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夜在线的QQ
晚上,拉开QQ好友名单,在亮着的彩色头像中,中学生小杰赫然在列。临近深夜十二点,一阵铃声传来,原来是小杰的QQ登陆铃声,打开一看,他又改为手机在线了。问他怎么这个点还在上网,他回答,最近课业不紧,父母对自己也很放松,于是晚上偷懒,宅在家上了一晚上网,临睡前再用手机登陆,看看各地发生的新闻。一周下来,据观察,好几个晚上小杰都是这种状态,大概从晚饭时间直至睡前,他的QQ一直在线。
像小杰这样的学生,属于放学后的宅一族。
烧烤摊前徘徊的身影
夜晚降临,“美食街”上多了几个烧烤摊位。这些摊位生意兴隆,前来照顾生意的多是一些年轻人,其中,也有不少中学生的身影。他们有些背着大书包,提着培训班的资料袋,在晚上补完课后来香气袅袅的烧烤摊前犒赏自己;还有些刚和同学逛完街的人,他们成群结队,来到烧烤摊前吃夜宵。
这些中学生,便属于放学后的晚归一族。
或宅在家上网、做功课,或在外补课、玩乐,这些涵盖了大多数中学生们放学后的主流生活。放学后的时间虽由大家任意支配,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利用有限的时间,发挥出无限的意义,让放学后的时光不再单一,幻化出多种色彩。
放学路上:一件事让回家的路不遥远
每周星期五放学后,我和小妹会去大姨家度过周末。
到大姨家的路我俩极为熟悉。我和小妹都上小学时,因为上学放学时间一致,我们常常结伴而行。但自从我上了中学后,放学比小妹晚。小妹有时会等我一起,有时就会先走。每当星期五放学后,校门外不见小妹等待的身影,我便猜测她已先离开了。我们没有手机,为了方便联络,我们发明了一种在路上使用的“信号”——粉笔留言。
我放学后没看到妹妹,还是会担忧她是不是因事耽搁了。我一个人迟疑地往大姨家走去,边走边想小妹会不会遇上什么麻烦。因为缺乏父母的陪伴,作为大姐,照顾小妹自然而然成了我的责任。当在一处路面上看见粉笔写的几个大字“姐姐,我先走了”之后,终于放下心来,小妹安然地走在我前面呢。
约莫一个小时的路程,可以在显眼处看见好几次小妹留下的讯息,大榕树干上,干燥的路面上,路旁的大石上,小妹的粉笔字有一种使人安心的力量,它伴我一路回家,也让我即使在一个人的路上,也能感受到亲情就在身边,从不曾远离。(易小凤)
住校生:一件事让住宿生活变得不同
作为住校生大军中的一员,我放学后的生活一般是一成不变的食堂加寝室。
宿舍背后是学校操场,操场边有一溜儿乒乓球台,即使在晚上,操场周围也有路灯照着,场地并不昏暗。记不清是哪天傍晚,在寝室做了一个小时英语听力训练的室长把听力材料一扔,心血来潮领着大家来到乒乓球台旁,要在台前一决高下。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要把学习的压力用球拍拍走。”室长有没有达到减压的效果我不得而知,但那天晚上回寝室后,似乎每位同学都睡得特别香。从那以后,我们的住宿生活里便添加了一个小时的乒乓球活动。适当的运动让人精力充沛,它也是一款调味剂,让放学后的住宿生活多了一点滋味。(许知理)
归家之前:一件事让放学时光有了光彩
父母下班时间晚,每次要等到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家。我放学回家后打开门,家里冷清极了,没有喧闹的人声,也没有热饭热菜。渐渐的,我喜欢上放学后在教室里多磨蹭一会儿再走,有时做做习题,有时帮值日生打扫卫生。但学校教室6点钟就关门了,剩下的时间我依然难以度过。
后来,我发现同学王莉和我情况一样,属于放学后不归家、爱“游荡”的一类人。有一天,王莉神秘兮兮地将我带到一个废弃的游乐园,游乐园面积不大,里面的设施陈旧败坏,在一座假山旁摆有石凳子、石桌子。王莉把书包往石桌上一扔,大声宣布,以后这就是我们的乐园啦。其实班里还有很多跟我们一样的同学,他们渐渐加入了我们的乐园,小石桌变得越来越拥挤。
在这段放学后的时光里,小小的游乐园暂时收容了我们这群孩子,它让我们原本冷清单调的课后时光有了色彩。(陆紫芯)
归家之后:一件事让爱心充实光阴
雷奶奶是一位孤寡老人,她住在隔壁那条街,离我家大概500米距离。她家在临街的一楼,窗沿下常年放着一把藤椅,天气好的时候,她在藤椅上一坐即是一整天。
雷奶奶腿脚不利索,一个人拄着拐棍只能走上不到百米,路程再长,就需要人搀扶了。一次和她聊天,她无奈地说起社区医生让她时常起来走走,活动活动腿脚,但她却没办法做到。我和父母商量后决定,每天晚饭后,约上住同一个大院的同学去搀扶雷奶奶散步。
还记得我俩第一次小心翼翼地扶雷奶奶走在大街上的情景,脚步慢慢的,但三个人的脸上尽是笑意。
这就是每日放学后,我雷打不动地做的一件事,事情虽小,但内心的满足大大地充实了我放学后的光阴。(小河)
晚上,拉开QQ好友名单,在亮着的彩色头像中,中学生小杰赫然在列。临近深夜十二点,一阵铃声传来,原来是小杰的QQ登陆铃声,打开一看,他又改为手机在线了。问他怎么这个点还在上网,他回答,最近课业不紧,父母对自己也很放松,于是晚上偷懒,宅在家上了一晚上网,临睡前再用手机登陆,看看各地发生的新闻。一周下来,据观察,好几个晚上小杰都是这种状态,大概从晚饭时间直至睡前,他的QQ一直在线。
像小杰这样的学生,属于放学后的宅一族。
烧烤摊前徘徊的身影
夜晚降临,“美食街”上多了几个烧烤摊位。这些摊位生意兴隆,前来照顾生意的多是一些年轻人,其中,也有不少中学生的身影。他们有些背着大书包,提着培训班的资料袋,在晚上补完课后来香气袅袅的烧烤摊前犒赏自己;还有些刚和同学逛完街的人,他们成群结队,来到烧烤摊前吃夜宵。
这些中学生,便属于放学后的晚归一族。
或宅在家上网、做功课,或在外补课、玩乐,这些涵盖了大多数中学生们放学后的主流生活。放学后的时间虽由大家任意支配,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利用有限的时间,发挥出无限的意义,让放学后的时光不再单一,幻化出多种色彩。
放学路上:一件事让回家的路不遥远
每周星期五放学后,我和小妹会去大姨家度过周末。
到大姨家的路我俩极为熟悉。我和小妹都上小学时,因为上学放学时间一致,我们常常结伴而行。但自从我上了中学后,放学比小妹晚。小妹有时会等我一起,有时就会先走。每当星期五放学后,校门外不见小妹等待的身影,我便猜测她已先离开了。我们没有手机,为了方便联络,我们发明了一种在路上使用的“信号”——粉笔留言。
我放学后没看到妹妹,还是会担忧她是不是因事耽搁了。我一个人迟疑地往大姨家走去,边走边想小妹会不会遇上什么麻烦。因为缺乏父母的陪伴,作为大姐,照顾小妹自然而然成了我的责任。当在一处路面上看见粉笔写的几个大字“姐姐,我先走了”之后,终于放下心来,小妹安然地走在我前面呢。
约莫一个小时的路程,可以在显眼处看见好几次小妹留下的讯息,大榕树干上,干燥的路面上,路旁的大石上,小妹的粉笔字有一种使人安心的力量,它伴我一路回家,也让我即使在一个人的路上,也能感受到亲情就在身边,从不曾远离。(易小凤)
住校生:一件事让住宿生活变得不同
作为住校生大军中的一员,我放学后的生活一般是一成不变的食堂加寝室。
宿舍背后是学校操场,操场边有一溜儿乒乓球台,即使在晚上,操场周围也有路灯照着,场地并不昏暗。记不清是哪天傍晚,在寝室做了一个小时英语听力训练的室长把听力材料一扔,心血来潮领着大家来到乒乓球台旁,要在台前一决高下。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要把学习的压力用球拍拍走。”室长有没有达到减压的效果我不得而知,但那天晚上回寝室后,似乎每位同学都睡得特别香。从那以后,我们的住宿生活里便添加了一个小时的乒乓球活动。适当的运动让人精力充沛,它也是一款调味剂,让放学后的住宿生活多了一点滋味。(许知理)
归家之前:一件事让放学时光有了光彩
父母下班时间晚,每次要等到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家。我放学回家后打开门,家里冷清极了,没有喧闹的人声,也没有热饭热菜。渐渐的,我喜欢上放学后在教室里多磨蹭一会儿再走,有时做做习题,有时帮值日生打扫卫生。但学校教室6点钟就关门了,剩下的时间我依然难以度过。
后来,我发现同学王莉和我情况一样,属于放学后不归家、爱“游荡”的一类人。有一天,王莉神秘兮兮地将我带到一个废弃的游乐园,游乐园面积不大,里面的设施陈旧败坏,在一座假山旁摆有石凳子、石桌子。王莉把书包往石桌上一扔,大声宣布,以后这就是我们的乐园啦。其实班里还有很多跟我们一样的同学,他们渐渐加入了我们的乐园,小石桌变得越来越拥挤。
在这段放学后的时光里,小小的游乐园暂时收容了我们这群孩子,它让我们原本冷清单调的课后时光有了色彩。(陆紫芯)
归家之后:一件事让爱心充实光阴
雷奶奶是一位孤寡老人,她住在隔壁那条街,离我家大概500米距离。她家在临街的一楼,窗沿下常年放着一把藤椅,天气好的时候,她在藤椅上一坐即是一整天。
雷奶奶腿脚不利索,一个人拄着拐棍只能走上不到百米,路程再长,就需要人搀扶了。一次和她聊天,她无奈地说起社区医生让她时常起来走走,活动活动腿脚,但她却没办法做到。我和父母商量后决定,每天晚饭后,约上住同一个大院的同学去搀扶雷奶奶散步。
还记得我俩第一次小心翼翼地扶雷奶奶走在大街上的情景,脚步慢慢的,但三个人的脸上尽是笑意。
这就是每日放学后,我雷打不动地做的一件事,事情虽小,但内心的满足大大地充实了我放学后的光阴。(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