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在逐步深化。目前,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正在按照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的系列文件推行和落实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建立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文章分析了养老保险改革引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力成本变化,对改革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解决的措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策略
一、我国现阶段养老保险改革现状
我国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金缴纳制度是1993年开始贯彻实施的,即“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该项制度运行多年,目前单位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已达到工资总额的20%,个人的缴纳比例是工资总额的8%。对企业职工退休后的生活起到了基本保障的作用。与此同时,国家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还是由国家财政在支付,而这部分人员未参加过基本养老保险,也未缴纳过养老保险金。这就是所谓的“养老保险双轨制”。拿笔者所在的地市级电视台来说,400多员工中有168名全额财政拨款人员是不用缴纳养老保险金的。而在全国,这部分财政供养人員大概有3500万人之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近些年来,我国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力度,不断落实相关改革政策。依据国家财政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有关文件规定,2014年10月起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工资结构调整同步进行,同时到位。截止2016年底,湖北省所有在职在编人员都要缴纳养老保险金和职业年金。养老保险金的扣缴比例是:单位缴纳20%,个人缴纳8%;职业年金缴费比例是:单位缴纳8%,个人缴纳4%。
这次改革不管是对于单位还是职工都是一次考验。以我单位为例,现在的保险体制下,改革前我单位非财政拨款职工的各项社保缴费的(单位和个人总计)支出已达到工资总额的67.9%,(注:养老保险28%、医疗保险10%、失业保险0.4%、工伤保险2%、公务员医疗补助3.5%、住房公积金24%),改革后增加了职业年金12%,职工的各项社保缴费实际已达到工资总额的近80%。地市级电视台,用人结构存在多样性。这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使得168名全额财政人员首次参加养老保险,还会有一大部分人会参加这次职业年金的缴费。对于整个单位来说,人力资源成本会陡然增加10%左右,这必然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钱从哪里来?而从职工的角度来说,加大社保投入,长远的看是保障了个人利益,但是眼下,个人可支配收入明显下降了,直接影响生活质量。有些年轻的职工甚至辞职另谋出路,年纪大的员工开始争取条件提前退休,不利于单位的稳定与发展。
二、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策略建议
1.降低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并且不断放宽公积金使用条件。国家对已拥有两套房的职工使用住房公积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能否对这一分部人的公积金缴费比例也有有降低呢?其次,应当不断放宽公积金使用条件,使单位和个人都可以用活这笔钱。
2.随着职工退休年龄的延长,养老保险金的缴纳比例是否可以降低,减轻单位和个人的压力,使单位能有更多的资金流用于事业发展,使员工在职期间的生活品质也能逐年提高。
3.适当推行职业年金。一次性全面参保是困难的,能否有条件地参保:如把它当做奖励性年金,员工工作年限达到什么标准之后,可以奖励性的参加该项社保。把职业年金作为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的凝聚力、竞争力的一项社保制度。通过职业年金制度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深化养老保险单位改革。
4.减员增效,开源节流。机关事业单位要控制员工总数,通过合理减员、增强员工培训来提高人员工作效率,最大程度上发挥人力、财力资源的有效性。
5.坚决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尽管在短期内会增加单位和个人的负担,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这必然会减轻国家财政压力,使国家和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各级政府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安排好财政资金的利用。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来说,在减员增效、开源节流的同时做好人才的培养、补充工作。
三、结语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行后,原来不缴费的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必须和单位一起按规定比例共同缴费养老保险金。这批财政供养人员的退休金,原来是由国家财政负责列支,改革后也将由社保基金统一发放。从现在的改革进程可以得知,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还处在起步阶段。不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一项创新举措,它需要国家有足够的信念去贯彻执行;同时也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经济决策,有关部门要充分思考改革的可行性,预测财政压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秦建国.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J].理论探讨,2007,(1).
[2]臧宏.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路径与对策[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3]成欢,蒲晓红.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存在的争议及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09,(5).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策略
一、我国现阶段养老保险改革现状
我国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金缴纳制度是1993年开始贯彻实施的,即“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该项制度运行多年,目前单位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已达到工资总额的20%,个人的缴纳比例是工资总额的8%。对企业职工退休后的生活起到了基本保障的作用。与此同时,国家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还是由国家财政在支付,而这部分人员未参加过基本养老保险,也未缴纳过养老保险金。这就是所谓的“养老保险双轨制”。拿笔者所在的地市级电视台来说,400多员工中有168名全额财政拨款人员是不用缴纳养老保险金的。而在全国,这部分财政供养人員大概有3500万人之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近些年来,我国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力度,不断落实相关改革政策。依据国家财政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有关文件规定,2014年10月起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工资结构调整同步进行,同时到位。截止2016年底,湖北省所有在职在编人员都要缴纳养老保险金和职业年金。养老保险金的扣缴比例是:单位缴纳20%,个人缴纳8%;职业年金缴费比例是:单位缴纳8%,个人缴纳4%。
这次改革不管是对于单位还是职工都是一次考验。以我单位为例,现在的保险体制下,改革前我单位非财政拨款职工的各项社保缴费的(单位和个人总计)支出已达到工资总额的67.9%,(注:养老保险28%、医疗保险10%、失业保险0.4%、工伤保险2%、公务员医疗补助3.5%、住房公积金24%),改革后增加了职业年金12%,职工的各项社保缴费实际已达到工资总额的近80%。地市级电视台,用人结构存在多样性。这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使得168名全额财政人员首次参加养老保险,还会有一大部分人会参加这次职业年金的缴费。对于整个单位来说,人力资源成本会陡然增加10%左右,这必然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钱从哪里来?而从职工的角度来说,加大社保投入,长远的看是保障了个人利益,但是眼下,个人可支配收入明显下降了,直接影响生活质量。有些年轻的职工甚至辞职另谋出路,年纪大的员工开始争取条件提前退休,不利于单位的稳定与发展。
二、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策略建议
1.降低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并且不断放宽公积金使用条件。国家对已拥有两套房的职工使用住房公积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能否对这一分部人的公积金缴费比例也有有降低呢?其次,应当不断放宽公积金使用条件,使单位和个人都可以用活这笔钱。
2.随着职工退休年龄的延长,养老保险金的缴纳比例是否可以降低,减轻单位和个人的压力,使单位能有更多的资金流用于事业发展,使员工在职期间的生活品质也能逐年提高。
3.适当推行职业年金。一次性全面参保是困难的,能否有条件地参保:如把它当做奖励性年金,员工工作年限达到什么标准之后,可以奖励性的参加该项社保。把职业年金作为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的凝聚力、竞争力的一项社保制度。通过职业年金制度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深化养老保险单位改革。
4.减员增效,开源节流。机关事业单位要控制员工总数,通过合理减员、增强员工培训来提高人员工作效率,最大程度上发挥人力、财力资源的有效性。
5.坚决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尽管在短期内会增加单位和个人的负担,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这必然会减轻国家财政压力,使国家和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各级政府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安排好财政资金的利用。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来说,在减员增效、开源节流的同时做好人才的培养、补充工作。
三、结语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行后,原来不缴费的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必须和单位一起按规定比例共同缴费养老保险金。这批财政供养人员的退休金,原来是由国家财政负责列支,改革后也将由社保基金统一发放。从现在的改革进程可以得知,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还处在起步阶段。不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一项创新举措,它需要国家有足够的信念去贯彻执行;同时也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经济决策,有关部门要充分思考改革的可行性,预测财政压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秦建国.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J].理论探讨,2007,(1).
[2]臧宏.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路径与对策[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3]成欢,蒲晓红.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存在的争议及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