过老师点名……虽然一个学期几乎没怎么听讲而是在底下发短信、看书,但仍旧依靠最后几天的疯狂突击冲过了期末考试的门槛。这样的结果,让我深深地感到不安和茫然——我的大学到底读什么?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又是什么?  那时,我每天早晨总是不免俗地在睁开双眼之后打开手机或电脑,看
期刊
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随着分省命题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今的作文命题可谓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且语文卷中的作文试题大有加大分值的趋势(2011年江苏、上海高考作文均为70分,江西作文一大一小共65分)。  古人有文无定“法”之说,但并不等于说文无“法”。也就是说,高考作文应该有一套独特的写作之“法”,是有“法”可循的。其实,高考作文不管用哪种命题题型,都只不过是题型变化而已,最终的写
期刊
【文题呈现】  2011年10月13日,在广东佛山的广佛五金城,两岁女童小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面包车随即逃逸,随后开过的另一车辆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开了过去。随后7分钟内,从女童身边经过的18个路人,都冷眼漠视,未施援手。几天后,小悦悦不幸去世。此事引发网友热议。以下是部分网友的言论:  “苍天啊,正义和善良已经全面溃败了吗?”(作家)  “如果对倒地老人是扶还是不扶都已成为一
期刊
《不下带编》是清代浙江山阴文人金埴记录自身见闻的一部书,其卷一曾如此记载张清恪:“仪封张清恪公孝先伯行,贞操亮节,宇内首推。其抚吴也,使院萧然,即一几一榻,禁向民间借办。虽屡乏所需,而安之若素。”一几一榻而安之若素,这当然是张清恪为官的清廉,但更深沉的则是他一以贯之的人生态度——淡泊、泰然,优雅从容到无以复加。从此,世人便以“安之若素”来形容在艰难或反常境遇中的安然人格。  欲者不多,与者忘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