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西部淘金热的时候,很多人都去淘金,淘金人没挣到多少钱,而卖淘金所需工具、衣服的人反而发财了。
这则故事启发了一个人,也成就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汪海。一个上学时的穷孩子,靠一台花了300元买的连外壳都没有的电脑和一根电话线开始创业,现任安徽合肥肥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合肥论坛CEO。其创办的合肥论坛已经成为安徽第一人气社区,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区域论坛之一。
上大学时,汪海每个月的生活费才60元,而其他同学基本都在200元左右。而真正刺激他的一件事发生在2000年。那年外公病逝,他回到距离合肥50公里的安徽舒城农村老家料理外公的后事。他吃惊地发现,外公外婆一辈子的财产竟然才有600元!“这让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贫穷。”汪海说。
这时,早在深圳工作的哥哥在电话里对汪海提到了当时最热门的电子商务。但那时学校并没有和互联网相关的课程,汪海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仅仅是企业可以通过网络交易,至于怎么交易,他的大脑里是一片空白。
上大二那年,汪海就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西部淘金热的时候,很多人都去淘金,淘金人没挣到多少钱,而卖淘金所需工具、衣服的人反而发财了。这个故事启发了他。“那是2000年9月,整个合肥市才只有三家网吧。”
2000年下半年,汪海尝试着通过朋友的信用卡,花了十几美元买到一个国际域名,建立起自己的第一个网站——中国营销网。为此,他还花了300元买了一台二手的286电脑。
通过这台连外壳都没有的电脑和一根电话线,汪海开始做起代理网络域名的生意。几个月后,一位上海的客户通过EMAIL找到了他,这位大二学生尽量让自己在回信中表现得老练和成熟,最后做成了第一笔生意。“那个网络域名我买来是80元,卖出去是88元,挣了8元钱。”
海易:汪海做事很容易
当时提供这类服务的企业并不多。在随后的几个月内,汪海的业务呈现井喷之势,每个月的赢利已经有3000元左右。
2001年9月18日,在这一天之内,汪海就挣了四万多元。在新浪网一项新推出的网络推广业务中,他为他所代理的企业预定搜索关键词,每个词预定费是8000元,新浪网给汪海的价格是4000元。这一天,他从一大早就开始预定,一天预定了十几个词。“激动得都发抖,这一天记忆犹新。”他说。
此后,汪海开始代理企业的网络推广业务,他的主要客户是鲜花快递企业和翻译公司。”大学毕业前,汪海已经拥有10万元积蓄。
但等到了2002年7月,汪海毕业的时候,他仍然不知道自己应该继续经营中国营销网,还是去另一家企业做总经理助理。当时那家企业给他开出的月薪是5600元。此时,一个广州的客户表示愿意出价五万元收购他的中国营销网,这让汪海下定决心自己干下去。
之后,汪海每天早上8点起床,凌晨两点睡觉。吃饭只用五分钟解决,体重下降到100斤以下,但生意好得出奇。“毕业后的一年内,我基本上是人间蒸发。因为太忙了。”他的工作内容仅仅两项:通过邮局收款、汇款,通过QQ、电话做客户服务。每个月有上万元的收入。
有一天,汪海终于觉得自己忙不过来了,他想到去人才市场招聘一些雇员。去了一打听,才得知必须注册公司才能进行人才招聘。于是他在2003年7月注册了一家网络公司,招聘了9个人,正式创业。公司的名字是母亲取的——海易网络,意思是“汪海做事很容易”。
汪海做事真的很容易?
海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刚刚成立,汪海的父亲也在这时加入了儿子的公司,帮助打理财务工作。海易之名带着“汪海做事很容易”的希望。可希望归希望,毕竟还是没有人真能“很容易”地做成事。
公司成立不久,“以往很少被骗”的汪海就吃了一个大亏。价值7万元的一个通讯产品供货合同,因被客户“财大气粗”的表象所蒙蔽,汪海没有让对方交任何保证金或预付款,就把产品给了对方。一拿到货,这个客户就消失了,货款至今没有要回来。这件事让汪海领受到一个教训,那便是合同的严谨性。
2005年初,汪海又吃了一个教训。因为有客户投诉,而他又没能很好地做到换位思考,“气走了客服方面的一位重要员工”。这件事让汪海更深地理解了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沟通解决一切。”
这句话是他很早以前在别处看到的,自那以后便被他用作QQ签名直至今日。“特别是做管理工作的时候,态度和沟通太重要了,不然肯定做不好事情。不沟通容易损失好员工。因为工作中有友谊,也会有误会。”
夭折的短信写手生涯
2004年,正式创业一年多的汪海,受邀参加安徽当地一档电视访谈节目的录制。这档节目当时的题材是合肥的大学生创业。节目中,汪海曾表示写短信应该可以成为一种职业。
回想起自己曾经痴迷的短信写作,汪海颇为感慨:“(做短信写手时)除了工作就是写这个、改这个。”他从在家SOHO那段时间起就觉得短信写作比较好玩儿。
那还是2002年,他一边做着“偏业务”的中国营销网,一边享受着“偏灵感”的短信写作带给他的乐趣。“很充实,也很累,睡觉时间很少,跟同学都失去联系了。”
汪海有大概200多条短信被SP商采用,这给他带来了6000多元的收入。更大的短信收入来自9HAPPY.com,这是他与著名门户网站TOM合作创建的一家短信网站,参与TOM的短信业务。2003年左右,文字短信的流行让9HAPPY.com赚了个盆满钵满,更让汪海的腰包鼓了不少。
然而,一段时间后,汪海因“精力不够”退出了9HAPPY.com的经营。不过,那时他倒也没想到文字短信会在后两年里因技术发展而走向没落。
“烫手山芋”一夜“成名”
“没想到这个职业会慢慢消失。”但更让汪海没有想到是,合肥市这个拥有400多万人口的城市里,却一直没有适合本地网民发布信息的门户网站。他认为这是一个商业机会。因此,2004年底他又创立了自己的第二家网络企业——肥肥网络公司,经营合肥论坛,提供本地的网络新闻。这个论坛很快成为合肥市著名的本地网络信息平台,有五万多注册用户,同时有3000人在线。
汪海开始瞄准的方向是门户交流,但随着时间渐渐推移,他越来越发现地区门户网站在web2.0时代里所具有的草根话语权价值。尤其在看到网络上的一篇文章提到“‘911事件’第一张照片是由网友拍发到网上”后,汪海更觉得“网络媒体的时代正在逼近”。
于是,他把合肥热线的重点转向了论坛型社区,并全力建设其中的合肥论坛频道。
2006年7月,合肥论坛一名网友发的帖子引起了当地交警部门的重视,交警大队负责人很快专门找到这名网友,并帮助他解决了实际问题。对此,汪海在博客中写道:“论坛\博客作为草根媒体的代表,为每一个人提供了话语权,开放,平等,充分满足你的展示欲望,也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了一夜成名的机会。”
谈及此,汪海说,“这两年传统媒体受网络冲击越来越强烈,阅读传统媒体的年轻受众正在纷纷向网络上转移,所以后期本地社区、本地门户必然会抢占到很大一块‘蛋糕’。”
就像媒体报道的一样,联合利华等30多家跨国公司纷纷将制造基地迁入合肥,当地政府更公开表态对外来投资的欢迎,凭借与长三角经济区的互动,合肥以及整个安徽的经济地位正在逐渐复苏。而汪海看中的是他的合肥热线在这种开放的招商引资环境中可能赢得的巨大商业前景。
但一年以后,这家企业依旧处于亏损状态。每个月的支出是两万元,广告收入为零。正当汪海对这家网络企业的存与留而挣扎之时,一家国内大型社区网站提出以45万元并购他的“烫手山芋”。他一下子便认识到这个论坛的价值,决定撑下去。
2006年初,似乎一夜之间合肥论坛成了广告商眼里的明星。客户广告投放量从第一个月的3000元到月均三万元,直到现在的月均五万元。而这些广告客户不少都来自那些在开发区投资的跨国公司。
现在,每天中午,汪海喜欢去办公楼下的咖啡厅享用午餐。因为在那里能碰到他的同行们——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批网络企业的CEO。他们大都在1980年代出生,在这个开发区拥有一到两家企业。这些年轻的CEO喜欢在用餐过程中交流自己的管理经验。比如:如何消除公司内部的勾心斗角等等。“我们都没有做职员的经验,大家碰到的都是同样的问题。”汪海说。
前一段时间,28岁的汪海参加了一个资本推介会,希望能为他名下的一家网络公司找到合适的战略投资者。但这位“80后”其实已不缺钱,他名下的两家网络公司每年可以为他带来几百万元的收益。
“我只是想知道我们在投资者眼里的位置。”汪海冷静地说。
青联档案:汪海,第九届合肥市青联委员
这则故事启发了一个人,也成就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汪海。一个上学时的穷孩子,靠一台花了300元买的连外壳都没有的电脑和一根电话线开始创业,现任安徽合肥肥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合肥论坛CEO。其创办的合肥论坛已经成为安徽第一人气社区,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区域论坛之一。
上大学时,汪海每个月的生活费才60元,而其他同学基本都在200元左右。而真正刺激他的一件事发生在2000年。那年外公病逝,他回到距离合肥50公里的安徽舒城农村老家料理外公的后事。他吃惊地发现,外公外婆一辈子的财产竟然才有600元!“这让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贫穷。”汪海说。
这时,早在深圳工作的哥哥在电话里对汪海提到了当时最热门的电子商务。但那时学校并没有和互联网相关的课程,汪海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仅仅是企业可以通过网络交易,至于怎么交易,他的大脑里是一片空白。
上大二那年,汪海就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西部淘金热的时候,很多人都去淘金,淘金人没挣到多少钱,而卖淘金所需工具、衣服的人反而发财了。这个故事启发了他。“那是2000年9月,整个合肥市才只有三家网吧。”
2000年下半年,汪海尝试着通过朋友的信用卡,花了十几美元买到一个国际域名,建立起自己的第一个网站——中国营销网。为此,他还花了300元买了一台二手的286电脑。
通过这台连外壳都没有的电脑和一根电话线,汪海开始做起代理网络域名的生意。几个月后,一位上海的客户通过EMAIL找到了他,这位大二学生尽量让自己在回信中表现得老练和成熟,最后做成了第一笔生意。“那个网络域名我买来是80元,卖出去是88元,挣了8元钱。”
海易:汪海做事很容易
当时提供这类服务的企业并不多。在随后的几个月内,汪海的业务呈现井喷之势,每个月的赢利已经有3000元左右。
2001年9月18日,在这一天之内,汪海就挣了四万多元。在新浪网一项新推出的网络推广业务中,他为他所代理的企业预定搜索关键词,每个词预定费是8000元,新浪网给汪海的价格是4000元。这一天,他从一大早就开始预定,一天预定了十几个词。“激动得都发抖,这一天记忆犹新。”他说。
此后,汪海开始代理企业的网络推广业务,他的主要客户是鲜花快递企业和翻译公司。”大学毕业前,汪海已经拥有10万元积蓄。
但等到了2002年7月,汪海毕业的时候,他仍然不知道自己应该继续经营中国营销网,还是去另一家企业做总经理助理。当时那家企业给他开出的月薪是5600元。此时,一个广州的客户表示愿意出价五万元收购他的中国营销网,这让汪海下定决心自己干下去。
之后,汪海每天早上8点起床,凌晨两点睡觉。吃饭只用五分钟解决,体重下降到100斤以下,但生意好得出奇。“毕业后的一年内,我基本上是人间蒸发。因为太忙了。”他的工作内容仅仅两项:通过邮局收款、汇款,通过QQ、电话做客户服务。每个月有上万元的收入。
有一天,汪海终于觉得自己忙不过来了,他想到去人才市场招聘一些雇员。去了一打听,才得知必须注册公司才能进行人才招聘。于是他在2003年7月注册了一家网络公司,招聘了9个人,正式创业。公司的名字是母亲取的——海易网络,意思是“汪海做事很容易”。
汪海做事真的很容易?
海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刚刚成立,汪海的父亲也在这时加入了儿子的公司,帮助打理财务工作。海易之名带着“汪海做事很容易”的希望。可希望归希望,毕竟还是没有人真能“很容易”地做成事。
公司成立不久,“以往很少被骗”的汪海就吃了一个大亏。价值7万元的一个通讯产品供货合同,因被客户“财大气粗”的表象所蒙蔽,汪海没有让对方交任何保证金或预付款,就把产品给了对方。一拿到货,这个客户就消失了,货款至今没有要回来。这件事让汪海领受到一个教训,那便是合同的严谨性。
2005年初,汪海又吃了一个教训。因为有客户投诉,而他又没能很好地做到换位思考,“气走了客服方面的一位重要员工”。这件事让汪海更深地理解了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沟通解决一切。”
这句话是他很早以前在别处看到的,自那以后便被他用作QQ签名直至今日。“特别是做管理工作的时候,态度和沟通太重要了,不然肯定做不好事情。不沟通容易损失好员工。因为工作中有友谊,也会有误会。”
夭折的短信写手生涯
2004年,正式创业一年多的汪海,受邀参加安徽当地一档电视访谈节目的录制。这档节目当时的题材是合肥的大学生创业。节目中,汪海曾表示写短信应该可以成为一种职业。
回想起自己曾经痴迷的短信写作,汪海颇为感慨:“(做短信写手时)除了工作就是写这个、改这个。”他从在家SOHO那段时间起就觉得短信写作比较好玩儿。
那还是2002年,他一边做着“偏业务”的中国营销网,一边享受着“偏灵感”的短信写作带给他的乐趣。“很充实,也很累,睡觉时间很少,跟同学都失去联系了。”
汪海有大概200多条短信被SP商采用,这给他带来了6000多元的收入。更大的短信收入来自9HAPPY.com,这是他与著名门户网站TOM合作创建的一家短信网站,参与TOM的短信业务。2003年左右,文字短信的流行让9HAPPY.com赚了个盆满钵满,更让汪海的腰包鼓了不少。
然而,一段时间后,汪海因“精力不够”退出了9HAPPY.com的经营。不过,那时他倒也没想到文字短信会在后两年里因技术发展而走向没落。
“烫手山芋”一夜“成名”
“没想到这个职业会慢慢消失。”但更让汪海没有想到是,合肥市这个拥有400多万人口的城市里,却一直没有适合本地网民发布信息的门户网站。他认为这是一个商业机会。因此,2004年底他又创立了自己的第二家网络企业——肥肥网络公司,经营合肥论坛,提供本地的网络新闻。这个论坛很快成为合肥市著名的本地网络信息平台,有五万多注册用户,同时有3000人在线。
汪海开始瞄准的方向是门户交流,但随着时间渐渐推移,他越来越发现地区门户网站在web2.0时代里所具有的草根话语权价值。尤其在看到网络上的一篇文章提到“‘911事件’第一张照片是由网友拍发到网上”后,汪海更觉得“网络媒体的时代正在逼近”。
于是,他把合肥热线的重点转向了论坛型社区,并全力建设其中的合肥论坛频道。
2006年7月,合肥论坛一名网友发的帖子引起了当地交警部门的重视,交警大队负责人很快专门找到这名网友,并帮助他解决了实际问题。对此,汪海在博客中写道:“论坛\博客作为草根媒体的代表,为每一个人提供了话语权,开放,平等,充分满足你的展示欲望,也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了一夜成名的机会。”
谈及此,汪海说,“这两年传统媒体受网络冲击越来越强烈,阅读传统媒体的年轻受众正在纷纷向网络上转移,所以后期本地社区、本地门户必然会抢占到很大一块‘蛋糕’。”
就像媒体报道的一样,联合利华等30多家跨国公司纷纷将制造基地迁入合肥,当地政府更公开表态对外来投资的欢迎,凭借与长三角经济区的互动,合肥以及整个安徽的经济地位正在逐渐复苏。而汪海看中的是他的合肥热线在这种开放的招商引资环境中可能赢得的巨大商业前景。
但一年以后,这家企业依旧处于亏损状态。每个月的支出是两万元,广告收入为零。正当汪海对这家网络企业的存与留而挣扎之时,一家国内大型社区网站提出以45万元并购他的“烫手山芋”。他一下子便认识到这个论坛的价值,决定撑下去。
2006年初,似乎一夜之间合肥论坛成了广告商眼里的明星。客户广告投放量从第一个月的3000元到月均三万元,直到现在的月均五万元。而这些广告客户不少都来自那些在开发区投资的跨国公司。
现在,每天中午,汪海喜欢去办公楼下的咖啡厅享用午餐。因为在那里能碰到他的同行们——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批网络企业的CEO。他们大都在1980年代出生,在这个开发区拥有一到两家企业。这些年轻的CEO喜欢在用餐过程中交流自己的管理经验。比如:如何消除公司内部的勾心斗角等等。“我们都没有做职员的经验,大家碰到的都是同样的问题。”汪海说。
前一段时间,28岁的汪海参加了一个资本推介会,希望能为他名下的一家网络公司找到合适的战略投资者。但这位“80后”其实已不缺钱,他名下的两家网络公司每年可以为他带来几百万元的收益。
“我只是想知道我们在投资者眼里的位置。”汪海冷静地说。
青联档案:汪海,第九届合肥市青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