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的20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程度和各项护理指标。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基础护理、病室管理、高质护理、护理差错等各项护理指标由之前的(89.87±6.43)分、(88.69±7.40)分、(87.96±8.12)分、22次分别提高至(96.27±6.59)分、(95.98±7.08分)、(97.10±7.21)分、4次;患者的满意程度由73.00%提高至94.00%,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对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护士;分层级管理;管理质量;影响
医院的护理工作普遍存在护士缺乏责任感、护理形式化、人力资源分配与使用不合理等问题,患者的整体满意程度较低。护士分层级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满足患者更高层次的需求[1]。本文将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本院工作的2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本院工作的20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9~47岁,平均(28.71±5.88)岁,工龄1~20年,学历:本科及以上12名,专科102名,中专86名。
1.2方法
1.2.1 层级设置
根据护士分层管理模式,每个科室分配一个护士长,有2~4个小组长,成立护士长领导的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工作模式。护士的级别按学历、工龄、工作经验、个人能力等分为N1、N2两个层次,每个层次分工明确,互相合作。
1.2.2 岗位职责
护士长的职责为全面协调、监督管理整个科室的工作;护理组长的职责为组织查房、会诊等工作,带领高责护士和初责护士执行高技术难度护理;高责护士的职责为全面评估患者各阶段身体水平,依据患者的病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护理需要制定护理计划,同时对初责护士的工作进行检查与监督;初责护士的职责为对患者的生活、病情、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康复训练等方面进行全面、优质的服务。
1.2.3 层级培训与考核
护士长结合各科实际情况,对各层级护士定期组织培训,针对不同层级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培训结束,采取科学的考核制度,考核结果直接关系工作绩效,同时将患者的反馈、护理指标评分、护理差错及不良事件计入绩效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1.2.4 护士排班模式
采用APN弹性排班制,高峰工作段增加护士数量,薄弱时间段增加人员配备,减少反复交接班,降低事故发生率[2]。
1.3评价指标
基础护理、病室管理、高质护理、护理差错等各项护理指标根据医院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患者的满意程度由患者出院时自行评分,总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 80~89分为满意, 60~79分为一般满意,≤59 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检验,当P值小于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理指标
实施前后各项护理指标明显提高(见表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差错及不良事件由之前的22次降低至4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施前后患者满意程度
患者满意程度在实施分层管理之后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护士分层级管理改变了传统护理工作模式中人员分配不合理,工作时间长,护士工作压力大、易疲劳,各岗位职责不明确,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够等缺点。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是指将护士人员按照学历、工龄、工作经验、个人能力等分层,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有不同的工作岗位、工作权限、职责与职能[3]。各岗位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团队凝聚力;岗位固定,护患关系融洽,减少了陌生感;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安排更合理,整个护理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明显提高[4]。在分层级管理的基础上,对护士实行培训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渠道。本文本文將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本院工作的2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前后护士的护理指标和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从文中表1及表2的数据看,两者均有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程度、护士满意程度,还有利于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医疗质量、社会影响力、医患关系等提高和改善有着重大的影响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方芳,程云,周剑英. 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14-117.
[2]尤小娜,徐莲香,彭少如. 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12(25):168-170.
[3]吴华颖,陶红梅,郑凯兰. 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成组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5( 30):259-260.
[4]徐琪,张佳琦,王静. 实施分组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2):63-64
【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的20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程度和各项护理指标。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基础护理、病室管理、高质护理、护理差错等各项护理指标由之前的(89.87±6.43)分、(88.69±7.40)分、(87.96±8.12)分、22次分别提高至(96.27±6.59)分、(95.98±7.08分)、(97.10±7.21)分、4次;患者的满意程度由73.00%提高至94.00%,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对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护士;分层级管理;管理质量;影响
医院的护理工作普遍存在护士缺乏责任感、护理形式化、人力资源分配与使用不合理等问题,患者的整体满意程度较低。护士分层级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满足患者更高层次的需求[1]。本文将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本院工作的2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本院工作的20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9~47岁,平均(28.71±5.88)岁,工龄1~20年,学历:本科及以上12名,专科102名,中专86名。
1.2方法
1.2.1 层级设置
根据护士分层管理模式,每个科室分配一个护士长,有2~4个小组长,成立护士长领导的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工作模式。护士的级别按学历、工龄、工作经验、个人能力等分为N1、N2两个层次,每个层次分工明确,互相合作。
1.2.2 岗位职责
护士长的职责为全面协调、监督管理整个科室的工作;护理组长的职责为组织查房、会诊等工作,带领高责护士和初责护士执行高技术难度护理;高责护士的职责为全面评估患者各阶段身体水平,依据患者的病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护理需要制定护理计划,同时对初责护士的工作进行检查与监督;初责护士的职责为对患者的生活、病情、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康复训练等方面进行全面、优质的服务。
1.2.3 层级培训与考核
护士长结合各科实际情况,对各层级护士定期组织培训,针对不同层级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培训结束,采取科学的考核制度,考核结果直接关系工作绩效,同时将患者的反馈、护理指标评分、护理差错及不良事件计入绩效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1.2.4 护士排班模式
采用APN弹性排班制,高峰工作段增加护士数量,薄弱时间段增加人员配备,减少反复交接班,降低事故发生率[2]。
1.3评价指标
基础护理、病室管理、高质护理、护理差错等各项护理指标根据医院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患者的满意程度由患者出院时自行评分,总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 80~89分为满意, 60~79分为一般满意,≤59 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检验,当P值小于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理指标
实施前后各项护理指标明显提高(见表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差错及不良事件由之前的22次降低至4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施前后患者满意程度
患者满意程度在实施分层管理之后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护士分层级管理改变了传统护理工作模式中人员分配不合理,工作时间长,护士工作压力大、易疲劳,各岗位职责不明确,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够等缺点。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是指将护士人员按照学历、工龄、工作经验、个人能力等分层,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有不同的工作岗位、工作权限、职责与职能[3]。各岗位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团队凝聚力;岗位固定,护患关系融洽,减少了陌生感;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安排更合理,整个护理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明显提高[4]。在分层级管理的基础上,对护士实行培训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渠道。本文本文將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本院工作的2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前后护士的护理指标和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从文中表1及表2的数据看,两者均有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程度、护士满意程度,还有利于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医疗质量、社会影响力、医患关系等提高和改善有着重大的影响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方芳,程云,周剑英. 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14-117.
[2]尤小娜,徐莲香,彭少如. 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12(25):168-170.
[3]吴华颖,陶红梅,郑凯兰. 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成组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5( 30):259-260.
[4]徐琪,张佳琦,王静. 实施分组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