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为害对五个燕麦品种苗期体内几种物质的影响

来源 :植物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ng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蚜虫为害后燕麦苗期植株体内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酚含量的变化,评价这4种物质与燕麦抗蚜性的关系,探索燕麦抗蚜的生化机制,为选育抗蚜燕麦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田间具有不同抗蚜表现的5个燕麦品种,待幼苗长至3叶期接蚜,分别于接蚜时和接蚜后不同时间测定其体内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酚的含量,与同期未接蚜植株做比较。[结果] 随着感蚜时间增加,每个品种叶绿素含量均明显降低,作为抗蚜物质的总酚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也有所增加。[结论] 说明燕麦的抗蚜性与其体内的可
其他文献
结合信息时代图书馆的特点、职能及图书馆员的复合身份,论述了在走向信息服务与知识管理时代的过程中,图书馆员应具备的能力和提高馆员能力应采用的途径.
首先论述了图书馆哲学研究人文转向的现实必要性,然后提出图书馆哲学研究的人文转向何以之难和图书馆的科技与人文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最后指出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本土化的图书
结合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提出了全新的'动态典藏'机制,并探讨了'动态典藏'机制对'藏、借、阅、咨一体化'服务模式的藏书调控作用及实施这种模式的效果
通过对交际心理学认知过程的研究,分析了几种妨碍读者认知的心理偏差和心理过程,阐述了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如何运用认知心理开展读者咨询服务工作.
《中国教育报》曾刊登过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刘良伟教授题为《一个课程关键:——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文章,指出: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广泛流行的“教育研究方法”之后,教育研究领域中一度推崇的“质的研究”,才有可能显示出它的真实魅力,也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中小学教师普遍采用的“学校教育研究方法”之后,中小学教师才有可能享受“教育研究”之类的教育倡导。笔者读罢此文,有一种莫名的舒畅,有结痂脱落的快感,更有
结合第二、三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探讨评估定级工作对公共图书馆业务管理规范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