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逆全球化与通货膨胀高企是当前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那么,全球化及其趋势的逆转是否会影响各国(或地区)通货膨胀的水平,其形成机制是什么?本文选取163个经济体作为研究样本,构建了衡量全球化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将其纳入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混合菲利普斯曲线,研究全球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及背后的逻辑机制,并进一步评估“逆全球化”对全球通货膨胀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全球化具有通货紧缩效应,这种效应随着一国(或地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负利率时代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防范研究”(批准号20&ZD1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逆全球化与通货膨胀高企是当前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那么,全球化及其趋势的逆转是否会影响各国(或地区)通货膨胀的水平,其形成机制是什么?本文选取163个经济体作为研究样本,构建了衡量全球化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将其纳入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混合菲利普斯曲线,研究全球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及背后的逻辑机制,并进一步评估“逆全球化”对全球通货膨胀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全球化具有通货紧缩效应,这种效应随着一国(或地区)全球化水平的提升,呈现出先减弱后增强的非线性特征。为进一步考察通货膨胀形成机制,将通货膨胀分解为通货膨胀趋势和通货膨胀周期。对于通货膨胀趋势,以参与全球价值链为标志的贸易全球化,是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趋势下行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信息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则是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通货膨胀趋势下行的主要驱动因素。对于通货膨胀周期,贸易全球化会提升各国(或地区)通货膨胀周期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敏感性,并通过贸易网络形成各国通货膨胀周期的联动。自2020年初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来,全球化的逆转造成了各国(或地区)通货膨胀水平上升,且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较高的国家(或地区)承担了更高的通货膨胀上行压力。本文的研究为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其他文献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经济秩序受逆全球化冲击,导致贸易自由化进程减缓、全球多边经贸制度受到破坏、全球治理显现逆全球化梗阻。然而,国际经济秩序的发展现状却呈现出全球市场经济从物理疆界延展至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从单边主导转向多极共治的发展趋势。可见,全球一体化仍是今后国际经济秩序发展的主流。对此,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不仅要在国内层面立足自由贸易试验区来推进贸易自由化来缓释逆全球化冲击,同时也要
<正>中国破解逆全球化的路径具体而言有三,一是用改革开放改变世界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二是用科学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三是大幅度、大范围降低关税以及企业所得税,建设全球生产与制造的成本洼地。为了全面改善当下的困难处境,可以采取多种路径组合的多管齐下模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分化这股来势汹汹的逆全球化浪潮。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的法律性质与法律效力究竟为何?我国理论上与实务上都没有较为统一的定论。具体而言,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中的不动产权属约定能否排除强制执行,以及,如果可以排除强制执行,那么其构成的肯定要件与否定要件又为何,这是目前争论的两大焦点。除绪论与结论外,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中不动产权属约定排除强制执行之司法适用存在的问题。因为我国现行立法的缺失,导致了目前理论界以及司法实践
世界经济近年来进入深度调整期,集中表现为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两种相反的力量以平行共存的方式交替前行。准确理解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需要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全球化理论,从资本的“时间-空间”双重运动去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和局限性。基于这一理论,文章认为: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交替前行现象的出现有两方面原因:在微观层面上,跨国资本家、劳动工人和主权国家三大行为体由于利益需求的不同,对经济全球化会采取不同措
当前世界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思潮盛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文化殖民主义和媒介霸权主义,致使世界传播秩序重构加速,全球文化传播生态失衡加剧。但全球化是客观存在的发展趋势,多元共存、交流互鉴、和谐共生是未来文化发展的常态。因此,需要从文化传播的时代境遇出发,认真梳理当前我国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创新文化传播理念,建立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对话、文化整合和文化协同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一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凸显。为遏制污染,《刑法修正案(八)》第338条“污染环境罪”取代“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被设立。然而,污染环境罪的责任形式、犯罪形态问题等司法认定层面都没有形成统一标准,从而增加了本罪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的难度。为了司法机关对法律条文有更清晰准确的认知,使法律真正发挥其惩戒、预
我国脱贫攻坚战在2020年取得了全面胜利,但致富道路任重道远,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还需各方面不断加强推进。虽然绝对贫困已经消除,但相对贫困依然长期存在,是乡村振兴发展中须着重关注的课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建立反贫长效机
改革开放以来,在现代化和国际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不断深入参与到全球化进程,并在加深国际交流合作过程中,持续推进着英语教育,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EFL(英语作为外语学习)国家。但近年来随着“逆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以及保守主义、封闭主义的复辟,全球化受到冲击,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增速放缓,贸易保护措施数量大幅上升,与此同时,我国开始以教育改革和高考英语改革的形式不断降低英语教育的权重。在“逆全球化”浪潮
现阶段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农业的发展仍相对落后,土地流转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必由之路,是农民增收的有效策略。因此需要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步伐,尽快实现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土地流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影响临汾市土地
分析了全球化的历史与逆全球化的现状,认为西方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并未改变全球化的大势,更未导致全球化的终结,但促使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深度调整期。美国主导的旧式全球化在文化领域带有或隐或显的帝国主义色彩,这种文化霸权严重侵蚀着其他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中国引领的新型全球化最终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有助于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安全与共同进步,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之提供了人文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