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堵墙: “百年名校”隔离出双面现实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3日,苏州全市小学的开学日。原立新小学五年级学生、务工子弟王博,将到离家5公里的苏州市勤惜实验小学校园内上学;不出意外,来自附近某高档小区的一年级新生张浩天,也将迎来他小学生活的第一天。
  开学后,王博和张浩天会出现在同一所校园,但他们不会相遇。一堵墙,把他们彻底隔开了。
  也是这一堵墙,刺痛了所有家长。一边是勤惜的家长们们高呼不公平,认为这样的安置破坏了关乎几百万元房产证的学区房规则,一边是以外来务工者为主的立新家长们,他们看到的不是不公平,而是不平等,并斥之为“歧视”。
  一个星期过去了,大人们的争论越加激烈,而孩子们的入学,已经迫在眉睫。

同一所校园,永远不会相遇


  这是一所被隔开的校园,面向着姑苏区江天路,四周被高档小区围拢。
  作为立新小学的学生,王博被规定好只能从东北方向的后门进入,穿过操场,路过两栋教学楼,通过一道新设的孔状卷闸门,在三栋主楼中最靠南的一栋中,王博来到属于他的教室。
  差不多同一时间,勤惜小学学生张浩天会从附近的高档小区走进西侧的正门,他的活动区域被限定在北侧的两栋教学楼里。
  三栋教学楼被一道铁栅栏和三面卷闸门,隔成两个区域。
  一边是包括王博在内的800多名务工子弟,他们的父母,有的是菜市场的摊贩,有的是散落在苏州各个角落的打工者。另一边是400多名新苏州人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有的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有的是公司高管。
  两边学生无法进入彼此的区域,相互独立,单独管理。当然,关联也会产生,操场、艺术教室和计算機教室是共用的。此前校方在媒体采访中说,将会制定错峰使用的规则,学生们如果要去操场运动,就打开卷帘门。
  有听闻消息的家长对南都周刊记者表示,“校长说保证小孩每天一个小时使用操场,食堂的话,据说是立新的小孩叫盒饭。”
  早操怎么做,教师会不会共用?家长们也没有得到确切的答复,也没有正式文件。
  这也意味着,王博和张浩天,尽管同在一座校园,但他们在学校永远不会相遇。
  勤惜小学这座校园,便是这样一分为二,隔离成两个学校。
  “勤惜”这个名字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后来几经变更,又是停办,终于在2016年重建、复名,是一所公办的重点小学。公开资料介绍它是“培养新一代苏州人为己”,需要有附近学区房的房产证和苏州的户口,才有资格入学。不过,因为是近几年刚开始招生,勤惜现在只有一二三年级,近400名学生。
  在几天前,也就是8月23日,勤惜小学发出“告家长书”,宣告这所学校空余的教室将分出来,跟一所民办小学共用。
  这所民办学校正是立新小学,学生以外来务工子弟为主,校舍原来在五六公里以外的东北街15号。由于靠近菜场,许多学生是菜场摊贩的孩子,因此得名“菜小”。据告知书上说,它原来的教学场地合同到期,校方没有续租,法院判处收回房屋。
  更早前,8月16日,立新小学那边已经挂出了姑苏区文教委的通告,告知学生和家长,这里已经不能读书了,新的入学地点在5公里以外的江天路128号,也就是勤惜小学的校园内。
  隔离就是这么来的。
  南都周刊记者数次致电立新小学,想进一步了解安置流程和规划,但并未得到答复。勤惜小学和姑苏区文教委也对记者表示无法回答问题。
  媒体报道后,这所原本空旷而平静的小学,被哗然舆论打破了。歧视与公平,也成为网友谈论这里的关键词。其中,神经被刺痛得最厉害的,自然是双方家长。
  一边认为,“用国外的话说,就是歧视。”
  另一边则说:“让非学区的学生抢占了公立学校的资源,这对我们(买学区房的家长)来说不公平”。
  争论过去这么多天,双方依然相持不下。

一堵墙刺痛了所有人的神经


  凌晨五点,刚睡了四个小时,张浩天的爸爸张旭就醒了。8月19日晚上确认消息后,张旭每日每夜都处于焦躁状态,睡眠质量急剧下降,甚至要靠凌晨两点开车上路兜风来缓解焦虑。
  他在今年5月底给浩天报名了勤惜小学,8月19日,他还去开了新生家长会,没人告知他任何异常情况。然而,当天晚上,208个新生家长的微信群有消息开始流传,说一所民办小学的农民工子弟将在同一所学校读四年。
  消息炸开了,20日这天,100多名家长就去姑苏区政府核实情况,有的家长还开始哭。但门卫拦住了他们。第二天一群人又去。直到23日,勤惜的校门口才贴出通告,说两校合办。
  与此同时,一张带“隔离墙”的图也开始流传。张旭对南都周刊记者说,学校通知了10个左右家长,让他们去讨论立新学生要进来的事情,有人拍下一张图。图中显示,隔离墙还没有建完。
  没多久,张旭在新闻里看到消息,说校方打算建一堵墙,把两边学生隔离开来。其他家长也大多是遥远的新闻报道里确认了这件跟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
  有的家长们的第一反应自然是不同意:“花这么多钱才享受到的学区房,拱手让给别人?“”
  勤惜的家长大部分是新苏州人。按照当时苏州市制定的入学流程,他们拿到学区房房产证和户口,才能办理入学。于是很多家长才在附近买房,均价每平米3万左右。
  就这样挪用给民报学校,家长们认为,“这制造了不公平”、“跟原有的规则体系相冲突。”
  尤其是其中的操场、多媒体教室和体育教室等,这些都是公用的。他们认为不可能做到独立管理。
  也有家长跟张旭一样,更多是对其中的程序产生质疑。 认为有关部门必须拿出明确文件,但至今既没有见到,也不知道怎么就出台了这一决策。
  总而言之,一堵墙,更是刺痛了所有人的神经。家长们的心态也尤为复杂。
  在酒店宽敞的大厅里,跟南都周刊记者聊起这堵墙时,勤惜的家长们情绪有些激动。一位刘姓家长则直呼:“坐牢了啊,我们孩子坐牢了啊!”   张旭显得冷静许多,这位一米八的苏北人,说话态度坚决,语气平缓。
  他对南都周刊记者说:“我们只想让小孩知道大家是平等的,不想让小孩从小觉得自己家里条件比别人家优越就高人一等,因为我是农村出来的,我知道那种自卑。”
  相比资源配置问题,校区合并,如果有透明程序,张旭自认为可以认,真正使他觉得刺眼和扎人的,是那堵墙,以及它背后隐藏的,可能被孩子解读出来的信息。
  他觉得,这堵墙会让小孩子有上下等级关系,孩子们已经被划分为三六九等了。
  说到这里,他语气变得激愤起来。“不管是借用还是安置,都把这个墙拆掉,我们不要这个东西。”
  2014年底,在南京和几个合伙人一起创业的张旭,看到苏州科技园区的优惠政策后,便放弃南京的工作,与几个人一起在苏州科技园区开了一家公司。来苏州时,张旭带上了当时仅有两岁的儿子张浩天。从苏北农村走出来的张旭知道,孩子的教育是比天还大的事。
  和几所民办小学对比后,张旭和妻子商议,送儿子到公立的勤惜小学读书,而阻碍张浩天到勤惜小学读书的两道坎,便是房产证和户口本。
  张旭快马加鞭,去年11月选了附近亲戚比较多、离勤惜小学仅一公里左右的某高档小区,用3万一平米的价格购下了一套80多平米的户型。
  南京原有房子每月的贷款,加上这套房80%的首付,让这个公司高管倍感压力,最后还是向亲戚朋友们借了点钱才交上首付。紧接着便是张浩天户口的迁移和5月份勤惜小学的報名,张旭最后还是赶上了这趟车,顺利把儿子送进了勤惜小学的校门。
  但他没想到,自己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最后会是一个自己完全不愿意接受的结局。

争论未了,孩子期盼开学


  王保国和其他立新小学的家长是在8月16日收到短信通知:孩子上学得换地方了。
  让王保国是最初不爽的,“以后上学那么远,还得每天接送。这会耽误多少上班挣钱的时间!”
  隔离墙的事,王保国也不知道,刚从网上得知时, 他也蛮愤怒的,深深觉得这其中的不平等。
  王保国是一名菜贩。一边继续麻利地剥着茭白皮,一边无奈地笑了笑。妻子刘萍也坐在一旁为茭白脱皮。开学邻居,儿子王博对这一切还不明所以,他现在站在一旁负责称重算账收钱,还在放暑假的王博穿着浅绿色短袖和牛仔短裤,挺着小小的肚子。他熟练地为顾客挑选的蔬菜称重,称完便喊着价钱,“两块两”,“三块”,之后从容不迫地从顾客手中接过菜钱,整个流程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个收银员。
  12年前的春天,王保国和妻子刘萍从山东临沂老家来到苏州,跟随刘萍的姑姑在老城的娄门集贸市场卖菜。
  孩子出生,到了入学的年龄,不忍心放回老家,他们把它送进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立新小学。该小学被围在一群老式住宅楼中间,从主路走到校门,需要经过一条悠长逼仄的小径。这所民办学校大部分学生和王保国的儿子王博一样,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
  这间学校看上去普通寻常,短暂的校史却极其曲折,而大多又跟勤惜纠结不清。
  据新京报报道,立新小学于2008年在苏州市姑苏区政府主导下、由两所打工子弟小学合并成立,校址为姑苏区江天路128号,由原苏州市平江区教育文体局出租给立新小学作为校舍。
  那个年代还是打工小学的好光景。苏州市首批70余所外来工子弟合格学校揭牌仪式在立新小学召开。
  2013年,停校多年的“百年名校”勤惜小学也启动了复建工作,预计总投资约1.5亿元,预设48个班,2016年开始招生。
  当时,校址就选定在立新小学当时所在的江天路128号。2013年,立新小学的租赁协议到期,不得不退让,搬迁。从而来到了它最后的位置,位于拙政园附近的东北街15号。巧合的是,这里是原勤惜小学废弃多年的校舍。
  对于进城务工的来人来,原本工作就不固定,孩子们跟随父母从全国各地漂泊到苏州,打工子弟学校,实属无奈之选。
  十年间,屡次变动校舍的打工子弟学校,再次迎来一次无奈的搬迁。孩子们原本跨过马路就到学校,现在,又将随着立新小学漂泊到5公里之外的勤惜小学。
  王保国菜摊斜对面一户卖藕的和一户卖瓜的摊贩,家里都有孩子在立新小学上学。他们和王保国一样,面临着接送孩子的问题,同时,他们也希望拆除学校里的隔离墙。
  突然把孩子们拉进一个重点学校,却又隔离开来。不平等的心态,在立新的家长中普遍存在。一位姓韩的家长对媒体说:“我肯定是不同意的,用国外的话说,就是种族歧视。”
  在他们眼中,相比起来,勤惜家长可能会感觉高高在上。有的家长认为,这样对于孩子来说,也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心理。
  “细节没考虑好,还不如把他们距离拉远。”
  但王保国也懒得管了。记者问他有没有找校方反映,这位皮肤黝黑,说话憨厚的山东人说:“我就是一个卖菜的。”
  儿子王博没什么顾虑,对于新学校,他充满了期待,他早已厌倦了原来那拥挤的教室,憧憬着在勤惜小学宽敞的教室里上课。
  另一边,7岁的张浩天也期盼着开学,他对一切充满好奇,好奇新同学、新书包、新老师,就像去游乐场玩那样期待。
  而张旭不敢对儿子保证开学就一定带他去报到,毕竟那道镂空隔离墙是肉眼可见的。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王保国,王博,刘萍,张旭,张浩天为化名)
  (宋佳、潘彩琳对本文亦有贡献)
其他文献
1.知道什么时候承担后果是适当的    通常,让你的孩子意识到事情的后果是一个好的主意,但是你要理智地做这件事。如果你的孩子第一次做错一件事情,或者只是做了一个不符合场合的事情,你应当只给他们警告。他们正在成长,你不能指望他们像你一样思考。但是,如果他们重复做一些他们明知道不能做的事情,应当让他们学会承担事情的后果。  2、提醒他们事情的后果  在出现后果之前,警告孩子将要发生的事情。稍后再说也不
对于“发现金星上可能存在生命”这一突破性新闻,笔者的第一反应是压根不信——到现在依然不信。这不仅是因为金星表面炼狱般的环境,更在于笔者深刻理解从无到有创造生命的艰难程度,那远非“奇迹”两字所能形容。在金星大气层中存在磷化氢  据报道,做出这次发现的研究者一开始很不愿意发表其结论明确的论文,原因也是觉得这一结果难以置信。多数读者恐怕不会意识到,如果这一“初步结论”真能得到证实,那将是科学史上有着里程
今年的9月3日,是中国首个法定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在纪念胜利的同时,应当认真思索:当年中国为什么被侵略,为什么付出惨重代价才能战胜日本;又为何日本始终不承认对华“战败”?  日本民族特性里,有着只对强手屈服的文化因子。当年美国以两颗原子弹迫使日军放下侵略屠刀,终结了二战远东战事,其后为日本划定战后弃武规则,并派兵进驻,日本无法说上一个“不”字,也公开承认对美“战
32岁之前,她是专业会计师,是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40岁那年,她却以餐饮人的角色站上第一线,筹设新的餐饮品牌:餐点内容、品牌名称、工作团队、陈设风格,全部都得自己来。  在台湾最大的餐饮集团“王品”担任财务长的8年时间,杨秀慧学会“抛弃专业”,让她从会计师变身年营收4亿元(新台币,下同)的夏慕尼铁板烧总经理。    第一个放下:自以为的专业    进入职场,讲究专业能力,杨秀慧却须反其道“抛
1991年10月寒冷的一天,由物理学家马克·德雷拉率领的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团队创下了人力舰船的最高时速纪录。他们的水翼船“Decavitator(刽子手)”号在流经波士顿的查尔斯河上的一段长100米的河道上达到了18.5节(时速21.3英里/34公里)的速度。  Decavitator看起来和穿梭在希腊岛屿之间的水翼船很不一样。它更像是双体船,有两个薄的船体,后面绑了一个巨大的飞机螺旋桨。一名自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已近而立之年,作为学术专业出版社,在前辈同仁们的努力下,为社会贡献了大量的经典好书,既有国人原创的,亦有不少译介,奠定了其国家级名社的地位。我作为后辈小编,忝列其中,既感到无比自豪,也感到无限压力。肩抬着学术出版的大牌,头顶着“学术编辑”的小帽,总想着自己也整套像样的书,也为我们“传播学术经典、关注大众阅读”的口号加点和声。于是才有了“政治思潮丛书”、“维真基督教文化丛书”、“原
威廉王子不久前驾驶直升飞机途中降落加油,让一家小吃店掌柜瞬间当上了“御厨”。  查尔斯·布拉斯怀特在威尔士斯旺西机场附近经营的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重量级”客人现身他却并未惊恐,事后说那是件“乐事”。  查尔斯为不速之客送上培根卷、奶酪汉堡和薯条。而这位神秘客人原是正在接受皇家空军(RAF)飞行训练的威廉王子。查尔斯说:“威廉王子在我的小店里吃了汉堡和薯条。我为所有的机组9名成员做了一顿饭。  号
苏 芩  时下最火的情感女王之一,情感心理作家。曾提出“婚考”——婚姻资格考试概念,设立婚姻准入资格考试,考试及格了才能颁发婚姻资格证书,否则不许结婚。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下这两年来的最突出的情感问题,大概会是:出轨,无处不在。  我做过这样一个统计:单2009年一年,因婚外情问题而来的咨询者,是2007年的两倍左右。而2010年一年来,这个量又比去年增长了一倍以上。2007年以前,中国夫
报纸杂志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承载着传播文化、交流信息、宣传思想等的职责。国学泰斗季羡林曾说“怀旧能使人心灵净化”,作为珍品的报刊的创刊号是报刊收藏的一个重要类别。由时事出版社出版的《头版头条:中国创刊词》正是一本让人在怀旧中品味历史文化价值的好书。  本书分三个历史时期对中国报纸和期刊上的创刊词进行了汇集整理。时局动荡的晚清时期,改良、立宪、民主的舆论此起彼伏,除了丈人、商人办报外,政治家更是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门旅游,这是件好事,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哪个地方是世外桃源了。”  这是我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排队过关时听到的话。说话的游客们在谈论克罗地亚的杜布罗夫尼克和最近所有的旅游地点都人满为患的情况。  他们的谈话让我突发奇想。的确现在背起行囊出门旅游的人数达到有史以来的最多,这当然是好事。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宽阔了。  但是导致过度旅游问题的原因,恰恰是人们对旅游的态度:开具一份有生之年必游之